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擬從當前非法傳銷的新特點入手,來揭示非法傳銷的種種真面目,對非法傳銷危害分析得出必須對非法傳銷進行嚴厲打擊并討論治理對策。
[關鍵詞] 非法傳銷 危害 對策
雖然《禁止傳銷條例》已于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并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但非法傳銷違法行為仍然存在。除了前期的“組織上的封閉性、交易上的隱蔽性、傳銷人員的分散”外,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對此加以分析,以便認清非法傳銷真面目。
一、當前非法傳銷出現的新特點
(1)傳銷花樣翻新?!跋M聯盟”、“連鎖加盟”、“互動式營銷”、“全球得利計劃”、“網絡營銷”等形式相繼出現,不法分子大肆鼓吹傳銷行為是所謂“21世紀最具潛力及效益之革命性行銷方式”,聲稱此種營銷模式投資定額,而收益無限,其目的就是不斷地扶持和發(fā)展“下線”。(2)行為方式更隱蔽。目前的傳銷活動多存在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居民小區(qū)或家屬院內,改大規(guī)模聚集為小規(guī)模多點聚集。指定專人外出采購必要的生活用品,行動謹慎,行蹤不定。(3)管理手段嚴密。傳銷組織者對參加人員實行嚴密的人身控制,由組織者統(tǒng)一安排同吃同住同上課。平時基本不允許外出和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偶爾外出和對外聯系都有人監(jiān)視,對不聽話者輕則開會批斗,重則拳腳相加。(4)參加人員年輕化。據調查傳銷人員中80%左右為年輕人,且多數為農村外出打工者、在校職高生和中專生,甚至大學生。(5)手段花樣百出。傳銷組織者已經不再靠出售化妝品、保健品、日用百貨等產品來拉下線,而是以所謂的“產品”為幌子,把重點放在“拉人頭”上。(6)欺騙手段狡詐。一些傳銷組織者在宣傳材料中,通過偽造的營業(yè)執(zhí)照、新聞報道和領導合影等虛假信息,混淆傳銷與直銷概念,采取偷梁換柱的手段來證明其活動的合法性;通過大肆渲染當前社會的貧富差距,安排“成功人士”現身說法等方式,不斷刺激參加者發(fā)財欲望;對參加者進行一定程度的“洗腦”后,專門指派“老師”向新參加者傳授“經驗”,從而使得傳銷網絡屢禁不止。
二、非法傳銷的九種危害
非法傳銷的危害總結一下有以下九點:(1)利用傳銷進行非法宗教和迷信、幫會、邪教及明顯帶有政治性煽動的宣傳活動, 威脅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2)利用傳銷傳播不健康文化,毒化世風,嚴重影響我國精神文明建設。(3)利用傳銷進行虛假宣傳,騙取錢財。(4)違犯法規(guī)吸收黨政機關干部、現役軍人、全日制在校學生等禁止參加傳銷的人員。(5)利用傳銷進行價格欺詐,牟取暴利。(6)利用傳銷騙取錢財,然后攜款逃出境外。(7)利用傳銷研討班、培訓班牟取高額“潛能開發(fā)”費、培訓費或授課費。(8)利用傳銷,境內境外相互勾結,走私販私,推銷假冒偽劣產品及國家限制流通的產品。(9)偷逃稅收。
三、治理非法傳銷的對策
從上面分析可知,非法傳銷給我國社會發(fā)展和經濟生活各個領域都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決不能等閑觀之。因此,對非法傳銷進行綜合治理刻不容緩。
(1)深刻認識打擊非法傳銷活動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雖然,近年來各行政部門在打擊傳銷活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的地方政府還未能及時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傳銷的危害性,認為傳銷無關大局,有的甚至存在傳銷能促進當地經濟發(fā)展,解決下崗人員再就業(yè)的錯誤認識,認為外地傳銷人員在當地吃住、消費,可以促進第三產業(yè)發(fā)展等。有的人還認為中國已經加入WTO,WTO中對銷售方式的不歧視性,會使得傳銷在中國合法化,更嚴重的是目前非法傳銷已經蔓延到大學生人群中。(2)堅決取締現存的非法傳銷活動,加大打擊力度。應該在政府的領導下,建立政法委牽頭,工商、公安、檢察院、法院、銀監(jiān)、民政、交通、經貿、稅務、監(jiān)察等11個部門共同參與的打擊非法傳銷工作體制。各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形成打擊合力,采取“打、防、管、控 ”多管齊下打擊非法傳銷活動,并對相關組織者追究刑事責任。(3)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公安機關必須充分運用輿論宣傳手段,從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角度出發(fā),揭露其詐騙的本質,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等輿論工具,充分宣傳我國現有的政策和查獲的案件。讓群眾認識到財富是靠智慧和勞動去創(chuàng)造,教育群眾,充分發(fā)揮社會監(jiān)督作用,增強法律意識,提高防范。(4)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建立起一套長效的預警機制。事實證明,一些由傳銷活動引發(fā)的惡性事件發(fā)生前,都會出現一些反?,F象,而作為打擊非法傳銷主力軍的公安機關由于警力不足等原因,在收集、調查、預警性信息方面處于被動地位,往往等案發(fā)后群眾來報案了公安機關才知道。因此,公安機關要本著“服務人民”的宗旨,充分發(fā)揮自身職能作用,依法運用各種偵查手段,主動出擊,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建立起一套長效的預警機制,把該類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5)建立和完善有關法規(guī)制度。我國已于2005年出臺了《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從法律層面保護了直銷的合法性,同時為打擊非法傳銷提供了依據。隨著直銷立法工作逐步推進和直銷市場的逐步完善,非法傳銷也會逐步從人們生活中消失。(6)從根源上杜絕非法傳銷。非法傳銷的根源在于無知和利益驅動,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不成熟,貧富差距加劇,就業(yè)難,市場經濟下追逐財富的社會心態(tài)使一些盼望一夜暴富的人不擇手段。要從根源上打擊非法傳銷,應從完善市場經濟管理制度,提高對市場的監(jiān)督力度,盡快規(guī)范市場行為,同時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穩(wěn)定農業(yè)人口和增加就業(yè),有效地堵塞從事非法傳銷人員的出口等方面努力。
參考文獻:
[1]周琳:查禁傳銷中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工商行政管理》,2000(22)
[2]齊玉美:淺析非法傳銷危害及防治.《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2006(04)
[3]胡俊濤:當前傳銷特點及對策.《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7(03)
[4]吳建衛(wèi):抵制經濟邪教打擊非法傳銷對策淺探.《山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