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無錫,在錢鍾書先生的故鄉(xiāng),常對照自己的家鄉(xiāng),尤其是山西的文學。魚米之鄉(xiāng),不難孕育出《圍城》的作者;黃土高原,使勁兒長出的,只是“山藥蛋派”。這是先前的看法。后來,讀韓石山先生的書多了,就不這么看了。
“完成錢先生的未竟之業(yè)”
韓石山先生的新著《絨仙》出版后,我是第一批讀者。錢先生在《圍城》的“重印前記”中說過,寫完《圍城》,不很滿意,又想寫另一部長篇小說,命名《百合心》,中心人物是一個女主角。寫了約兩萬字,1949 年夏天從上海遷居北京,草稿找不見了,興致也沒再鼓起來。他說:“假如《百合心》寫得成,它會比《圍城》好一點?!?韓先生深入研究《圍城》,領(lǐng)悟了錢先生的心思,也就猜出《百合心》該用什么樣的結(jié)構(gòu)了。用他的話說,前者是“一男對數(shù)女”,后者是“一女對數(shù)男”。《絨仙》用的正是《百合心》的結(jié)構(gòu)。他在朋友圈趣稱是“完成錢先生的未竟之業(yè)”。
有一個喜歡韓先生作品的人,發(fā)視頻說韓先生的這個說法不夠聰明,會讓人誤以為是續(xù)寫名著,而續(xù)寫名著沒有成功的。這個擔心是好心,也是粗心。不用細想都知道,那么完整的《圍城》,誰會去續(xù)寫呢?至于沒寫成的《百合心》,誰也不知道具體內(nèi)容,更談不上續(xù)寫。但韓先生也體諒粉絲的好心,就又發(fā)一條朋友圈做了補充:“先前說,依錢鍾書《百合心》構(gòu)架而寫,不過是事后的找補,不足為憑。真實的動因,是受了一個女朋友對她女友的夸贊,言,這是一個怎么教都學不了壞的女孩子。受此啟悟,遂有一女對多男的構(gòu)想。《百合心》意在寫女子之淫蕩,《絨仙》則在揭示人性之善良,構(gòu)架相仿,意旨全不相干也?!?/p>
韓先生前后兩種說法,只是不同的溯因。在我看來,不管是事前立意,還是事后找補,結(jié)果都是“完成錢先生的未竟之業(yè)”,成全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這兩種小說結(jié)構(gòu)的對稱。
《絨仙》的女主人公絨仙,是院子里合歡樹盛開的時候,被取的名字。絨仙為合歡樹的別名。未長大的百合心,投胎成了合歡樹。錢先生設(shè)想的花心女子,在韓先生這里升華成了“再怎么教也學不壞的女子”。可以說,《絨仙》在漢語精神上,與《圍城》相貫通;在小說結(jié)構(gòu)上,與《圍城》相對應。
那這部小說,寫了些什么呢?
《圍城》被稱為“現(xiàn)代《儒林外史》”,《絨仙》也是,只需要把“現(xiàn)代”改成“當代”就行了。兩書都刻畫世相,琳瑯滿目,逞才使性,妙語連珠。但與《圍城》的諷世相比,《絨仙》重在救人。
救人,在書的內(nèi)容提要中就說了。提要不長,只有一段,直接抄在下面:
這是一個“治病救人”的故事,只不過不是通常的治救程序。年輕的美女編輯杜絨仙,已婚而遇人不淑,患了抑郁癥。留德醫(yī)學博士蕭大夫,為她開了兩個治療的方子,她遵照醫(yī)囑,努力去做。在此過程中,經(jīng)歷了諸多的世事波瀾,結(jié)果是治了自己的病,救了別人的人。小說文筆輕松,時見機鋒,為作者晚年心血之作。
“治了自己的病,救了別人的人”,猛一看,為了湊個對仗,似乎有些啰嗦,“救了別人”就行了,還來個“救了別人的人”。但讀完全書就知道,絨仙救人,不是救人命,是救人性。那些人都活得好好的,用不著救命,只是他們的人性陷入了危機,或者是未能全面盛開。絨仙的出現(xiàn),讓他們恢復到人。這就是“救了別人的人”。
羅列一下,這個美女編輯絨仙救了哪些人的人性?
