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徐福與神武究竟誰有可能是首任天皇,學術界各執(zhí)其詞。本文從歷史發(fā)展條件、社會經(jīng)濟條件、人類發(fā)展意識等方面進行探討,證明徐福更有可能是日本首任天皇。
關鍵詞: 日本首任天皇 歷史條件 思想意識 經(jīng)濟基礎
歷史發(fā)展需要的最主要的客觀條件之一就是人物所起的作用。時勢造英雄,當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需要改變時,都會有一位或一批能夠適應當時的社會的人物出場,領導和改變已過時的現(xiàn)狀。歷史選擇人物出現(xiàn)的時機,而人物選擇改變的方向。這在歷史發(fā)展過程當中,已有無數(shù)的實例,在此就不做更多的列舉。單單就在日本發(fā)展到新石器時代末到封建社會建立初期這一特定的歷史階段進行研究、論證,究竟什么樣的人物能夠適應當時的歷史條件,而成為決定歷史發(fā)展走向的關鍵人物?下面依次進行分析,徐福和神武究竟誰有可能成為日本首任天皇。
一、國家的成立條件之必要的歷史條件
美國動物學家摩斯于1977年對東京附近的大森車站的貝冢人遺骨研究得出結論:“繩文時代的日本男性平均年齡為29—30.5歲、女性年齡為31—33歲。在陪葬的遺物中也只發(fā)現(xiàn)少量的手工打磨的石器及獸骨、貝殼類化石。沒有糧食作物的遺跡發(fā)現(xiàn)。”說明當時日本的社會生產(chǎn)及生活條件的大致情況如下:繩文時代晚期(公元前200年左右)日本還處在新石器時代,人們以小型群居的形式生活。當時,原始日本人在生產(chǎn)力極為低下的環(huán)境下,以狩獵、采集野生植物和近海捕魚為生,使用繩文時期有代表性的刻有繩狀花紋厚壁陶罐來烘煮肉食。他們?yōu)榱吮苊庖矮F的威脅,過著群體生活,共同勞動,互相協(xié)作。他們住在天然洞穴、巖石陰遮處,也在丘陵的斜坡、高地、湖澤周圍建造住穴,過著“冬則宿穴,夏則住巢”的生活。
神武所在的時間是公元前600年,比繩文時代還要早400年,400年在社會發(fā)展過程當中是段不短時間。繩文時代晚期的人們尚且整日為食物而忙碌,若把時間提前400年,那又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可想而知。所以,神武時代不具備改變歷史的客觀發(fā)展條件,當時最需要改進的是生產(chǎn)和生活的方式,也就是說,要把沒有任何食物來源保證的四處游獵方式改變成為在固定的活動區(qū)域內有固定的食物來源的方式。糧食的耕種,就能夠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所以此時最需要解決的事情,就是糧食種子的來源和相對成熟的耕種方式的推廣。
就在此時,適應歷史發(fā)展的人物應時出現(xiàn)。在公元前209年中國的方士徐福①來到日本,帶來先進的生產(chǎn)工具,多種可供種植的植物種子,同期而來的還有擁有先進成熟的耕種經(jīng)驗的“百工”。根據(jù)《中國稻作文化的研究進展與前瞻》②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的稻作馴化歷史有10000多年的歷史。其中淮河流域的歷史遺址時間最早,距今15000年左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也有大量稻作耕種遺跡,共有87處,絕大多數(shù)都在距今8000—3000年之間。而和中國悠久的稻作養(yǎng)殖歷史比較,日本的養(yǎng)殖歷史就要短得多,僅有2300年左右。并且日本遺傳學家對京畿地區(qū)彌生時代的兩處遺址出土的11093粒炭化稻米進行了DNA鑒定,證實和同時期的長江流域遺址的稻種一致,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日本稻是從中國移植過去的。并且,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佐野教授對日本的稻谷遺跡的研究結果表明:“水稻的傳播路線是從和中國江南季節(jié)、氣候非常相似的九州地區(qū)傳播到京畿地區(qū),由南向北的方向逐步移動的過程?!彪S著種植業(yè)的發(fā)展,人們改變了隨意遷徙的習慣,逐步找到固定的適合農業(yè)發(fā)展的地點駐扎下來,并漸漸聚集,形成了規(guī)??涨褒嫶蟮木奂骸_@才為成立國家創(chuàng)造了一個必要的條件。此時生活用具也相應發(fā)生了改變。繩文時代的陶土罐體積相對大些,并且罐壁比較厚,適應長時間烘煮肉類食物,而到了彌生時代陶土罐的厚度明顯變薄,體積變小,并且表面也很光滑,這種形式十分適合用來煮糧食。這也說明繩文到彌生時代是一個由游獵群體向固定的農耕群體轉變的時期。有了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資料的來源,有了固定的活動范圍,這就為成立國家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所以說,從歷史發(fā)展的人物因素方面來研究,可以得出結論:徐福比神武更有條件成為日本首任天皇。
二、國家的成立條件之統(tǒng)一的思想意識
