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紅
摘要:寫作文是讓學生感到頭疼的事情,也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難點。怎樣在作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其有話可寫,有情可發(fā)。在這里,筆者闡述了自己的一些經驗。
關鍵詞:寫作教學;激發(fā)興趣;教學方式
很多學生畏懼寫作,對寫作提不起興趣。一上習作課,他們就開始愁眉苦臉,兩節(jié)課下來,作文本上一片空白。他們冥思苦想后。卻始終不知如何下筆。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寫作興趣。即使叫學生硬著頭皮寫下去,也只不過是東拼西湊、草草了事而已。所以,要寫好作文,就要使學生對作文感興趣。而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教師該如何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呢?筆者在此介紹一些經驗。
一、以肯定為主,多表揚
根據(jù)中學生大多對自己充滿信心,具有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征,教師經常性的正面評價,是學生感受愉悅的根本所在。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每個學生的文章,只要是認真寫的,都會有可取之處,所以我都給80分以上的高分,以資鼓勵,稍好一點兒的。則在90分以上。每個學生拿到本子首先看的是分數(shù),分數(shù)一高,即使有批評的。指出不足地方的,他也能接受。另外評語也很重要。學生很在乎教師對他的文章的評價。在評語中,我都以表揚為主,盡量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如前后文注意呼應。過渡自然,甚至準確運用了一個成語,一個修辭手法都成為我表揚的原因。
及時肯定是對學生的寫作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給予積極的、向上的、富有激勵評價的誘導方法。學生通過教師的一個甜蜜微笑、一句溫馨話語、一段舒心評語,看到自己寫作的曙光、寫作的前程、寫作的希望。
二、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時靈感的顯現(xiàn),正如剛學會游泳或騎自行車一樣,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沒有見過大海的學生,不能寫出那波瀾壯闊的場面: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很少能準確地寫出秋天田野農民熱火朝天忙收獲的情景。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會有創(chuàng)作的素材。也就會有了寫作的欲望。文章也才會生動有真情實感。
寫作前,我們可以讓學生做一些親身體驗活動,譬如以“一枚硬幣”為題寫作文,可以在課前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帶枚硬幣來學校,仔細觀察它的形狀、顏色,敲敲它,聽聽它的聲音,分析它的質地,再通過看、摸、聽、敲加以聯(lián)想,聯(lián)想下它從前的經歷和與它有關的小故事……通過認真觀察,仔細研究,學生寫起文章來一定會感興趣,覺得有話可說、有事可寫。
為此,教師要多開展有趣的課外活動,盡量使學生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起來。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些跳繩、踢毽、打乒乓球、拔河等課外活動。玩時讓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其中的喜怒哀樂,不管是自己參與的。還是沒參與的都可以作為寫作的良好素材。如幾個學生玩賽陀螺之后,其中一個學生寫到:賽陀螺真有趣。中午。完成了作業(yè)后,我們幾個小伙伴拿出自己的陀螺比賽起來,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誰就贏。我們同時轉動陀螺,我的心隨著心愛的陀螺的轉動“咚咚”直跳,害怕它早“死”了。眼看我的陀螺要“死”了,我在心頭不住地給它打氣、加油,讓它再堅持一會兒,但后來還是輸了,我的心思白費了。再賽的時候,我認真總結了失敗的原因,最終取得了勝利??磥?,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多動腦,才會取得成功。
三、讓學生多讀書。在閱讀中積累材料
現(xiàn)在有不少學生以提高分數(shù)為學習主要任務,對一段時間內比較難提高成績的文科不夠重視,以致有些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理科書”。平時很少進行課外閱讀。缺乏寫作材料,對作文望而生畏。
魯迅先生也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閱讀是一種資源,是吸收知識的過程,是作文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廣泛地閱讀。
首先,要把課本閱讀好,理解透徹。現(xiàn)行的各種版本的教材,所選的課文大都是些名家名篇,都是一些很好的范文,是學生獲取寫作知識,借鑒學習寫作方法的范例。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可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怎樣選材、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照應的方法,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獲取多方面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
其次,積累寫作材料。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捌迫f卷”是說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
最后,閱讀時要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寫作材料必不可少,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边@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因此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時,信手拈來,內容應筆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另外,教師在平時要注重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yǎng)其語言的邏輯性。
總之,要帶領學生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筆者認為必須借助廣闊的生活天地,從小處著眼,從內容人手,走寫作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興趣,讓學生樂于作文,把寫作文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