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教學”就是指教學過程中各要素之間及教學與教學環(huán)境之間處于一種平衡協(xié)調的狀態(tài),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得到和諧全面的發(fā)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和諧教學的基礎。
一、“師”與“生”的和諧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苯虒W活動是雙邊活動,教師如果真誠地對待學生,學生就會產生安全感、理智感和道德感,師生關系才會和諧。如果教師盛氣凌人,高高在上,呆板苛刻,只見分數不見人,挖苦諷刺學生,教育活動就會失敗。因此教師應注意與學生建立一種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去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1.教師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老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樂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苯逃褪菒郏瑦劬褪墙逃?。愛學生就是要用精湛高超的教學水平、教育藝術,在學生心里播下對老師、對學科的愛的情感。當你對學生充滿愛心的時候,你的話語就自然會變得親切溫馨,目光就自然會變得充滿信任。只要充滿愛心,師生之間就會親密無間。循循善誘,相互陶醉,教學相長,師生沉浸于這種豐富、和諧、純潔的氛圍中,師生充分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師要有一顆欣賞學生的心。
要欣賞學生,首先教師必須信任和尊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發(fā)展?jié)撃?,并且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去克服他們的缺點,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克服消極的心態(tài)。人們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碧K霍姆林斯基說:“教育中的皮帶和拳頭……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羞愧和恥辱?!币o予后進生以“孩子,你進步了!”“你如果字寫得更整齊些,就更棒了!”“孩子,我欣賞你做出的努力?!钡日Z言鼓勵。往往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贊美,會給孩子開辟另一片天地。教師對孩子適度的贊揚、及時的肯定能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產生學好數學的積極信念,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勵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誰愿意說說……”“回答得很好!”“你真行!”課堂上教師言語親切,神態(tài)和諧,舉止大方得體,能拉近師生距離,使課堂氣氛更加融洽。
二、“教”與“學”的和諧
數學新課程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改變過去的數學教育從尖子生教育轉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個性地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轉化,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強調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和諧。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和實踐,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體會數學活動的過程,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教學活動經驗。
1.構建和諧的教學情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情境”、“合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的四大要素。情境創(chuàng)設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的內容。好的情境是溝通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和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情境要為學習知識服務,必須緊扣數學教學的內容,以達到情境設置和數學本源性的和諧。例如:在講《有理數的乘方》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節(jié):假如一張紙的厚度為0.04毫米,把這張紙對折一次厚度為多少?對折兩次、三次呢?學生很容易回答這個問題。緊接著教師再問:對折20次呢?學生陷入思考和猜想中,這時教師回答對折20次后厚度為41.94304米,學生覺得不可思議,急于想知道為什么,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愿望。這個時候整個課堂就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了,課堂的氣氛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推進中,達到順理成章的和諧局面。
2.讓興趣貫穿整個課堂教學。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覈糯逃?、思想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哲理性的話語都強調了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興趣實際上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所在。教師要始終憑借課堂動態(tài)生成、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造機會,引發(fā)學生求知欲,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設疑激趣、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比一比、表演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寓教于樂,寓學于動。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例如多媒體演示、實物投影等。通過動手操作、分組合作、自由組合等形式的活動,從而把知識的探究與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到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之中。
三、“主動”與“互動”的和諧
1.主動參與數學課堂學習是構建和諧課堂教學的關鍵。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學過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他們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為學生增設“疑問”和“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問題的積極性。教師要發(fā)揮“等”的作用,讓學生運用規(guī)律遷移知識,自己探索知識,發(fā)現規(guī)律,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課堂教學的關鍵是“主動”,和諧的目的是“主動”,教師要注重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基礎,以主動建構為核心,帶動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基礎上得到發(fā)展的目的。
2.主動是構建和諧課堂教學的方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同時,讓每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論及自己的理想,與同學進行充分的交流,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作出適當的評價。因此,在教學中要抓住最有利的時機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高”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分小組去探索三線的性質,學生通過畫圖、交流、討論,得出結論。通過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能做到取長補短,求得同學間的“和諧”,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
當然,在數學課堂中的和諧還有很多,教師要協(xié)調課堂中的方方面面,構建和諧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數學課堂,才能全面地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麗靜.課堂表揚語如何取得最佳表揚效果.
[3]歐陽芬.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
[4]陶行知.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
[5]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