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民閱讀事業(yè)的開展,以及多年來閱讀推廣的具體實踐,一方面豐富著當代的閱讀文化語料和案例,另一方面,也呼喚和期待著閱讀文化學的理論指導。閱讀推廣的有效開展,需要閱讀學理論的指導。文章認為,當代語文教育名家、閱讀學家曾祥芹(1936-2021),在賡續(xù)漢文閱讀傳統(tǒng)的基礎上開拓創(chuàng)新,以數(shù)十年學識和綜合學力構(gòu)建了“漢文閱讀學”學科體系。其漢文閱讀理論的推進、中外閱讀技法的研究、閱讀工程的實施等理論,及“閱讀既是直接的精神生產(chǎn)力,又是精神生產(chǎn)的‘元生產(chǎn)力’,還是間接的物質(zhì)生產(chǎn)力”等論斷,堪稱全民閱讀的重要理念依據(jù)和閱讀推廣活動的實際內(nèi)容,對于全民閱讀推廣,有著重要的閱讀文化學價值和切實的社會教育意義,助推著以民族文化自信和當代文化振興為重要內(nèi)涵的精神文明建設。
關鍵詞 曾祥芹;漢文閱讀學;閱讀文化學;全民閱讀推廣
分類號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5.04.004
Abstract The promotion of nationwide reading initiatives and the concrete practices of reading advocacy over the years have, on one hand, enriched the contemporary corpus and case studies of reading culturology.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call for and anticipate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reading culturology. The effective promotion of reading requires the guidance of reading theor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Zeng Xiangqin (1936—2021), a renowned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expert and reading scholar, innovatively advanced the field of “Chinese Reading Studies” by building upon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reading. Drawing on decades of scholarship and comprehensive academic strength, he constructed a disciplinary system for “Chinese Reading Studies”. His theories on the advancement of Chinese reading, the study of reading techniques from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tradi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ading projects, and assertions such as “reading is not only a direct spiritual productivity, but also a ‘meta-productivity’ of spiritual production, as well as an indirect material productivity” serve as a crucial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national reading initiatives and the practical content of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These contributions hold significant value in reading culture studies and have practical social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furthe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with a focus on national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contemporary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Zeng Xiangqin. Chinese reading studies. Reading culturology. Nationwide reading promotion.
