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擬對湖南省技能人才的隊伍總量、人才素質、教育培訓、開發(fā)投入和未來趨勢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湖南省技能人才的開發(fā)現狀,把握其未來發(fā)展趨勢,制定對策,逐漸地解決產業(y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技能人才的“瓶頸問題”。
關鍵詞:湖南省;技能人才開發(fā);透視
中國分類號:C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07)-04-0008-05
新時期,湖南省抓住中部崛起的大好時機,經濟社會發(fā)展正處在一個新的階段。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技術的巨大進步,引發(fā)了對技能人才的強勁需求。在人才資源開發(fā)過程中,努力建設一支能熟悉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術、具備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實踐中能夠解決技術和工藝操作性難題的技能人才隊伍,己倍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此,我們從湖南省技能人才的隊伍存量、人才素質、教育培訓、開發(fā)投入和未來趨勢五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湖南省技能人才的開發(fā)現狀,把握其未來趨勢,制定對策,逐漸地解決產業(y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技能人才的“瓶頸問題”。
一、隊伍總量
隨著湖南經濟建設對勞動者的需求日趨強勁,技能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培訓政策環(huán)境得到了改善,培訓規(guī)模不斷擴大,獲得技能鑒定等級證書人員隊伍出現了逐年增多的趨勢,但增幅不大,在中部省份中處于中下水平,并遠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
從現有的統計資料看,從2001年到2005年底,全省獲得技能鑒定等級證書的人員數累計達125.56萬人,居于中部六個省份之首,與第二名的湖北只相差9 13萬人(見表一);從獲得技能證書人員在城鎮(zhèn)就業(yè)人員中密度看,2005年湖南省的獲得技能證書人員密度為每萬城鎮(zhèn)就業(yè)人員中有391.4人.僅低于安徽省的409.1人,也居于中部地區(qū)第二,同時也分別高出中部地區(qū)和全國平均密度64.8人和20.5人(見表二)。但在增幅上,發(fā)展明顯緩慢湖南省2001年與2005年的增幅僅為75.7%,低于第一名安徽省111.7個百分點,居于中部六省之四;五年來的平均增幅也僅為12.6%,僅與中部的平均增幅持平,與增幅最大的安徽省相差18.8個百分點,同樣也低于全國平均增幅11.3個百分點(見表三)。
二、人才素質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給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我們通過對技能人才的能級結構、在國家重大獎項中的獲獎情況以及技能人才的經濟效能情況比較分析,我們認為湖南技能人才能級結構較為合理,但在國家重大評獎活動中的獲獎率和經濟效能情況處于中部省份的下游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也相差甚遠,有待加快提高。
能級結構情況。我們以2001年至2005年全國技能人才的能級結構38.95:49.05:12.00為基準,相對于中部其他省份,湖南省初級、中級和高級技能人才的能級結構為30.35:58.7:10.91,與全國的平均水平相近,較為均衡。初級技能人才占總量的30.35%,所占比例為中部最高,與全國平均水平只相差8.6個百分點;中級技能人才所占比例稍為較大,為58.7%,多出全國平均水平9.65個百分點;高級技能人才所占比例為10.91%,只低全國平均水平1.01個百分點,而中部其他省份初級技能人才普遍偏小(湖北省為最少,只有17.51%),中級和高級技能人才偏大(其中,中級技能人才占比例最大是江西省,多出22.45百分點,高級最大的是湖北省,也多出14.23百分電)(見表四)。
獲獎情況。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的評選,是目前國內技能人才評優(yōu)的最高獎項,自1995年以來,兩個獎項分別舉行了八屆和九屆,我們選擇每萬高級技能人才中獲得這兩種獎項的獲獎率情況,從—個側面來反映湖南省技能人才的素質變化。如以下表五統計,在中部六省中,湖南省每萬高級技能人才獲中華技能大獎的獲獎率為0.54人次,處于倒數第二;獲全國技術能手每萬高級技能人才僅有9.93人次,為中部最低。兩項綜合,全省每萬高級技能人才的獲獎率為10.47人次,也是中部最低,分別低于中部地區(qū)和全國平均水平4.01和4.5人次??梢?,拔尖型的高級技能人才在湖南是十分貧乏的。