把在她面前即將要變禽獸的人救了,讓他保持住人性。
把患有“美女恐懼癥”而自卑的人救了,讓他恢復了自信。
把書齋里的人救了,讓他帶著愛做學問。
把無趣的領(lǐng)導救了,讓他會開玩笑。
把自私的公爹救了,讓他學會道歉。
把閨蜜的老公救了,讓他擁有想象。
把曾經(jīng)的丈夫救了,讓他開始新生活。
把汽修工救了,讓他得到慰藉。
把男同事救了,讓他得到升遷。
就連看門房的老頭,也把他救了,讓他懷有希冀。
甚至,她還救了未來的兒童。這個,是我看出來的,得重點說一下。
書中說到一次聚餐,在廣東酒家,招牌菜是烤乳豬,蕭大夫要點,絨仙堅決反對。雪姐笑她矯情,絨仙說了下面一段話:
雪姐,我這可不是矯情,養(yǎng)豬就是要殺了吃肉的,可也得長到該殺的時候再殺,才合乎情理。這就好比保家衛(wèi)國,男人應當上戰(zhàn)場,可你讓小孩兒上戰(zhàn)場,那就太殘忍了。(第374 頁)
這個比喻一出,大家心服口服。心中明白了道理,口中也就停止了行動。一個比喻,救了多少乳豬,救了多少小孩。
絨仙不僅救男人,也救女人。
一是通過救男人,間接救了女人。閨蜜楊雪君、長輩謝次隴的夫人童圣愛、好友汽修工小賀的妻子云蘭,還有蕭大夫的女友、一位沒出場的德國姑娘,這些女人,都在不知不覺中被救了。此外,那個惡婆婆、那個刁鉆的小姑,后來也沒有阻擋男性親屬的善行,他們的良心發(fā)現(xiàn),也激活了她們的良心。
二是以她的同理心,直接救了女人。丈夫出軌玩弄的沈翠翠,懷著六個月的身孕,端著酒杯,兩指跪拜,苦苦哀求。她心軟了,決定原諒這個仇敵,說出一句令天下女人都能和解的話:“這世上,男人對女人不好,女人再對女人不好,女人就更沒法活了?!保ǖ?20 頁)
三是以她的示范,讓女人有了榜樣。即便有羨慕嫉妒恨的萌芽,在她的光合作用下,也都開出了真心贊美的花。書中,那些夸獎絨仙的同性,不分年齡,都是得救的女人。
她是怎么救人的呢?分別看看男士和女士的分析。
編輯部老牛的說法是,絨仙“品質(zhì)高尚,在此濁世中,堪比仙女下凡塵”(第536 頁)。這個比喻當然不錯。他看出了,仙女品質(zhì)對人世,尤其是濁世,具有拯救功能。但還是童圣愛的說法更具體:“那個杜絨仙真是個好女人,她跟人交往,有一種輝映效應,就是不用做什么,男人跟她說上一陣話,也會受她的感染,精神起來。”(第538 頁)
輝映效應,這個詞發(fā)明得好。一個美麗而又有才華的女子身上,最能閃耀出真善美的光,這是仙女之光,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人性得解放。
可以說,古今中外,杰出的文學家都能意識到,這樣的光,能拯救人性,提升人性。
歌德在《浮士德》結(jié)尾寫道:“永恒的女性,領(lǐng)我們飛升”。 韓石山先生則戲稱:“從來知己是紅顏?!奔幢銢]有真正的紅顏知己,他也要在現(xiàn)實中假定一位紅顏知己,在文學中創(chuàng)造一位紅顏知己,作為永恒的女性,領(lǐng)自己飛升,也領(lǐng)讀者飛升。
韓石山先生將《圍城》的主題概括為一句話:“誘人的地方必有禍殃,越是誘人,禍殃越大?!保ǖ?63 頁)看來,如果要把《絨仙》的主題也概括為一句話,我想,那肯定是:“美女拯救人性。”
“人心規(guī)劃著世界,善意推動著歷史”
且慢。這事兒,好像沒這么容易。
韓先生一句話揭示的,是《圍城》里藏而不露的主題。而我對《絨仙》的概括,是書里明擺著的,內(nèi)容提要里就有,結(jié)尾又重申了一遍。韓老師說過,寫作是作者和讀者的智力較量。不用較量,就讓讀者給贏了,那就不是韓老師的寫法了?!督q仙》的主題,哪能這么輕易就被破解了呢!韓老師會用小說的最后一句話笑問:“我就那么沒出息嗎?”