0 引言
全民閱讀事業(yè)的可持續(xù)高質(zhì)量發(fā)展,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不斷創(chuàng)新開展,都離不開中外閱讀學理論的引領和指導。當代語文教育名家、閱讀學家,原河南師范大學教授曾祥芹先生(1936—2021),積其數(shù)十年學力和學識,創(chuàng)造性提出的“漢文閱讀學”學科理念和框架,推進了漢文閱讀的資料發(fā)掘和理念更新,尤其是他提出的“閱讀既是直接的精神生產(chǎn)力,又是精神生產(chǎn)的‘元生產(chǎn)力’,還是間接的物質(zhì)生產(chǎn)力”等論斷,在當今全民閱讀時代,助推著以民族文化自信和當代文化振興為重要內(nèi)涵的精神文明建設。
“公眾對閱讀服務有新的需求,圖書館學需要重新認識閱讀?!盵1]因此,追溯曾祥芹構(gòu)建“漢文閱讀學”學科的路徑,對于閱讀理論的推進、閱讀技法的豐富、各級各類閱讀活動的開展等,無疑具有重要的閱讀推廣指導價值和深邃的當代文化意義。
1 建構(gòu)“漢文閱讀學”的導因
“我敬佩孺子牛,更喜歡‘拓荒牛’。”[2]25曾祥芹在其書房“拓荒齋”里,庇千山之材、融百家之說,發(fā)表論文700余篇、獨著和主編36種論著,計有1300多萬字。他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辛勤跋涉、開拓創(chuàng)新63年(1958—2021),備受有關學界專家和學者的尊敬,奠定了曾祥芹是“繼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朱紹禹、劉國正、顧黃初等之后的著名語文教育家”[3],中國實用文章學和漢文閱讀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之一的學術地位。
1.1 曾氏家族的傳統(tǒng)和曾門學風的熏陶和習染
曾祥芹出生于湖南省武岡縣雷溪垅村的一個讀書人家庭,養(yǎng)成愛學習、喜讀書、肯鉆研的好習慣。其父曾清人先生,從《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之類傳統(tǒng)文化讀本啟蒙,曾入私塾學習,后又學習新知識、新文化、新思想。
依照曾氏家譜,曾祥芹屬于曾參(公元前505—前435)第77代裔孫。1996年,他在《曾氏九修族譜》序言里寫到:“曾氏歷代不乏名門望族,如春秋魯國的曾參家族,宋代南豐的曾鞏家族,清代湘鄉(xiāng)的曾國藩家族,均以詩書傳家,尤以道德文章著稱于世?!倍叭钡牡赖潞臀恼拢缤歉哒铡盵2]22,一直是曾祥芹為人、治學和處事的楷模。
作為始祖的曾參,字子輿,少時隨父學《詩》攻《書》,后師從孔子,是孔門“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曾先生在八旬高齡完成曾子撰著的《曾子文章學》(商務印書館2019年版),以4卷20章的大體量,深入、全面、系統(tǒng)地探析了曾子學說的思想底蘊,縷述了曾子對中國文化史的重要貢獻。
1.2 抵制“讀書無用論”的使命擔當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全部問題都可以歸結(jié)為閱讀問題?!盵4]魯迅曾經(jīng)說過:“說到讀書,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書來讀就是了,但是并不這樣簡單?!盵5]曾祥芹認為,是讀書開創(chuàng)了人類社會的文明,讀書人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與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息息相關。
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讀書無用論”在中國內(nèi)地惡流泛濫。作為一種現(xiàn)象,它由多種因素交織而成,影響著民眾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判斷,會導致國民精神生態(tài)失衡、社會生態(tài)惡化和社會文明受損的后果。
曾祥芹極具使命感,面對時代命題甘于擔當,產(chǎn)生了弘揚“讀書大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建造輝煌的‘中華書文化’”[6]的學術理想,致力于培養(yǎng)讀書種子。
