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文教學備受關(guān)注,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潛心研究。然而,不少教師仍然怕教作文,學生依舊怕寫作文。近日,有幸聆聽了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執(zhí)教的“感動”作文指導與講評課,讓我茅塞頓開,深深體會到教師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教學生寫規(guī)范的作文!
一、語言規(guī)范
【片段—】
(上課伊始,賈老師先在黑板上板書了一句名言:文章不厭百回改。接著又寫下一句話:“我最喜歡的老鴨湯搬上來了,媽媽扯下兩條腿,一條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條放在奶奶的碗里?!保?/p>
師:“文章不厭百回改”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文章寫好后要不斷修改。
師:是的,文章是寫出來的,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黑板上這句話至少有五個地方有毛病,找找看。
生:“我最喜歡的老鴨湯搬上來了”這句話中的“搬”字應(yīng)改為“端”。
師:對,“搬”是指將重物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老鴨湯不重,體積也不大,所以只要用“端”。
生:應(yīng)該是“媽媽扯下鴨子的兩條腿”。
師:再簡單點。
生:媽媽扯下兩條鴨腿。
師:對了,不然的話,多恐怖呀!第一句話還漏了一個詞,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生:我最喜歡“喝”的老鴨湯端上來了。
師:對了,不然的話,別人會以為你喜歡老鴨湯的濃度、老鴨湯的顏色、老鴨湯的香味。一般來說,我們喜歡老鴨湯的滋味,所以加上“喝”字意思就明白了。
師:這段話中還有兩個不太明顯的錯誤,“一條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條放在奶奶的碗里”。按中國的傳統(tǒng),應(yīng)該是尊老愛幼,先尊老,后愛幼。怎么改好?
生:要把“奶奶”和“我”對換一下。(教師畫上修改符號)
師:一句話中,一連用了兩個“放”字,說明他詞匯貧乏,我把第一個“放”字換一換,就可以體現(xiàn)出晚輩尊敬長輩,長輩更體貼晚輩。(教師邊說邊用手比畫“把菜按進碗里”的動作)“媽媽你吃!”“不,小孩吃!”“不不,你一定要吃!”
生:“按”字。
師:對,“按”在奶奶的碗里,就是“你一定要吃!”這個“按”字能體現(xiàn)出家庭的和諧氣氛。
接著,賈老師請一個同學讀修改前的句子。
生:我最喜歡的老鴨湯搬上來了。(師接:他不用扛才算好呢!)
生:媽媽扯下兩條腿。(師接:多恐怖呀!)
生:一條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條放在奶奶的碗里。(師接:多沒規(guī)矩呀!先照顧小的,不關(guān)心老的。)
師:下面我再請一個同學讀修改后的句子。(生讀修改好的句子)
師:這樣一改,句子意思就表達清楚了。
【賞析】在不足四十個字的句子里,賈老師指導學生先后修改了五處不當用詞。將“放”字改成“按”字的教學,賈老師充分運用不同角色的語言及動作,引導學生推敲詞語的規(guī)范用法,不僅表達得準確,還悄悄地進行“學作文即學做人”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賈老師語言幽默風趣,使學生在笑聲中接受作文指導。
二、行文規(guī)范
【片段二】
(仍然是針對上面那段話的教學)
師:這段話中還有一個標點符號用錯了,有誰發(fā)現(xiàn)了?
生:“我最喜歡喝的老鴨湯端上來了”后面應(yīng)該是句號。
師:對了,前面講的是“我”,后面講的是別的意思,所以要用句號,這一句話變成兩句話了。
【賞析】賈老師不僅向我們展示作文教學的方法,更可貴的是展示了一絲不茍的精神。大到文章的格式,小到標點符號的用法,賈老師一點不疏忽。諸如“文章的標題該怎么寫”,語文教師都會留意寫在作文本首行居中。而賈老師則細致地指導“行”與“格”:即標題占三行,第一行空行,第二行寫標題,第三行空行;一個字的標題居中,兩個字的標題中間要空一格,三個字以上的標題看情況寫在格子中間。賈老師為教師做有關(guān)作文教學的專題報告,他問在場的教師:“標點符號怎么寫?”老師們幾乎異口同聲:“一般情況下標點符號占一格。”賈老師則將一個方格分成四個小格,然后給我們講解:“逗號、句號、冒號占左下格,引號在右上格……”賈老師嚴謹治學,嚴謹施教,以身垂范,讓我們每位聽課教師尋味,讓我們感悟到要教給學生終身受用的東西!
三、評價規(guī)范
【片段三】
(賈老師讓學生讀自己的習作《感動》)
生:……在本子中發(fā)現(xiàn)了這張錢。
師:有叫“這張錢”的嗎?應(yīng)該是這張“一百元大鈔”!
生:……雖然她的衣裝樸素。
師:沒有“衣裝樸素”,只有“衣著樸素”。
生:雖然她的衣著樸素,但她的靈魂是干凈的。
師:好!“她的靈魂是干凈的”。這句話寫得好,為他鼓掌!
接著,賈老師對這位學生的習作進行綜合評判。
師:文章寫好了,老師要給他個評判。一般老師把學生的作文分成“上”“中”“下”三等。這篇文章,事情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感動的事就是阿姨不平凡的舉動。文章的主次也比較分明,前半段“丟錢”的事交待得清楚,而文章的主要部分寫得比較具體。我看了一下他的文章,主要部分占了文章的五個自然段,用的詞語還很豐富,比如說歇后語“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用上這樣的語言很生動,語句也比較流暢。但是,這篇文章只能得“中”。他整個文章交待得不夠細致,主體部分寫得不夠形象、生動。因此,盡管前面有“這個阿姨讓我懂得誠實是最珍貴的”,但是文章的后面沒有交待清楚,“真感”不夠,所以這篇文章能得個“中上”。
【賞析】這堂課,賈老師始終是一位“語言醫(yī)生”,準確地診斷學生的語言,恰到好處地評價學生的習作,既肯定了學生的優(yōu)點,又誠懇指出不足之處,使學生欣然接受。我們除了嘆服賈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敏捷的思維,更敬佩賈老師強烈的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因為在這客觀公正的評價中飽含著一位老教師對學生深深的愛意和責任!(作者單位:吉安市教研室)
□責任編輯 徐慧林
E-mail:Xuhuilin12@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