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境犯罪案件呈爆發(fā)式增長態(tài)勢,打擊跨境犯罪已經成為當前司法工作的重要內容。辦理此類案件面臨嫌疑人查明抓獲難、證據收集難、反偵查方式新等困境。對此,檢察機關應通過提前介入引導偵查、自行補偵強化證據、構建跨境犯罪案件證據體系,破解取證難題、把握辦案規(guī)律、形成辦案合力,最大限度將爭議焦點解決在審前階段,實現案件辦理“三個效果”有機統一。
關鍵詞:跨境犯罪 司法適用 證據體系 處理建議
信息網絡時代,跨境犯罪案件呈現多發(fā)高發(fā)態(tài)勢。大量人員被招攬赴境外參與非法活動不僅嚴重侵害了我國公民的人身財產權利,更增加了基層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近年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勞動力市場出現較為低迷情況,一些境外犯罪組織趁機打著“出國務工、輕松賺錢”的幌子,從我國境內特別是農村地區(qū)招攬大量無業(yè)、失業(yè)人員赴境外參與實施針對我國境內公民的“裸聊”敲詐勒索、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為堅決打擊跨境犯罪,我國公安部持續(xù)深化與緬甸、老撾等相關執(zhí)法部門的合作,聯合開展了一系列打擊行動。本文以Z省Y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張某甲等人敲詐勒索罪、偷越國(邊)境罪為例,分析探討司法實踐中存在的辦案難點,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一、基本案情及辦案過程
2020年以來,以盧某某為首,王某、雷某、楊某甲等人為管理人員的惡勢力犯罪集團,在緬甸聯邦共和國果敢地區(qū)以公司為組織形式,利用信息網絡對中國境內公民大肆實施網絡“裸聊”敲詐勒索。該惡勢力犯罪集團通過在國內招募成員到窩點進行培訓,設置專業(yè)話術劇本:以網絡曖昧、網戀為手段,以裸聊為誘餌,誘騙被害人下載攜帶木馬程序的 APP進行視頻“裸聊”,以播放事先錄制的女性裸體視頻的方式冒充真實“裸聊”場景麻痹被害人,同時獲取被害人手機通訊錄及信息。在此過程中錄制、截取被害人裸體視頻,以將裸聊視頻發(fā)送給其親友相要挾,向被害人索取錢財。該犯罪集團內部實行嚴格的考勤、獎懲制度,通過統一食宿,統一發(fā)放作案QQ號,統一使用收款賬戶,形成在實施作案時全體成員協同作案的惡勢力犯罪集團,各成員之間緊密聯系、協同作案,具有共同的犯罪目的。該惡勢力犯罪集團為各成員提供犯罪平臺和資源,內部成員不斷通過實施犯罪行為,為惡勢力犯罪集團提供資金給養(yǎng),維系惡勢力犯罪集團繼續(xù)存在和壯大,在網絡空間和現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經查,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間,該惡勢力犯罪集團共實施裸聊敲詐約249起,敲詐勒索金額超過1718萬余元。
本案由全國掃黑辦掛牌督辦的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隸屬于以盧某某為首的跨境裸聊敲詐勒索系列案。2023年3月14日,Y市公安局以張某甲等54名犯罪嫌疑人涉嫌敲詐勒索罪、偷越國(邊)境罪移送Y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Y市院”)審查起訴。在審查起訴階段,Y市院對涉嫌犯罪的鄔某某等66人立案監(jiān)督。根據全國掃黑辦的統一部署,至2023年5月30日,Y市院先后對54名被告人全部提起公訴。經法院審理,全部采納檢察機關量刑建議,對54名被告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至3年7個月不等,并處罰金的刑罰。各被告人均未上訴,現該系列案判決均已生效。
