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從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角度探討了背誦輸入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口語的重要影響,以及實施背誦式輸入應該注意的問題,強調了背誦輸入在當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 背誦輸入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 英語口語 影響
口語一直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十分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其中突出的問題表現(xiàn)為學生口語表達往往擺脫不了漢語思維的影響,中式英語過多,這嚴重地阻礙了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中國學生語言輸入嚴重不足。外語習得要靠大量的語言輸入。正確的輸入方式是外語習得的關鍵?!氨痴b輸入法”在外語習得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最好的語言輸入方式。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外各種新的語言輸入理論的不斷引進,國內語言輸入方法研究的不斷發(fā)展,“背誦輸入法”這一人們所熟悉的、簡單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傳統(tǒng)輸入方式卻逐漸被忽視。本文從第二語言習得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背誦輸入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口語的重要影響和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作用,強調背誦輸入在當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應有的地位。
1.背誦式輸入的理論基礎
背誦輸入是以Krashen的輸入理論為基礎的。上世紀80年代初,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其核心是輸入假說,他認為,輸入假說“也許是當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唯一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因為它回答了語言學習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即怎樣習得語言,尤其是外語。這一理論認為學習任何語言都必須熟記大量的語言材料。根據(jù)Krashen的觀點,習得語言是潛意識的語言能力,是指學生有了足夠的語言信息輸入量以后,在自然交際狀態(tài)下能脫口而出的語言綜合表述能力,因而教學的主要精力應放在為學生提供最佳語言輸入上,以促進語言習得。最佳語言輸入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第一,語言輸入必須是能夠理解的(comprehensible);第二,語言輸入必須是大量的(in sufficient quantity);第三,輸入應該是有趣的關聯(lián)的(interesting and relevant)。但他認為單純主張語料輸入是不夠的,學習者需要“可理解輸入”,它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因為語言輸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腦中的習得機制,而激活的條件就是恰當?shù)目衫斫獾恼Z言輸入。Krashen還強調,語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接觸大量的可理解語料之后自然獲得的,并且同樣也能獲得必要的語法。語言習得的關鍵是有足夠的可理解的輸入,而輸入主要通過聽和讀來實現(xiàn)。背誦輸入是可理解輸入。由于背誦的語言材料均為精心挑選而來,為純正的、地道的、優(yōu)美的文章語篇,必然是學生能夠理解的,因此背誦能夠提高詞匯、句型、固定表達的記憶效果,有利于語言輸出的產(chǎn)生和規(guī)范化,這種規(guī)劃化直接體現(xiàn)在口語中。
在語言學習中,要流利地進行交際,語感(intuition)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加拿大語言學家Bialystok區(qū)分了兩種語言知識——顯性語言知識(explicit linguistic knowledge)和隱性語言知識(implicit linguistic knowledge)。顯性語言知識指學習者意識層中的所有目的語的語言知識, 包括語音、語法、詞匯等知識,這些知識存在于學習者的意識層中,他們可將這些知識清晰地表達出來。隱性語言知識指那些內化了的語言知識,它們存在于學習者的潛意識層中,學習者不一定能清晰地表達出來,但能不假思索流利地使用語言,這便是人們常說的語感。背誦式語言輸入由于加強了對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和鞏固,因而能將原本是顯性的語言知識轉化為隱性的語言知識(曹怡魯,1999),學生的語感也因此而形成,這勢必能促進其語言習得。隨著背誦輸入的不斷增加,學生對所學的目的語語言現(xiàn)象的敏感度會不斷增強,隱性語言知識將不斷得到擴展,語感也將不斷增強??谡Z的流利程度也直接受益于語感的加強。
2.背誦式輸入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的影響
2.1背誦式輸入可降低學生的焦慮程度,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外語習得是受情感狀態(tài)限制的。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表明,外語學習者的情感狀態(tài),如動機、自信、焦慮等都會影響語言習得所必需的語言輸入(Krashen and Terrel,1983)。許多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儲備量,遇到復雜的句子,就產(chǎn)生口語心理障礙。學習者如果背得多了,輸入得多了,記憶倉庫中的東西自然就豐富了,當用詞或句型造句或用英語表達時,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從自己的記憶倉庫中取出所需要的東西。另外,背誦還具有主體選擇性,因為背誦的內容都是學習者自己感興趣的、樂于接受的。所以,背誦是一種主動的語言輸入過程。背誦可以調動學習者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其掌握外語的自信心。學習者通過背誦儲備大量優(yōu)美的句子和句型,胸有成竹,這樣就能穩(wěn)定情緒,增強動力,在交際場合,隨時調用他所需要的語言結構,流利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從而避免窘迫尷尬的場景,也就降低了情感焦慮。通過背誦,能夠讓學生全方位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氣氛,激發(fā)他們應用語言的濃厚興趣,從而自然地提高英語口語的水平。