經濟效能情況。我們采取的計算方式:技能人才經濟效能=技能人才總量(人)/百萬元生產總值(第二、三產業(yè))。對一個地區(qū)而言,技能人才經濟效能的數值越低,表示該地區(qū)人才利用水平越高,即每創(chuàng)造一百萬元生產總值所需要的人才數量越少。據統計分析,湖南省技能人才的經濟效能不強,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2005年,湖南省技能人才經濟效能值為2.40人佰萬元生產總值,僅比江西省2.72人佰萬元生產總值強出032人,居中部六省倒數第二,與最好的河南省相比,多出1.23人,同樣湖南的這個數據也大于中部平均水平和全國平均水平,分別多出0.48和0.74人次。
三、教育培訓
在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訓方而,湖南省正逐步地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封閉、僵化的辦學機制向市場化、社會化方向變革,以就業(yè)為導向、以教育培訓技能勞動者為主要目標的社會化職業(yè)培訓發(fā)展方向更加明確,發(fā)展比較迅速。
據統計,與2001年相比,盡管2005年全省技工學校和就業(yè)培訓機構的規(guī)模有所縮小,但隨著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大,技工學校和培訓機構的效用在增強,受訓的人員急劇增多。全省技工學校和就業(yè)培訓機構的個數總量從711個減少到457個,減少了254個(見表六),但社會受訓人員大幅度增加,從2001年的338577人上升到2005年的980538人,增加了641961人(見表七),致使技工學校和培訓機構的效用成倍增長,從2001年的每位教職工承擔20.20個學員增長到68.06個學員,增長了3.37倍(見表八)。
就業(yè)率情況。就業(yè)率就是指當年技工學校和培訓機構學員中的就業(yè)人員與技工畢業(yè)生和社會受訓人員總量之比。這個數值說明一個地區(qū)的技工學校和培訓機構教育培訓的社會效益。就業(yè)率與教育培訓的社會效益成正比例關系,就業(yè)率數值越高,教育培訓的社會效益越好,反之亦然。據統計湖南省技能教育培訓的社會效益比較好,受訓人員的就業(yè)率較高。2005年,湖南省技能受訓人員的就業(yè)率高達76.35%,與2001年的57.53%相比提高了18.82百分點;與中部地區(qū)同期相比,居首位,比第二名湖北省的67 54%高出8.81個百分點;同時也高出中部地區(qū)和全國的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1 25和18.74(見表九)。
四、技能鑒定
作為技能人才評價的重要方式,湖南省的職業(yè)技能鑒定工作和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自1994年以來受到用人單位、學校和勞動者個人的普遍認可,職業(yè)資格證書的覆蓋面日益增大。
到2005年,由鑒定所、鑒定站和工考委組織成的職業(yè)技能鑒定機制正處改革實驗之中,數量波動幅度較大,考評人員隊伍也難于穩(wěn)定考評的手段、方式以及技術都在探索。但湖南省年未參加考核并獲得技能證書的人數逐年在上升,從2001年的170951人增加到2005年的267319人,增幅達56.37%,年均增加近2萬人獲得職業(yè)資格證書。
但是在整個中部地區(qū)來看,盡管在年未獲得職業(yè)資格證書的人員方而,全省的數據逐年上升,而在鑒定合格率方面,卻是逐年在下降的趨勢,到2005年,已從2001年90.47%的合格率下降到77.41%,年均降幅為2.61%,位于中部倒數第二,與中部地區(qū)和全國的平均水平相比,分別相差5.36和5.56個百分點。
五、開發(fā)投入
實施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加快急需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開發(fā)投入的支持力度。湖南職業(yè)技術教育培訓,仍然是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自2001年以來,開發(fā)投入不足,對財政性投入依賴較大,資源配置市場化程度不高,明顯滯后于其他教育的發(fā)展,在中部地區(qū),處于中下水平,與技能人才的社會需求不相一致。
根據統計,單從技工學校的教育經費增長上看,湖南省技工學校的教育經費逐年增長,2001年至2005年的增幅為95 92%,盡管高于中部地區(qū)和全國的平均水平,但仍處于中部地區(qū)的中下水平。從全國來看,2004年技工學校經費占教育總經費較低,為1.55%,而湖南更低,僅為1.32%;同樣與之相應,2005年湖南技工學校教育經費中事業(yè)性經費來源占總經費的百分比為26.45%,分別低于中部地區(qū)和全國平均水平2.36和4.18個百分點,居于中部地區(qū)的第四。
另外,就業(yè)培訓機構的經費來源,也影響著技能人才的開發(fā)規(guī)模。從2001年以來,技能就業(yè)培訓機構的經費來源情況,反映了社會實踐對技能人才的市場需求。培訓中心的經費來源主要來自財政補貼、職業(yè)培訓補貼、有償培訓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關鍵取決于財政的扶持;而社會職業(yè)培訓機構的經費來源主要來自有償培訓收入,取決于市場需求。從2001到2005年,中部地區(qū)培訓中心的經費來源總計占了全國總量的24.23%,近四分之一,而社會職業(yè)培訓機構的經費來源總計僅占全國總量的9.54%,不到十分之一,兩者的發(fā)展極不均衡。這其中湖南省表現尤為突出,湖南省培訓中心的經費來源總計年平均占中部地區(qū)的44.75%,幾乎近一半,高居中部省份之首;而社會職業(yè)培訓機構的經費來源總計年僅占中總地區(qū)總量的14 13%,居倒數第二。可見湖南省職業(yè)培訓機構的發(fā)展相對地對財政依賴較強,資源配置市場化程度不高。
