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核心目標之一,更是其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必要性,并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首先,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尚未完全養(yǎng)成,他們往往對淺顯易懂的文章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而對深奧的文章則缺乏興趣。這主要是因為小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量,難以理解深層次的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名著或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幫助他們積累語言表達素材。同時,教師需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讓學生能夠輕松接受和理解這些文學作品。
其次,生活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源泉,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從生活中入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例如,在教學《夏天》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室外感受夏天的炎熱,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后,將感受分享給同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再者,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概括能力是指將一件事情經過完整的過程進行總結,并用簡單語言表達的能力。教師應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和研究,明確重點和難點問題,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相應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例如,在教授《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課文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小興安嶺的自然風光。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單概述,再引導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反復誦讀,讓學生通過誦讀感受課文中蘊含的情感,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詞匯是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詞匯的積累。雖然小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但對于詞匯的積累仍存在不足。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理解詞匯,在理解詞匯的過程中掌握其含義和用法,從而積累好的詞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寫作練習,讓學生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通過寫作,學生可以更好地組織語言,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連貫性。
然而,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落后、評價方法不科學等。針對這些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并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對語言表達能力的認知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總之,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積累詞匯、培養(yǎng)概括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通過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教師應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學生,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利川市忠路鎮(zhèn)民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