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印度能源資源貧乏,且產能不佳,對外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能源供求狀況面臨嚴峻挑戰(zhàn)。本文在考察印度能源供求狀況及能源外交政策的基礎上,分析印度能源主要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印度 能源 發(fā)展趨勢
21世紀以來,印度經濟發(fā)展成就令人矚目。2003~2004年度至2006~2007年度的年均GDP增長率為8.5%。但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的日益發(fā)展,能源安全面臨嚴峻挑戰(zhàn),能源供求趨勢矛盾突出,能源短缺有可能成為制約印度經濟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為應對挑戰(zhàn),印度政府不斷調整能源政策。尤其21世紀以來,印度不斷加強和拓展能源外交政策,維護能源安全,保證在中長期內獲得穩(wěn)定、安全、充足的能源資源。
一、印度能源供求狀況
2007年世界能源消費平均增長2.4%,雖然低于2006年2.7%的水平,但仍然是連續(xù)五年來的高增長。亞太地區(qū)占據了能源消費增長的三分之二,平均增長速度達5%。作為能源消費大國的印度,其能源消費增長速度也非???,2007年增長6.8%,遠遠高于亞太地區(qū)平均增長水平。2008年,雖然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印度能源消費增長率有所下降,但消費量卻有增無減,而且與世界和亞太地區(qū)能源消費增長率比較,印度明顯是高增長國家。2008年世界能源消費平均增長1.4%,亞太地區(qū)平均增長4.1%,印度能源消費增長率為5.6%。
雖然印度煤炭儲量較為豐富,但油氣資源儲量極為有限。據統計,印度的煤炭儲量為586億噸,占世界儲量的7.1%,石油儲量8億噸,僅占世界儲量的0.5%,天然氣儲量為1.06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儲量的0.6%。油氣采儲比年限分別為20.7和35.6,油氣資源儲備很難支撐印度經濟增長的長期需要。
1998~2008年印度能源生產取得一定成就。石油產量從3470萬噸提升到3610萬噸,增長4%。同期,天然氣和煤炭產量分別從245億立方米和1.265億噸油當量增長到306億立方米和1.943億噸油當量,增長幅度分別為24.9%和53.6%。
相比較而言,印度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更快。1998~2008年印度石油消費從9250萬噸增長到了1.385億噸,天然氣消費從245億立方米增加到414億立方米,煤炭消費從1.361億噸油當量增長到2.314億噸油當量,增長幅度分別為49.7%、69.0%和70.0%,遠遠高于產量增長幅度。
隨著能源消費增長速度不斷加快,印度能源對外依賴程度越來越高。1998~2008年石油凈進口從5780萬噸增長到10240萬噸,天然氣凈進口量從無增加到108億立方米,煤炭凈進口從960萬噸油當量增長到3710萬噸油當量。
隨著印度能源對外依賴程度的加大,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再加之國內電力和其他能源的嚴重短缺迫使印度于2005年9月出臺了新的綜合性能源政策草案。相比以前的能源政策,該草案最明顯的特色就是強調印度能源供應安全。正是在此背景下,全面構建能源外交戰(zhàn)略體系,以實現能源安全和穩(wěn)定供給,成為印度能源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21世紀的印度能源外交政策
(一)構建“南亞地區(qū)能源中心”,搭建多渠道的能源輸送路線。積極加強同周邊國家的能源合作
1 伊朗(中東)一巴基斯坦一印度。中東地區(qū)不但油氣資源儲量豐富,而且向來與印度關系比較密切,目前印度從該地區(qū)進口67%的油氣。新世紀以來,印度尤其重視與伊朗的能源合作,希望把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從目前的500萬噸提高到850萬噸。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擬鋪設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輸送管道,擬建管道全長2600公里,耗資35億美元。2008年8月29日伊朗總統內賈德到印度訪問時表示,三國將在未來45天內解決和完成與此天然氣管道項目有關的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和協議。印巴雙方于2008年8月25日達成一致,同意2009年啟動天然氣管道建設。
