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至1942年,是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期。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對各抗日根據(jù)地實行大規(guī)模的“掃蕩”,對國民黨加緊誘降,留在敵后的國民黨軍隊大批投降,偽軍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成為日本帝國主義進攻抗日根據(jù)地的爪牙。由于日軍的殘酷“掃蕩”,國民黨反動派的包圍封鎖,加上華北等地區(qū)連年自然災害,抗日根據(jù)地的財政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嚴重困難。為了堅持抗戰(zhàn),爭取最后勝利,中國共產(chǎn)黨采取了各種措施來克服困難,特別是開展整風運動和大生產(chǎn)運動,這兩個運動在精神上和物質上保證了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和敵人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
一
皖南事變后,由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而成的新四軍第四師繼續(xù)在淮北地區(qū)開展抗日斗爭,并于1941年8月成立中共淮北蘇皖邊區(qū)委員會(簡稱淮北區(qū)黨委)。淮北區(qū)黨委書記是劉子久,委員為劉瑞龍、劉玉柱、張彥、吳芝圃。在淮北區(qū)黨委領導下,淮河兩岸的對敵斗爭開展得轟轟烈烈。
1938年6月,為阻擋日軍進攻,蔣介石下令炸開鄭州以北花園口的黃河大堤,河水滾滾而下,形成了面積廣大的黃泛區(qū),使無數(shù)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遭到慘重損失。黃河決口,也造成淮河河道淤塞,由于堤防年久失修,堤壩沖決,淮河兩岸連年受災。為了發(fā)展生產(chǎn),支援抗戰(zhàn),淮北區(qū)黨委決定修復淮河大堤,并把這一任務交給了泗五靈鳳縣。當時,這個縣的縣委書記是張彤,副書記是洪沛,縣長是徐崇富,我是縣委委員、城工部部長。縣委決定由我來負責治淮工作。為了加強領導,縣委成立了治淮工作委員會,我擔任工委書記,成員有李世聘、江漢卿等同志,還有淮北區(qū)和澮南區(qū)的負責同志也參加了工委。工委的任務是領導修復蚌埠至五河縣淮河北岸180多里的大堤。
此時的津浦、淮南鐵路線和淮河沿岸主要城鎮(zhèn)均被敵偽所控制,并建立了各種敵偽組織。五河縣城是偽縣政府所在地,長淮衛(wèi)、臨淮關、毛灘是偽據(jù)點,日軍的汽艇在淮河中日夜游弋,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對這個地區(qū)控制很嚴密。在這種形勢下,到敵人鼻子底下去治淮,任務異常艱巨。大批民工能不能進入敵占區(qū),進去后能不能站住腳,敵人會不會搗亂、破壞?加上物資、器材等嚴重缺乏,在這樣險惡的環(huán)境下治淮,對我們是嚴峻的考驗。在淮北區(qū)黨委、泗五靈鳳縣委領導下,我們工委克服了異乎尋常的困難,開始了這項不平凡的治淮工程。
二
復堤工程從1942年春節(jié)后開始,到農(nóng)作物夏收前結束,歷時3個多月的時間。我們依靠群眾,自力更生,成功修復了180里大堤,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壯舉。在復堤過程中,我們始終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發(fā)動群眾?;幢钡貐^(qū)在歷史上便是多災多難的區(qū)域,自蔣介石決黃以后,更是經(jīng)常發(fā)生水災,平疇千里,一片汪洋,人民生命財產(chǎn)損失不可勝數(shù),百姓所受災難,難以言狀?!盎春訛?,淮河長,淮河兒女淚汪汪,背井離鄉(xiāng)走四方”,這首民謠是淮北人民悲慘生活的寫照。多少年,多少代,哪有官府過問百姓的死活!如今,我們向群眾宣傳要治淮,受盡淮河災害苦難的老百姓,不知有多么高興,群眾很快被發(fā)動起來了?;幢钡貐^(qū)的人民,堅決響應黨的號召,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治淮。淮北區(qū)和澮南區(qū)出動約2萬名民工,擔任復堤任務。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各種關系到淮河岸邊的敵占區(qū)去做群眾工作,宣傳治淮是為了發(fā)展生產(chǎn)、支援抗戰(zhàn)的道理。敵占區(qū)人民聽說要修淮河大堤,奔走相告,都說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表示全力支持。由于得到了敵占區(qū)群眾的擁護,我們的民工才能開進去、站住腳,順利進行復堤工程。