二、跨境敲詐勒索案件的辦案難點及解決路徑
在跨境犯罪案件辦理中,存在嫌疑人查明抓獲難、證據收集難、反偵查方式新等實務難題。因此,檢察機關在辦案中如何通過引導偵查和自行補充偵查相結合,在現有證據材料基礎上,補強證據,構建完整證據體系,成為實現精準指控犯罪的關鍵。
(一)全面審查證據材料,提升監(jiān)督質效
跨境犯罪的窩點一般為境外,涉案人員眾多且均被要求使用“綽號”或“化名”,因而辦案人員無法查清所有涉案人員,存在“漏網之魚”。本案案發(fā)期間陸續(xù)有上百名涉案人員加入或離開該組織。公安機關采取分組辦案的模式,在偵查階段僅針對自己辦理的涉案人員取證,對整個案件缺乏全面了解,因時間、精力、技術等因素,難以一一查明涉案人員身份。檢察機關認真審查案卷材料,注意到公安機關在已查實犯罪事實的情況下,未對涉嫌犯罪的鄔某某等66人立案偵查。對此,檢察機關要求公安機關對已掌握犯罪事實的嫌疑人及時采取強制措施并上網追逃,并對案件中已查實的66人向公安機關制發(fā)《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公安機關回函全部采納,并立即對鄔某某等人立案偵查。經偵查,公安機關陸續(xù)查明了鄔某某等人的犯罪事實,但是至今仍無法查明綽號“熊”“蛋蛋”“三眼”等人的身份。然而,即使查明了涉案人員盧某某、王某、雷某等主犯的身份信息,但是其逃匿國外,至今仍未抓獲上述人員。司法實務中,跨境犯罪案件組織嚴密,涉案人員眾多,查清涉案人員身份的工作量極大,獲取人員抓獲線索難,嫌疑人查明抓獲難成為困擾檢察機關辦案的難題。檢察機關需要在全面審查證據材料的基礎上,全面梳理證據,明晰組織架構,通過深入研判,深挖犯罪線索,做到精準監(jiān)督,實現全面打擊。在后續(xù)的案件辦理中,Y市院時刻跟進監(jiān)督案件的辦理情況,與公安機關保持溝通聯系,并根據案件證據的補強情況,及時審查是否還存在其他監(jiān)督線索。目前,經多次督促公安機關移送案件及管轄協調,上述經書面監(jiān)督的案件經法院判決生效已達30余人,均被判處1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構建完整證據體系,準確認定事實
司法實踐中,跨境犯罪案件取證難度大,客觀性證據不足,主要以言詞證據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一方面,此類案件大多采取公司化運營模式,涉案人員反偵查意識強。本案“裸聊公司”在員工入職后立即安排專人進行“技術培訓”,包括話術、情景演練、電腦操作等。公司還規(guī)定,不同“小組”的涉案人員不得隨意交流個人信息,且上交私人手機,必須使用“公司”發(fā)放的手機、電腦等作案工具,使用特定聊天軟件,不允許私自對外交流、泄露定位信息等。以上反偵查的做法,無疑大大增加了境外取證的難度,給“人員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取證工作帶來了新的難題。另一方面,跨境執(zhí)法限制多,難以在境外“窩點”提取扣押到犯罪工具等證據,而且犯罪分子經常性刪除、銷毀聊天記錄等電子數據,導致直接認定犯罪分子作案期間、數額、獲利等事實的客觀性證據難以調取。同時,由于跨境犯罪的非接觸性、虛擬性,被害人往往也難以提供有價值的線索、證據。本案中,犯罪分子根據“劇本”使用“化名”虛構身份,并使用事先錄好的視頻與被害人“裸聊”,被害人無法得知網絡背后的真實身份。因此很容易出現部分案件定罪量刑時以言詞證據為主、以電子證據相佐證的證據情況,甚至部分案件沒有電子證據的情況。在本案辦理過程中,為了統一證據審查標準,檢察機關多次召開專班會議,研討案情、解決實務問題、確定處理原則和方案,形成本案特有的辦案指南,以保證案件辦理質量。檢察機關針對個案幾乎無客觀性證據的情況,及時提出取證固證思路,最終利用本案100余份口供、入境記錄、行動軌跡等構建完整證據體系,準確認定犯罪事實。
