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試圖通過分析美女經濟現(xiàn)象,從中找出中國女大學生就業(yè)難背后的文化價值原因,指出美女經濟對女大學生價值觀的負面影響,從而影響女大學生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和就業(yè)知識結構的合理搭建。女大學生就業(yè)應樹立良好的主體意識和人生價值觀。
【關鍵詞】美女經濟 女大學生就業(yè)
【中圖分類號】D66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11-0022-02
一、美女經濟
“美女經濟”是時下的一大熱門。所謂“美女經濟”,是指那些利用女性的容貌、身體以及性的特征來刺激消費,追求商業(yè)利益的經濟現(xiàn)象。由于它是以美女吸引注意力而獲利,又被稱為“眼球經濟”。各類“選美”或變相“選美”大賽,為電視臺掙得可觀的廣告費;各類汽車展離不開“香車美女”的組合……“美女經濟”的迅速膨脹和廣泛滲透,導致了社會對美女的盲目追捧。思維敏銳、個性張揚的女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受其影響。近幾年一邊是美女經濟如火如荼地展開,而另一邊是女大學生就業(yè)越來越難。
二、在“美女經濟”時代女大學生價值觀的轉變
1.物質與誘惑——“才女不如美女”
隨著大學教育從精英教育轉變?yōu)榇蟊娊逃?,以及社會的轉型,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與日俱增,女大學生的就業(yè)難更為顯著。美麗成為天賦的資本,意味著有更多成功的機會。第一屆“中華小姐環(huán)球大賽”冠軍江欣榮,北京廣播學院國際傳播系英語專業(yè)學生,現(xiàn)在她受聘于鳳凰衛(wèi)視,擔任主播一職。2005年冠軍李鑫淼,2004考入中山大學國際旅游管理專業(yè),2006年成立了深圳鑫淼哆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再到時下花樣翻新的美女廣告促銷,選美的“變種”,如:一波又一波選秀熱潮,讓紅男綠女們爭得死去活來,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女經濟現(xiàn)象中,女大學生恰恰是主力軍,各種選秀、選美冠軍,絕大部分在獲冠之后都擁有了不同的、令人羨慕的理想人生?!皩W得好不如長得好”正漸漸成為很多女大學生甚至她們家長的價值理念?!懊利惛淖兩睢辈粌H成為一部分年輕女大學生的夢想,也成為社會中的一種現(xiàn)實。這也就是為什么會有女大學生去整容、整形,甚至有找工作時在簡歷中貼上性感玉照以增加獲得工作的砝碼。
2.女大學生發(fā)展歧路——“長得好就可嫁得好”
女大學生就業(yè)需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需要完善自身的品質、工作能力和工作態(tài)度等。但美女經濟的出現(xiàn)卻是一種誘惑。女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嬗變根植于社會的變遷:生活的壓力、高學費的負擔、女大學生就業(yè)難等等。在“美女經濟”的影響下,美貌等于金錢,美貌成為一種資本,是過上富人生活的通行證。近幾年來,“男靠家,女靠嫁”、“嫁個好老公,少奮斗十年”的說法確實被一些不思進取的女大學生奉為“真諦”,當男大學生在想著怎么搭建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去找工作時,一些女大學生卻在搭建如何做別人的太太的知識;當別人都忙著找工作時,一些女大學生卻忙著美其名曰“曲線就業(yè)”的征婚。一些女大學生似乎忘記了,讀大學是為了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而不是將自己的美貌、身體甚至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當成加強性商品資本在婚姻市場上的籌碼。在這扭曲的愛情觀中,她們忽視了人生價值。美女經濟的實質是將女性物化、商品化、工具化,貶低了女性的獨立人格和社會價值。美女經濟無形中損害了女大學生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妨礙了女大學生就業(yè)知識結構的合理搭建。
3.社會歧視——美女求職優(yōu)先
女生就業(yè)難早已成為一個無奈的事實。“女大學生就業(yè)難”一般并非是指女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資待遇遠低于男生,而是指與同班或同屆男生相比,女生擇業(yè)時間相對較長,工作單位相對較差,并且在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更傾向于選擇男生。雖然女生也能找到工作,但較好的工作往往還是男生捷足先登。一些用人單位公開將女性人力資本的價值與美貌掛鉤,造成性別歧視和容貌歧視,以貌取人,以貌用人,女性的容貌價值被無限夸大,而知識、技能、品格則被置于次要地位。在泛濫的美女經濟中,女性的人格尊嚴和價值被侵犯,也使得女性的獨立人格和社會價值受到貶損,導致她們厭倦拼搏與吃苦耐勞,不注重內在學識與修養(yǎng)。就業(yè)中的性別歧視顯然會給女大學生帶來不小的壓力和負面影響,也助長了部分學生“學得好不如長得好”的觀念。
三、透過美女經濟熱對女大學生就業(yè)的建議
不可否認,美女經濟有它的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追求美是一種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表現(xiàn),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但美是豐富而有深刻內涵的,有心靈美、形象美、自然美、社會美,不能只追求外貌的一面。美女經濟已成泛濫之勢,并侵入校園,它對女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對女大學生的就業(yè)造成了負面影響。就如何遏制和消除美女經濟帶來的危害提出如下建議:
1.完善就業(yè)機制,克服性別歧視。
性別歧視來源于舊的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重男輕女”的觀念并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徹底消除,這種頑固的思想正是影響著女大學生就業(yè)的潛在因素,某種程度上,女性對國家和單位的依附仍是對男人依附的一種延伸。尤其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當面臨具體選擇時,深層的傳統(tǒng)心態(tài)和思維定勢便自覺不自覺的起了作用。長期以來,人們對女性智力和才能的認識存在著偏差以及我國的社會保障機制仍不完善,女性在生育期間的工資和福利以及因休假而帶來的工作不便都由用人單位來承擔,這就使得許多用人單位不得不考慮本單位的經濟利益而影響到對女性的招聘。故政府應從政策上健全對女性這一弱勢群體就業(yè)的社會保障體制。
2.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指引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追求美的同時,應該對美麗的誘惑保持清醒,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審美情趣,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結合才是完美的,用自己的智慧與勤勞獲取幸福生活才真正有意義。女大學生在求職中有四大優(yōu)勢: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優(yōu)勢、交往能力、忍耐能力。引導她們發(fā)揮優(yōu)勢,依靠奮斗獲取成功。
3.注意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
新聞媒體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尊重女性,倡導女性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以免由于“美女經濟”過于注重外在美,忽視了女性的內涵與人格的美好,助長了“以貌取人”、片面追求外在美甚至迷戀“不真實的美”的浮躁傾向。同時,過分強調女性外表的美麗、性感,使兩性之間的差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強化了,不利于女性追求與男性平等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分工。
4.用人單位應給女性提供平等的發(fā)展機會
用人單位應摒棄“以貌取女人”的做法,把能力作為評價女性的第一標準,給所有的女人提供平等的發(fā)展機會。
總之,“美女經濟”造成的不良風氣侵入校園,使得一些女生厭惡勤奮學習和艱苦勞動,這妨礙了女大學生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女大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后,清醒地認識到不僅在感性美上下功夫,更要在知性美上下功夫。從而把良好的內在價值轉化為外在價值,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 萍、程娟娟.大學生就業(yè)形勢與價值取向分析[J].科教文匯,2006(11):24~25
2 傅博娜、張 慧、魏 哲.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女大學生就業(yè)[J].
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