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最重要的理論著作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其發(fā)表50周年之際,文章著重從近年來學術界對該文獻研究的成果、研究的新視野、研究中帶有爭議的熱點問題及研究中的不足等方面作一述評,以為紀念。
〔關鍵詞〕《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研究述評
〔中圖分類號〕K27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8-2689(2007)03-0108-06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下簡稱《正處》)是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最重要的理論著作之一,也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劃時代的著作。學術界對它的評價很高,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它的研究取得了可觀的成果,并且成為黨史與國史研究領域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今年恰逢《正處》發(fā)表50周年,本文對近年來關于《正處》的研究成果作一述評,以為紀念。
一、近幾年的研究成果
(一) 研究概況
1、近年來發(fā)表了不少研究《正處》的文章或論文,有從其形成過程來進行研究的,如逄先知、李捷的《一篇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的誕生〈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形成過程》(上、中、下);有對《正處》進行重新審視、探究的,如李捷的《對〈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再認識》;劉林元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評價二題》;劉麗瓊的《對〈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再認識》,有從側面涉及或反映《正處》的,如李捷的《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等。
2、隨著構建和諧社會思想的提出,學術界不少學者紛紛從新的視角對《正處》結合現實社會的一些問題作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可觀的成果,如郭建寧的《從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于國家政治生活主題和黨的執(zhí)政理念的思考》;周玉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等等。
3、出版了一些論著從不同側面上反映或是涉及到了《正處》,如雍濤和陳祖華等主編的《經濟體制改革與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武漢大學出版社),在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并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對毛澤東的人民內部矛盾學說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新方法,并展望了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未來發(fā)展。作者提出要建構具有耦合機制的人民內部矛盾的調控系統(tǒng),正確處理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這是我們研究《正處》、研究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理論取得的優(yōu)秀成果。
4、學術研討會的召開
2006年1月15日,由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發(fā)起的第一屆《毛澤東論壇》——“《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與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研討會在中共中央黨校召開,來自中共中央黨校、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等單位的30多名專家學者,圍繞《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與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研討主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取得了不少共識。
5、研究的表現形式、領域呈現多樣化、多方位態(tài)勢。近幾年推出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研究課題是以前沒有涉及到或是涉及很少的,研究的深度比以前有了拓展:一些學者對《正處》中的老問題有了新的看法,如有學者認為“人民內部矛盾”這一提法是在特殊歷史時期提出的政治概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這一概念已經失去繼續(xù)存在的理由。[1]另外聯系現實的一些重要課題受到空前重視。
(二) 關于《正處》的評價
1、《正處》提出的背景和過程
《正處》從醞釀到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學者們認為從《正處》發(fā)表的國際國內背景來看,國際上蘇共二十大的召開和波匈事件的發(fā)生,使蘇聯社會主義社會中長期存在的矛盾和弊端得以暴露;國內社會主義改造的過急、過快,也引發(fā)了大量社會問題?!皬?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錯誤,到波匈事件和鐵托演說,這一連串的事件,深深地觸動了毛澤東,促使他重新思考國際共運和社會主義問題,并引發(fā)他對中國國內問題的深入思考。”、“他主持撰寫的‘兩論’,既是他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的理論成果,又是他對這些問題進一步研究的理論準備”。[2]
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尤其是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成為黨和國家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zhàn)。有學者強調,毛澤東長期研究和思考矛盾問題,在《論十大關系》中已經體現出許多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揭示社會主義條件下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從根本上維護了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也有學者認為,《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是《正處》的前奏和先聲。經過長期的理論思考,毛澤東于1957年發(fā)表了《正處》,標志著人民內部矛盾理論的形成。
2、《正處》的理論貢獻和積極意義
《正處》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一部劃時代的著作,以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無論是黨的文件、中央領導同志還是學術界,都充分肯定《正處》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關于《正處》的歷史性貢獻,李捷認為“毛澤東發(fā)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創(chuàng)立兩類矛盾學說,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和積極成果”。[3]有的學者認為這篇著作是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研究解決新問題,形成新理論的劃時代的社會主義文獻,它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從理論上實踐上創(chuàng)造性地論述了進入社會主義后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主要課題的人民內部矛盾問題, 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們黨和國家在政治上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4](160)