實在是在高??凑撐目磻T了,形成了思維定式,把小說的內(nèi)容提要當成摘要了,把小說的結(jié)尾當成結(jié)論了。一個資深韓迷,差點兒失去韓迷的資格。
對。內(nèi)容提要,一定是在放煙幕彈;結(jié)尾,無疑是在掩護撤退。
那《絨仙》的主題,到底是什么呢?
回味一下,書中那些深深觸動、打動、震動內(nèi)心的東西,那不就是作者想傳遞的東西嗎?作者的心弦一振動,讀者是能感覺到的。
恍然大悟?!督q仙》的主題就是兩個字——情義。
小說分三條線:絨仙離婚,文史會換屆,汾河邊建雁丘。絨仙問診,只是個輔助線,若算上,就是四條。就四條吧,四弦一聲如裂帛。
就用這四根弦,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身世浮沉、家國情懷、歷史記憶、人間委屈,都緩緩道來。
書中,在園林局劉鞏義局長的組織下,終于在汾河邊建起了雁丘。
雁丘的傳說,來自金代大詩人元好問。他1206年到太原考試,看到一個捕雁者捕獲一只雁并將它殺了,脫網(wǎng)的雁悲鳴著不肯離開,投地而死。詩人大為感動,就把雁買下來,葬在汾水邊上,壘石為識,起名“雁丘”,并寫了《雁丘詞》,開頭一句就是今人依然耳熟能詳?shù)摹皢柺篱g,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樣情深義重的大雁,感動了元好問之后的無數(shù)中國人。
可以人而不如鳥乎?看看書中的這些人。
絨仙的丈夫,因為外遇,加上考慮家族香火,翻起臉來,是那么絕情絕義。
呂汾陽,那么一個有功于一省文學、有恩于一省文學青年的老作家、老會長,活生生被一群忘恩負義的年輕人拉下來。
何其愚,因出身不好,兩次高考都白考,也因出身不好,飽受精神折磨,見了美女就自卑。遇到對他有情義的絨仙,眼里竟閃出晶瑩的淚光。
絨仙的母親,和絨仙的父親一樣,都是有文化的讀書人,被歧視,被羞辱,已經(jīng)做好了“故土若難留,門前有河汾”的決絕準備。那些欺負她家的街坊鄰居,那個時代的人群,是多么的寡情少義。
由此上溯到1900 年,山西巡撫毓賢,做了那么滔天的惡,讓一個省的無情無義在人類中出了名。全省遭到鄉(xiāng)試停科的懲罰,山西讀書人只能跑到西安參加晉陜聯(lián)合考試。
這些沉重的人性故事,作者以輕松幽默的筆調(diào)寫出來,舉重若輕,云淡風清,就像大雁隕落后的天空。
當然,除了無情無義,書中也寫了有情有義。人間真情,即便稀有,也總不會沒有。絨仙的哥哥對失散多年的妹妹、鄭伯篤對文學路上的老友呂汾陽,都表現(xiàn)出顛撲不破的情義。情義這東西,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陌生人之間的普遍人情,都是人性中最寶貴的一部分。
元好問當年壘的石頭,今天蕩然無存了。韓老師早就提議建雁丘,這次他在小說中先詳細地建起來了。省外的讀者,來山西旅游,要是跑到汾河邊找雁丘,跑的人多了,說不定還真有一天能看到小說中的雁丘。
重建雁丘,就是對情義生活、善良社會的重建。書中,何其愚對絨仙說:“人心規(guī)劃著世界,善意推動著歷史。這個規(guī)劃不是一條一條定下了什么,而是說,理想的社會,就是美好心靈的投影,在外部世界的映照。善意推動著歷史,更多的是一種修補與矯正。”(第266 頁)鄭伯篤對絨仙說:“我年紀越大,就越覺得,那些一肚子心計,滿腦子陰謀論的人,是因為智力不夠。人跟人,盡管存在個體差異,但從整體上說,足夠聰明的、進化更好的人群,通常會傾向于選擇公平和正義,更容易具有坦誠和善良的品質(zhì)?!保ǖ?90 頁)
韓老師在書中為山西建了雁丘,也為山西文學建了個雁丘。他要以書當石,隆重地紀念他的恩師西戎先生和人世間的這段情。呂汾陽的原型就是西戎。西戎就是被捕獲了的大雁,韓老師則是因情義而投地的大雁。那只大雁何其慘,這只大雁何其烈,在輕義重利的世人眼里,又是何其愚??!書中人物取名何其愚,部分原型就是韓老師。我注意到,多年來,韓老師文章詩箋,聲聲悲鳴,念念不忘西戎。
