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本文提出在實施新課程的教改實踐中,讓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高中生參與教學設計,是改進教學方式,也是改善學習方式的一種新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英語課堂;學生;興趣
教學案情: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改變學生學習的現(xiàn)狀,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內在學習的動力,使其成為主動、快樂和高效的學習者。在實施新課程的教改實踐中,我們認識到,讓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高中生參與教學設計,是改進教學方式,也是改善學習方式的一種新的有效途徑。筆者在高二牛津Module 6 unit 1 ProjectPutting on a play 一課的教學中作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1 學生課前預設:
教師布置學生在課前預習ProjectPutting on a play,并按組討論對如何進行課堂教與學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建議。
學生討論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學生討論他們感興趣的學習方式:
學生甲:“以第三人稱以stand-up的形式來呈現(xiàn)。”
學生乙:“由學生幾個人一個小組分工合作,以表演的形式開展活動”。
……
英語課代表:“大家自由搭配成4-5人一組,分工合作,將設計的內容以不同方式扮演4個人物角色,用課文中的語言知識表演出來。最后師生共同評價各小組的表演結果?!?/p>
各小組紛紛在課前饒有興趣地準備:
A小組認真收集與本課課題相關的內容……
B小組精心琢磨表演環(huán)節(jié),認真排練……
C小組思考怎樣使表演別出心裁……
2 課堂教學片段:
I. Activities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師生活動)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lay.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T: 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play?
Ss:(together) three
T: Who are they?
Ss:The king, the queen, and the servant.
T: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play?
Ss:The king.
T: What does the king actually want?
Ss:Toilet paper (laughing loudly).
……
II. Activities between the students.(生生活動)
A:let's act out the play in groups.
B:Ok. I enjoy doing it.
C:I want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character “the king”. Do you agree?
D:I act “the servant”? (Laughing)
B:Ok!
……
And they prepare themselves for play in groups. The others are enjoying practicing playing in groups of five or six.
Five minutes later, some groups would like to act out the play in the front.
……
III. Self-assessment.(自我評價)
After all the groups perform their play, have students decide which group's performance is the best, and who is the best actor or actress in the class.The awards may also go to the best costume, the best director, etc.
IV. Creation.(創(chuàng)造新作)
Discussing the questions given in this part, they maybe want to create a new play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s.
……
教學反思
在本課Project教學中,讓學生參與課程及教學的設計,與教師共同商討學習目標、學習內容、課堂活動形式、分組形式、活動持續(xù)時間、任務的選擇等內容,學生做得投入,說得流暢,聽得仔細,合作得愉快,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筆者認為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還應表現(xiàn)在書本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意見讓學生講,規(guī)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錯誤讓學生改,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索學習問題的興趣。
書本讓學生讀。書本是無言的老師?!皩W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葉圣陶語)。學生會做,能做的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在自讀訓練過程中,學生自己讀,自己體味語言的真諦,書本讓學生讀,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過程,不是學生隨心所欲的自由閱讀。在英語教學中才能體現(xiàn)出是“學生為主體”思想,但自讀的成功也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
英語是一個跨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交流工具,良好的閱讀能力又是交流的關鍵。學生一旦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也就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今后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問題讓學生提。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波瀾,也是形成課堂教學高潮的前奏。有“問題”,才有未知,也才有教學活動的展開,課堂上就會有“推波助瀾”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往往是教師提問題,學生只能被動地、指向性地回答問題。要使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W”,提出學習中的困惑,如在Project這一課學習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疑點難點,提出問題,排除疑點,教師圍繞學生的提問,會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展開有效的教學活動,還可及時溝通教與學之間的思維渠道。學生提問一旦活躍起來,則可以變教師的單一思考點為多元思考點,并為教師有的放矢地教,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思維實際,捕捉認識距離,為營造主動、積極的學習群體創(chuàng)造條件。
意見讓學生講。有學習,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不同;有不同,就有意見。學習有了意見,就要讓學生們講。通過學生提出意見,允許分歧,分析不同看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講學習當中存在的疑慮;講學生在活動中個體的愿望;講合作過程中的不足;講學習英語的不良習慣……這些意見的及時反饋,有助于學生在今后英語學習中提高自我意識、自我改良、自我完善。
規(guī)律讓學生找。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途徑。英語學習充滿了規(guī)律,通過英語學習除了讓學生學習教材知識,在此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找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來,防止思維的定勢,使學生的認識趨向全面。這樣就提高了難度,挖深了教材,既提高了知識的難度,也避免了學生覺得例題枯燥無味,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總結讓學生寫。學生在學習英語中,適時地進行總結歸納,是掌握和運用英語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偨Y讓學生寫,就是要求由教師歸納總結為主逐漸過渡到以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為主。
總結、評價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它能夠比較集中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使教師對學生以及學生對他們自己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也為下次的合作學習打下基礎,做好準備。教師在總結階段適當的教學策略是合作學習有效性的保證。
學生課中和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總結歸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習慣,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從而達到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目的。
錯誤讓學生改。有人說最寶貴的智慧,是從錯誤中學習的。實際上,錯誤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它的作用積極還是消極與否,關鍵在于學習者和教學者對其所持有的態(tài)度。教師要抓住機會營造“從錯誤中學習”的環(huán)境,不急于給出負面評價,也不表現(xiàn)出過多期待,讓學生有機會嘗試錯誤、面對錯誤,才有機會改正和擺脫錯誤,更有機會擺脫對錯誤的恐懼。
總之,我們要以“激發(fā)學生主體參與”的設計思路進行課堂教學,積極評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真正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