1.3 讓“漢文閱讀學”參與國際閱讀學界的交流
“詩書傳家遠,耕讀繼世長”,是世代相傳的中國古訓。但直到1979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中,還沒有收入“閱讀”的條目,更不用說“閱讀學”的概念了,為此曾祥芹發(fā)表議論道:讀書大國無“閱讀學”,豈非咄咄怪事!再聯(lián)想到中國內(nèi)地學者和閱讀組織,理應參與國際閱讀協(xié)會(英文簡稱IRA)的年會交流。于是,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和社會責任感的曾祥芹,開始從自己做起,為建立民族化、現(xiàn)代化的漢文閱讀學而行動了。
1995年,曾祥芹擔任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帶領學會成員在開展閱讀理論研究、閱讀教學研究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閱讀活動。1996年1月1日是國際閱讀協(xié)會成立40周年紀念日,曾祥芹撰寫《漢文閱讀學在中國的崛起》,為爭取讓中國閱讀學研究會(英文簡稱CRA,2021年更名為中外閱讀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早日加入國際閱讀協(xié)會(IRA),“讓漢文閱讀學由‘潛學’走向‘顯學’,雄踞于世界閱讀學術之林”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吶喊。
2 爬梳漢文閱讀史料,熔鑄閱讀學新著
曾祥芹從事閱讀和漢文閱讀學的研究,是從爬梳閱讀史料、搜集整理漢文閱讀學者的閱讀言論、讀書詩詞等入手的。他在《現(xiàn)代讀書經(jīng)·后記》中寫道:“創(chuàng)新必先繼承。我的漢文閱讀學研究,是從搜集中國現(xiàn)代和古代學者的讀書言論開始的。”[7]
在當年數(shù)據(jù)庫等信息技術尚未普及的情況下,在浩如煙海的文獻里,爬梳剔抉出與讀書、閱讀有關的史料,是一項耗時費力的大工程。但正如韓雪屏女史所說,曾祥芹堅信“有價值的人文學術研究必定應以原點的實證材料為基礎。一個學者如果一生中從未做過相關研究材料的發(fā)掘、整理與驗證,只是憑借接受各種時興的信息而空口說白話,雖然也能紅極一時,但他的學術研究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就經(jīng)不住歷史的檢驗,日后必將淘汰”[8]。
先后問世的《古代閱讀論》《歷代讀書詩》《現(xiàn)代讀書經(jīng)》等,不僅為曾祥芹進行漢文閱讀學研究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而且至今仍滋養(yǎng)著萬千后來者?!巴茝V中華文化經(jīng)典閱讀著稱的全民閱讀推廣名師”[9]王余光教授指出,曾祥芹“編撰的《現(xiàn)代讀書經(jīng)》《古代閱讀論》《歷代讀書詩》《國外閱讀研究》,為閱讀學的研究提供了部分資料基礎?!盵10]29北京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王波也曾評價說:“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曾祥芹教授主編、出版了《古代閱讀論》《歷代讀書詩》……這些關于閱讀的資料匯編,客觀上也為我的閱讀療法本土化研究創(chuàng)造了條件?!盵11]
2.1 匯編240多位名人學者閱讀言論的《古代閱讀論》
《古代閱讀論》是曾祥芹匯編中國古代閱讀學研究資料的第一次實驗。該書作為中國第一套“閱讀學叢書”的第四本,是曾祥芹邀集張維坤、黃果泉兩位學者合作編著的,全書38萬字,選輯并精要評注了自先秦到晚清2500余年240多位名人學者的有關閱讀理論與閱讀方法的種種論述,由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
2.2 薈萃221位歷代名人學者讀書經(jīng)的《歷代讀書詩》
俞樾(1821—1907)曾說“六經(jīng)皆可注,不可注者詩。詩人化為土,千古存其辭。其辭雖可讀, 其義不可思”(《讀經(jīng)偶得》)。道出注詩評詩之不易。而曾祥芹與其夫人劉蘇義合撰的《歷代讀書詩》,選評了中國歷代221位詩人的543首讀書詩,“所選詩篇的出處皆采用原作的題目,依據(jù)陸游‘詩句雄豪易取名’的高見,各篇標題都著眼讀書的體味和經(jīng)驗,從詩作中提取秀句”[12] 而成,凡 35萬余字,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1年出版。