而西戎的故事,在與韓老師并稱為“山西文學兩座山”的張石山先生的書里,早就讀過了,那本書叫《穿越——文壇行走三十年》。這次為了文史互證,又復習了第十六章“換屆風波”。其中說道:“西戎像個真正的戰(zhàn)士,從容飲彈,巨人一般轟然倒下?!薄拔魅掷蠋熓谴蠹业睦蠋?,更是我張石山的恩師。我就那樣忍心???不是的。在劃票的那一刻,我早已麻木不仁?!薄巴髫摿x的一票,成為我不可救贖的罪過。成為我的一個不得不終生背負的十字架?!彼f到了韓老師的表現(xiàn):“事實上,韓石山確實沒有背棄西戎。在那個特定的時候,韓石山確實非常孤獨。這一點,應該成為他的驕傲。至少在這一點上,驕傲的張石山愿意向他脫帽致敬。不能說他處處比我高,但在這一點上,他能夠俯瞰我。
張石山先生以犀利的文字解剖自己,救贖自己,從沉痛的心淵里一躍而起,高揚了情義,展示出巨大的人性力量,令我動容。
《絨仙》印出來了,肯定比元好問的石頭多得多。山西文學界精神上的雁丘,是再也坍塌不了了。
“隨便翻到哪兒,都能看得下去”
沉浸在作品的主題中,差點忘說了,《絨仙》作為文學作品,還能教人做學問,教人學漢語語法。小說而能有此功效,緣于作者的多重身份。
韓老師是作家,是學者,還擔任過《山西文學》主編,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曾是語文教師,常常自稱中學教員。作家的責任、學者的責任、語文老師的責任,在《絨仙》中都盡到了。這種“三合一”的寫作,是韓老師一貫的特色。
學者寫的小說,總有做學問的氣象。書中借絨仙之口說道:“平日愛看書,愛思考,這是做學問的關(guān)鍵?!保ǖ?4 頁)書里信手拈來的文人學者,古今中外,特別多。錢鍾書、楊絳自不必說,特別是對楊絳誤讀《圍城》做了分析,此外還有孔子、赫拉克利特、王陽明、傅山、譚嗣同、陳寅恪、徐繼畬、林琴南、魯迅、郁達夫、趙元任、楊步偉、黎錦熙、錢穆、馮友蘭、蕭公權(quán)、楊石先、鄭天挺、宮崎市定、李健吾、鄧廣銘、張中行、湯炳正、衛(wèi)俊秀、史念海、姚奠中、林家翹、何炳棣、朱德熙、張頷,等等。
比如,趙元任為世人熟悉,而他的夫人楊步偉,知道的人就不多,書中在談到文明社會的家庭格局時,就寫到了楊步偉:“她出身名門,留學日本,獲醫(yī)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有幾年辦醫(yī)院,從事社會工作,三十出頭跟趙元任結(jié)婚后,基本上是個家庭婦女,打理家庭事務(wù),心安理得,無怨無悔。在20 世紀二三十年代,高級知識分子里,這樣的家庭組合,這樣的家庭格局,絕不是少數(shù),可說這才是文明社會的文明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光是對丈夫?qū)ψ优年P(guān)照,形成了一個社會階層,有示范的作用,成為一個文明社會的階梯,誰都想走到這一步。”(第498 頁)我曾在谷卿著的《趙樸初》一書中看到過楊步偉的名字,知她是金陵刻經(jīng)處創(chuàng)辦人楊仁山先生的孫女,在舊金山招待趙樸初時,“87歲的趙元任開車下山買來招待的物品,90 歲的楊步偉親自下廚”,現(xiàn)在才知道她是醫(yī)學博士,她的美德也對上號了,在我記憶中就駐扎下來了。
我在書中提到的這些名字下,都畫了橫線,覺得每個名字,都在提示一種做學問的路徑。
對我啟發(fā)最大的是,書中說錢鍾書具有“瞬間將相同或相異事物建立起關(guān)聯(lián)的能力”,這叫“學術(shù)聯(lián)想力”。(第100 頁)韓老師體會到了,說出來了,說明他也早有了。舉書中的一個例子吧!
