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鵬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
【摘要】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一個個知識點,而是一個專題,即研究課題。在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首要一步就是確立研究課題。但是在實踐中,研究性學習課程究竟研究什么樣的課題,卻并不好把握。為此本人進行了專題研究。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課程設置 研究課題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4128(2009)11-0019-03
1 問題緣起
我校自2000年9月實施新課程方案以來,就大力開展了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很快就暴露出一個問題——有的老師(學生)確定的課題過“大”,而有的則過“小”。大者大到“全球大氣問題的研究”,小者小到“不等式證明中的錯誤分析”。諸如“全球大氣問題的研究”一類課題,因其研究范圍過大,在現階段還不具備可行性,因而該課題沒有開展研究活動。至于“不等式證明中的錯誤分析”一題,并不是不具備可行性,而且還極容易操作,那么,這一課題究竟符不符合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要求呢?能不能立題研究呢?有的老師認為這同樣是研究,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自主解決問題符合研究性學習課程設置的精神,所以應當立題研究;而相反意見則認為,這個課題從本質上講是“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它只局限在了學科內部,不屬于“相對獨立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因而不能立題研究。爭議產生了,很多老師(包括學生)非常迷?!烤故裁礃拥难芯空n題才符合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要求?
2 思考探索
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研究課題的確定,如果這一問題解決不好,那么作為課程主體部分的研究學習活動就無從開展。那么,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課題應該如何確定呢?
追根溯源,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學習”?在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中說:“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從這一關于“研究性學習”的定義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相關信息。
首先,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中課題的確定及研究活動的開展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而不能完全聽任學生的興趣愛好;其次,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課題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也就是說,并非只有像“ХХ河水質狀況調查分析”等這一類社會生活問題屬于研究課題,來自于學習生活的問題同樣屬于研究范疇。再次,研究性學習研究問題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筆者認為在這三者中獲取知識才是最根本的,也就是說研究性學習不管形式如何,內容如何,其本質上講還是一種“學習活動”而非單純的、科學工作式的“研究活動”。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可以獲取多方面的綜合知識,而這種知識的獲得是要借助于應用已有知識和努力解決問題的探索來進行的。也就是說,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否解決了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學到了多少?他或許學會了一種實驗方法,或許學會了如何開展調查研究,或許學會了怎么樣查找資料,或許愉悅了精神陶冶了情操,或許鍛煉了思維能力、實踐能力,這就符合了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精神。研究性學習重在學習過程,輕在研究結果,因為研究性學習≠學習性研究。因此,我們在確定研究課題時,就不能只想著這個課題將對城市環(huán)境的改善,城市某方面經濟結構的調整乃至企業(yè)某種產品的技術改進提供決策參考。我們應清楚地看到,這些效應只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時有可能產生的附加效應,而不是必然效應,更不是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另外,源于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研究課題也決不只停留在運用實驗的方法或理科知識探究科技類問題的軌道??茖W知識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二者學習方法不一樣,知識獲得的途徑也不一樣。研究性學習課程特有的綜合性使得學生在研究活動中往往要使用多類學科知識,而最后獲得的知識也肯定是多方面的。因而在課題的設置上,不能簡單地認為文科知識只是研究活動的輔助工具,而忽視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性學習。如果這樣的話,那么研究性學習課程就變成了科技類活動課程。
綜上,筆者針對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中對研究性學習內容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論述,就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課題設置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要以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性為根本原則,在課題設置中,不能把研究性學習活動等同于科學工作者的科研活動。也不能聽任學生興趣,而要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進入到一種全新的學習過程中去。
其次,要正確認識研究性學習的綜合性,不要害怕某一課題超越了某一學科范圍和專業(yè)范圍,應當說課題綜合性越強,學生獲得的知識也就越多。同時也不能夸大研究性學習課程課題的綜合性,要避免片面追求和當地的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改善問題相結合,歪曲夸大研究性學習的作用。
再次,要正確認識研究性學習內容的實踐性,人類的知識來源于實踐,知識只有用于實踐才具有價值,但是,目前人們往往把實踐等同于走進社會,關注社會問題、人類生存發(fā)展問題等社會實踐活動,而沒有認清包含觀察、思維活動在內的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活動也是人類實踐的重要領域。忽視社會科學對社會進步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是不可取的。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性也包含著社會科學領域的探究。在確定研究性學習課題時不能只看到自然科學(通常是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的研究價值和社會實用價值?!瓣P注與人類生存,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固然應該,但關注人類的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同樣重要。
最后,在各地各校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時候還要根據具體的現實狀況,因地制宜地確定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課題。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一類新生事物,它本身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實施這一課程勢在必行,因為它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起步階段,卻要避免急功近利。目前,教師學生對該課程的普遍認識都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如果一味追求研究成果則必然是空中樓閣。因此在現階段,不宜確定綜合性、實踐性過強的課題;而那些小課題,亦即“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卻可以發(fā)揮出重要作用。這類課題雖然局限于學科內部,但在學習方法上,學習過程上,學習觀念上無疑是對學生和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沖擊,這將有利于加深師生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認識和理解,逐步轉變觀念。雖然從短期來看似乎取得的成績不明顯,但從長遠來看,這樣做才是扎扎實實的教育改革。而且,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雖然綜合性較差,但它同樣體現著研究性學習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因而我們不應該一概地否定它。當然,歸根結底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不等于研究性學習課程,在現階段使用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只是一種向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過渡,這一點必須看清,如果長時間停留在“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的話,那么研究性學習課程就無從建設。所以,各地各校還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師生認識水平,資源條件等因素來科學地確定研究課題。認識較深的自可先行一步,剛剛起步和不妨先使用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作為過渡。只要條件具備,“全球大氣問題的研究”完全可以作為研究課題;認識尚須加深,“不等式證明中的錯誤分析”也可立題研究。但無論怎樣做,都必須堅持建立完善科學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系這一大方向。
3 結論
不管“大”課題,還是“小”課題,社會實踐課題,文化研究課題還是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只要可行,只要是以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為目標,
只要是以建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為方向,那么在現階段,就可以因地制宜地作為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但是教師和學生應該認識清楚“研究性學習課程≠做高難度習題≠奧林匹克競賽輔導課≠一門學科內容的加深”,在強調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探究性時不能忽視它的開放性和實踐性。我們必須盡快轉變觀念,加深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明確我們的奮斗目標和學習研究方向,同時還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設置研究課題。只有這樣,我們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才會逐漸建設完善,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改革才能順利實施。
Investigative study topic establishment
【Abstract】The investigative studys content is not each one knowledge spot, but is a topic, namely research subject. In the investigative study curriculum implements in the process most important one step establishes the research subject. But in reality, actually does the investigative study curriculum study what topic, actually not good assurance. Therefore myself have conducted the special study.
【Key words】Investigative study curriculum research su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