不少地方,略讀課文不列入考試范圍,許多老師只重視精讀課文的教學,對略讀課文的教學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點。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兩種傾向,或與精讀課文的教學沒有什么區(qū)別,字詞句段、篇章結(jié)構(gòu),面面俱到,精雕細琢;或輕描淡寫,囫圇吞棗,一讀帶過,學生根本沒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究竟是什么?教學中又如何體現(xiàn)它的教學特點呢?現(xiàn)談談筆者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一、領(lǐng)會略讀課文的編排意圖
葉圣陶曾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薄熬x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fā)點,既熟悉了例子,又定了出發(fā)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比~老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guān)系,精讀是略讀的基礎(chǔ),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的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讀與精讀一樣重要?!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這里同樣提出了略讀的要求。其實,在信息時代,略讀更能迅速、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讀比精讀應用更廣泛。
以上著力強調(diào)了略讀的重要性,有利于我們正確領(lǐng)會略讀課文教學的編寫意圖。人教版新課程教材從二年級下冊開始安排了略讀課文,并提出了對這類課文教學的要求:
1.從內(nèi)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低于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由此可見,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
2.明確略讀課文教學的目標
基于以上對略讀課文教學的認識,它的主要教學目標可定為:
(1)用多種詞匯方法獲取重要信息,尤其要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大意。略讀課上,要更注重略讀方法的運用,訓練學生快速默讀的能力,提高閱讀速度,當然也不排斥精讀方法的融合運用。
(2)通過自己閱讀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略讀課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用于自讀與交流,當然,也要很好地體現(xiàn)教師的引導作用。
(3)加強課內(nèi)外聯(lián)系,溝通課內(nèi)外閱讀,適度拓展和延伸。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lián)系課內(nèi)外閱讀的橋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文的方法,獨立閱讀,實現(xiàn)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同時,要把握單元主題及課文的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尺度
區(qū)分精讀教學與略讀教學,就要確切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尺度,既不搞過細剖析,也不作隨意教學。確立略讀課文教學的明確地位,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學中尤其要認識到以下幾點:
1.略讀教學不等于略讀
正像閱讀教學不同于閱讀一樣,略讀教學也有別于略讀。略讀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為了獲取相關(guān)的信息。而略讀教學則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了更為廣泛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得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在略讀教學中光讓學生略讀是不夠的,還要授之方法,讓學生循法而學。如《大自然的啟示》一課的教學,學生歸納短文大意時,我設(shè)計了讓學生同時歸納兩篇短文大意,并寫在讀書卡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設(shè)計的目的是: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即依據(jù)文章不同的表達方法,用不同的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去歸納;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明白,讀書后要以讀書卡的形式及時記錄,初步培養(yǎng)學生記心得體會的習慣。
2.粗知大意不是淺知
首先,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么要求嚴格細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讀書停留在初讀階段,不加總結(jié)與反思,讀到的東西就會成為過眼煙云。如果教師理解上有差異就會使教學陷入盲目性,以為粗知就是淺知,粗知就是少知。其次,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少了識字,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對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也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nèi)容理解,情感體驗與語言感悟上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如《大自然的啟示》教學,我設(shè)計了談談議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引導學生讀懂文章的難點,即圍繞核心問題,展開讀書研疑活動。這篇文章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怎樣理解,我進行了引導,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去讀懂文章,畫出食物鏈。
3.自己閱讀不是自學
略讀課上學生應該有更多的自主閱讀時間,把在精讀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該有更多的時間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和體會。略讀課上,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教師說得更少、更精。現(xiàn)在有一種不好的傾向,教師為了體現(xiàn)略讀課的特色,任由學生毫無目的的讀。必須明確自主閱讀不是讓學生自己閱讀,自主閱讀不是不要教師的引領(lǐng)。當略讀作為一項教學活動的時候,作為教師勢必應該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引領(lǐng)學生深入、有效地開展有層次的閱讀。如《大自然的啟示》的教學,我設(shè)計了讀讀拼拼、讀讀說說、讀讀畫畫、讀讀議議、讀讀寫寫五個教學步驟。其中前三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自主讀書活動,這是第一層面的閱讀,包括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第一次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閱讀的基礎(chǔ)上暢談閱讀收獲;讀讀議議是教師了解學情,點撥重點之時,這是第二層面的提升讀書質(zhì)量的活動;讀讀寫寫,是學生第三個層面的閱讀,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但這次的自主與第一層面有所不同,它是一次由初步感悟到深思解疑,再到品味欣賞的一次自主閱讀。
4.瞻前顧后,加強指導。
略讀課文都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后,編輯選擇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nèi)涵外,還應該讓略讀課文發(fā)揮總結(jié)規(guī)律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人版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個單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組成,它們雖然相對獨立但又互有關(guān)聯(lián),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教學時應該瞻前顧后,有機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單元最后的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該發(fā)揮承上啟下的作用?!洞笞匀坏膯⑹尽芬徽n的教學,我開篇這樣導入:出示前三篇課文的圖片,幫助學生回憶課文,并請學生看到圖片迅速說出課題名稱;繼而打開課本,讓學生說說這篇課文與前面的課文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本單元專題內(nèi)容。教學結(jié)束時,我安排學生寫一段讀了兩篇短文后的感想,并推薦閱讀有關(guān)“仿生學”的書籍,為下次專題交流做準備。我想,這樣既對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做了總結(jié)與提升,同時又進行了學習的拓展與延伸。
總之,略讀課文的教學不容輕視,只要教學得法,學生會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