還有論者認為《正處》:一、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發(fā)展史上,首次創(chuàng)立了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為社會主義條件下改革和建設提供了哲學基礎。二、第一次系統(tǒng)闡述了社會主義兩類矛盾學說,尤其是人民內部矛盾學說,這對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解決各種復雜的社會矛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三、《正處》提出了在思想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理論,是我們堅持“兩手抓”方針的哲學基礎。四、《正處》提出的“六條標準”,是四項基本原則的雛形。[5]
有學者從執(zhí)政黨建設方面認為《正處》在深刻了解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大量人民內部矛盾的基礎上,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才能有符合實際的思想理論和執(zhí)政理念,有效進行社會整合和政策供給,并思考自己的執(zhí)政策略,盡力做到最大限度的包容社會各方面利益從而化解社會內部可能出現的沖擊風險,從容領導國家建設,促進國家和的發(fā)展,也才能使自身完成革命黨向執(zhí)政黨的轉變。[6]
有學者認為《正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經驗奠定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7]
學界普遍認為《正處》奠定了社會主義改革的深層理論基礎,對解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認為:“毛澤東提出‘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要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平衡為綱’,提出了要‘以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為綱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為社會主義的持續(xù)發(fā)展初步找到了直接動力,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社會主義改革全面興起的理論先驅”。[8]
有學者指出《正處》這部著作的基本思想中已經孕育出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它無疑成為鄧小平創(chuàng)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先導和淵源,[9]是社會主義改革的理論奠基之作。還有學者從《正處》所體現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歷史經驗的角度來闡發(fā)其現實意義。他們認為科學判斷社會主要矛盾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前提,妥善協(xié)調社會利益關系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關鍵,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則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制度保障。[10](164-176)還有學者認為要妥善處理由人民內部矛盾引發(fā)的群體性事件。[11]
朱志敏認為:“在《正處》中,毛澤東進一步在理論上深入分析了社會存在的矛盾及其性質、特點、表現,提出正確區(qū)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把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體現了建立和諧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愿望”。[12]
2、有關《正處》的局限性
由于當時全黨,包括毛澤東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處理好社會主義社會中紛繁復雜的諸多矛盾都處在探索之中,因此,《正處》也就不可避免地帶有其特定的歷史局限性?!皬目傮w上看,完全可以這樣說,《正處》是一部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馬克思主義的光輝著作”,[13](595)然而由于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該文也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及不足。早在1986年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在編輯出版《毛澤東著作選讀》時,為《正處》寫了一個題解,指出“在講話稿的整理過程中加進了強調階級斗爭很激烈、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問題這些同原講話精神不協(xié)調的論述”,[14](75)這是在黨的文獻中第一次公開提到《正處》的歷史局限性問題。
隨后,學術界開始了對《正處》局限性的探討,學者們普遍認為《正處》對我國三大改造完成后階級斗爭形勢估量失誤,對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矛盾與斗爭估計過高、過重,從而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國內主要矛盾和階級斗爭理論上的失誤的萌芽和開端。從理論上來說,其不足之處在于缺乏對當時社會主要矛盾的縝密分析,理論上出現了邏輯斷層,[15](16、17)也就是說沒有明確提出何謂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并對其進行概念上的闡釋。[16]也有學者指出,從視角和測度來說,毛澤東主要在政治思想領域里去分析人民內部矛盾和尋找解決矛盾的方法,過分強調階級斗爭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從經濟方面考慮問題則顯得不足。學者們認為在《正處》中毛澤東對社會矛盾的分析存在不完善之處,他強調社會基本矛盾的狀況是“又相適應又相矛盾”,并且首先肯定的應是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不相適應是在相適應的前提下發(fā)生的矛盾,且認為社會基本矛盾相適應是基本的方面,這個觀點使毛澤東忽視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仍存在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的問題,對改革問題的認識也就顯得比較籠統(tǒng)、缺乏明確的規(guī)定性。[17]
也有學者指出,毛澤東對于人民內部矛盾的分析是不夠全面的,他在分析人民內部矛盾根源時,著重點是放在政治思想、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矛盾上,而對于經濟利益方面也會產生大量人民內部矛盾則認識不夠,估計不足。并指出他雖然提出了用民主的方法來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但是未能認識到民主法制化的問題,因而當矛盾日益嚴重時,必然強調階級斗爭是社會主要矛盾,并運用階級斗爭的思路來解決。