(三)開展自行補充偵查,排除虛假辯解
跨境犯罪組織不斷摸索偵查方式、偵查手段以及司法機關的證明標準、裁判尺度,對涉案人員開展反偵查培訓以對抗國內查辦工作。因而押解回國的犯罪分子呈現出如實供述少、虛假辯解多、對抗偵查強的特點。犯罪分子往往會對參與境外犯罪的事實及情節(jié),如偷渡出境時間、方式,加入犯罪組織的時間、工作職責、參與詐騙人數、獲利等情況,進行全部或者部分虛假辯解。本案中楊某乙等7人在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后,全部翻供,辯稱是在緬甸“盛源公司”從事電信詐騙,且辦案民警存在誘供等違法取證行為。檢察人員先后三次訊問嫌疑人,針對“裸聊公司”、“盛源公司”、誘供等情況進行重點訊問,認真聽取辯解。嫌疑人翻供后相關案件細節(jié)的供述,都能相互印證,案件一度陷入“僵局”。因此,檢察人員多渠道了解“盛源公司”電信詐騙案件的情況,主動對接該案經辦單位了解是否有同案犯供述該7名嫌疑人。同時,檢察人員逐字、逐句審核偵查階段同步錄音錄像,及時記錄訊問中出現的情況,并找到了本案中楊某乙等7人在供述中的破綻。檢察人員注意到這7名嫌疑人均供述與黃某等人在一起工作,故立即前往異地看守所提審黃某。黃某確認其在緬甸一直和該7名嫌疑人在“裸聊公司”從事“裸聊”敲詐勒索,且在取保候審期間受到7名嫌疑人的威脅。此外,檢察人員依法檢查嫌疑人的手機并獲取其從事“裸聊敲詐”業(yè)務以及集體翻供的聊天記錄,最終拆穿了7名嫌疑人的“完美劇本”,促成他們再次主動認罪認罰。因此,檢察機關在面對集體翻供時,應細致研究現有證據,從中獲取關鍵線索,同時依法開展自行補充偵查,多途徑補強案件證據,以核實證據合法性,排除虛假辯解,最終還原案件真相。
(四)合理區(qū)分層級作用,實現精準量刑
跨境犯罪案件組織結構復雜,涉案人員眾多,地位作用不一,如何正確認定犯罪集團的性質以及區(qū)分涉案人員的責任是辦案的難點之一。檢察機關通過提前閱卷研討,引導公安機關整理該犯罪集團內部的大致組織脈絡和人員構成,并指導公安機關根據54名犯罪嫌疑人供述工作情況劃分為組長、副組長、業(yè)務員。為了妥善處理本案,在省市院的指導組織下,檢察機關經多次研討認為,本案系利用信息網絡以損害被害人名譽為要挾勒索財物,尚未達到黑社會性質組織的認定標準,最終將全案認定為惡勢力犯罪集團犯罪,組長、副組長及作案時間1年以上的業(yè)務員原則上認定為惡勢力犯罪集團成員,其余業(yè)務員一般不認定惡勢力犯罪集團成員。同時,根據涉案人員參與犯罪集團的時間、參與程度、獲利情況、參與期間的犯罪數額等,統一了主從犯的認定標準,對于惡勢力犯罪集團的骨干成員認定為主犯,對于組長、組員等層級較低的人員認定為從犯。統一了不同成員的宣告刑范圍,并且細化了認罪認罰、退贓、立功等情節(jié)的從輕輻度。對全案被告人適用認罪認罰,并從嚴把握惡勢力犯罪集團的主要成員、骨干成員的從輕幅度。此外,動員被告人早日認罪認罰和退贓退賠,明確在不同階段認罪認罰適用的量刑不同,越早認罪認罰給予的從寬幅度越大,退賠退贓的和不退賠退贓的量刑不同。后該54名被告人全部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認罪認罰適用率高達100%,法院全部采納檢察機關量刑建議。
三、跨境網絡犯罪案件辦理建議
(一)提高境外證據提取分析能力,破解取證難題