六、未來趨勢
1、農村勞務技能化輸出,將是職業(yè)教育培訓及鑒定工作的重要任務。湖南是農業(yè)大省,據《2005年度湖南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yè)發(fā)展統計公報》統計,農村從業(yè)人員占全省從業(yè)人員的71.90%,數量巨大,而且全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1003.23萬人,分別占全省從業(yè)人員和全省農村從業(yè)人員的26.11%和36.32%。別據調查表明,大多數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技能培訓,雖然有65.5%的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卻有45.3%的人沒有接受過任何培訓;而企業(yè)87.7%的新增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其中23.8%的崗位要求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7.3%的崗位需要初級工以上的技能水平,其中9.2%的崗位需要達到中級工以上的職業(yè)資格??梢姡S著全省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速,特別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必須加強對農村勞動力進行有計劃、多渠道、多形式的職業(yè)技能培訓教育和職業(yè)資格認證,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技術素質,這樣才能使農村勞動力高效轉移,真正地緩解農村從業(yè)人員的就業(yè)矛盾??梢?,這將是今后一段較長時間內技能教育培訓的重要工作任務。
2、市場需求與技能人才供給的矛盾將日益突顯。隨著湖南加快推進“三化”戰(zhàn)略,要把農業(yè)大省建設成經濟強省,對技能人才的成倍需求將與社會供給能力矛盾日增。一是總量短缺。根據《湖南省人才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個規(guī)劃》的要求,到2010年,全省技能人才取證總數達到300萬人左右,其中取得高級技能以上職業(yè)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40萬,技師、高級技師總數不少于6萬;但從2001年到2005年年末的獲證人數累計才有125.56萬,其取得高級技能以上職業(yè)資格證書的僅為81048人,技師、高級技師總數更少,只有18556人,這與要求相差甚遠。二是結構不合理。全省現有技能人才的能級構成、職業(yè)工種構成、知識技能結構等都不能適應產業(yè)結構調整、技術設備更新、勞動組織崗位變換的需要,以及復合型和知識型技能人才更加嚴重不足。三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全省在2001年到2005年年末的取證人數才累計技能人才中,高級技能人才僅占10.91%,與所占比例為2623%的湖北省差距較大。全省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將從整體上影響到全省科技競爭力和經濟競爭力,影響到全省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步伐,將成為日益影響產業(yè)經濟發(fā)展的“瓶頸問題”。
3、技能人才開發(fā)的市場化速度將提速發(fā)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技能教育培訓市場化取向是開發(fā)技能人才的必然選擇。大眾化、社會化和多樣化的職業(yè)教育培訓,迅速推廣,將逐步形成政府主導、依靠企業(yè)、充分發(fā)揮行業(yè)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按照“需求定向,企業(yè)主導,行業(yè)參與,政策支持”的原則,結合經濟結構調整需要和勞動力市場需求,就業(yè)培訓與市場需要對接,市場配置作用將得到進一步發(fā)揮。勞動力市場逐步規(guī)范。充分發(fā)揮技能人才市場在技能人才資源開發(fā)和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依托現有的各種人才市場、人力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一個遍及鄉(xiāng)鎮(zhèn)以上的各種技能人才服務站或信息服務點的技能人才網絡逐步建立,各種信息服務渠道進一步暢通,技能人才市場逐步建立,并在一些有一定影響、輻射而大的技能人才集中區(qū)或產業(yè)區(qū)形成區(qū)域性技能人才專門市場,為技能人才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
