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入新課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也要講技能、講藝術。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導入就是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愉悅中進入學習。導入的技巧很多,有故事導入法、名言警句導入法、音樂導入法、趣味新聞導入法等。
關鍵詞:語文課堂;導入原則;導課方式
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幽默詼諧、妙趣橫生、機巧睿智、賞心悅目的導語,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成為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成為探索科學奧秘的動力;能夠震撼學生的心靈,成為陶冶其情操的凈化劑。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笨梢哉f,導課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準備活動”,為師生即將進行的思維活動作好心理準備。
成功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盡快進入愉悅外情緒狀態(tài),把學生帶入思維和興奮之中,為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最佳的時機。
一、導入新課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1. 針對性原則
即導入的新課應扣緊當前課堂所授內容,導入語的作用類似于“引言”,無論用什么方式,最終都要為教學服務。
2. 啟發(fā)性原則
即教師通過啟發(fā),讓學生思維之門敞開,通過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設疑、現(xiàn)象展示等方式,激勵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 時間性原則
即教師導課時要注意時間的把握,一定要言簡意賅,切忌長篇大論,不入正題。
4. 創(chuàng)新性原則
即教師的導入語要有新意,富有時代氣息,對學生具有感染力。
二、幾種趣味導課方式
興趣是學習動機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點。導入的目的即用各種方法把學生的這種內部積極性調動起來。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都說明了興趣愛好與學習的關系。如果一個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就能發(fā)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反之,他的才能只能發(fā)揮20%~30%。在課堂導語中,就是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愉悅中進入學習。趣味導入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1. 故事導入法
學生愛聽故事,通過講故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諫太宗十思疏》前,也可以講述《鷂死懷中》——唐太宗的故事,讓學生思考唐太宗與魏征的關系,從而明確魏征為何能如此直言進諫。
如《琵琶行(并序)》的導入:誰能說出一些古代與音樂有關的故事?高漸離易水送別荊軻;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馬相如向卓文君求愛彈奏《鳳求凰》的故事;稽康悲奏《廣陵散》;《三國演義》諸葛亮演空城計時焚香彈琴以示其嫻靜而惑亂司馬懿;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劉正風與魔教長老琴簫合奏而為知己的故事,馬志遠曾據《琵琶行》作《江州司馬青衫淚》雜居,敘述白居易和裴興奴戀愛故事,由此引入課文《琵琶行(并序)》。
在教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時,我先講了一個小故事:從前有個流浪漢叫蘇比,整天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那一年的冬天特別寒冷,對于他來講,監(jiān)獄也許是他最好也是唯一的避難所,于是蘇比想盡一切辦法去爭取坐牢的資格,他先后偷過東西、打過人、打碎過商店櫥窗的玻璃、調戲過婦女、在街上大吵大鬧,但每次各個都不能如愿被抓。無奈之下,他來到一座教堂前,倚在鐵欄桿上,靜靜地聆聽著教堂里傳來的《圣經》悠揚的聲音,他翻然醒悟,決定重新做人,這時卻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這引起學生的諸多猜想,有一些同學能猜出他被抓進監(jiān)獄的結局,卻不知道原因。于是,我說,他是被兩個警察以妨礙治安的罪名送進監(jiān)獄的。我接著說:“這個結局大家想到了嗎?想被抓總是不被抓,想改過自新卻反而被投進監(jiān)獄,真是出乎意料,但這卻又是合乎情理的。我們把這種結局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寫作手法,稱之為歐亨利手法。通過預習,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小說《項鏈》的結局也是運用了這種手法?!边@樣導課就具有新穎的特點,能使學生集中注意,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2. 名言警句導入法
引用名人名言、俗語等導入新課可以產生群情振奮的效果,為教學過程的展開創(chuàng)造了最佳的情知開端和背景。例如,教《孔乙己》時,從大散文家金秋雨的名言入手。余秋雨說:“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闭憬∥幕墙B興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文學家魯迅的故鄉(xiāng)。今天紹興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個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來客,招徠四方錢財”。大家知道這人是誰嗎?他就是魯迅筆下的文學人物孔乙己。今天我們就去看看20世紀20年代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聽聽他的傷心故事吧!
教《諫太宗十思疏》時,引用唐太宗名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直接導入,讓學生明確魏征寫的《諫太宗十思疏》為唐太宗治理國家所作的貢獻。
3. 音樂導入法
托爾斯泰說:“音樂的魅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庇眠m宜的音樂導入對營造氣氛、激發(fā)情感大有裨益。學習朱自清《背景》,可讓學生從《爸爸媽媽》主題曲中感悟父愛的深沉,學習《孔雀東南飛》可讓學生聽一聽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放唱電視劇《水滸傳》主題曲《風風火火闖九州》。教師引導“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句歌詞在哪個人物身上體現(xiàn)得最鮮明?
4. 趣味新聞導入法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每天,在這個世間發(fā)生的趣事,不勝枚舉(譬如,“搜狐”中的社會新聞很多都是趣事)。它們貼近時代,反映現(xiàn)實,如若從中擷取幾朵,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我在上朱光潛的《咬文嚼字》時引了兩條趣聞:其一:報載,山西某山區(qū)農村,偏僻閉塞、教育落后,很多人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有一次記者去采訪,碰到一村婦,當無意提到葡萄牙時,村婦頓時驚訝萬分:“什么,葡萄牙?葡萄還有長牙的?我活了50多年,從來沒聽說過?!保ㄉΓ┢涠航諡g覽網上新聞,看到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某縣一名語文教師在講解成語,突然,他大聲說了一句話,接著迅速躲在講臺后面。等了一會兒才出來,說:“同學們懂了嗎,這就叫做‘一言以避之’!”真是誤人子弟?。ㄉΓ┣耙粋€例子錯誤地咬文嚼字,把“葡萄”和“牙”拆開理解,鬧了笑話;后一個例子按字面理解,生吞活剝,也出了洋相??梢姡袝r候咬文嚼字真的很重要。好,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咬文嚼字》。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這些方法的變通、組合、排列,也可以產生許多新的方法??傊?,無論哪種方法,都必須針對教材實際、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知識實際,因課迥異,因人不同,不能千篇一律、雷同陳舊,而應富于創(chuàng)造性,灌注時代的活水。語言要生動活潑,感情應有變化,最好一課一種方法,不落窠臼,不落俗套,援引材料正確無誤,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原則。
導入不僅是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成功的保證之一,故教師應重視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和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課堂一分鐘,課外十年功”,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懈地努力,勤奮地儲備積累,不斷地探索總結,才能使自己的導入技能日臻完美高超!
參考文獻:
[1]韋志成.語文教學藝術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譚惟翰.語文學習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3]許書明.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藝術[J].青島教育學院學報,2000(12).
[4]馬任.語文課揭題三法[J]. 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6).
(東莞市經濟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