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多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的。在學生與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尋找學生感興趣的、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既是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起步環(huán)節(jié),更是其中的關鍵要素。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還不夠成熟,因此教師的引導與建議在其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讓綜合性學習主題的確定“收”、“放”自如,始終將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實實在在的學習目標,而又使學習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活潑生動,滿足學生個性選擇需求,更利于目標的達成,是值得教師們關注的。下面結合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實例,談談教師在設計與規(guī)劃綜合性學習主題時可思考的角度和應注意的問題。
一、主題確定忌“畫地為牢”,宜海闊天空
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并非是通過一個完美無缺的主題活動一次形成的,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各具特點、相互補足的活動逐步形成的。從這個角度考慮,主題的設計應該靈活多樣而非教條刻板;應該追求實效而非刻意求全,主題可大可小,學習時間可長可短,學習形式可獨立可合作,操作過程可完整可簡化。由此一來,我們的思路就打開了,可以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設計學習主題。
1.與課內學習聯(lián)系生發(fā)活動主題
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僅僅依靠教材中已經明確點出、設計好的活動是不夠的,大量的活動主題還需要教師以語文教材為依托,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引導學生確立探究主題,使學生掌握的“點狀”知識得以向外發(fā)散。主題的創(chuàng)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考慮。其一,可以從文章的時代背景入手進行拓展;其二,可以從文章的作者入手進行拓展;其三,可以從課文主要內容入手進行拓展;其四,可以從文章的主題思想入手進行拓展。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主題組元的課文編排方式,這為教師們設計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創(chuàng)造了一些便利條件,教師可以抓住學生有疑惑、有爭議的問題,據(jù)此進行整合、補充、延伸,在課外的廣闊空間中讓學生的問題得以解決,豐富學生對主題的全面認識。
2.與科際內容整合誘發(fā)活動主題
以語文學科為軸心,從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中找到鏈接點,加強學科間的交叉、滲透、綜合,設計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可以把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融會貫通,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激發(fā)興趣,發(fā)揮特長,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發(fā)展能力。從學科內容聯(lián)系的角度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方法也是多樣的。一種比較常用的方式是依托某一篇課文進行。比如,學生編排上演《半截蠟燭》《晏子使楚》等課本劇時,要制作道具、設計布景、選用配樂,這樣平時在社會、勞技、音樂、美術課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就都有了用武之地。另一種學科統(tǒng)整的方法是開展主題綜合性學習,比如與音樂、美術欣賞相鏈接的“名曲名畫中的故事”;與數(shù)學學習相鏈接的“我眼中的數(shù)字奧運”;與自然、社會知識鏈接的“異域風情游”、“詩行畫語——祖國山河詩歌頌”等,這些綜合性學習主題都是綜合運用學科知識,選擇學科之間的知識連接點而生成的。
3.與校園活動接軌形成活動主題
學生可參與的、突顯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校園主題活動不勝枚舉。有些活動依靠學生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比如,設計保護校園環(huán)境警示牌,編寫校園新童謠,元旦聯(lián)歡會上書寫春聯(lián)贈送給同學、老師,六一兒童節(jié)互贈親手制作的節(jié)日賀卡等。有的活動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起來。比如,調查校園里的不文明現(xiàn)象,形成調查報告或是倡議書,為學校的大型活動寫策劃書等??偠灾瑢W生參與校園活動的范圍廣,形式多樣,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無一不體現(xiàn)了學語文、用語文的特點,同時通過這樣的活動也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教育價值,“熱愛校園生活,做學校小主人”也不再是一句空話了。
4.與社會生活溝通拓展活動主題