4、技能人才的評價激勵機制逐漸完善。以社會化職業(yè)技能鑒定為主,以企業(yè)業(yè)績評定和學校課程考核為輔的職業(yè)技能鑒定工作體系,以職業(yè)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yè)績?yōu)橹攸c,注重職業(yè)首先和職業(yè)知識水平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將會在全省范圍內建立起來。技能人才的考評制度將會進一步改革創(chuàng)新,實行培訓、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結合,形成標準統一、考核規(guī)范、技術先進、滿足社會需要、企業(yè)普遍認可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企業(yè)在確定崗位薪酬中,也將逐步建立以崗位工資為主的薪酬分配制度,技能因素以及養(yǎng)老金、醫(yī)療保障等將會更加明確,技能人才的生活保障和社會福利得到進一步地改善。并從量上和面上將會加大對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力度,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貼制度,逐漸地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對技能人才普遍認可的良性機制。
責任編輯:李 明
6月15日,日內瓦會議舉行朝鮮問題的最后一次會議。會議已舉行過15次全體會議,但美國從沒提過一項積極性建議。最后一次全體會議由英國首席代表艾登主持。
南日首先發(fā)言說:如果會議不能在通過自由選舉實現朝鮮統一的問題上取得諒解,那么我們也應當在其他一些問題上,首先在維持朝鮮和平問題上取得諒解。接著,南日提出保證朝鮮和平狀態(tài)的六點建議。
周恩來隨即發(fā)言,完全支持南日的六點建議。他說:我們認為南日外務相的六點建議提供了保證朝鮮和平發(fā)展的基本條件。我們沒有理由不在南日外務相提出的六點建議的基礎上達成適當協議。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建議本會議召開中、蘇、英、美、法、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七國參加的限制性會議,討論鞏固朝鮮和平的有關措施。我們希望與各國代表對于這個建議予以鄭重的考慮。
莫洛托夫接著發(fā)言,主張與會各國發(fā)表共同宣言:“參加日內瓦會議的各國業(yè)已同意:在等待朝鮮問題在建立統一、獨立、民主國家的基礎上最后解決期間,不得采取任何可能足以對維持朝鮮和平構成威脅的行動?!?/p>
中、蘇、朝三國首席代表的發(fā)言,打亂了美國代表準備在會上宣讀《十六國宣言》的部署。會議主持人艾登宣布休會40分鐘,美國等16國代表緊急磋商。復會后,會上爭論更趨激烈。接替杜勒斯擔任美國代表的史密斯發(fā)言,一口回絕了中、蘇、朝三國提出的全部建議。泰國代表則宣讀了《十六國宣言》,企圖強行結束對朝鮮問題的討論。
為了挽救會議的失敗,周恩來發(fā)言指出:《十六國宣言》是斷然表示要停止我們的會議,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極大的遺憾。情況雖然如此,我們仍然有義務對和平解決朝鮮問題達成某種協議。于是,他提出我方建議的協議草案:“日內瓦會議與會國家達成協議,它們將繼續(xù)努力,以期在建立統一、獨立和民主的朝鮮國家的基礎上,達成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協議。關于恢復適當談判的時間和地點問題,將由有關國家另行商定?!敝芏鱽斫又鴱娬{指出:“如果這樣一個建議都被‘聯合國軍’有關國家所拒絕,那么,這種拒絕協商和和解的精神,將為國際會議留下一個極其不良的影響?!?/p>
至此,會場氣氛達到白熱化程度,幾個國家代表開展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比利時代表斯巴克提出:莫洛托夫和周恩來的建議與《十六國宣言》并不矛盾。我們不同意,只是因為它們的精神已被包括在朝鮮協定《十六國宣言》中了。對此,周恩來反駁說:“斯巴克的說法沒有根據。朝鮮停戰(zhàn)協定并沒有如我們建議的規(guī)定。中國代表團帶著協商和和解的精神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國際會議,如果我們今天提出的最后一個建議都被拒絕,我們將不能不表示遺憾。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將對這一事實做出判斷。
緊接著,斯巴克解釋說:我說的是周恩來的建議與我們起草《十六國宣言》的精神是一致的,說到頭我毫不反對周恩來建議的精神。針對斯巴克的說法,周恩來繼續(xù)批駁說:如果說《十六國宣言》與中國代表團的建議有著共同的愿望,那么,《十六國宣言》只是一方面的宣言,而日內瓦會議卻有19個國家參加。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宰鞴餐瑓f議的形式來表達這一共同愿望呢?難道我們來參加這個會議卻連這一點和解的精神都沒有嗎?我必須說,我是在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中學到了這條經驗。
周恩來這番通情達理的話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斯巴克也不得不表示:為了消除懷疑,我本身贊成以同意票決定我們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的建議。
接著,莫洛托夫提出:我愿無保留地支持剛剛得到比利時代表贊成的中國代表團的建議。
這時,大會主席艾登總結說:我們面前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所提出的建議,如果我的了解是正確的話,比利時代表認為這個建議表達了本會議工作的精神。如果大家同意,我可否認為,這個聲明已為會議接受?
