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具有藝術性的導入,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中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明確學習目的,激活學生的學習方法,本文從課堂導入的注意事項兩方面探討一下對課堂導入的思考。
在課堂教學這個藝術舞臺上,教師找準切入點,給學生營造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為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的良策。然而,萬事開頭難,如何才能使學生一下子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呢?不同的課型又該如何導入呢?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和完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總結經(jīng)驗教訓。
一、課堂導入方法
1.讓學生根據(jù)課題質疑設問
利用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可以使學生更加投入地、更加積極主動地、更加有效地與文本進行對話。例如,在講《背影》這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導入問題的:父親是你最熟悉的親人,你能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一下父親的形象嗎?這樣的導入可能顯得很平淡,但很貼近生活。學生交流之后我又因勢利導引出塑造人物的方法,并指出人間的真情不需要華麗的詞藻修飾同樣能表達的更真摯更感人。學生的興趣就這樣被調動起來。
2.創(chuàng)設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
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圖片、音樂、錄像等,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情境,使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感,產(chǎn)生共鳴,更好地進入新的教學情境。例如某教師在教學《給媽媽的圣誕禮物》時設計這樣的導入:在多媒體上出示一張卡通圖片(以朦朧的雪景為背景,一個微笑著的可愛小女孩,頭戴圣誕帽,手里托著一顆紅心),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與這圖片有一定的關聯(lián),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后猜猜課文內(nèi)容與什么有關。這一下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出來了許多答案:圣誕節(jié)、小女孩、雪、圣誕禮物……待老師把故意沒印課文標題的文章發(fā)下去,并請大家看課文給文章擬標題時,學生個個是那么迫不及待。這樣的導入,圖片貼近學生的興趣愛好,猜測激起學生的探知欲望,更多的是產(chǎn)生了對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3.聯(lián)系舊知進行導入
在課堂教學中不管采用哪一種導語設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的內(nèi)容緊密相聯(lián),自然銜接。子曰:“溫故而知新”回顧舊知識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筆者在講授孟子的《魚我所欲也》時導入是這樣設計的:我們曾經(jīng)學過孟子兩篇,誰能總結一下孟子的思想,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老師順勢點撥,這樣既溫習了舊知識又激發(fā)探尋新知的興趣。
4.幽默語言導入
眾所周知,學生的學習情緒極不穩(wěn)定,時起時伏,尤其是周一上午的課,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他們在雙休日盡情地玩,忘了休息,星期一上午大部分同學精神都不佳。這時,如果老師劈頭就是批評學生,這節(jié)課的效果肯定不佳。關鍵時刻,老師要會說一些幽默的話,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個周一上午第一節(jié)是我的語文課,課的內(nèi)容是單元古文《出師表》的第二節(jié)課。我一進教室發(fā)現(xiàn)同學們昏昏欲睡,我長嘆一聲:“哎!我真高興,我們班的同學感情是那么的豐富,從上周學的《出師表》,同學們現(xiàn)在還在為諸葛亮的忠誠所動容。真可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边@樣一來,大部分同學抬頭笑了,我接著說:“同學們,為了表達對祖國的忠誠,振奮起來吧,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讀《出師表》?!庇谑潜竟?jié)課輕松展開。
5.直觀式導入法
即從實物、課文插圖、投影、錄音、錄像等為媒體的導入。例如:有位教師講《死海不死》一課,事先準備了盛滿水的大燒杯、玻璃棒、塑料勺、食鹽、雞蛋等。一上課,教師就把雞蛋放入水中,沉入杯底。這時教師提問:“誰有辦法讓雞蛋浮起來?”學生爭著想辦法做實驗。在多種實驗后,終于有同學把食鹽全部放入杯中,使雞蛋浮了起來。然后教師要求學生解釋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這樣,很自然導入對課文的學習。
6.利用故事誘導,集中學生注意力。
對低年級學生,上新課前可以先講與課文有關的故事,再接觸課文,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對高年級學生,可通過先講妙趣橫生的故事,介紹富有哲理、生動感人的趣聞,描述栩栩如生的生活事例,引導他們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課堂導入的注意事項
導入的要旨在一個“導”字。但“導”向何方,又如何“導”,關鍵在于是否有效:要切合學生的學情;要占據(jù)適當?shù)臅r間;要成為課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讀。當然,還須顧及課文的類型和特點,甚至教學者自身的性格特點等,力求導出興趣、導出重點、導出新意,以實現(xiàn)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最優(yōu)化。
1.導入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娗楦性谡J知活動中的重要性。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活動。在教學活動中,當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就會使其處于超然自由的狀態(tài)。而快樂的情感常常會催生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鉆研、探索、創(chuàng)新的強烈愿望,因此課堂導入是否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導入應注意的問題之一。
2.導入要盡量短小、精練、簡潔
導入只是課堂的一個開頭,它的作用是為教學打開思路,不能喧賓奪主。有的教師在導入上耗費太多的時間,造成課堂結構混亂,影響課堂教學進程。
3.導入要合乎學情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所學舊知等即我們教師要關注的“學情”。課堂導入的設計要切合學生的學情,否則將是無效的導入。例如某教師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這么設計導入:你們了解朱自清嗎?教師的初衷是想從介紹作者入手,引入新課的學習,殊不知學生并不了解朱自清,于是答出寫過《駱駝樣子》的答案引起課堂轟笑。接著又轉入《駱駝祥子》作者是誰、是話劇還是散文的爭論,等教師正本清源再繞回來時,美文《春》的美感早已不知去向。造成這種尷尬的局面,恐怕教者是始料未及的。其原因就在于教師在教學前未對學情做一定了解,使得自己的導入設計與學生不合拍,造成“出師不利”的局面。
實質上,課堂導入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導語的設計林林總總,方法迥異。但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學。課堂導入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設計得好,它能優(yōu)化知識結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思維,調動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溝通師生情感,使他們帶著一種放松和快樂的心情去感悟語文,從而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