大千世界,天寬地廣,社會生活是綜合性學習主題生成的又一個重要來源,可供學生開展的學習主題異彩紛呈。對教師來說,現(xiàn)實生活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源頭活水;對學生來講,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為此,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思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促使學生在更廣泛的時空維度中發(fā)掘探究問題,確定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主題確定不可“信馬由韁”,須有規(guī)矩方圓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的選擇的確是取材豐富、途徑多樣。當然,一個真正好的活動主題并不在于它聽上去有多么吸引人,而在于當它付諸實施時,是否能讓學習的主體即每一個學生樂學、會學且學有所得。所以,策劃綜合性學習主題時,還需從學生視角加以推敲,才能最終確定,以下幾點即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1.添動力,從學生興趣出發(fā)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綜合性學習的主題設計,不是取決于教師能夠做什么,而是要研究學生關心什么、對什么感興趣、什么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師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引導學生從這些疑問中發(fā)現(xiàn)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使主題設計能反映學生認為有意義的生活、自然或社會現(xiàn)象,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另外,教師對于學習主題深度和廣度的把握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認知水平為基礎進行設計。如果內容過難,遠遠超出了學生當前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極限,即使經過努力仍無法達到,學生必然望而生畏;反之,如果內容過易,對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能力要求沒有任何挑戰(zhàn),學生也會感到索然無味。
2.定目標,以語文素養(yǎng)為根
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完全等同于綜合實踐活動,它更應該突出“語文味”,學習活動實施的目標是為了學生語文能力的運用、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在設計主題時,要考慮到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充分運用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比如圍繞主題展開調查、訪談、討論等活動,與人交際,獲取信息,發(fā)表看法,通過上網或查閱書籍報刊閱讀相關資料。學習的成果也主要以手抄報、課本劇、解說詞、采訪稿、研究報告、活動總結等言語形式呈現(xiàn),并以言語形式為主進行交流。
3.能操作,學習資源可獲得
確定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時要考慮到下一步學習活動所需要的資源是學生經過個人努力能夠得到的。考慮到學生家庭背景和實際條件的限制,獲得學習資源的渠道應該是多樣的,可以上網搜集,可以實地觀察,也可以查閱書籍,還可以請教他人。當然,有時也不必人人都去搜集資料,可以由教師或者是部分學生完成原始材料的收集工作,這些材料應該有足夠的數(shù)量,是未經整理的,涉及面廣的,學生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研究所需從中加以選擇、整理或者是再加工。
4.能選擇,學習主題可拓展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的學習內容,因此,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都能夠有所收獲,選擇的主題要有一定伸縮延展的空間,學生可以從中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比如在以“身邊會館知多少”為主題的活動中,學生可以參觀一個會館,介紹它現(xiàn)在的樣子;可以查閱曾經在某一個會館居住過的文化名人,把他的故事、文章介紹給同學們;可以研究某一個會館的歷史變遷;可以研究會館的由來和歷史發(fā)展,等等??傊?,選題有大有小,涉及面有寬有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做選擇。
5.展特長,學習方式多樣化
綜合性學習不僅重結果,更重過程。學生是在多種方法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砥礪學習能力;學生自身的特長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揮和表現(xiàn)更會使學生充滿成就感,獲得自信心。因此,在設計主題時就要考慮到它是否能以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展開。比如,在“走近老舍”的主題學習之下,樂于參觀的同學可以走進老舍故居丹柿小院,了解老舍生平和他的社會影響;擅長與人交際的同學,可以到豐富胡同尋訪曾經與老舍有過交往的老人,聆聽他們講述老舍當年的故事;熱衷表演的同學可以組成一個小組,排演《茶館》片段……凡此種種,雖方式不同,但殊途同歸,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課程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它的出現(xiàn)給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帶來了挑戰(zhàn),其中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切實解決。語文綜合性學習隸屬于語文,它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應該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地確定好每一次學習的主題,會使實施更有方向感,評價更具針對性。為此,語文教師要用自己發(fā)現(xiàn)的眼睛、思辨的頭腦、睿智的心靈走好引導學生進入綜合性學習廣闊天地的第一步。
(作者單位: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二部)
?。ㄘ熑尉庉嫞簞P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