“《歷代讀書詩》所選的‘讀書詩’,涵蓋了騷體、樂府、歌行體、三言詩、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詠物詩、詠史詩、哲理詩、政治抒情詩、近體詩、白話詩、自由詩、雜文詩、散文詩等各類詩體,為我們?nèi)嬲故玖酥腥A詩人的讀書情結(jié)和閱讀思想。”[13] 他指出,中國是“詩歌王國”,縱觀上下五千年,詩集和詩話數(shù)不勝數(shù),但以“讀書詩”為編輯宗旨,“從詩性文化的獨特視角領略中華讀書種子的閱讀情懷和閱讀哲理,在國內(nèi)絕無僅有?!盵14]104
2.3 薈聚144位名人學者讀書箴言的《現(xiàn)代讀書經(jīng)》
曾祥芹與陳萬珍合著的《現(xiàn)代讀書經(jīng)》,薈聚中國20世紀144位名人學者的讀書箴言,分為10篇,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全書除對各位入選學者進行簡單介紹外,特別撰寫了40則“讀書專題短論”,對諸位讀書學說進行高度濃縮和客觀評價。北京大學教授王余光曾高度評價《古代閱讀論》《歷代讀書詩》《現(xiàn)代讀書經(jīng)》,認為“這三本書是對中國古代和現(xiàn)當代閱讀史料的一次全面總結(jié)。”[10]25
總之,曾祥芹為了抵制“讀書無用論”,破解“讀書大國無閱讀學”的困窘,在爬梳中國閱讀史料、熔鑄閱讀學新著中,深刻認識到:“我國傳統(tǒng)閱讀經(jīng)驗總體看蘊藏豐富,博大精深,卻多為個人心得,如散珠碎玉,缺乏系統(tǒng)。國外拼音文字的閱讀理論,雖探索較深入,體系較完備,但有的未必適合漢文閱讀。而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對當代中國公民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吸取我國傳統(tǒng)閱讀的精華,借鑒國外閱讀研究的成果,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構(gòu)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漢文閱讀學理論體系勢在必行。”[15]
3 融匯百家學說,研發(fā)“漢文閱讀學”
葉圣陶先生認為:“普通凡是叫做什么‘學’的都是第二個階段的認識。這第二個階段的認識,名叫論理的認識。論理的認識是把第一階段的認識搜集起來,作整個的綜合的觀察。這樣觀察之后,我們可以看穿現(xiàn)象的底里,看穿各個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這底里和關系便是所謂條理:有了條理,再去觀察各個具體的現(xiàn)象或具體的問題,現(xiàn)象便容易明白得多,問題也便容易解決得多了。這才可以稱為‘學’?!盵16]曾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的鄔書林認為:“閱讀是一門科學,非常值得深入地去研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深入研究閱讀學,尤其是‘漢文閱讀學’的學科特點和學術規(guī)律,為全民閱讀提供科學依據(jù)和理論指導?!盵17]曾祥芹在已有的多種閱讀理論成果和閱讀實驗事實基礎上,從宏觀視角和哲學高度,提出對閱讀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進行科學闡說、建構(gòu)一門研究人類閱讀行為的漢文閱讀學的構(gòu)想。在界定“漢文閱讀學”的基礎上,根據(jù)波普爾的“科學學”的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工程科學,展開閱讀學的“三級”研究體系為:閱讀學理、閱讀技術、閱讀工程。
3.1 漢文閱讀學的科學界定
曾祥芹認為:“基本概念的科學性是建立科學體系的邏輯起點?!盵2]97他結(jié)合自己多年來對閱讀的研究,概括“閱讀”的本質(zhì)為:“閱讀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緣文會友的社交行為,是書面文化的精神消費,是人類素質(zhì)的生產(chǎn)過程?!盵2] 112
閱讀學,顧名思義是對“閱讀”進行研究的學問,那么,何為“漢文閱讀學”?
“漢文閱讀學”的命名,與1991年5月在重慶成立的“中國寫作學會閱讀學專業(yè)委員會”(簡稱“中國閱讀學研究會”)的名譽會長張志公先生有關。張志公在《閱讀學叢書·總序》中指出:“從原則上說,建立自己的閱讀學——符合漢語漢文特點的、符合國情的、符合當前和今后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閱讀學是十分必要的?!盵18] 曾祥芹進一步指出:“中國人研究閱讀學必須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漢文閱讀學,即張志公所提出的‘三符合’的閱讀學?!盵19]