同時,印度也不斷加強同卡塔爾、科威特和沙特等中東國家的能源合作關系。2005年4月卡塔爾埃米爾哈馬德訪問印度,加強能源尤其油氣合作是雙邊會談的主題之一。2006年4月印度石油天然氣部長穆利·德奧拉訪問卡塔爾,與其能源工業(yè)部長商討了雙邊能源合作問題。2006年6月科威特埃米爾謝赫·薩巴赫訪問印度期間,雙方發(fā)表了聯合聲明,表示要加強能源合作。2006年1月沙特國王阿卜杜拉訪問印度,雙方發(fā)表了《德里宣言》,表示建立戰(zhàn)略性能源伙伴關系。該宣言的主要內容包括:沙特保證穩(wěn)定并持續(xù)增加對印度的原油供應;兩國能源部門在兩國及第三國開展勘探開發(fā)合作;沙特可以在印度石油精煉、市場銷售和石油儲存等方面進行投資及在沙特建立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印度一沙特合資化肥制造廠。
2 緬甸-孟加拉國-印度。孟加拉國和緬甸有較為豐富的天然氣儲量,所以受到印度政府的重視。20世紀90年代孟加拉國拒絕向印度輸送天然氣。近年來,雙邊關系發(fā)展良好,能源合作已經展開。2005年印度就如何利用和輸送天然氣與孟加拉國進行了協商,塔塔電力公司在孟加拉國開始建造天然氣發(fā)電廠。21世紀以來,印度積極推動緬甸一孟加拉國一印度的天然氣管道建設。印度打算從孟加拉國和緬甸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或壓縮天然氣(cNG),主要線路從緬甸的實兌港出發(fā),轉而北上,通過印度東北部的米佐拉姆邦和特里普拉邦,過境孟加拉國,最后經由印度加爾各答到達比哈爾邦。
3 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一阿富汗一巴基斯坦一印度。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也是印度政府看重的能源市場。2008年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儲量為53億噸,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儲量為7.94萬億立方米。目前,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和印度天然氣公司聯合購買了這兩個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的部分股權,印度與這兩個國家關于盡快鋪設經由阿富汗到達印度的油氣管道的構想已達成共同意向。
4 斯里蘭卡一印度。斯里蘭卡有著豐富的深海資源,有可能是未來潛在的能源儲藏大國,因此,印度加大了與其進行深??碧降暮献鳎①徺I了斯里蘭卡270個加油站,控制其市場30%的份額。2005年印度石油公司在斯投資超過30億盧比。
5 不丹、尼泊爾一印度。印度主要從不丹和尼泊爾進口電力。在不丹對印度的出口貿易中,電力出口占50%以上。2005年印度政府官員聲稱,將在下一屆“孟加拉灣多層次經濟技術合作機制”會議上提交“關于加強印度與尼泊爾和不丹之間電力傳輸的提案”。鑒于印度與兩國之間親密的關系,可以說這條能源合作路線是最為穩(wěn)定的,完全沒有后顧之憂。近年來,印度在推進與不丹的電力合作方面的成績尤其顯著。繼塔拉水電項目之后,印度進一步援助不丹開發(fā)新的水電項目。2007年7月20日,印度內閣批準了印不政府間的奔湯河(Punatshangehu)水電發(fā)展項目,同時也批準了從項目地點鋪設一條到達印不邊境的輸電線路。印度將對該項目提供約合7.7589億美元的援助款,其中40%作為贈款,60%為貸款。7月28日雙方正式簽署該項目第一期動工協議。2002~2006年不丹出口到印度的電力收入由5181.9萬美元增加到了約1.1億美元。不丹的水電出口實際上已經被印度壟斷。
6 俄羅斯-中國-印度。鋪設從俄羅斯到印度的油氣管道的構想引起了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視,有許多戰(zhàn)略家提出印度應考慮這條油氣管道經過中國。這主要是因為考慮到油氣管道的安全問題,鑒于中巴之間的友好關系,印度希望中國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可以制約巴基斯坦,使巴基斯坦不至于破壞油氣管道。雖然這條線路存在地理條件和資金成本上的困難,但印度政府仍然十分重視這條線路的戰(zhàn)略意義。
(二)除考慮建立以印度為中心的能源輸送網絡以外,印度還加強同其沒有直接地緣政治關系的海外能源生產國在能源勘探、開采、購買股權等方面開展合作,擴大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的穩(wěn)定供給和儲備