還有論者從《正處》與毛澤東晚年哲學思想的關系方面來研究,認為《正處》中毛澤東正確指出了社會主義社會中還存在的兩類矛盾,及人民內部矛盾的非對抗性,但卻沒有進一步分析這種矛盾中的統(tǒng)一性、同一性、斗爭性對對抗性矛盾的不同。[18]
有學者認為《正處》為整風運動確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但由此派生出擴大化的錯誤實踐成為修正正確理論的基礎,最終導致了實踐上更大的錯誤。[19]
二、《正處》研究的新視野——在新形勢下如何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歷史任務,和諧社會也隨之成為頻率最高、婦孺皆知的一個主題詞。不少學者把《正處》和和諧社會聯系起來加以研究。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思想的現實意義,學術界一致認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絕大部分仍然屬于人民內部矛盾,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安排定能夠不斷加以解決。中共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因而,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極為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有學者從構建和諧社會與當今社會各種利益關系出發(fā),進一步對《正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根本措施就是理順利益關系,就要對當今我國社會利益關系的變化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正確處理好復雜的利益關系;認為當前存在的利益矛盾還屬于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但這些矛盾如果處理不當在一定條件下就有可能激化甚至走上對抗,從而嚴重危害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和中國社會的安定團結。[20]
有學者還從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路向方面出發(fā),認為推進構建和諧社會,要妥善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并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論證了社會大系統(tǒng)的整體性、各方面關系的統(tǒng)籌兼顧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21]
也有學者指出:“毛澤東適時發(fā)表了《正處》等論著,系統(tǒng)論述了如何處理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各種關系和矛盾,提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的方針和社會基本矛盾理論,創(chuàng)立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盡管由于種種原因,黨在后來的探索中發(fā)生了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并沒有把上述正確的指導思想付諸實踐,但總的看來,對于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是有益的,對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仍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2]還有學者認為應從《正處》中得到重要啟示:認為正視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前提,深化改革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必要途徑”。[23]
有學者指出:“《正處》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比較系統(tǒng)地考察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提出正確區(qū)分和處理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兩類不同社會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社會主義時期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并就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性質、根源、表現和運動規(guī)律、解決方法等作了全面的分析和闡發(fā),從而建立了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問題的學說。它為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總體思路和理論根據,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24]
學者們普遍認為,毛澤東當年雖然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一系列寶貴思想,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干擾,特別是缺乏制度支撐和法制保障,出現理論和實踐的脫節(jié),乃至出現“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曲折。這又從另一個側面為我們解決當前的人民內部矛盾提供了深刻的教訓。
三、研究中的熱點爭議問題
(一) 有關《正處》修改搞的爭議
近年來人們對《正處》的修改稿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修改稿從性質上說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對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一主題作了進一步的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豐富完善了這個主題的理論基礎;第二類是對圍繞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提出的一系列具體方針作了更嚴密、審慎的說明和規(guī)定;第三類是增加、補充了原講話稿中沒有或僅僅提到了一些重要思想或觀點,另外在修改過程中刪去了一些對不贊成雙百方針的人的批評,減弱了對教條主義的批判。有學者認為毛對《正處》講話整理稿的四次修改,對其內容中的各條各有增刪,但“這樣,對《正處》理論在表述上就更為完善了”、“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改,《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作為一篇重要的理論著作就比較成熟了”。[25]因此從總體上說《正處》的修改及其成果——發(fā)表稿不僅保持了原講話稿的基本精神,而且使之更臻豐富和完善,正是這些修改和補充使《正處》完成了從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到科學理論學說的飛躍。[26](100、101)也有學者認為修改稿中增加了某些“左”的萌芽,正是由于修改使《正處》成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源頭,以至被奉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基石。對此我們應該對《正處》的修改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嚴格、準確、科學的理解和把握,做出實事求是地估計和評價。
(二) 《正處》中關于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問題