2.2背誦式輸入可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加拿大語言學家Bialystok的第二語言學習的理論模式認為一個人的隱性語言知識越多,他熟練使用目標語的程度就越高,背誦正是由于加強了知識的鞏固而能夠將原本是顯性的語言知識轉化為隱性的語言知識。而且隨著背誦輸入的不斷增加,學生對目的語語言現(xiàn)象的敏感度不斷增強,隱性語言知識不斷得到擴展,其語感也不斷增強。語感是人們直覺地感受和領會語言的一種能力,是在語言信息環(huán)境中形成并產(chǎn)生的語言的非預期的突發(fā)式的心靈感應或理性的直覺。語感的產(chǎn)生來自大量的語言實踐。背誦實際上就是一個有意識地使學生受到反復的語言信息刺激,從而獲得語感的過程,是一個語言實踐的過程。背誦是提高聽說能力的前提,是培養(yǎng)語感的基本方法。通過反復誦讀,能對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及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背誦很好地促進了學生詞匯、語塊及常用句型的積累,加深了他們對目的語地道表達的關注意識和敏感度,促使他們注意到了自己的語言輸入與口語表達之間所存在的差距。背誦范文使學生學到了許多好的短語和句型,并用于口語中,培養(yǎng)起了良好的語感,把背來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背誦的學生明顯感到自己說英語的語速加快了,應變能力增強,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加快,不是在“翻譯語言”了,而是在“說語言”。
2.3背誦式輸入可克服母語負遷移,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母語同外語的沖突是影響外語習得的主要因素。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造成二語學習的困難(Biolystok,1997)。研究表明,語言的遷移作用對二語習得有著重要影響。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當母語的某些特征與外語的特征相似時,常對外語學習有促進作用,由此對學生學習外語產(chǎn)生正遷移。而當外語與母語的某些特征相異時,母語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干擾作用,由此產(chǎn)生負遷移。在外語習得過程中,母語對外語的負遷移是影響學習者熟練掌握外語的絆腳石。因此,努力克服母語對外語的負面影響,排除母語對外語習得的干擾,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目的語語言輸入的不足,口語表達中的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尤為突出。學生往往是生搬硬套漢語的句型和語法規(guī)則,借助英語單詞來進行交際。Krashen指出,在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的研究與實踐中,母語干擾現(xiàn)象在習得貧乏的環(huán)境里表現(xiàn)得最充分。在這種環(huán)境里,目的語習得很少,語言練習主要靠雙語對譯。堅持背誦可理解的外語文章,使外語概念和情景與所指事物迅速建立聯(lián)系機制,可以培養(yǎng)用外語思維的能力,縮短從母語到外語的譯碼過程,減少和克服母語對外語的負面影響,擺脫以母語作參照系的現(xiàn)象。背誦式語言輸入是中國學習者在學習母語時就熟知的語言輸入方式,學習者從心理上易于接受。通過反復背誦語料,直接掌握目標語中特有的表達方式和習慣,減少和克服母語對外語學習的負遷移,從而減輕學習者的焦慮感,增強學習者對外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背誦就是強化語言輸入,就是強化習得,而強化習得可以排除母語干擾,減少錯誤,補充學習外語脫離目的語學習環(huán)境的不足。
3.背誦式輸入應該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精選背誦內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背誦式語言輸入,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選擇適合學生實際的材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并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千萬不要隨意拿起一篇文章就讓學生背誦,要把握好文章的難易度。文章的內容要生動有趣且實用,體裁要多樣,要包括對話、故事、說明文、議論文等。當然,背課文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以加強背誦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使學生的機械記憶變成一種有意義的記憶,而不再是死記硬背。其次,要幫助學生端正態(tài)度,樹立信心。讓學生意識到背誦這一我國傳統(tǒng)的、最有效的學語文的方法同樣適用于學英語。特別是在我國,由于漢英文化的差異以及國內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缺乏,背誦成為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少學生經(jīng)常抱怨自己腦子笨,記性差,沒有信心完成背誦任務。教師要告訴學生記憶規(guī)律,培養(yǎng)良好的記憶素質,讓每個學生都相信只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完成背誦任務。
結論
背誦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語言學習方法,有著深厚的理論依據(jù)、理論價值和實踐依據(jù)。對于在母語為漢語的非自然環(huán)境下學習英語,背誦輸入不失為一種提高口語的最佳方法。當前我們在探索、嘗試新的外語教學理論與方法的同時應積極保留我國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精華,充分發(fā)揮背誦式語言輸入在我國外語口語教學中的實際功效,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Bialystok,E.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1978,(28):69-83.
[2]Krashen,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2.
[3]Krashen,S.and Terrel,D.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M].Oxford:Pergamon,1983.
[4]Krashen,D.The Input Hypothesis[M].New York:Longman,1985.
[5]曹怡魯.外語教學應借鑒中國傳統(tǒng)語言教學經(jīng)驗[J].外語界,1999,(2):2.
[6]丁言仁,戚焱.背誦課文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J].外語界,2001,(5):58-65.
[7]董衛(wèi),付黎旭.背誦式語言輸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界,2003,(4):56-59.
[8]鄧鸝鳴,王香云.背誦式語言輸入對中國學生二語寫作能力發(fā)展的有效性研究[J].外語教學,2007,(4):15-18.
[9]馬廣惠.Bialystok的語言學習模式[J].國外外語教學,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