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談的“小練筆”就是圍繞某一個重點或中心,進行范圍小、篇幅短的習作練習。在閱讀教學中,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小練筆,不僅可以減緩作文的坡度,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我們?nèi)缒芎芎玫亟柚Z文課本上的范例進行有效的小練筆,那么對提高寫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一、掌握結構,示例模仿抓仿寫
兒童天生都有模仿能力,仿寫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形式。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導學生進行仿寫,降低習作的難度,激發(fā)他們習作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習作能力,仿寫可分為仿篇和仿段,在練筆訓練中,可以以仿段為主。如教學《東方之珠》一課時,當講到第五自然段“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如同閃光的長河奔騰不息”時,可先問學生:“你從哪兒看出夜晚的香港是‘燈的海洋’?”學生說道:從“港灣里閃耀的燈光”和“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中可以看出,然后再告訴他們:這一自然段以“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這一句為總起句,后面都是寫燈的海洋的具體場景,這種結構段式就叫做總分段式。接著,可趁熱打鐵,讓學生仿照第5自然段的寫法,圍繞“一到活動課,操場上就熱鬧起來”寫一段話,讓學生活學活用,當堂掌握這種結構段式。
二、選材立意,空白之處抓擴寫
作者常常運用“空白”的藝術,把一些內(nèi)容留給讀者自己。在課文中,有些地方寫得很含蓄,或很簡練,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學這樣的文章時,教師可充分抓住這些“空白”,讓學生把寫得簡練的地方補寫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寫明了。學生通過填補這些“空白”,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臥薪嘗膽》一課時,當講到“勾踐夫婦來到吳國……受盡了屈辱”,學生此時已經(jīng)能感受到勾踐夫婦飽受屈辱、備受艱辛、歷盡磨難,但是“屈辱”這個詞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屈辱”,讓勾踐這一人物形象在他們的腦海中豐富、飽滿起來,教師可飽含深情地說:“同學們,身為越國國君的勾踐身不由己,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淪為了吳王的奴仆,給吳王養(yǎng)馬駕車,舂米推磨,受盡了屈辱,僅僅就這些而已嗎?想象一下:在寒風刺骨的冬天,勾踐在中秋月圓的夜晚,吳王面對給他做牛做馬,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勾踐,又會怎樣去羞辱他呢?”學生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們急切地拿出筆,想一吐為快。
除了抓重點詞引導學生想象外,有時文中出現(xiàn)的省略號也是可充分利用的資源。在教學《掌聲》一課時,當講到受到掌聲鼓勵后的小英,“她不再憂郁,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游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開朗起來的小英還會做些什么呢?讓學生展開想象,從而深化他們對主題的理解: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幫助,用愛去溫暖別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愛。
三、掌握內(nèi)容,變換角度抓改寫
在古詩教學中,可以常采用這種方法來提供學生練筆的機會。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大多數(shù)是淺顯易懂的,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可引導他們把自己當做詩人,將這些古詩改寫成自述式的現(xiàn)代文。
如教學《楓橋夜泊》這首詩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一段導語:在秋風蕭瑟的夜晚,詩人張繼只身坐船來到江南,將船停泊在楓橋邊,漫天霜華,寒氣襲人,他看著江邊的楓樹和漁船上的點點燈火,聽著烏鴉凄慘的叫聲和寒山寺悠揚回蕩的鐘聲,肯定是愁緒萬千,難以入眠,相信此時此刻的張繼一定有許多話想說,你能幫他把內(nèi)心話說出來嗎?這樣,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他們的感受一定會不同尋常,有話可說可寫。在現(xiàn)代文教學中也同樣可以采納這種方法。
四、開拓思路,奇思妙想抓續(xù)寫
教學《小稻秧脫險》一課,當講到最后“一陣微風吹過,小稻秧高興地跳起舞來。我們吸足了營養(yǎng),又向上挺了挺身子”時,學生已經(jīng)能感受到經(jīng)過噴霧器大夫的幫助,此時的小稻秧肯定是十分健康、快樂的,再也不是先前那些臉色蠟黃、奄奄一息、危在旦夕的小稻秧了,他們已經(jīng)脫險了。學生的臉上洋溢著微笑,他們?yōu)樾〉狙淼拿撾U而感到高興,可是故事到這兒并沒有結束,接下來還會發(fā)生更有趣的故事,于是可因勢利導:“小稻秧遭遇雜草的危害,經(jīng)噴霧器大夫的幫助脫險后,又遭遇了害蟲的侵襲,小稻秧的命運又將如何呢?它們能再一次脫險嗎?請你將這個故事繼續(xù)編下去,看誰編得更有趣、更生動。”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紛紛拿出紙和筆,饒有興趣地寫起來。學生大膽想象,讓整個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把小稻秧、害蟲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這與他們對課文透徹的理解和豐富的情感體驗是分不開的。
總之,小練筆訓練,可以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寫,讀寫結合,使理解和運用相得益彰。
(啟東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