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點滴,觸發(fā)感恩思緒。
最近,好幾位家長向我反映他們的孩子:自作主張;對父母的建議或提醒,嫌啰嗦;常頂撞父母,認為父母為他們付出是天經地義的,從不體諒父母。
回想“徐立殺母”事件多讓人揪心啊,我是一位中年教師,有一個正上學的女兒,從她的身上,我也領悟到,現在的孩子缺少感恩的意識和行為?;貞浳倚r候,兄妹多,生活條件很苦,父母為了養(yǎng)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們都很理解雙親,盡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努力讀書,報答父母的恩情。可能是苦難歲月的親身體驗,使我們懂得了報恩。
現在,獨生子女時代,父母寵愛兒女,凡事都包辦,無條件給予?!霸倏嗖荒芸嗪⒆印笔乖S多孩子不知道“衣食的來之不易”,不體諒父母,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認為理所當然??吹竭@一現狀,我心潮起伏,深感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是當前的頭等大事。
二、人人心系感恩,鑄造人間真情。
我國自古就有知恩圖報的美德,并有“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投我以桃,報以瓊瑤”之說。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也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父母有養(yǎng)育之恩,老師有教育之恩,社會有關愛之恩,祖國有呵護之恩。感恩是每個人都應有的基本道德準則。
學生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良好的素質、強烈的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感恩,是學生必備的基本道德素質。在構建和諧校園實踐中,學會感恩,是擺在師生面前的一門重要課程。將“感恩”教育擺在重要位置,這對學生、家長、學校都有好處。面對學生感恩意識的淡化,學校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去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
三、時時開展感恩,引領孩子成長。
為了深入開展感恩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恩,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法。
1.環(huán)境熏陶法
利用環(huán)境進行宣傳教育,讓校園里洋溢著濃濃的感恩之情。充分利用廣播,放感恩的歌曲、詩歌、散文、故事;懸掛以感恩為主題的標語、詩歌、散文、故事;創(chuàng)辦以感恩為主題的板報,讓孩子們置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時刻受到感恩的熏陶,感受著濃郁的情感氛圍,感悟著校園文化所傳遞的感恩之情。
2.故事教育法
選用短小精美和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話或名人軼事等,講解或讓學生討論,讓學生明白感恩的道理。這種方法對學生而言,生動有趣,吸引力強,效果特好。用生動的感恩故事或忘恩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講完后可讓學生討論或直接談看法,老師最好加以評述以達到引導的目的。
3.實踐鍛煉法
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引導學生從感激身邊的人和事開始,父母的養(yǎng)育、教誨;老師的導航、栽培;由近及遠,由淺入深,進而學會感激他人、社會,及一切為自己的健康成長付出心血、汗水、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
(1)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組織開展“孝心獻給父母——爭當孝心小明星”活動,在家中打掃衛(wèi)生、洗碗、煮飯,體會父母的艱辛和不易,或給父母送一句溫馨的祝福、講一個開心的故事;或是為父母洗腳、捶背、倒水,每天完成一個親情行動。探討制訂盡孝計劃,完成后再進行孝心測評,撰寫“感恩實踐”日記。各中隊每月評一名“孝心小明星”。
第一周,安排學生每天做一件家務,并做好記錄,讓家長寫評語。品德課上讓學生談自身的感受。大家都說干家務很不容易。體會到父母平時的艱辛,再引導學生討論:應該如何幫助爸媽減輕負擔?我們應該怎樣感恩父母?第二周的品德課上,讓學生講古人、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制定孝心測評表。第三周的品德課上,學生對照測評表,找差距。談感恩父母行動的一些心得,使父母開心的行動推廣。校訪日上,與家長交流感恩教育實施的效果,家長們非常滿意。第四周的綜合實踐課上,結合家長的反饋再進行總結,并制訂以后的計劃。
(2)感激老師的教誨之情
結合開學教育和慶祝教師節(jié)活動,組織開展“真情獻給老師”活動(寫信、贈賀卡、獻花、送祝福等),表達對老師的感激,同時增進了師生之情,營造和諧的氛圍。進行第二層次時,與學生一起描述教師的辛苦與勞累,付出與收獲,壓力與待遇,讓學生理解老師,尊敬老師,回報老師的教育。教師節(jié)前,一堂綜合實踐課,我班學生開展“真情獻給老師”活動,以“我的老師”為題寫作文。孩子們都寫出了聲情并茂的文章,讓我感動萬分。
在后兩周的品德課上,我讓學生來朗讀自己的文章,以老師關心他們的實例,使學生充分感悟到老師對他們的辛勤教育,使其心生感激。最后一周品德課上,讓學生尋找身邊感恩老師的榜樣,在全體學生中傳誦。
(3)感謝同學的愛心相助
開展“友情感化”主題班會,大家交流自己得到伙伴幫助的感人情景,通過活動,隊員們進一步懂得:得到幫助時多么溫暖,朋友患難應伸手援助;與人發(fā)生矛盾時,想起往日他對自己的關愛……于是握手言好,掀起互幫、互學、互進的熱潮,感動化成友誼的橋梁。
請相關的名人進行專題講座也是感恩教育的好方法。還可在特定日子以團隊舉行大型的感恩活動,如教師節(jié)、母親節(jié)等節(jié)日聚會等。利用不同的節(jié)日,全校組織以“感恩”為主題月的教育活動,如一月,組織“今天我當家”的周末活動;二月,以手抄報制作比賽;三月,在“三#8226;八”婦女節(jié)為母親制作“親情卡”;四月,“緬懷革命先烈 感恩幸福生活”的紀念活動;五月,在母親節(jié)“我為媽媽做一件事”“給父母寫一封信”;組織“體貼父母,努力讀書”的讀書專題……
存一份感恩之心是醫(yī)治孩子冷漠、無責任心、缺乏愛心、不懂關心的良藥。學校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點,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所有幫助過你的人的教育,強化學生的感恩思想,讓學生對社會對環(huán)境及周圍的人心存感激,從而幸福愉快地生活,進而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走出大寫的人生之路。為此,我們將看到性格發(fā)展和諧,懂得感恩的下一代健康地成長。另外我們還應重視感恩教育的開放性,提高家長、社區(qū)的整合力度。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實效,只靠學校方面努力還不行,需要家長、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配合才能有效。感恩教育不應局限在課堂上老師的言傳身教,更應注意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社會教育力量的整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