二是進行統(tǒng)戰(zhàn)工作。為了爭取各方面力量為治淮出力,我們對當?shù)赜忻?、有影響的地主、開明士紳和小知識分子,一家家登門拜訪,爭取他們對治淮的支持。這些人中,有的聽說新四軍搞治淮,嚇得不敢沾邊;有的借故推托、敷衍;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地方公益事業(yè),對廣大群眾有好處,愿意為之奔走效力,例如很有聲望的知識分子陸家驥便為我們做了不少工作。通過這些人出面活動,擴大影響,為我們提供情況,有力地配合了治淮工作。
三是爭取偽軍。偽軍是雜牌軍,內(nèi)部矛盾很尖銳。我們摸清了沿淮各據(jù)點偽軍軍官的情況,就動員他們的家屬和親戚、朋友去做他們的工作,曉以大義,指明利害,勸告他們棄惡從善,要他們在治淮期間不要搗亂,不能與新四軍打仗,更不能報告日本人。不少偽軍覺得治淮對他們并無害處,甚至可以從中撈到好處,也就答應不和我們?yōu)閿?,客觀上起了掩護的作用。
為了保衛(wèi)工委和隨工委活動的工作人員的安全,我們組織了一個連100多人的武裝,由我?guī)ш?,活動中心在五河縣沫河口。白天我們把隊伍拉到淮河邊隱蔽起來,晚上就把隊伍拉到離淮河較遠的地方,防止敵人突然襲擊。白天警衛(wèi),夜晚行軍,隨時準備打仗。在群眾的掩護下,工程期間沒有遇到敵人的騷擾。
三
到了工程后期,要在北淝河入淮處重修五河縣沫河口大閘,可石料、木料、水泥等建閘材料到哪里去搞呢?正巧,我們從汪偽的報紙上看到,汪精衛(wèi)偽政府也揚言要興修水利,還給各地撥了糧款。于是,我們就想了個辦法,向偽政府要建閘材料。但我們直接去要,他們肯定不會給的,我們便派一個地方紳士到蚌埠去找汪偽省政府建設廳,告訴他們,淮河岸邊老百姓在集資修建淮河大堤,土方工程快要完成,接下來要修閘沒有材料,聽說汪主席撥錢糧修水利,撥多少我們不管,也不要,但沫河口修閘的材料建設廳要解決,如果不解決,我們就到汪主席那里去“講理”。他們聽說地方集資建淮河大堤,并且不要政府撥錢撥糧,覺得可以以治淮為名向偽政府要錢糧中飽私囊,因此就答應幫助解決建閘材料。沒過幾天,一船船石料、水泥、木料順流而下,運到五河沫河口建閘工地。船是他們的,船工是他們的,我們沒有費一點力氣。
有一天,偽政府建設廳派了四五人,西裝革履,來到沫河口工地檢查建閘情況。到了工委駐地,我們熱情接待他們,向他們介紹說,我們是新四軍,正帶領群眾治淮,他們一聽,又驚又怕。我們向他們宣傳了黨的政策,講明我們治淮是為了發(fā)展生產(chǎn),支援抗戰(zhàn),是利國利民工程。你們是工程技術人員,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中華兒女,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宗,忘了自己的國家。只要你們不是死心塌地投靠日本人,我們不會傷害你們,如果執(zhí)意與新四軍為敵,報告了日本人,就是出賣祖國和人民,老百姓是不會饒恕你們的!這幾個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我們在日本人手下混飯吃,也是迫不得已,貴軍為老百姓辦好事,對我們這樣客氣,我們回去一定多講好話!”這幾個人回去之后,并沒有發(fā)生意外,建閘的材料繼續(xù)一船一船運來,直到大閘工程完工。
經(jīng)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復堤和建閘工程勝利完成。更重要的是,在治淮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群眾工作,密切了與群眾的關系,在敵占區(qū)建立了鄉(xiāng)村政權,把敵占區(qū)變成了根據(jù)地,有力地支援了抗戰(zhàn)!
當時,這件事在全國影響很大,新華社和《解放日報》都報道了我們在敵占區(qū)治淮的消息,教育了廣大人民群眾,喚起各階層人民投入轟轟烈烈的抗日斗爭!(鄭淮舟時任安徽省政府秘書長,后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金漢杰時為省政府辦公廳秘書處工作人員,后任省教育廳正廳級巡視員。此文口述時間為1981年8月30日,文稿經(jīng)口述人閱后留存)
(責任編輯:徐""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