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嵐
摘要:受國際和國內環(huán)境的影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處于社會轉型期的大學生,在入黨動機方面呈現(xiàn)多樣性。我們應客觀分析和對待多種入黨動機中的“功利性”動機及其成因,看到其中的合理性,采取切實措施,引導大學生將實現(xiàn)個人抱負與追求政治理想結合起來。
關鍵詞:新時期;大學生入黨動機;多樣性;功利性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09)01—0017—04
大學生是青年中優(yōu)秀的群體。他們代表著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代表著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在大學生中發(fā)展黨員,把那些入黨動機端正、愿為黨的偉大事業(yè)奮斗終身的優(yōu)秀大學生吸收到黨組織中來,是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優(yōu)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黨的迫切需要。因此,正確認識和分析大學生入黨動機的現(xiàn)狀,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端正入黨動機,對于進一步做好大學生黨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一、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導致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功利性”等多種類型入黨動機的形成
新世紀的大學生處于東西方文化交匯、多種價值觀沖突的時代。面對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種價值選擇,標新立異的心理使部分大學生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并對世界各國文化保持著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在國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也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代替,社會分配方式、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等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年輕的大學生由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未定型,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顯得困惑、彷徨、無所適從,再加上高校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yǎng)相對滯后,對入黨積極分子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缺乏有力的指引,導致了大學生多種多樣入黨動機的形成。
目前諸多高校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幾種入黨動機:追求真理型、愛慕虛榮型、趨同從眾型和人生設計型等。因為這些入黨動機與當代中國社會變化中的許多現(xiàn)實情況密切相關,所以對這些入黨動機性質,如果我們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和經驗來界定,就有可能對當代大學生入黨動機問題產生偏離實際的認識,我們對某些動機,尤其是某些強調個人價值或利益因素的動機(“人生設計型”動機),必須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理性思考。
抱有人生設計型入黨動機的學生一般有較為明確的自我人生設計和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他們懂得不同年紀、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自我發(fā)展層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積極進取,努力奮斗,追求個性的發(fā)展和張揚,他們積極在學習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的意義和最大價值,以實現(xiàn)人格的自我完善,他們把入黨作為人生道路上成長成才的鋪路石,作為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政治資本。這種以找到好工作為目的的入黨動機也常被大家說成“功利性”入黨動機。
二、合理分析大學生入黨動機中的“功利性”動機
從根本上說,只有為了獻身共產主義事業(y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而要求入黨,才是唯一正確的入黨動機。這種入黨動機之所以是唯一正確的,是因為它與黨的性質、宗旨、奮斗目標和黨員條件是一致的。長期以來,社會輿論對入黨動機的評價,基本邏輯是遵循“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要么就是“純潔的”,否則就是“不純潔的”,“功利性”是“不純潔的”。這樣的思維方式在當代中國新的形勢下顯然有些簡單化了,也很難實事求是地反映大學生入黨動機多元化的事實。
誠然,高等院校黨校培訓教育是幫助大學生端正入黨動機的重要渠道,但我們同時也不能忽略網絡等大眾傳媒和重要社會關系對大學生入黨動機形成的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尤其是高校大學生,接觸網絡的機會比較多,他們關于黨員身份和就業(yè)的關系這方面的信息很多都來自于網絡等大眾傳媒。大學生身邊的主要社會關系,諸如父母長輩、老師、學長同學等的“現(xiàn)身說法”也是大學生入黨動機中形成功利性因素的重要外部原因。此外,大學生對入黨動機中的這種功利性因素普遍地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大多數人的認識是理性的。既然這種動機可以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那么其本身必然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我們不能一概加以否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分析:
(一)大學生黨員在就業(yè)選擇和競爭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這是個客觀事實
除大學輔導員、機關公務員和大型企事業(yè)單位的教育、研究、行政、思想宣傳乃至一線操作崗位等對畢業(yè)生的身份有要求外,一些待遇豐厚的外資企業(yè)也越來越傾向于錄用畢業(yè)生黨員,他們認為畢業(yè)生黨員有理想、守紀律、工作出色等,社會對畢業(yè)生黨員的認同度越來越高,所以他們在就業(yè)選擇和競爭中就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二)大學生希望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符合黨和國家對大學生培養(yǎng)的初衷的,是完全合情合理的當代青年具有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強烈愿望,如何將這一愿望與政治進步的標準結合起來,是黨組織需要實現(xiàn)的工作目標。大學生希望找到一個好的工作與要求加入黨組織的愿望并不矛盾,這是青年具有進取心的表現(xiàn),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對自己在政治上樹立一個努力的目標,并非一件壞事,是符合黨和國家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黨的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初衷的,其中的合理性應予以肯定,而且這也是黨組織工作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形式。因此,不能將大學生希望找到好工作的動機與加入黨組織的要求簡單地對立起來。
(三)簡單地將大學生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而要求入黨視為“功利性”動機加以批評是不妥當的“功利”不等于“私欲”,無產階級也講功利,共產黨也有功利。但是,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功利是革命事業(yè)、黨的事業(yè)和個人利益的高度統(tǒng)一。近一個世紀以來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表明,革命事業(yè)與黨的事業(yè)的發(fā)展,確實為共產黨員個人提供了光明的前途,這也說明,無產階級的功和利,共產黨的功和利,是與其從事的偉大事業(yè)相聯(lián)系的。大部分大學生對好工作的理解是適合自己發(fā)展的、能夠體現(xiàn)個人能力的和能夠為黨、國家和人民多做貢獻的(見表1),這些很好地體現(xiàn)了當代青年懷有遠大抱負,富有理想和積極進取的一面,客觀上也把革命事業(yè)、黨的事業(yè)和個人利益統(tǒng)一了起來,因此絕不等于所謂的“私欲”。
