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鑫
【摘要】顏色詞是一條貫穿語言王國的彩虹,它的出現強化了語言的形象性,它的特殊魅力,往往給人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筆者將通過對"紅、白"兩種顏色詞在中日兩種語言中的對比分析,從這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顏色詞;民俗;異同
顏色詞是一條貫穿語言王國的彩虹,它的出現強化了語言的形象性,它的特殊魅力,往往給人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顏色詞一旦用于社會,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和不同民族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內涵,聯想意義及語言意義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顏色詞有時也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從而使得人們對顏色的理解和使用也不盡相同。因此,了解中日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掌握表示顏色的詞語在兩種語言中的深層含義,才能進行更有效,更順利的交際,因為"沒有這種相應的學識和素養(yǎng),就不能算是具備了適應中外交流所需要的交際能力" [1](P33)。顏色詞的文化差異在聯想意義上最為突出,因此筆者將通過對"紅、白"兩種顏色詞在中日兩種語言中的對比分析,從這方面進行探討。
一、紅色在中日兩個民族的文化異同
紅色對于中日兩個民族來說,都是基本色,都體現了人們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追求。紅色的產生是由于人的思維、感覺和行動的自然反映,它不受生活習慣、民族習性、社會關系等諸方面的制約。這種反映也屬于文化因素的一方面,但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使得人們對其的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
在中日兩個民族中,紅色是一種傳統(tǒng)的喜慶色彩,因為"紅"跟太陽有關,太陽給世界萬物帶來溫暖和生機,所以自古人們用紅色象征幸福、喜慶、吉祥、歡樂等。與日本相比,中國人更喜歡并愛用紅色,像慶祝傳統(tǒng)節(jié)日、結婚生孩子等喜慶事都離不開紅色,如貼紅對聯、掛紅燈籠、吃紅雞蛋等。又如慶祝企業(yè)或公司開業(yè),展覽會或博覽會開幕,工程奠基儀式或落成典禮時常用紅綢結彩,然后剪彩以示祝賀。傳統(tǒng)婚禮上的紅喜字、紅蓋頭、紅蠟燭、新娘的大紅襖,不但給婚禮帶來喜慶的氣氛,也使人聯想到年輕夫婦婚后紅火的日子。,在日語中,紅色也象征著喜慶、幸福等含義,如系紅腰帶、穿紅褲衩等。漢語用"臉紅脖子粗","面紅耳赤"來表示"生氣、憤怒"。紅"有時也用來表達感情,如紅葉就會給中國人帶來豐富的聯想和獨特的情感。在深秋時節(jié),人們成群結隊,登山觀賞紅葉并欣賞"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景象。[2](P101) 此外,紅色還用來表示"相思"、"愛情",西方人帶紅玫瑰送情人,中國人南國紅豆寄相思。"紅"在視覺上給人以最強烈的刺激,它是政治色彩比較濃厚的一個顏色詞。到了近代,紅色又被賦予了革命的意義,象征"用鮮血換來的自由"。在中國,紅旗、紅星、紅軍、紅色政權、紅領章、紅色娘子軍等等無不和革命密切相關。[3](p254)一般人只知道"紅色"是革命、進步、成功等象征,殊不知"紅"還有一個與此對比強烈的象征意義——囚犯之色。在中國白色恐怖的時代里,紅是"危險"的符號,老百姓對"紅"的心理感覺是"危險"、"坐牢"、"戴紅帽子"意味著坐班房的罪名。直至今日,被判處死刑的人在公判之后,要在其胸前所掛的名字上劃上一個鮮亮的大紅叉,發(fā)布公告時,在其名字上打個紅勾。這緣于古代的司法制度,也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矛盾性。[4](p34)中日兩國都認為紅色具有神圣之力,可以除惡辟邪、保佑平安,如在中國有"穿紅可以避邪"之說,本命年穿紅衣、扎紅腰帶、過年送紅包、新車上系紅綢布等。在日本,漁民在出海前習慣把漁船涂上紅土,漁民穿上紅褲衩,以祈出海平安;士兵出征時也有系紅腰帶或穿紅褲衩的習慣,以求征途平安。在日本還以為紅色可以防病治病,如給患天花的病人穿紅衣服、掛紅蚊帳、吃紅豆飯或紅加吉魚等,都被稱之為"紅色療法",有關專家研究指出,紅色可以有效阻止紫外線的侵害,減輕皰疹化膿。[5](P45)