在改變了生產(chǎn)方式,把農耕作為新的食物來源和生產(chǎn)方式后,人們改變了以往的零散、分散的合作形式,形成了集中、統(tǒng)一的社會分工,此時就需要具有封建國家社會經(jīng)驗的人來領導、改變人們的思想。徐福又應時站在了潮頭。2007年“慈溪徐福研究會”在日本舉辦的“徐福文化交流會”的研究成果當中有一部分是有關徐福身世的研究。從此研究結果當中可得出結論:徐福是中國兵家泰斗鬼谷子先生的徒弟。鬼谷子先生曾任楚國宰相,后歸隱衛(wèi)國授徒,鬼谷位于河南省淇縣淇谷云夢山,因鬼谷子先生在此授徒為名。鬼谷子名王禪,又名王詡,戰(zhàn)國時衛(wèi)國人,長于持身養(yǎng)性和縱橫術,精通兵法、武術、奇門八卦,著有《鬼谷子》兵書十四篇傳世,世稱王禪老祖。鬼谷子常年隱居云夢山并在此教徒授藝。張儀、蘇秦、孫臏、龐涓、毛遂、徐福等都是他的弟子。鬼谷子的高徒中,名人輩出,并各具所長。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學辟谷、氣功、修仙,兼通武術、醫(yī)學、天文、航海等。他出山的時候,是秦始皇登基前后,李斯掌權的時代。秦始皇統(tǒng)一以后,徐福向秦始皇獻計——以500童男、500童女,乘大船到蓬萊仙島尋訪神仙,求長生不老藥。結果,公元前219年去了一次,未果。公元前209年一去杳無音信。秦始皇等了1年不見徐福返回,自身先死。不知徐福已到日本。本文列舉徐福生平經(jīng)歷的主要目的是想說明,徐福曾生活在真實的封建國家當中,而且接受的教育范圍廣并意義深遠,醫(yī)學、天文、航海先為到達日本提供先決條件,后為創(chuàng)建日本的遠海打漁提供經(jīng)驗。徐福在中國時時接觸的是領導和統(tǒng)治封建國家的思想和文化,處處遵守的是封建國家的規(guī)則,所以徐福無論是對國家意義的理解,還是在具體的組織領導方面,都有一套獨到的見解。如果有機會,就會利用自己的國家意識,建立自己領導的群體。徐福當初主動向秦始皇進諫并且?guī)С霰貍涞纳a(chǎn)資料和應需人才,說明徐福是具有野心的。當有機會可以建立自己的國家時,徐福是不會放過的。
而神武天皇卻是在以漁獵為主的蠻荒時代生活。溫飽為生活當中首要之事,無暇顧及其他,并且沒有國家思想的借鑒來源,所以完全沒有國家意識,既然不知國家為何物,何以建國?所以,神武不可能成立一個毫無概念的國家來統(tǒng)治。
三、國家的成立條件之經(jīng)濟基礎方面來辨證
成立國家除應有應時的人物、統(tǒng)一的國家思想之外,還應具備一個最重要的客觀條件,那就是相應的經(jīng)濟基礎。在徐福大面積地推廣了農耕方式后,社會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人民以農耕為主要生產(chǎn)方式,在農閑期,也可以利用徐福傳授的方式進行遠海捕魚。這就使當時的生產(chǎn)有了一定的節(jié)余。這就需要相應的剩余產(chǎn)品的交換,也就形成了最初的商業(yè)行為,為社會發(fā)展提供了相應的補充。從這一方面考慮,此階段一定是徐福所處的階段。
從以上三個國家建立所應該具備的必要條件來探究,徐福時代應該比神武時代更具備建國的條件。所以徐福才有可能是日本的首任天皇。
注釋:
①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條記載:“齊人徐市(fú,即徐福)上書,言:海內有三神仙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始皇帝派遣徐市發(fā)童男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蓖怼笆蓟嗜吣辍保ü?10年)條又載:“方士徐市入海求神藥,數(shù)歲不得,費多,恐遣,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長為大鮫魚所苦,故不能至,愿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薄抖迨贰な酚洝芬娭腥A書局1973年標點本256—264頁記載《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說:“秦始皇大說。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谷種種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彼^“五谷”、“百工”即是各種糧食的種子和各行各業(yè)的技術工人。他們都攜帶著當時先進的鐵制兵器和農具。而得出徐福所處的年代是公元前200年左右。
②云南大學.胡立耘,李子賢.
參考文獻:
[1]韓玉德.徐福其人及其東渡的幾個問題[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0.2:80-85.
[2]二十五史·史記.中華書局,1973:256-264.
[3][日]水野明.徐福在日本的傳承和信仰[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3.1:59-60.
[4]李永先.徐福故里及東渡的探索[J].徐福研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