應該看到,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性行為,只要是合理的,即使是指向個人的,其最終結果必然要到社會中去實現(xiàn),而且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來自于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否則就會失去內在動力。把入黨、參與政治生活與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相聯(lián)系,相對于過去那種把政治與個人發(fā)展相對立、相脫離的空洞的政治來說,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更加符合政治生活本身的意義。所以,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應該更加冷靜地分析和對待大學生入黨動機中的“功利性”動機,因勢利導,而不是盲目地加
以否定、批評。
三、采取切實措施,引導大學生將實現(xiàn)個人抱負與追求政治理想結合起來
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大學生入黨動機過于注重現(xiàn)實,對黨的感情、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信仰以及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的熱情較為欠缺,對黨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對黨的追求只停留在外層的現(xiàn)象還廣泛地存在著。要改變這種狀況,切實保證大學生黨員的發(fā)展質量,必須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入黨動機教育。
(一)轉變教育觀念,客觀、辯證地看待大學生的價值觀變化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認為,凡是強調個人利益的入黨動機都是不正確的,都是要予以否定的。但今天的大學生,努力地追求著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強調個性發(fā)展,表現(xiàn)出敢于革新的創(chuàng)造性,這與當代社會“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是相統(tǒng)一的。只要他們的個人欲求沒有違背道德準則和社會規(guī)范,甚至他個人的追求在客觀上可以推動社會和集體事業(yè)的進步,那么,他們入黨動機中的“功利性”就不能視為“洪水猛獸”。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要切實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正確疏導,既要防止入黨動機中隱藏的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凌駕于黨和黨員標準之上,成為損害黨組織健康的隱患,又不能無視大學生的價值選擇,打擊大學生的政治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二)更新教育內容,建立系統(tǒng)的入黨動機教育體系,將入黨動機教育與民族精神和黨的歷史教育結合起來
1適當加重入黨動機教育在整個黨課教育中的分量,切實加強對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教育,改變以往在入黨動機教育專題中的照本宣科,一筆帶過現(xiàn)象。
2在建立大學生入黨動機教育內容體系中,除了共產主義理想、無產階級世界觀教育之外,更應該強調以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強調以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為核心,就是要堅持個人主義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統(tǒng)一,建立起社會、集體、個人三者有機結合的價值體系。在多元化的價值體系中形成一元化的正確導向,有利于大學生將個體與整體和諧統(tǒng)一起來,最終與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相一致。
此外,要用黨的歷史教育青年。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艱苦摸索,付出沉重代價后做出的歷史選擇。當代的青年學生,由于缺乏歷史的比較,往往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認識不足,相反卻對西方的一些社會思潮、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產生興趣,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對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教育,一定要讓大學生了解黨和國家發(fā)展的歷史,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培養(yǎng)對祖國、對黨的感情及對人民的熱愛,牢固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作一名無產階級的先鋒戰(zhàn)士,樹立為黨和人民奮斗終身的決心,“先從思想上入黨,再從組織上入黨”。
(三)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我教育的環(huán)境
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高校黨校的工作職責和內容,傳統(tǒng)理論的灌輸往往會因為學生缺乏自我體驗和感性認識而收效不明顯。隨著大學生自我意識的蘇醒,自我評價、控制的能力有所提高,大家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獨立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將外在的教育驅動力轉變?yōu)樽晕野l(fā)展的內在動力。因此,高校黨校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的教育引導功能,給大學生以寬容、理解和自由的空間,通過研讀原著、參觀、討論、辯論、演講等各種形式,讓他們去討論、爭辯和交流,在思想的爭鳴中獲得新知;讓他們通過親眼看、親耳聽一些共產黨員的先進模范事跡,體會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為共產主義不惜犧牲一切的高尚情操,形成有效的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機制,從而增強自己對黨的感情,激勵自己的行動,自覺地把實現(xiàn)個人抱負與追求政治理想結合起來。
(四)不斷提高黨課教師的素質
當然,要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更新,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黨課教師的素質。
1必須提高他們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
黨課教師應牢牢掌握馬列主義和馬列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并能熟練運用之,要具有較高的理解、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對國際國內形勢有全面、正確的認識。
2必須拓寬他們的知識面
黨課教師要學習多方面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在尊重學生的獨特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對他們價值取向中存在的困惑、彷徨對癥下藥,盡量避免采取蒼白無力的說教。
3黨課教師不僅要掌握一整套傳統(tǒng)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善于調查研究,獲得準確及時的信息,還要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準確把握學生真實想法。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
四、結語
總之,高等學校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工作,加大入黨動機培訓力度,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充分肯定他們實現(xiàn)自我價值方面的積極意義,并為其實現(xiàn)自我價值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也要幫助少數大學生認識和糾正入黨只是純粹為了追求個人利益的錯誤思想,從而使他們把實現(xiàn)個人抱負與追求政治理想正確地結合起來,端正入黨動機,為黨的事業(yè)和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