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不同時期的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作為班主任,要與時俱進,運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并通過換位思考的工作方式,正確引導學生。同時,樹立起良好的班風,明確班集體目標,服務于和諧教學目的。
關(guān)鍵詞:班主任工作 四勤 因材施教 換位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09)5-0089-02
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要把一個剛編湊起來的班級群體建設成一個真正的班集體,需要班主任付出艱辛的、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作為班主任,需要把全班學生有序地組織起來,并結(jié)合班級具體情況,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使全班學生都得到德智體等全方面的發(fā)展。
1 以人為本,“四勤”保障
抓班級管理工作樹立“以人為本”工作理念,從各方面尊重學生,愛護學生。 班主任的行為舉止能感化學生,同樣地,學生的行為也能感動班主任。這里所說的“四勤”,是指手勤、嘴勤、腿勤、眼勤。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手勤,班級的一些事情,需要班主任親自安排,甚至親手示范,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嘴勤主要體現(xiàn)在找學生談心方面。充分利用好班會,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家庭狀況,鼓勵其好好努力,對學生健康成長十分重要。腿勤,利用空閑時間與同學們聯(lián)系,開展一些有助于班集體團結(jié)、互助的活動,使其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感受到凝聚力。眼勤就是經(jīng)常到班級看一看,看看班級每個學生的課余生活,做個有心人,鼓勵學生們往德智體全方面發(fā)展。
自從接受班主任工作以來,由于有“四勤”的保障,班級管理各項工作逐步“露出尖尖角”,班級每個學生都有“班級是我家,關(guān)系你我他”的理念,互幫互學,共同追求進步,初步營造出了“師視生如子女,生敬師如父母,生助生如姐妹”的家庭氛圍。
2 言傳身教,因材施教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毖詡魇巧斫痰幕痉绞?,身教是言傳的有效手段。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睘榱烁茖W、有效的管理班級,班主任需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yǎng),汲取新知識,擴大知識面,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則,一視同仁,讓學生信服,努力增強自己的親和力,使自己的非權(quán)力性影響持久而深遠。
在班級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體要求,不宜太多、太細。正如英國斯賓賽在《教育論》中指出的:“記住你的教育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的人。”不包辦,不當“司令”,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在學中干,干中學,把班集體當作他們除了學習文化知識之外的培養(yǎng)各種能力的實驗場所。但這種放權(quán)式管理,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細心地觀察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特點、思想和需要,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某一方面活動的興趣,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fā)展。細,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對粗的完善與豐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個性化不可缺少的。多跟學生接觸,加強班級的延續(xù)性,再結(jié)合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就能做到因材施教。
人的行為動機來源于自身需要。學生中表現(xiàn)出來的多種多樣的行為和能力是由多種多樣的自身需要引出的。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如何滿足學生合理的需要,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學生到了大學這所熔爐里,自我表現(xiàn)欲望增強,有的想當個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善于表達,想與大家分享等等。作為班主任,就應盡量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廢除“干部終身制”,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干部輪換制,讓學生“競爭上崗”,使人人都有機會發(fā)揮出自己閃亮的一面。
3 尊重學生,關(guān)愛學生
冰心說“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職。如何育人?筆者認為,愛學生是根本。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人格、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習慣等等,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樹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人格尊嚴是平等的。作為班主任,我努力與學生建立真正的朋友關(guān)系,重視、欣賞學生,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接納他們的感受,包容他們的缺點,分享他們的喜悅。被尊重是學生內(nèi)心的需要,是學生進步的內(nèi)在動力?!袄斫馐墙逃那疤?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礎。”當一個學生在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和認同后,他可能會有驚人的潛力。另外一方面,尊重學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獨立主體,獨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為特征。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獨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權(quán)利,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時,把開展活動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誘導而不包辦。學生在活動中可以根據(jù)現(xiàn)有的條件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在活動過程中,學習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于。
關(guān)愛學生,還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班干部組織,讓學生“自治”。要管好一個班級,許多工作要靠學生來干,我所遵循的原則是“干部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學生能干的事,干部不干”。班里的很多工作,我只是給予適時的指導,其它的都由班委、團委來完成。比如團支書負責有關(guān)黨團的活動,班長負責統(tǒng)籌安排等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4 換位思考,正確引導
哲學家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zhì)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學生更是如此。”贊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養(yǎng)料。我們班主任作為教育者,應該拿起表揚的武器。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予以發(fā)自內(nèi)心的表揚和贊賞,努力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進步。當然,表揚還要注意對象、注意時機、注意場合、注意分寸,否則表揚可能會變成另一種味道,甚至會被人以為是諷刺、挖苦等。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筆者在處理學生問題時,還經(jīng)常注意換位思考。筆者以為,每個學生頭腦中都有兩個自我,一個好我和一個壞我。學生思想的過程就是好我與壞我做斗爭的過程。如果好我勝利的時候多,他們就會進步,就會慢慢的邁向成功;如果壞我占了上風,他們就會退步,就會慢慢的走向失敗,最后弄的一事無成。所以,我作為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領(lǐng)導者和教育者,特別注意適時的對學生們予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走向進步。
5 樹立正氣,培養(yǎng)班風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去影響,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規(guī)范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激勵的作用。在扶正壓邪,獎善懲惡的過程中,輿論具有行政命令和規(guī)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內(nèi)要注意培養(yǎng)正確的集體輿論,善于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xiàn)象進行議論或評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現(xiàn)象有人抓”的風氣。
有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就會無形的支配集體成員的行為和集體生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6 確立目標,積極進取
班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是班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所以,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應是遠期、中期、近期目標的結(jié)合,逐步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會產(chǎn)生梯次激勵效應,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在實現(xiàn)班集體奮斗目標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集體每個成員的積極性,使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成為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過程,每一集體目標的實現(xiàn),都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要讓學生們分享集體的歡樂和幸福,形成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7 結(jié)語
教育有法,法無定法。作為班主任,不能拘于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要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要抓住現(xiàn)象,分析本質(zhì),對癥下藥,尋找規(guī)律。要腳踏實地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干,愛寓于教育之中,注重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出發(fā),以培養(yǎng)學生健全向上的人格為旨歸,這也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有其宏旨,更有其細致入微之處,為人師者,當細細體味教與學各環(huán)節(jié)中的人性因素,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象麒.把握心態(tài)增強德育功效-淺談班主任工作[J].素質(zhì)教育論壇,2008,5(82):150-151
[2]李廣會.淺談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幾點體會【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8,4(2-3):32
作者簡介:陳秋麗(1981-),女,廣東梅州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從事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