“漢文閱讀”與“外文閱讀”相對提出的同時,也是基于“漢文是華文的代表”[20]45的考量。曾祥芹認為:“漢文字、漢文章、漢文學綜合形成的漢民族文體閱讀文化”,是“漢文閱讀學”研究的整體對象;“漢文閱讀學,作為漢民族語文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作為文章學的一門技術科學,必須尋求自己的民族特色,建立現(xiàn)代化的科學體系。這是億萬漢文讀者、特別是中國閱讀學研究者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21]1
3.2 閱讀學理:“三體”到“四體”的重構(gòu)和“三級”體系的建構(gòu)
翻看查閱曾祥芹的論文論著,會發(fā)現(xiàn)曾祥芹在架構(gòu)“漢文閱讀學”的初始階段,先是“三體”結(jié)構(gòu):閱讀客體、閱讀主體、閱讀本體。
《閱讀學叢書》,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套閱讀學叢書,包括《閱讀學原理》《閱讀技法系統(tǒng)》《文體閱讀法》《古代閱讀論》《國外閱讀研究》五本,由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其中,《閱讀學原理》的主編曾祥芹與韓雪屏,俯瞰古今中外閱讀理論,首次提出閱讀本體為閱讀主體(讀者)和閱讀客體(讀物)的相互作用的辯證統(tǒng)一,首創(chuàng)了閱讀學的“三體”結(jié)構(gòu)框架。
1998年12月,曾祥芹在撰寫《建立民族化現(xiàn)代化的閱讀學——lt;閱讀學新論·導論gt;》時,堅持“三體”結(jié)構(gòu)框架,“堅信‘閱讀本體是閱讀主體和閱讀客體的辯證統(tǒng)一’這條真理……堅持采用《閱讀學原理》中已經(jīng)樹立的閱讀‘三體’哲學構(gòu)架,按‘閱讀客體、閱讀主體、閱讀本體’的順序排列三編……” [21]10
令人耳目一新的“三體”結(jié)構(gòu)論,在學術界產(chǎn)生了不小的轟動,收到褒獎如潮。原中國閱讀學會副會長甘其勛寫道:“這個閱讀學的‘三體’結(jié)構(gòu),在我所讀到的同類論著中最為系統(tǒng)和完備,已經(jīng)從零散的經(jīng)驗描述上升到‘原理’層次,而且具備了一定的哲學意味?!盵22]著名語文教育家韋志成指出:“《原理》的三體框架中,我認為是迄今為止的閱讀理論的科學體系,它的突破性就不言而喻了?!盵23]
也有學者質(zhì)疑閱讀學“三體”框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如1996年權(quán)曙明、顧菊生撰寫《是閱讀客體,還是閱讀中介?——〈閱讀學原理〉“三體”框架質(zhì)疑》,曾祥芹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謝,不僅在自己擔當主編的《河南師范大學學報》上刊發(fā),而且還撰文《辯清“閱讀客體”和“閱讀介體”——感謝權(quán)曙明、顧菊生兩位諍友的斧正》,對兩位諍友的六條批判逐一回復,認為權(quán)曙明、顧菊生兩位諍友的質(zhì)疑文章有理有節(jié),令人信服。之后,曾祥芹將雜糅在“閱讀客體”中的作為讀者和讀物建立聯(lián)系的中介“閱讀工具”等,單列為“閱讀介體”,將漢文閱讀學的結(jié)構(gòu)由“三體”重構(gòu)為“四體”。
2005年9月,曾祥芹在北京IDAC亞洲讀寫改革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主題報告《漢文閱讀學在中國的發(fā)展》中,明確提出:“依照普通閱讀學的一般結(jié)構(gòu),漢文閱讀學也是閱讀主體與閱讀客體通過閱讀介體(工具)建立的閱讀本體理論框架,包括閱讀學理、閱讀技術、閱讀工程三級體系?!盵20]47
曾祥芹自《閱讀學叢書》之后,又“醞釀建立漢文閱讀學書系13本。”[14]339 其中被稱為“20世紀中國閱讀學研究的最高成果”的《閱讀學新論》是該書系的核心[24]。這部著作,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課題”“新的開拓”[25],昭示著中國閱讀學與世界閱讀學的正式接軌,奠定了漢文閱讀學屹立于世界閱讀學術之林的地位。
從此,曾祥芹的漢文閱讀學思想,諸如閱讀本質(zhì)特性論、閱讀完整過程論、閱讀基本規(guī)律論、閱讀能力結(jié)構(gòu)論、漢文閱讀特色論、閱讀詩性文化論、閱讀內(nèi)外宇宙論、閱讀改變?nèi)松?、閱讀享受人生論、閱讀知入知出論、閱讀主體間對話論、個性化正解與自由化誤讀論,在各文本熠熠閃光,被韓雪屏概括為“十二論”。
3.3 閱讀技術:閱讀的108技法、“三法”和“大閱讀觀”
閱讀是一門具有技術性的科學。葉圣陶(1894—1988)曾強調(diào)閱讀和寫作的技能性質(zhì)說:“閱讀跟寫作不會比走路跟說話容易,一是得其道,二是要經(jīng)常歷練,歷練到成了習慣,才算有了這種能力?!盵26]
