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俠
[摘要]眾所周知,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不僅能開拓視野,增知啟智,還能夠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因此,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發(fā)展聽說讀寫能力。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學生 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不僅能開拓視野,增知啟智,還能夠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因此,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發(fā)展聽說讀寫能力。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偏遠的鄉(xiāng)村中學,工作以后,一直被安排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從2004年開始進行新課改,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提高素質(zhì)。然而,幾年來,農(nóng)村初中的閱讀教學卻遭遇了一系列的阻礙:
第一,交通受阻。由于在偏遠的農(nóng)村,教學設施比較簡陋,滿足不了學生大量閱讀的需求。幾年以來,學生除了在書攤買些作文書之外,其他書少得可憐,有的甚至一本都沒有。更別提古今中外的名著了。不少孩子的父母長期外出大工,無暇管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不注重孩子的課外生活了。如果想買書,只能去集市上,可是農(nóng)村集市連一家正規(guī)的新華書店都沒有,就是想買也沒地方去。孩子的課外生活就很枯燥乏味,無興趣可談。
第二,教法受阻。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過于拘泥于教材,局限在課內(nèi)。教師仍然是以為書本中心、以為課堂中心,與應試教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只要求學生讀課文、背課文、做題,其余一概不予重視,甚至視廣泛閱讀為左道而予以制止,存在“做題多,讀書少”的種種弊端。這樣就使學生理解能力差,獲得的知識面很窄,進而作文水平低下。
第三,教育理念受阻。農(nóng)村的教師教育理念落后,工作和家庭的壓力大,工作倦怠,日益明顯突出,教學技能明顯落后于城里的教師。教師這個職業(yè)需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除了本體知識還需要條件知識,需要實踐知識,能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生命去讀解教材,作個性化的讀解。由于老教師站多數(shù),他們的教學態(tài)度完全偏離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根本不注意培養(yǎng)各方面興趣。“穿新鞋,走老路”,語言乏味,缺乏激情,這樣學生就會對語文課堂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對于課外閱讀教師缺乏規(guī)劃和指導,這也逐漸成為阻礙閱讀教學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一定要揚棄照本宣科,要以嶄新的面貌走進課堂。要逐步完善素質(zhì)教育。面對這一系列的困難,在這幾年多的時間內(nèi),我進行了艱難的探索,摸索出了一些方法,采用了一系列的做法,取得了較明顯的教學效果。
首先,在班內(nèi)建立圖書角。讓學生每人每學期帶一本圖書到教室,建立圖書角,每學期學生就可以有四五十本書可讀了,要求學生充分利用這些有限的圖書,看后必須寫出讀后感,每星期都要檢查,學期結(jié)束總結(jié)評比,評出讀書優(yōu)勝者,并給以獎勵,加大學生讀書的量?!安偾髸月暎^千劍而后識器”。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而應是“廣積糧”,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zhì)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nèi)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創(chuàng)造,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
其次,以課堂為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課堂教學從當前來講,還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其關(guān)鍵在于教者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教給學生方法。在這方面,我認為在教學中應注重講練結(jié)合,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教師的講應是精講,是為教給學生帶有規(guī)律性的知識而講;學生的練產(chǎn)為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而練,是用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
第三,加強背誦記憶。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有重理解輕背誦的傾向,以為這是減輕學生的負擔。其實,語言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對前人的經(jīng)驗的一種模仿;且基本是一種‘不求甚解的模范”。中國古代素來學習文章以強調(diào)“背誦”為主,民間有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而一些在文學方面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是以加強誦讀的。據(jù)說,白居易在求學讀書的時候,誦讀的口舌生瘡;蘇東坡更把每天花兩個時辰誦讀《漢書》作為自己每天的必修課;曹雪芹詞匯量達8000多;英國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的詞匯量竟達12000多;巴金能背誦《古文觀止》里的200余篇古文;茅盾能背誦《紅樓夢》。從中國古代學有所成者總結(jié)的讀書經(jīng)驗上來說,尤其強調(diào)熟讀,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著名的學者朱熹說:“凡讀書……要讀得字字響量,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別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弊x的多了,熟了,“那文句、那意境、縈繞心頭,話如發(fā)于己心,如出于己口”。
第四,筆者還不斷研究課外閱讀的方法,提高課外閱讀質(zhì)量。除了上述以讀促寫的方法外,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又采用了“情景式閱讀法”,如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時令特點,隨時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走出課堂,身臨其“景”,再來感受閱讀教材,以引起情感共鳴。如在春光明媚的早晨,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賞春之際閱讀朱自清的《春》;在雪花飛揚的日子里,引導學生邊賞雪邊吟誦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等由此可見,重視課外閱讀,把課外閱讀融入語文課程體系,加強閱讀指導和檢查,不僅能提高語文教學水平,而且更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一條有效途徑。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掌握知識、理解文章、陶冶情操、形成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注重課堂教學,用好課本。課堂是獲取閱讀知識、方法的主陣地。學生要從教師的上課中學習分析文章的方法,并通過課文的閱讀學會基本的閱讀方法。(2)明確閱讀目標,學會選擇。雖說是“開卷有益”,但就初中學生的特點而言,并非所有書籍都適合學生閱讀。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做適當指導,由都為學生確定一個階段性的閱讀目標,選擇有益的書籍供學生閱讀,從而逐步形成學生有目的、有選擇閱讀的習慣。(3)學會思考,勤于積累?!皩W貴質(zhì)疑”,讀書的目的在于增長見識、發(fā)展思維,閱讀中必須學會思考,通過思考,提出問題、提出個人見解,從而使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大大提高。閱讀中還要勤于積累,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感受能力的提高,最有效的就是積累,因而閱讀時,要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語然,做知識卡片等。將閱讀中所獲取的知識信息積累,使運用時能信手拈來。
加強閱讀教學,引領學生暢游書海,尋求未知領域的神奇,無疑可以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增強閱讀能力。親歷閱讀過程,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我們經(jīng)過幾年來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學生終于能帶著興趣閱讀,乘上知識的翅膀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