目前,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已經在蘇丹投資了7.4億美元,與其共同開發(fā)油氣資源。2005年始,印度石油公司一直在同法國石油公司進行談判,為收購法國在非洲的勘探資產——剛果、坦桑尼亞及塞內加爾已經探明有2,79億桶的石油儲量。2005年2月,印度石油公司獲得在利比亞的Sirte勘探石油的土地使用權。2007年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長穆利·德奧拉先后訪問了阿爾及利亞、埃及和利比亞等非洲國家,簽署或商討能源合作事宜。2007年10月印度總理辛格訪問了非洲產油大國尼日利亞。近年來,印度大力推進與非洲國家的關系。尤其是2008年以來,辛格政府以前所未有的積極姿態(tài)推動印非關系的發(fā)展。2008年4月由印度主辦的首屆“印非論壇”峰會通過了《德里宣言》和《印度非洲合作框架協議》,背后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非洲在世界能源地緣政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委內瑞拉是中南美洲地區(qū)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43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7%,天然氣儲量4.84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總儲量的2.6%。2005年3月,印度同委內瑞拉簽訂了在該國進行石油勘探及石油開采的合作協議。印度石油公司購買了圣克里斯托瓦爾油田49%的股權,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共同開發(fā)。委內瑞拉總統還進一步表示,愿意向印度長期供應原油。
(三)加強同亞洲能源消費大國尤其是與中國的合作關系,希望通過合作來穩(wěn)固和擴大印度能源陣地,同時積極同發(fā)達國家開展在節(jié)能技術、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
2005年開始,印度積極向中國發(fā)出在能源領域加強合作的信號,中國做出了積極的回應: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期間,正式與印度政府討論了中印在能源安全和節(jié)能領域進行合作的相關問題。2005年12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聯手購得加拿大石油公司在敘利亞油田37%的股份。在蘇丹,中印就共同開發(fā)蘇丹尼爾油田達成了合作協議。在伊朗,兩國石油公司就共同開采達瓦蘭油田達成一致意見。
在節(jié)能技術、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印度積極與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德國等發(fā)達國家進行合作。2005年9月29日,印日雙方共同簽署了在能源領域進行綜合性合作的共同聲明文件,規(guī)定除了在石油、天然氣領域進行積極合作以外,日本還將向印度提供先進的節(jié)能技術。2006年印度與南非和巴西共同簽署了《關于生物質燃料的諒解備忘錄》,建立三邊聯合工作組。同年,印度為開發(fā)太陽能從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引進投資,總計2250萬美元。同時,印度還同美國、德國共同合作開發(fā)新能源和風力發(fā)電設備。
(四)積極同以美國為首的核國集團合作,發(fā)展核能
進入21世紀以來,印度同大多數的西方核大國達成了核能合作與開發(fā)的協議。2006年3月布什訪問印度期間,雙方簽訂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協議。2006年7月2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美國與印度的民用核能合作協議。此外,印度與其他西方核大國也積極開展民用核能合作:2005年9月英國同意與印度就民用核能進行合作;2006年2月,法國總統在訪印期間與印度達成了民用核能合作協議;同年4月印度總理訪德期間,德國表示將視美國的態(tài)度和印度發(fā)展包括民用核能在內的能源合作。
三、印度能源發(fā)展趨勢
從印度能源供求狀況及新世紀的能源外交政策中,可以看出其能源發(fā)展的一些趨勢。
(一)能源需求將大幅度增加
隨著經濟不斷快速增長,印度能源需求也將不斷呈持續(xù)增長態(tài)勢。根據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的預測,假設2005年到2030年之間,印度GDP年均增長6.1%,人均GDP增長4.8%,人口平均增長1.2%,能源需求平均增長將達到4.3%。其中,石油將從1.29億噸增加到3.79億噸,年均增長預計為4.4%。天然氣需求年均增長速度將超過GDP增長速度,年均增長率達到6.7%,需求由目前的2900萬噸油當量增加到1.46億噸油當量。煤炭預計由2.08億噸油當量增長到4.84億噸油當量,年均增長率達3.4%。核能年均增長預計為10.6%,由450萬噸油當量增加到5600萬噸油當量。2005~2030年印度能源總消費將增加兩倍。
(二)能源對外依賴程度會越來越高
