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珊 周漢鳴
【摘要】高校學生干部是聯(lián)結(jié)輔導員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加強學生干部隊伍的培養(yǎng),建立一支高素質(zhì)的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對于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并對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guān)鍵詞】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
高校學生干部主要包括黨支部干部、共青團干部、學生會干部、研究生會干部、班級干部以及學生社團干部等。高校學生干部是當代大學生中的骨干分子,輔導員老師的得力助手,是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他們在高校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總體上來說,學生干部是秉著“協(xié)助老師,服務同學”宗旨,他們具有優(yōu)良的素質(zhì)、作風、能力,但仍有部分學生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問題,制約著高校學生工作的落實和學生干部作用的充分發(fā)揮。
一、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擔任學生干部動機不純,帶有一定的功利性。
大多數(shù)學生擔任高校學生干部是因為熱愛學生工作或者是為了鍛煉自身的各種能力,如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也有的學生是因為以前擔任學生干部的豐富經(jīng)驗讓他們想繼續(xù)施展個人的才華。這些都是值得推崇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學生擔任工作干部的初衷不在于此,而是把當學生干部看作是獲取個人利益的工具和通往成功的捷徑,有的學生是為了得各種榮譽和獎學金,有的是為了更快的入黨,有的是為了就業(yè)時找到好工作,還有的是為了保送讀研。這些學生干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工作認認真真,兢兢業(yè)業(yè),一旦得到了想要的榮譽和利益,就開始表現(xiàn)得懶散,喪失了學生干部的先進性。這種不良的“校園政治”現(xiàn)象不僅對學生干部自身成才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對校園的其他同學也都起到了不良示范作用,這種不良影響會一直伴隨著學生們走上社會,并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產(chǎn)生負面影響[1]。
(二)對自己的角色定位錯誤。
對自己的角色定位錯誤有兩層含義。一層意思是學生干部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名學生的身份,進入高校的第一要務就是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做學生工作是建立在自己能夠完成自身學業(yè)、有精力和能力的條件下,來為老師和同學們服務。這些學生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上,為了學生工作蹺課、掛科,使大學生活本末倒置。另一層意思是有些學生只想當大官,不想做芝麻官。這些學生對自己職務的大小、頭銜的多少非常介意。他們的控制欲和表現(xiàn)欲極強,他們想要得到的是有“實權(quán)”的職位,如“學生會主席”、“團委副書記”、“組織部長”、“學術(shù)科研部長”等,但是對“生活部長”、“體育部長”、“外聯(lián)部長”、“心理委員”等這些既無權(quán)、又累又難以出成果的職位根本不屑一顧。
(三)學生干部責任心不強,工作缺乏積極主動性。
有些學生干部對自己的工作職責不明確,缺乏工作的責任心。責任心的缺失,易使學生形成個人主義觀念,導致學生干部作風輕浮。有些學生干部在工作中非常被動,他們不會去創(chuàng)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只會一味的按部就班,根本不關(guān)心工作結(jié)果的好與壞。有一部分學生干部是工作隨意性很大,想到什么做什么,根本不考慮后果。還有一部分學生干部是不及時反饋工作的進展情況,做沒做和做得怎么樣都不主動反饋給老師,永遠只是被動等待老師的詢問和下一步的指示。以上這些都是學生干部缺乏責任心的表現(xiàn)。
(四)學生干部存在“官僚主義”作風,“服務意識”薄弱。
目前一些高校學生干部脫離廣大大學生群眾,脫離實際,以掌權(quán)者自居,在開展學生工作時,遇事推諉,辦事拖沓,工作態(tài)度不積極,說得多做得少,形成一種不良的做官當老爺?shù)乃枷胱黠L和工作作風[2]。這些學生干部不能夠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認為自己是“管理者”身份,與同學缺少融合,思想脫離集體,把“為廣大同學服務”的理念早已拋至腦后,這種“官僚主義”的不良作風,嚴重影響著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學生干部中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
大三的學生干部絕大部分都已“告退”,大二的學生干部雖占據(jù)著重要崗位但往往存在“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基本上是能指揮低年級的學生就盡量指揮,自己對學生工作極少“親力親為”。甚至有大一的學生干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職業(yè)倦怠”和“告退”現(xiàn)象,原因主要是職業(yè)歸屬感不強、滿意度較低或者是期望值過高[3]。
二、高校學生干部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以上都是目前高校學生干部中存在的問題,而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社會不良風氣和校園環(huán)境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對高校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帶來負面影響,對高校文化和氛圍也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4]。同時,學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特別是學校的領(lǐng)導干部、老師的行為方式、工作作風、處事態(tài)度、師德等都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所以,部分學生受到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義作風的影響,帶著一定的功利心擔任學生干部,對自己的角色定位錯誤,認為當學生干部就是管理者,就是要管理其他同學,而不把學生干部的工作定位在為老師和同學服務。
第二,學校學生干部制度的問題。現(xiàn)在高校的學生干部的任職情況基本上是大三的任學生干部的最高職位,如主席、副主席,大二的學生任主要干部,如各部門部長、副部長,大一的學生只能擔任干事。職位高的學生干部基本不做事,他們只用發(fā)號施令,命令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做事即可,所以無論大事小事都是大一的學生在做,但是功勞卻是高年級學生干部的。這種“論資排輩”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低年級學生干部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也就導致了“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三、高校學生干部的針對性培養(yǎng)對策
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對促進整個大學生群體的進步與發(fā)展高校學生干部隊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教育體制改革關(guān)鍵之時,對于在高校學生干部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們應積極轉(zhuǎn)變思路、創(chuàng)新思維、改進方法,促進學生成長與成才,努力開創(chuàng)高校學生工作的新局面。