跨境網絡犯罪的虛擬性與技術性特征,不僅增加了偵查取證的難度,而且對審查、分析、運用證據提出了挑戰(zhàn)。檢察機關應明確境外證據的審查要求,引導偵查機關制訂全面完善的取證方案,提前統籌謀劃。一方面,偵查機關應與當地司法機關加強聯系、合作,及時進行現場勘查,提取扣押、移送更多與跨境犯罪組織相關的犯罪工具,提取更多電子數據,避免證據滅失。另一方面,要注意確保境外獲取的證據來源合法,移交過程真實、連貫、合法,符合證據的三性。同時,要根據2024年“兩高一部”聯合發(fā)布的《關于辦理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1條規(guī)定的“‘遠程視頻詢問制作筆錄+當場核對筆錄、辦案人員逐頁簽字+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等合理方式,兼顧取證可行性和證據有效性。”[1]檢察機關在辦理此類案件時不僅要對證據的三性等方面綜合分析,而且要不斷提高自身取證固證的能力,實現高質效辦案。
(二)構建跨境犯罪案件證據體系,把握辦案規(guī)律
跨境犯罪組織往往采取公司化管理、運作模式,辦案中應當提高辦案能力,在全面掌握犯罪組織的組織架構、人員分工、犯罪手段等運營模式的基礎上,勾勒出該組織的“犯罪肖像”,理清全案的證據脈絡,構建此類案件的證據印證體系。辦理本案時,檢察機關通過提前介入、深入挖掘,梳理出以盧某某為首,楊某甲等人為管理人員,下設多名組長,再由組員實施“裸聊”敲詐的犯罪模式。在此基礎上,通過調取犯罪嫌疑人的國內行動軌跡、出入境記錄等數據,再加上涉案人員上百份的筆錄,夯實了涉案證據體系。此外,跨境網絡犯罪案件電子證據可能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一方面存在無法獲取電子數據的困境;另一方面又面臨電子數據繁雜,需要大量時間精力整理歸納的處境。檢察機關在辦理無法獲取電子數據的案件時,要充分重視對相關涉案人員言詞證據的固定,加之書證等,形成證據鏈條。檢察機關在辦理電子數據繁雜的案件時,要融合檢察官、檢察技術人員、專門技術人員共同提取、恢復、分析電子證據,審查電子數據能否與言詞證據相互印證,準確認定犯罪事實。檢察人員要善于利用電子數據,發(fā)現監(jiān)督線索,并充分運用自行補充偵查權,精準鎖定遺漏的犯罪事實或犯罪分子。同時,檢察人員要及時查證嫌疑人辯解是否合理,不僅重視有罪罪重的證據,而且要重視無罪罪輕的反向證據,以在案證據為基礎,運用常情常理作出司法判斷,避免機械辦案。
(三)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專班專辦,確保辦案質效
跨境犯罪案件多數為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案情重大復雜,涉案人員眾多,檢察機關要及時派員提前介入引導偵查,確保證據質量。同時,檢察機關應及時組建辦案專班,刑檢部門的骨干員額檢察官為成員,從提前介入到審查起訴,由檢察長統一領導部署,由專班成員統一集中辦理,對案件辦理過程中出現疑點、難點及時召開專班研討會,快速商討確定處理方案,確保高質效辦理此類案件。針對公安機關分組辦案模式、取證不全面、證據關聯性不強的情況,檢察機關應及時協助公安機關完善偵查思路,在客觀性證據無法彌補的情況下,利用涉案人員眾多的優(yōu)勢,爭取以眾多口供固定完整的犯罪事實,確保不枉不縱。司法實踐中,為逃避法律追究,犯罪嫌疑人往往會訂立“攻守同盟”來對抗司法機關的審查。檢察機關應通過自行補充偵查和引導偵查相結合,不但加強對同案犯的取證、獲取客觀性證據,而且針對嫌疑人供述相互矛盾之處進行針對性訊問,逐步瓦解“攻守同盟”,為查明案情、構建完整證據體系,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提前預判風險,強化判決主導。起訴以后,精準預測辯點,針對嫌疑人在審查起訴翻供的情況,利用法庭發(fā)問和示證技巧,充分展示在案證據,揭露犯罪,取得了良好的庭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