從印度能源需求的發(fā)展趨勢可以看出,單憑國內生產遠遠難以滿足能源的需求。能源的進口呈持續(xù)增長態(tài)勢,對外依賴程度越來越高。2005年到2030年,印度石油產量預計從3800萬噸減少到2900萬噸,而需求則由1.29億噸增長到3.79億噸,石油凈進口將由9100萬噸增加到3.51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將從2005年的71%增長到2030年的92%。
隨著對天然氣需求的不斷增加,印度對天然氣的進口也將呈不斷擴大趨勢。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印度天然氣(LNG)的進口將從2007年的110億立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200億立方米,天然氣需求將從402億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820億立方米,占主要能源消費的比重從9.0%提升到10%~12%。
雖然印度煤炭③儲量較為豐富,但從1978年起,印度就不斷進口煤炭。與煤炭產量預測比較,印度煤炭需求預測增長速度在GDP增長8%的情景下為5.7%,超過了煤炭產量5.4%的預測增長速度,預計需求量將從2004年的4.042億噸增加到2024年的12.72億噸,產量預計將從3.826億噸增加到10.86億噸。在7%的經濟增長情景下,預計印度煤炭需求將從2004年的4.042億噸增加到11.471億噸,年均增長5.1%,略低于同期煤炭產量的預測增長速度。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煤炭供需矛盾較為突出,尤其是在8%經濟增長的情景下,印度煤炭進口年均增長率高達8.8%。
(三)受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地緣政治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油氣資源雖然是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資源。但安全供給受諸多條件的限制,因此,在能源供給難以支撐其經濟發(fā)展的條件下,印度加大對煤炭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油價上漲對印度能源安全已經造成影響。2006~2007年度進口1.115億噸原油,支付21902.9億盧比,2007~2008年度進口1.217億噸原油,支付27269.9億盧比,雖進口量只增加了9.1%,但進口費用卻增加了24.5%。
地緣政治安全的影響顯而易見。目前印度所設計的三條重要國際能源通道即伊朗一巴基斯坦一印度、緬甸一孟加拉國一印度和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一阿富汗一巴基斯坦一印度等合作方案已經被擱置很多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了印巴、印孟、印美和美伊等復雜的地緣政治關系的影響。如伊朗一巴基斯坦一印度天然氣項目原本預計2006年正式開工,但是由于該項目受到美國的壓力就只能停留在計劃階段了。雖然說印度仍然在努力,而且印巴伊也發(fā)表聲明,宣布此項目將于2009年正式動工,但鑒于南亞及中東地區(qū)復雜的地緣政治局勢,該項目是否能真正落實還存在很大變數。
同美國、中國等能源消費大國相比,印度煤炭資源消費不足,有極大的發(fā)展空間。油氣資源的生產與供給并不總是安全的,歷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機嚴重影響了西方國家經濟的發(fā)展,也正因為如此,西方許多國家在節(jié)能領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有著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當國際局勢發(fā)生劇烈變動導致油氣資源供給發(fā)生困難、與西方國家開展能源合作受挫時,印度大規(guī)模開發(fā)和利用煤炭資源以支撐其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就成為唯一的選擇。
(四)印度對世界能源控制能力將得到加強
21世紀之前,印度從未像現在這樣大張旗鼓地尋找能源:在已發(fā)現能源的地方與其他國家進行積極的競爭與合作,鋪設管道、購買股權;在尚未發(fā)現能源的地方也出現了印度勘探人員的身影;對已受其很好控制的能源市場,尋求積極的措施加強能源的安全供給。
作為國際能源戰(zhàn)略布局的后來者,印度正向世界能源分布豐富的地區(qū)滲透。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印度就同中東、非洲、中亞、東南亞、歐洲和美洲等地區(qū)的許多能源生產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隨著印度與這些地區(qū)的能源合作日益加深,印度對世界油氣資源的控制能力會有所加強。
