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軍
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結合中學體育學科的教學內容,針對學生個體間多元智能的差異以及個人多元智能差異的實際,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體育教學;多元智能;培養(yǎng)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是由語言智能、數(shù)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八項組成,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yōu)勢組合。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fā)每個人身上的各種智能;實踐證明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fā)揮著巨大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學習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于能否使這些智力潛能得到開發(fā)和培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十多年來該理論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歐美國家和亞洲許多國家的基礎教育上,并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本文是筆者參與《中學體育創(chuàng)新智能教學設計研究》所作的一些嘗試。
一、運用分層次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身體運動智能
身體運動智能是指善于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思想和情感、靈巧地運用雙手制作或操作物體的能力。這項智能包括特殊的身體技巧,如平衡、協(xié)調、敏捷、力量、彈性和速度以及由觸覺所引起的能力。體育教學的最大特點是以身體練習為主,因而在發(fā)展學生身體運動智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盡量多地為學生提供參與運動的機會,促使每一位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不斷發(fā)展。例如在耐力跑的第一節(jié)練習課中,由于學生的體能差距較大,有些學生很輕松就完成了1000米跑,有一小部分學生跑到600米時已相當辛苦,對于幾位勉強還能跑的學生,我當機立斷:“你們只要跑900米就行了,堅持就是勝利??!”,對于最后幾位跑不動的學生,我則再降低要求:“你們再走150米就算完成任務了,加油?。 ?,這一次,雖然不是每位學生都完成了1000米跑,但每一個學生的耐力素質都得到了恰當?shù)腻憻?。在立定跳遠復習課中,我先對全班學生進行立定跳遠的測驗,按成績高低分成8個小組,采用分層次教學法,分別以各個小組中最好的測驗成績作為標準,組織學生向各自小組的標準發(fā)起“沖擊”。通過創(chuàng)設各層次學生都能完成的練習目標 , 使每一個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去體驗得到成功的樂趣 , 使優(yōu)者向更高層次發(fā)展,使弱者練有信心、奔有目標 , 能得到更多的進步,同時優(yōu)者能主動向弱者給予幫助,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練習的效果也非常好。經(jīng)過這樣的體育課堂學習,不同層次的每一位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都得到了有效的發(fā)展。
二、 聯(lián)系其他學科知識,培養(yǎng)學生數(shù)理邏輯智能
數(shù)理邏輯智能是指有效地計算、測量、推理、歸納、分類,并進行復雜數(shù)學運算的能力。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學生在其他學科所學習的知識,闡明所學習的動作技能的科學性,有利于學生理解并較快地掌握所要學習的技能。比如在九年級“投擲實心球”的練習過程中,針對部分學生錯誤的握球動作,以物理學科中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計算公式f =μN 為例,向學生解析握球的動作要求“手掌自然張開,充分握住球體”,就是為了增大手掌與實心球的接觸面粗糙程度,也就是增大公式中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μ,從而增大摩擦力f。球握得好,就可以把手臂的力量最大程度的通過摩擦力作用于實心球,把球投擲得更遠。好些學生猛然醒悟:“真是有道理,我怎么沒想到”,錯誤動作很快得到自我糾正了,投擲的成績自然提高了。這樣,學生對于物理學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計算公式f =μN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促進了他們數(shù)理邏輯智能的發(fā)展。
三、利用分組練習法,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智能
人際交往智能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別人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在體育課程中,學生需要分工、合作進行的活動內容很多,這為培養(yǎng)他們正確交往、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平臺。比如跳長繩的活動項目,兩位搖繩的學生必須步調一致地把繩搖好,中間幾位學生根據(jù)繩的搖動節(jié)奏進行跳繩,彼此默契配合,才能跳得出色。在課堂上,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先讓學生花較長時間分組進行練習,再進行小組競賽。在分組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們可就熱鬧了:“誰的手臂力量大”“誰跟誰搖繩比較默契”“誰跟誰跳得好”,學生們不斷地練習著、交流著,那么地專注、那么地和諧、那么地充滿激情……,同學之間的了解加深了。他們的人際交往智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四、采用直觀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自然觀察智能