二、白色在中日兩個民族的文化異同
白色在兩種語言中所引起的聯想意義是比較接近的,由于白色與白云、白雪、白玉同色,自古人們常用白色象征純潔、清白、素雅、光明、坦然等。白色是中日兩國人民崇尚的顏色之一,如漢語中有清白無邪、潔白如玉、白玉無暇、陽春白雪等?!度毡緯o》中有"新羅王舉白旗示降"的記載,所以戰(zhàn)爭中失敗一方打白旗投降,表示誠心誠意向對方屈服,如漢語中的坦白、自白、白旗、白皮書等;日語中的"白旗"、"白書"、"白狀"等都表示此義。近代,白色又帶上了政治色彩,象征反動,如漢語中的"白黨"、"白軍"、"白色恐怖"、"白色政權"、"白區(qū)"等;日語中的"白軍"等。[6](P46)中日之間相比較,日本格外崇尚白色。中國一般將紅色和白色作為對立的兩種顏色,表示對立的事物,如將結婚等喜慶事兒稱作"紅事兒"而把喪事稱作"白事兒",紅事兒穿紅,白事兒穿白,而中國人說的"紅白喜事"反映了中國人對待死亡的達觀態(tài)度。在日本,不但沒有把紅色和白色明顯地對立起來,反而常常將兩種顏色結合在一起。如紅白相同的賀喜禮包,神社里的巫女們身上穿的白衣紅裙,傳統(tǒng)婚禮上新娘漂亮的紅嫁衣上外罩白色的外裝,用"神圣之白"與"生命之赤"的結合,象征神所賜予的無限和永久幸福。人們認為白色是諸顏色之始,諸顏色之終,所以日本人出生時和死后都穿白衣服,一生"生于白,終于白",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但在中國的戲劇臉藝術中的白色象征奸邪、陰險等;而日本戲曲中美女的化妝施濃粉。這說明在白色上中日色彩意識有很大的差別。[7](P46)"白"在中國封建社會是平民之色,象征著低賤、愚蠢、無利可圖、貴賤卑微等,如我國古代稱沒文化沒功名地位的人為"白丁"、"白身",稱窮人茅屋為"白屋"。漢語里,"白"又往往含有"徒然"、"輕視"、"無價值"等貶義,如"白搭"、"白費"、"白送"、"白眼"、"吃白飯","一窮二白"、"白臉"等。人們愚蠢、智力低下的人稱作"白癡"。
從上述對"紅、白"在中日兩個民族的聯想意義的分析對比可以看出,中日顏色詞"紅、白"在語義上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了中日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和習俗,對應情況復雜。"紅、白"在兩種語言中具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完全相反或完全吻合的情況比較少,而交叉點則更少。因此,顏色詞"紅、白"在不同民族中的聯想與使用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我們在學習和了解過程中,既應注意文化共性,還應注意其間的文化沖突;既應注意顏色詞語本身的含義,還應考慮它在特定時空條件下在對方心理上反,切忌盲目比附,生搬硬套。并且了解并掌握顏色詞在漢日語言中的文化背景以及傳統(tǒng)風俗,弄清顏色詞在中日文化中的異同,有助于增強人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付俊芳.英漢"紅色"詞匯對比研究[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P33
[2]吳越民.英漢顏色詞的語義聯想及其語用比較[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1)p101
[3]賈德江.英漢語對比研究與翻譯 [M].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p254
[4]同[1]:P34
[5]李慶祥.中日顏色詞語及其文化象征意義[J].外語研究,2002P45
[6]同[5]:P46
[7]同[5]: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