艾登的話音剛落,美國首席代表史密斯站起來說:我不懂中國建議的范圍和實質。因此,在請示我的政府以前,我不準備表示意見,也不準備參加剛才有人建議通過的決議。艾登接著說:我們現在不能在任何一個文件上達成協議。我想建議會議,同意只是把這些發(fā)言記錄下來,作為會議記錄的一部分。
對于美國代表無理阻撓會議達成協議的行為,周恩來在最后一次發(fā)言時不無遺憾地說:我對比利時外交大臣所表現的和解精神感到滿意。會議主席的態(tài)度也值得提及,然而我必須同時指出,美國代表立刻表示反對并進行阻撓,這就使我們大家都了解到美國代表如何阻撓日內瓦會議,并且阻止達成即使是最低限度的、最具有和解性的建議。我要求把我剛才的發(fā)言載入會議記錄。
日內瓦會議討論朝鮮問題的最后一次全體會議,緊張地持續(xù)了5個半小時。在會議主席艾登宣布將在這次會議上的所有發(fā)言都載入會議記錄后,終于閉幕。
在日內瓦會議上,顯示了新中國的外交力量,展現了周恩來和平使者的外交風采
因為美國政府的反對和阻撓,歷時51天的日內瓦會議關于朝鮮問題的討論,以沒有達成任何協議而結束。盡管如此,會議還是有收獲的。正像周恩來1954年7月8日在全國政協一屆常委會第57次會議上所說的那樣:“在朝鮮問題上,雖然沒有達成協議,但在這個問題上是有收獲的,即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證明了蘇聯、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在尋求用協商方式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是用各種建議求得達成協議,達成朝鮮的民主、統一、民族獨立……朝鮮問題雖然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但問題已看得很清楚,再打起來的可能性是很小了?!?/p>
在日內瓦會議上,朝鮮問題之所以沒有達成協議,關鍵是美國政府根本不想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因此根本不想通過政治會議來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所以,朝鮮問題遂成為一樁長期懸而未決的公案,直至如今還嚴重影響朝鮮半島的局勢。可以說,日內瓦會議關于朝鮮問題的討論,徹底暴露了美國政府奉行霸權主義的頑固立場。
同時,在日內瓦會議上,展現了新中國的外交力量,也顯示了周恩來的和平使者的外交風采,極大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周恩來在會議期間表現出來的偉大政治家、外交家的氣質和風度、求同存異的精神和膽識、實事求是的原則和作風、以及靈活敏銳的策略和才干,給與會各國代表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受到許多人交口稱贊:
——莫洛托夫拍著周恩來的肩膀說:“太妙了,太妙了!周恩來同志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有不可估量的作用?!?/p>
——朝鮮代表感慨地說:“蘇聯人將外交變成科學,而中國人使外交成為藝術?!?/p>
——英國外交大臣艾登說:“我一生稿外交工作,還沒遇到一個像周恩來這樣的杰出外交家?!?/p>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也不得不佩服說:“周恩來是當今世界最能干的外交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