(五)開發(fā)民用核能將成為印度能源戰(zhàn)略的重心,同時印度也將重視引進先進的節(jié)能技術,研究開發(fā)利用可再生能源
從印度尋求與西方大國進行核能合作的積極態(tài)度可以看出,發(fā)展核能已經成為印度新世紀的主導能源戰(zhàn)略之一。印度認為可再生能源及其國內煤炭資源僅能滿足印度短期和中期的能源需求,如果要滿足印度的長期能源需求,開發(fā)核能是非常必要的。
截止到2008年10月,印度共有17個核反應堆,另有5個反應堆正在籌建之中。民用核能的開發(fā)和利用之所以將成為印度能源戰(zhàn)略的重心,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西方的主要核大國都與印度達成了在民用核能領域進行合作的意向,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的通過為印度大舉發(fā)展民用核能打開了方便之門;另一方面,同其他能源消費大國相比較,印度消費比重很低,有極大的發(fā)展空間和潛力。
在節(jié)能方面,印度總理辛格認為,如果采取更好的節(jié)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每年將節(jié)省1000萬噸石油。印度電力部長甚至認為,采取有力措施,每年可以節(jié)約23%的能源。因此,印度對發(fā)展節(jié)能技術相當重視,積極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
為滿足能源需求,印度不斷采取新的措施發(fā)展可再生能源。印度可再生能源開發(fā)潛力較大,尤其風能開發(fā)潛力很大。據估計,2008年風能潛力為4519.5萬千瓦,已開發(fā)784.45萬千瓦,“十一五”計劃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計劃將風能裝機能力提升到1050萬千瓦。
(六)雖然印度在不斷地追求能源來源多元化,維護能源安全,但從長期來看,其海外能源的來源地主要是中東和非洲
迄今為止,中東地區(qū)和非洲是目前油氣資源儲量最為豐富的兩個地區(qū)。根據有關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2020年印度從中東地區(qū)的石油進口將從2002年的70萬桶/日增加到302.7萬桶/日,進口比例從57%上升到75%。2030年增加到496.5萬桶/日,比重進一步增加到80%。雖然從非洲石油進口比重呈不斷下降態(tài)勢,但進口絕對額卻將大幅度增加。據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預測,2020年印度從非洲的石油進口將從2002年的43.8萬桶/日增加到102.0萬桶/日,占進口比重25%,2030年進口121.1萬桶/日,進口比重為20%。這表明,中東地區(qū)和非洲對印度的能源安全有著生死攸關的重要性。因此,這兩個地區(qū)的地緣政治關系對印度石油進口的安全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這也是印度日益重視發(fā)展同中東和非洲國家關系的重要原因。
此外,由于印度是新興的能源消費大國,其能源消費及需求的增長速度都非常快,因此必然會對世界能源消費格局造成影響。雖然其能源產量及增長極為有限,但是消費增長速度卻日益劇增,是亞洲地區(qū)未來能源需求最大的國家之一。就主要能源消費總量來看,目前印度排在世界第五,位于美國、中國、俄羅斯和日本之后,在亞洲能源消費格局中名列第三。但從能源消費的增長速度來看,印度極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打破這一格局,成為亞洲第二、世界第三的能源消費大國。2000~2007年美國主要能源消費從23.095億噸油當量增長到23.614億噸油當量,增長幅度為2.2%,中國從9.673億噸油當量增長到18.634億噸油當量,增長了92.3%,俄羅斯從6.352億噸油當量增長到6.92億噸油當量,增長率為8.9%,日本從5.124億噸油當量增長到5.175億噸油當量,增長幅度僅為1.0%,印度從2.951億噸油當量增長到4.044億噸油當量,增長率為37%。從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我們可以看到,印度遠遠高于俄羅斯和日本。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果印度保持或高于這一能源消費增長速度,那么在2020年之前印度能源消費總量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四能源消費大國,2030年之前將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三能源消費大國。
(責任編輯 毛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