對于《正處》和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關系,學者們持不同的觀點。在《正處》原講話稿中對我國階級斗爭的形勢和特點是這樣論述的:“現在的情況是:革命時期的大規(guī)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基本結束,但是階級斗爭還沒有完全結束”,“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誰勝誰負的斗爭,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27](230,231)這些論述,包含了這樣兩層意思,在社會主義社會,雖然有的研究者認為《正處》本身具有二重性,它一方面認為當時的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另一方面,又認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各派政治力量間的階級斗爭仍將長期存在并且很激烈,這就為反右傾斗爭、“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右傾機會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礎,后被林彪、“四人幫”所利用,成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有學者認為“毛澤東在《正處》中把我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斗爭看得過于嚴重。從此,在階級斗爭的問題上以《正處》為開端,其認識開始出現偏差。以后隨著形勢的發(fā)展,這一偏差愈來愈偏離正確的軌道。到八屆三中全會,他關于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錯誤論斷被全黨所接受?!盵28]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認為:毛澤東關于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階級斗爭的論述從理論上說,基本精神還是站得住的。聯系上下文看,主要是講政治上思想上的階級斗爭。這方面,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包括國內國際,可以說“還是長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嚴重教訓,很值得我們深思和警覺。應該看到,在世界上還存在兩種社會制度斗爭的情況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要也不能輕易說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問題已經解決。[29](591~592)
有的研究者則認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不是一般的階級斗爭擴大化的理論,而是把階級斗爭擴大到黨內的理論。而《正處》的重點是放在對我國人民內部矛盾的分析和闡述上,目的在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向自然開戰(zhàn),發(fā)展經濟和文化。所以《正處》不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源頭,“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源頭在于1959年廬山會議上毛澤東對彭德懷的批判。[30]但也有論者認為“它(指《正處》)后來向‘左’的方面的發(fā)展,卻成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理論’及其實踐——‘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盵31](153)
(三) 關于《正處》中所提出的“人民內部矛盾”問題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恰當表達了三大改造完成后國內政治生活的主題。少數學者對“人民內部矛盾”這一概念在當今的運用產生了質疑。有學者認為我們黨和毛澤東在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之前,大多數時間里比較正確地區(qū)分和處理了兩類矛盾;然而,恰恰是在提出這個理論,并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我國政治生活的主題之后,我們黨相繼犯了反右擴大化、反右傾等錯誤,乃至最后發(fā)生了“文化大革命”的悲劇。也就是說,《正處》發(fā)表以后的20年中,混淆兩類不同矛盾的事情不斷發(fā)生,階級斗爭擴大化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就是毛澤東在1957年以后,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階級斗爭的形勢估計出現了失誤。[32]
有學者還認為“人民內部矛盾”是在特殊歷史時期提出的政治概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這一概念已經失去繼續(xù)存在的理由。[33]
四、研究中的不足
近些年關于《正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突出體現了研究領域、研究視角、研究對象的深化、細化、新化的特點,但是關于《正處》的研究中還存在著若干需要改進的問題:
(一) 研究領域過于狹窄有待于進一步擴展,在發(fā)表的論文和專著中屬于闡釋性的居多,全面、系統(tǒng)、深層次研究的論著沒有占應有的比重,還需要在已有的基礎上從新的角度加強綜合研究。
(二) 研究的深度不夠,多年來學術界對于《正處》研究出現的研究成果雖然很多,但從數量和質量上看存在著重復研究的問題,相比之下多側面、多層次的研究論著較少。因此從資料的搜集、整理中發(fā)現新視角、提出新觀點并把之上升到實證與理論分析層面上還有待加強和深入。
(三) 理論闡釋多于實證研究,綜觀《正處》研究不難發(fā)現很少有學者能夠從微觀實證角度考察《正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以及在中國社會變遷中的作用。
(四) 對《正處》的歷史地位進行充分的論述既要從政治方面進行分析更要從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進行充分論證,同時還要大力研究宣傳《正處》中的閃亮點,一些過去被忽視現在也尚不完全清楚的問題應作努力突破的重點。
時至今日,正逢《正處》發(fā)表50周年,當前我國的情況與50年前比雖然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正處》中關于劃分兩類矛盾及一些處理矛盾的原則方法并沒有過時。我們應該繼續(xù)和發(fā)展這些理論和學說,并進一步研究、分析、解決社會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并在我們黨提出的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口號以及進一步正確認識與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基礎上,加強對《正處》的深入研究與探索,把《正處》放在整個毛澤東思想發(fā)展史中,前后聯系起來研究,相信定會有一批有影響、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出現。
〔參考文獻〕
[1]謝維營.理論與歷史的背反——對“人民內部矛盾”提法的反思[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5,(1).
[2]逄先知、李捷.一篇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的誕生——〈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矛盾的問題〉形成過程:(上)[J].黨的文獻,2002,(4).
[3]李捷.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6,(6).
[4]蕭心力.毛澤東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陳寧.關于〈正處〉的理論貢獻[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1(1).
[6]閻穎.〈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與執(zhí)政黨[J].三峽大學學報,2003(3).
[7]林國建、王景云:思想教育研究[J].理論探索,2002(1).