(一)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主流價值觀的引導。
輔導員老師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干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基本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頭腦,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利用黨校、團校、學生干部培訓班等形式,宣講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介紹國內(nèi)國際形勢,幫助學生干部開拓眼界,對學生干部進行思想政治和業(yè)務素質(zhì)培訓,提高學生干部的政治覺悟和理論修養(yǎng),增強學生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5]。
(二) 幫助學生干部正確處理學習與工作的關(guān)系。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生干部應始終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只有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成績、擁有較扎實的專業(yè)基礎,才能更好地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讓自己在學生工作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學生干部要樹立“魚和熊掌可兼得”的思想,注重學習、工作的方法,合理地安排學習和工作的時間,不斷努力,提高學習、工作的效率。
(三) 增強學生干部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
作為一名高校學生干部,應該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志愿者和服務者,應具備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愿意犧牲自我和甘愿付出心血和精力。如果學生干部只想著個人利益得失,不想奉獻,不懂服務廣大同學,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干部。作為輔導員,要教育廣大高校學生干部正確認識當學生干部的意義,明確學生干部的職責,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要堅決摒棄功利思想和官僚主義作風,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為廣大同學服務。
(四) 培養(yǎng)學生干部的團隊合作精神。
當前大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還是存在一定欠缺,不善于與人溝通,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會為他人著想,更加不懂得寬容。輔導員可以通過開展素質(zhì)拓展活動提高學生意志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團隊合作精神。每次在開展活動前和舉辦完活動之后,要及時召集學生干部開總結(jié)會議,一方面給各部門學生干部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另一方面讓他們了解不同部門的工作情況,讓大家明白任何工作的順利開展都必須依靠整個團隊的力量。引導學生干部之間、各部門之間相互合作、相互支持,讓學生干部相互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共同進步,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工作氛圍。同時要指導學生干部處理好和老師、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學生干部作為輔導員老師和廣大同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要及時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融洽師生關(guān)系。
(五) 增強學生干部的歸屬感、認同感。
作為輔導員,要結(jié)合學生的特長和意向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干部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在工作中,既要充分信任學生干部,給予他們足夠的成長空間,也要在適當?shù)臅r候通過恰當?shù)姆椒ńo予一定的工作指導,把握住工作的正確方向,提升工作時效[6]。這樣既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讓其擁有一定的工作成就感,增加其歸屬感和認同感。
(六) 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干部抗壓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大多數(shù)是80后、90后的學生,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相對比以前好,學生從小就受到整個家庭的呵護和溺愛,比較任性,是溫室里的花朵,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一旦遇到困難就會變得悲觀。學生干部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時也會變得偏激、情緒失控,對同學們發(fā)脾氣,或者變得自卑而自暴自棄。所以,輔導員要關(guān)心愛護學生,關(guān)心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心理需求,培養(yǎng)學生干部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指導學生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四、小結(jié)
高校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生力軍,是增強大學生群體、學?;盍Φ闹匾α?加強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是促進學生工作、繁榮校園文化、維護學校穩(wěn)定的重要保證,同時對培養(yǎng)國家和社會需求的人才有重要意義。所以,我們要切實抓好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將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成為一支思想作風過硬、工作能力強、學習成績好、心理素質(zhì)好,善于團結(jié)同學、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優(yōu)秀學生隊伍。
【參考文獻】
[1][5]姚明.對大學生學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 2006年第3期
[2]陳超等.加強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6年第2期
[3]劉錚,洪堅.導入與創(chuàng)新:自我效能感在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中的應用[J].青年科學,2009年第6期
[4]付蓉芬,楊錦滔,唐文謙.高校中功利取向型學生干部的行為探微[J].中國建設教育, 2007年第3期
作者簡介:高珊(1983--),女,湖北武漢人,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輔導員
周漢鳴(1982--),男,湖北武漢人,華中師范大學經(jīng)濟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