1988年,曾祥芹認為,所謂閱讀技法可從“閱讀的整個過程”“閱讀的生理機制”“閱讀的教學效度”及“閱讀的職業(yè)分工”四個維度考察分析,他提出,“程序閱讀鏈”“完全閱讀鏈”“基礎閱讀鏈”及“應用閱讀鏈”,可細分為24種閱讀術,包括108種閱讀法,構(gòu)成一個相互制約的閱讀技法系統(tǒng),盡管不能窮盡所有的閱讀技法,但也為合格的讀者備下了“一座相當豐富可觀的閱讀武庫?!盵27]
2002年,曾祥芹在繼承葉圣陶、朱自清《精讀指導舉隅》及《略讀指導舉隅》的基礎上,將閱讀技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分為“精讀”“略讀”及“快讀”,并與甘其勛先生聯(lián)袂主編出版《快讀指導舉隅》,從閱讀的時間和效率層面著眼,對閱讀“三法”進行界定。至此,反映閱讀深度、閱讀廣度、閱讀速度的閱讀“三法”正式問世。
2008年,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網(wǎng)絡閱讀和手機閱讀等給人們的傳統(tǒng)閱讀帶來一場巨大的革命。曾祥芹用科學閱讀觀引領大眾閱讀新潮,與時俱進提出“讀書、閱網(wǎng)、觀景”的“大閱讀觀”,指出一個現(xiàn)代人必須養(yǎng)成“讀書”“閱網(wǎng)““觀景”三結(jié)合的“閱讀生活習慣”,“這個閱讀習慣的訣竅在于學會‘精讀紙本書’‘快讀電子書’‘活讀無字書’?!盵28]他認為:“國民閱讀力的增強,除了狠抓讀紙本書、讀電子書的質(zhì)量外,還要提升讀‘無字書’的水平?!盵29]
2009年,曾祥芹為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刊《悅讀時代》撰寫“卷首語“,再次對“大閱讀觀”進行闡釋:“處在‘左書右網(wǎng)’的新時代,每一個現(xiàn)代讀書人都要學會精讀紙本書,快讀電子書;更要立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將‘讀有字書’和‘讀無字書’結(jié)合起來。”[30]
總之,四條閱讀鏈,108技法,“精讀、快讀、略讀”“讀書、閱網(wǎng)、觀景”,是曾祥芹閱讀思想與觀點在閱讀技法層面的具體化,既互相聯(lián)系又彼此獨立,具有較強的指導價值與實踐意義。我們只有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術,才算得上合格的讀者。
3.4 閱讀工程:致力閱讀教育,培養(yǎng)讀書種子
曾祥芹認為:“閱讀學的根本任務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的閱讀學理論體系,用以指導學校閱讀教學和社會閱讀活動?!盵2]82因而不僅在其書齋里潛心筆耕,研發(fā)漢文閱讀學,而且還不斷走進學校,登上講臺,以《學會科學地讀書——與“讀書種子”的對話》《走進文本,走出文本》《讀書、閱網(wǎng)、觀景三結(jié)合》等為題做講座,傳閱讀之經(jīng),布書香之道。
4 曾祥芹構(gòu)建“漢文閱讀學”的閱讀文化學意義
“探索閱讀規(guī)律,培養(yǎng)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開發(fā)科教能源,增強民族素質(zhì),促進文明建設?!盵2]81曾祥芹研究閱讀學的發(fā)軔之作,應該是刊登在1985年第 3期《殷都學刊》的《文章閱讀學發(fā)凡——評葉圣陶的 lt;文章例話 gt;》。1991年,在闡釋“閱讀”和“閱讀學”等概念和原理時,他提出:“高效閱讀能力,成為一種巨大的精神生產(chǎn)力,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來說,是比物力、財力更為重要的智力投資。”[2]81
4.1 閱讀是精神生產(chǎn)的“元生產(chǎn)力”
閱讀的重要性已達成共識。自2014年始,“全民閱讀”已連續(xù)11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倡導全民閱讀”到“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
曾祥芹認為:“閱讀既是直接的精神生產(chǎn)力,又是精神生產(chǎn)的‘元生產(chǎn)力’,還是間接的物質(zhì)生產(chǎn)力;培育讀書人口,推動全民閱讀,就是擴充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力軍?!盵31]
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堅實基礎是“書香社會”。曾祥芹在為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刊《悅讀時代》創(chuàng)刊五周年寫的賀辭中,強調(diào)指出:“閱讀作為精神生產(chǎn)的元生產(chǎn)力,不但從德、智、體、美諸方面完善著讀者自我的素質(zhì),而且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生態(tài)等方面推動著社會的文明建設。因此,把全民閱讀納入社會法治的軌道,讓‘書香政府’成為‘營造書香社會’的龍頭,實在是振興全民閱讀的戰(zhàn)略義舉。”