自然觀察智能是指善于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對物體進行辯論和分類的能力。這項智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著敏銳的觀察能力,能了解各種事物的細微差別。觀察是學生發(fā)現(xiàn)并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多元智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觀教學法是體育課堂發(fā)展學生自然觀察智能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軟式排球的“正面雙手墊球”教學中,我一反常規(guī),采用“先練后學”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先給全班學生示范正面雙手墊球的技術動作,此時不作講解,僅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學生分組進行練習。由于對老師墊球技術的關鍵細節(jié)沒看清楚,絕大部分學生就算東奔西跑,竭盡所能,也只能墊三五次球,面對這種窘象,小組內的其他同學都笑彎了腰,“老師,你墊起來那么容易,我怎么老墊不好?”參與墊球的學生們都很困惑。七八分鐘后,當我第二次示范墊球時,全班五十多雙眼睛緊緊地盯著我看,當我邊示范邊講解動作要領時,一雙雙緊鎖的雙眉解開了,“我試試!我試試!”學生們熱情高漲,再分組進行練習時,那是另一種景觀了……。通過創(chuàng)設師生墊球次數(shù)對比的情景,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驅使學生們全神貫注地觀察老師示范的墊球動作。學生們的自然觀察智能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鍛煉。
五、運用過程性評價,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識智能
自我認識智能是指自我認識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據(jù)此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這項智能能夠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愛好、情緒、意向、脾氣和自尊。一個班集體由幾十個學生組成,不管是學習成績還是體育運動水平,個體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個體的差異總是有著動態(tài)的變化,有些提高了,有些停滯不前,甚至有些退步了,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的過程中,給學生正確、恰當?shù)卦u價,使學生能及時、客觀地了解自身的“最新”情況。比如在立定跳遠的課程中,第一次對學生進行摸底測驗時,0501班的廖麗華同學只跳了1.45米,在此后的立定跳遠復習課中,多次努力,她始終未能跳越1.50米的距離,看著同伴們成績逐步提高,她幾乎失去了信心。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廖麗華的彈跳力并不差,只是起跳的擺臂和騰空階段的收腹抬腿兩個動作存在問題。我先讓她觀察同學正確的動作,再給她仔細分析妨礙她成績提高的原因,并指導她逐步糾正這兩個錯誤動作,經(jīng)過多次刻苦練習,成績一下子提高到1.83米,她高興得合不攏嘴。我隨后對她說:“這成績是你該得到的,其實你的腿部力量、爆發(fā)力比好多女同學都出色,原先成績不好,只是你動作沒學好的緣故。”廖麗華反應也挺快,說:“那我縱跳摸高的成績不理想,也有辦法提高嗎?”“那當然,縱跳摸高也是依靠腿部力量和爆發(fā)力的,到時候再幫你看看吧?!贝藭r,廖麗華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她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
六、利用美妙樂曲,培養(yǎng)學生音樂智能
音樂智能是指人能夠敏銳地感知音調、旋律、節(jié)奏、音色等能力。體育運動和音樂是分不開的。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節(jié)奏感,發(fā)展他們用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和在情景教學中用音樂調控他們的活動及情緒等。比如在整理放松的過程中播放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盡快恢復到平靜狀態(tài)。現(xiàn)在初中生做的廣播操“時代在召喚”,節(jié)奏明快、充滿青春活力,就能充分體現(xiàn)通過身體活動發(fā)展學生音樂智能的作用。
在兩年的教學試驗過程中,依據(jù)體育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通過課堂教學,發(fā)展每一位學生的多元智能,促進了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補君.新課標下“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山西體育科技,2006,26(1).
[2]邱冬.“多元智能”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中學文科·教研版,2008,(9).
[3]杜伯武,張素霞.體育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元智力理論之研究.中外教育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