小說中,呂汾陽會議發(fā)言時,說了沒幾句,頭一歪,就倒在古正岳懷里了,接著來了一句:“事后有人說,多虧古正岳先生扶住了,要是跟前沒人,倒在水泥地上,那就跟胡適先生一樣,當下就過去了?!保ǖ?07 頁)胡適先生沒想到,他被瞬間拉到這里來了,他的謝幕姿勢,竟成了一個典故。
該說到語法了。這要說起來,就需要另寫一篇了。這里只能簡單提一下。
《絨仙》出版之前,韓老師已出版《圍城藝術(shù)譚》?!秶撬囆g(shù)譚》堪稱漢語語法教材,《絨仙》則是用這個語法寫的范文。
之前讀《圍城藝術(shù)譚》后,我又讀了啟功先生的《漢語現(xiàn)象論叢》,感覺語文收獲巨大。兩位先生都對“葛郎瑪”(語法的英文單詞grammar 的音譯)套在漢語上的弊端,看得清清楚楚。這次在《絨仙》中,又看到韓老師借人物之口批評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寫完全的句子,課堂上灌注的這個語法的法典,不知害了多少人,文章里真要滿是完全的句子,那還叫文章嗎?”(第143 頁)
書中說到,對《圍城》要精讀,要用“折校法”,一個字一個字地摳,才能體會到錢鍾書先生的文法。還對《圍城》重印本中改壞了的地方,特別舉了例子。錢先生把初版的“有人做成這攤子生意”改為“有人正作成這個攤子的生意”。在分析了改壞的原因后,痛言道:“幾十年自命正確語法的熏染,積久成習,生是讓一個極具才情的老作家,把一個活潑潑的口語句子,改成了全無生氣的報章句子?!保ǖ?86 頁)
我發(fā)現(xiàn),《圍城》的文法,或者說,《圍城藝術(shù)譚》中揭示出來的漢語語法,在《絨仙》中用起來得心應手,準確地說,是爐火純青。
韓老師說:“對于一個成熟的作家來說,有不能明說的話,沒有不可表明的意思。”錢先生是這樣,韓老師也是這樣。對語言的無限癡情,使他們成為作家中的作家。
最后,回答一個可能的疑問。
未讀過《圍城》的讀者,可能會說,就算《絨仙》和《圍城》一樣好,有時間還不如讀《圍城》,輪不上讀《絨仙》。我的看法是,一部是已公認的名著,一部是未來才會公認的名著,你讀《圍城》,雖然保險,但只是步千萬人之后,而讀《絨仙》,雖然冒險,卻是領(lǐng)千萬人之先。
除了想當一個領(lǐng)先未來的讀者,我還有自己的算盤。韓老師是真正讀懂《圍城》的人,他寫《絨仙》,是讓錢鍾書活在他心里繼續(xù)寫《百合心》。我若讀懂了韓老師,自然也就讀懂了錢先生。說到底,我是想從他們兩位文章高手這里,領(lǐng)會漢語的精神。這精神是永遠活著的,它在錢先生身上活過,現(xiàn)在又活在韓老師身上。由近及遠,所以先讀《絨仙》。
讀完了,一激動,就自以為讀懂了。冷靜下來看,純屬自作聰明,誤讀居多。
書中說:“小說是開人心智的,看了一個人的小說,哪怕這一會兒變得聰明了,也是好小說。”(第499 頁)感受過一會兒的聰明,肯定想一直聰明,那就需要反復閱讀、反復琢磨。我得像韓老師讀《圍城》那樣讀《絨仙》,才算得上領(lǐng)先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