4.2 漢文閱讀學助推全民閱讀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
漢文閱讀學是社會文明發(fā)展的歷史產(chǎn)物,是“漢文閱讀社會化、科學化、民族化、現(xiàn)代化的迫切需要”[21]4,經(jīng)過曾祥芹及閱讀學界同仁的接續(xù)奮斗,中國閱讀學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首先,伴隨著閱讀理論的縱深推進,為閱讀推廣提供理論指導,助推全民閱讀;其次,伴隨著閱讀技法的日益豐富,為全民閱讀提供技術支撐,構(gòu)建“書香社會“;最后,伴隨著閱讀工程的廣泛實施,為書香社會培育“讀書種子”。
2009年5月25日,曾祥芹在寧波市北侖區(qū)舉辦的中國閱讀學研究會第10次年會上,做題為《閱讀學研究的歷史檢討和未來愿景》的主旨講話。他從“科學發(fā)展觀對中國閱讀學研究的啟示”和“中國特色閱讀學研究的成就和新任務”兩個角度,對我國漢文閱讀學研究的不足進行“檢討”和“反思”,再次提出學會建設的“十字理想”: 要有自己的會(組織)、書(叢書)、刊(刊物)、報(報紙)、網(wǎng)(網(wǎng)站)、課(課程)、本(教材)、院(院校)、點(學位點)、店(產(chǎn)業(yè)),擘畫了漢文閱讀學的宏偉藍圖。隨即南京大學教授徐雁在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接任曾祥芹,成為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新一任會長,繼續(xù)致力于傳播書香理念,播撒讀書種子,推動全民閱讀,并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jié)h文閱讀學。
多年來,徐雁教授在南京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們開設“‘書評寫作與理論’‘閱讀(出版) 文化學’‘閱讀療愈與中外文藝名著鑒賞’”等課程[32],開展《最是書香能致遠——讀物選擇與幸福追求》《書香致遠:“三位一體”與“六分理念”下的全民閱讀推廣方略》《“讀書身健方為福”——閱讀療愈與大學生閱讀推廣》等閱讀品牌講座,在淘書、藏書、讀書、教書和評書中,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三位一體”(學習型家庭、書香校園、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及“六分法”(分眾閱讀、分類閱讀、分校閱讀、分級閱讀、分時閱讀和分地閱讀)相結(jié)合的全民閱讀推廣方略,“充實了‘漢文閱讀學’的學理體系,為全民閱讀推廣實踐提供了基本理念和方法論基礎”[33],實現(xiàn)了“‘漢文閱讀學’在‘全民閱讀’的社會大舞臺上‘知’與‘行’的進一步融合”[28]。
5 結(jié)語
回望曾祥芹先生構(gòu)建和研發(fā)漢文閱讀學的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在強烈而鮮明的經(jīng)世致用意識下,他庇千山之材,融百家之說,從而溫故知新,推陳出新,“具有自覺的‘創(chuàng)新’意識、強烈的‘經(jīng)世’意識、鮮明的‘融通’意識。”[34]他博采眾長提出的閱讀學“四體結(jié)構(gòu)”(閱讀本體、閱讀主體、閱讀客體和閱讀介體),及其建構(gòu)的“三級體系”(閱讀學理、閱讀技法和閱讀工程)等,確立了漢文閱讀學的基本理論框架。而今,漢文閱讀學在繼續(xù)深耕和進一步拓展。
2021年10月,經(jīng)過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屆理事會全體會議,以及常務理事會會議的審議與表決,同意接受原“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整體成為該學會的二級學會(簡稱“中外閱讀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并在“中外閱讀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會長郭英劍教授主持下,圍繞“新起點·新時代·新征程”“閱讀助力鄉(xiāng)村教育,書香推動鄉(xiāng)村振興”及“人工智能時代的全民閱讀”等社會熱點、難點、重點問題展開研討,與時俱進地譜寫著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范并思.從閱讀到全民閱讀: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理論邏輯[J].圖書館建設, 2022(6):44-52.