[8]張春海,張雪梅.中國社會主義改革與和諧社會的理論奠基——紀念毛澤東發(fā)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五十周年[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9]劉麗瓊.對〈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再認識[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0(6).
[10]雍濤.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歷史反思[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11]林輝.〈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理論貢獻及現實意義[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3(4).
[12]朱志敏.中共歷史與和諧社會[J].北京黨史,2007(1).
[13]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卷[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14]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5]雍濤,陳祖華.經濟體制改革與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
[16]孫繼虎.論〈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的局限性[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1997,(3).
[17]閻樹群.毛澤東鄧小平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理論比較[J].人文雜志,2000(1).
[18]鄭謙.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兩類矛盾光輝思想的提出、變化及歷史局限性[A].毛澤東重要著作和思想形成的始末[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9]顧曉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與反右派斗爭[J].南京化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
[20]鮑振元.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理順利益關系[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6(5).
[21]王國敏、岳纏.四位一體: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路向[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6(5).
[22]李紅.構建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必然性[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6(5).
[23]周玉.論〈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1).
[24]雷云.社會主義矛盾學說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7(1).
[25]逢先知、李捷.一篇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的誕生——〈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形成過程(下)[J].黨的文獻,2002(6).
[26]施肇域.〈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重要理論觀點的修改始末[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7]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8]孫繼虎.論〈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的局限性[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3).
[29]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卷[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30]林源.〈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評價二題[J].當代中國史研究,1997(3).
[31]雍濤.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歷史反思[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2]孫繼虎.論〈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的局限性[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3).
[33]謝維營.理論與歷史的背反——對“人民內部矛盾”提法的反思[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5(1).
(責任編輯:張北根)
Commentary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Question about Correctly Processing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in Recent Years
WANG Yun-sheng GUO Xing-juan
(Marxism Institute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The Question about Correctly Processing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is one of most important theory works of Mao Zedong i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ime. Sinc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11th sessions of three CCP plenary conferences hold, the research on “On the Correct Handling of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has always been the hot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s,which has yielded substantial results. When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article's publishment comes, this poper m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new field of vision , the hot issues to be debated, and the detects in research on this literatureas a commemoration.
Key words: “The Question about Correctly Processing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comment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