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英語閱讀課文課前預習指導方法包括朗讀識記式、聽力訓練式、發(fā)現(xiàn)問題式、排除障礙式、材料準備式、系統(tǒng)歸納式、閱讀理解式、小組討論式、激發(fā)興趣式。
關鍵詞:閱讀課文;預習;方法指導
一、引言
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在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側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而課文是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素材,也是學生接受語音、詞匯、語法知識和各種習慣用法的重要來源。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只注重課堂講解,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若能抓住課前預習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便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
二、課前預習指導方法
由于學習內容與要求不同,課型不一,教學路徑與方法各異,預習的方式、方法必然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各種預習方法。
1. 朗讀識記式
朗讀與識記是預習的最低要求,也是最簡單的預習方法,因此也是使用最多的方法。它只需要學生在課前用十幾分鐘時間,通過反復拼讀而記住所學生詞,通過多次試讀而流暢朗讀所學句型和課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課文內容。由于它要求較低,不增加學生課業(yè)負擔,學生容易習慣并且大都歡迎這種預習方式。
2. 聽力訓練式
它主要在于加強聽說訓練,初中階段應盡量采用。在課文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聽課文錄音大致了解課文的內容,增強語感。當然,由于條件的限制,教師可利用課前某段時間,比如早讀,統(tǒng)一在全班放錄音,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要求。
3. 發(fā)現(xiàn)問題式
教師可以把新課文中要求學生自己掌握的內容和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通過預習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通過做預習題發(fā)現(xiàn)問題,并為上新課作好準備,教師通過對預習的檢查也可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復習階段的預習更宜采用這種方法,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較好的診斷性檢測手段。
4. 排除障礙式
教師將新課中具有一定難度的內容通過適當?shù)奶崾竞鸵龑ё寣W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從而減少課堂講解和學生掌握運用的難度。要求學生用較為簡單的語言形式重新表達較難句子的意思。通過這種預習,課堂教學就會輕松容易得多。
5. 材料準備式
預習所準備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練需要的語言材料,也可以是會話練習所需要的話題材料,還可以是討論所需要的對某個問題的意見、主張和看法等,甚至還可以是一些簡單教具。教師布置這種預習時要提出明確的要求。
6. 系統(tǒng)歸納式
它主要用于復習課,特別是階段復習和期末總復習課。教師可根據(jù)復習課的內容指導學生在課上進行全面的總結。既可以讓全體學生歸納同一個內容,也可以分不同的組歸納不同的項目。由于學生預先自己動手進行了歸納,再經過課堂上的補充,對這方面知識的掌握就更全面、更牢固了。
7. 閱讀理解式
學生進入了較長的課文學習階段后宜采用這種預習方法。沒有進入課文教學或課文只限于一些極簡單的內容的初期階段不必采用這種方式,課文整體教學多采用這一預習方法。閱讀理解可分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前者側重于認知課文本身包含的具體材料,如人物、時間、地點、事實及數(shù)據(jù)等具體信息的提??;后者要求讀者對具體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分析,甚至推理、想象來完成。
8. 小組討論式
小組討論的好處在于它能夠促進同學間的交流和互相幫助,學習好的可幫助學習差的,增加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這種預習需要安排統(tǒng)一的時間進行,比如早讀、自習或課堂教學開始時由老師統(tǒng)一安排全班討論,各組主持自己負責的段落的討論。討論期間,老師可以在各小組間巡視指導,并注意發(fā)現(xiàn)問題。
9. 激發(fā)興趣式
在舊課文將要結束時抽出幾分鐘時間,教師用英語向學生介紹下一篇課文內容或者作者簡介、作者經歷、寫作手法等,以激起學生對預習課文的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在教學中每次預習并非只能用一種方法,而可能是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另外,不同的課型需要不同的預習方法,教師只有在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把預習作為教學設計、教案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預習,使預習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經過預習,學生了解了通篇課文的內容,為教師的講解掃除了障礙。同時,由于預習把泛讀和精讀有機結合在一起,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習氣氛。
總之,教師只有堅持運用各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增強學生感知的選擇性、理解性和整體性,使學生主動地索取材料內容,才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
(遷西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