曾祥芹.曾祥芹文選(中卷): 漢文閱讀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曹洪彪.從陶行知、拉斯克的“教育家”理論看曾祥芹教授[C]//甘其勛.“三學”創(chuàng)新論:曾祥芹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文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1.
馬小平.讓生命充滿閱讀的喜悅[N]. 中國教育報, 2005-07-21(001).
魯迅.魯迅全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曾祥芹.中國應成為讀書大國[M]//曾祥芹. 現(xiàn)代讀書經(jīng). 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2001.
曾祥芹.《現(xiàn)代讀書經(jīng)》后記[M]//曾祥芹. 曾祥芹序跋集. 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3.
韓雪屏.閱讀學研究的源頭活水[M]//曾祥芹.曾祥芹文選:中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張婷.閱讀, 與經(jīng)典同行:全民閱讀推廣名師王余光中華文化經(jīng)典閱讀觀探析 [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21(5):72-77.
王余光, 汪琴.中國閱讀通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7.
王波.閱讀療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7.
任文香.《歷代讀書詩》的“閱讀學三昧” [J].圖書館雜志, 2010(5):93-96.
任文香, 張?zhí)烀?曾祥芹評傳[M]. 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 2020.
甘其勛.曾祥芹教授和他的閱讀學說[J].山東圖書館季刊, 2008(2):26-27, 31.
葉圣陶, 夏丏尊, 宋云彬, 等.開明國文講義[M].上海:開明出版社, 1934.
甘其勛.強化漢文閱讀之學" 引領全民閱讀推廣:中國閱讀學研究會回眸 [J].山東圖書館季刊, 2017(2):110-117.
張志公.建立中國自己的閱讀學[M]//張燦華.曾祥芹學誼錄. 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0.
曾祥芹.漢文閱讀學在中國的崛起:紀念國際閱讀協(xié)會成立40周年[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 1996(1):1-5.
曾祥芹.漢文閱讀學在中國的發(fā)展[J].圖書與情報, 2006(1):45-50.
曾祥芹.閱讀學新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9.
甘其勛.閱讀學叢書一瞥[N].河南日報, 1993
-01-11.
韋志成.神州大地崛起的現(xiàn)代閱讀學:評《閱讀學原理》[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 1993(3):48-50.
鄭浩.20世紀中國閱讀學研究的最高成果:《閱讀學新論》評價[J].博覽群書, 2000(6):5.
顧黃初.閱讀學研究的新成果[J].課程·教材·教法, 2000(10):57-60.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0.
曾祥芹.閱讀技巧說略[J].殷都學刊, 1989(1):
58-62.
曾祥芹.《全民閱讀推廣手冊》序[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2(1):121-123.
曾祥芹.用科學閱讀觀引領大眾閱讀新潮[J].山東圖書館季刊, 2008(2):1-3,25.
曾祥芹.“悅讀”給人“幸?!保骸稅傋x時代》卷首語[J].悅讀時代, 2009(4):4.
曾祥芹.閱讀學研究的歷史檢討和未來愿景:在“科學發(fā)展與全民閱讀”研討會上的主旨報告[M]// 曾祥芹.漢文閱讀學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徐雁.要取芳編閱書香:從求知、力學到藏書、教書、著書[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4(2):3-9,65.
徐雁, 付勃達. 從“現(xiàn)代普通閱讀學”到“漢文閱讀學”的學科奠基 ( 1982—1999)[J].四川圖書館學報, 2022(1):1-7.
甘其勛.“三學”創(chuàng)新論;曾祥芹學術思想國際
研討會文集[G].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