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是天津民間花會的重要項目,歸屬佛教音樂。據(jù)傳,最早的一個法鼓團體即是大覺庵金音法鼓會。法鼓會樂器由鼓、鈑、饒、鉻子、鐺子組成,以鼓為主,居于樂隊中央;鈑左鈑右,各有七八人;鉻子、鐺子各二人,都在鼓后。在表演時,各種手持樂器均需“?!?,并要輪流表演。開始演奏稱為“開”,先擊鼓數(shù)聲,繼之頭鈑連敲四聲,各種樂器按譜齊奏。法鼓曲牌約十幾套,常用的有老西河、搖通鼓等。民間法鼓會眾多,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掛甲寺慶音法鼓、楊家莊永音法鼓、劉園祥音法鼓、龍亭井音法鼓、芥園花音法鼓和侯家后永音法鼓等。
劉園祥音法鼓主要出現(xiàn)于清道光年間,它原在寺院娘娘出巡時以隨駕法鼓會的形式表演,主要流行于內(nèi)。劉園祥音法鼓出會時,前面是前彩和樂隊兩部分組成的儀仗隊,由引鑼指揮。前彩是娘娘出巡時警示人們回避和隨身攜帶起居用品的編隊,主要包括大門旗、高照、軟對、硬對、燈牌、圓籠、八角盒、衣箱、茶桶、茶炊、風(fēng)燈等儀仗和起居用品,以及鼓、鈑、饒、鑲、鐺銀、大圖、九蓮燈等樂隊器具。其中,有40人拿著手旗維持秩序,還有30個少年扛著凳子,供表演者擊打長曲時使用。
劉園祥音法鼓會的服裝道具保存完好,原有10套歌譜,現(xiàn)保留了5套。在農(nóng)歷正月,各花會的會頭經(jīng)過協(xié)商,往往要舉行以慶豐收、賀新年為主題的禮節(jié)性互拜。每年三月三娘娘出巡日,數(shù)道花會云集北倉,祥音法鼓屬于隨駕會,故安排在娘娘寶輦左右設(shè)擺表演。表演中,祥音法鼓獨一無二的彩燈群展示在廣大觀眾面前,呈現(xiàn)以彩燈組成長龍的壯麗景觀。樂隊的五聲打擊樂按照各種樂譜演奏,有各種表演的套路和動作,其中單打、輪打、合打等方式層次分明、姿態(tài)優(yōu)美,十分引人矚目。
劉園祥音法鼓氣勢磅礴壯觀,具備濃郁的民族民間文化特色,是當(dāng)?shù)貙氋F的民間文化遺存。目前,劉園祥音法鼓會在幾代人的精心維護下延續(xù)至今,并多次參加比賽和慶?;顒?。但因活動條件受限,許多方面不盡如人意,特別是表演道具陳舊破敗,令人感到遺憾,亟須募集資金加以修理和更新。
(來源:天津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