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25)21-0001-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of Exercise Nutrition Programs in WeightManagement
MENG Ping WuhanCityPolytechnic,Wuhan,HubeiProvince,43OO6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ield of weight management,deeplyexploring theconstruction and their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of exercise nutrition programs. By expounding the importance of weight management and the action mechanisms of exerciseand nutrition in it,this paper provides a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ideas of exercise nutrition programs fordiferent weight management goals (weight los,weight gain,and weight maintenance),and constructs an efect evaluation system covering multiple aspects such as body composition,physical function,exercise capacity,psychological state,and quality of life.Theaim is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systematic exercisenutrition guidance for weight management,helping individuals achieve healthy and effective weight management goals and improve overall health levels.
[Keywords] Weight management; Exercise nutrition program;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Body composition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健康與體型的關注度日益提高,體重管理成為眾多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目標。體重管理并非單純的體重增減,而是借助合理的飲食與規(guī)律的運動,將體重維持在適宜范圍,以促進身體健康、提升生活質量。運動和營養(yǎng)作為體重管理的兩大核心要素,相互協(xié)同,對體重調節(jié)及身體機能改善起著關鍵作用??茖W的運動營養(yǎng)方案不僅能助力個體達成理想體重,還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體重管理的重要性及現(xiàn)狀
1.1體重管理對健康的影響
適宜的體重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標志。維持正常體重可降低多種慢性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研究表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肥胖者患心臟病的概率比正常體重者高出數(shù)倍。此外,肥胖還與某些癌癥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如乳腺癌、結直腸癌等。通過有效的體重管理,可改善身體代謝功能,調節(jié)血糖、血脂、血壓水平,增強心血管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進而降低慢性疾病的發(fā)生風險,延長壽命。
1.2現(xiàn)代人群體重問題現(xiàn)狀
在現(xiàn)代社會,由于生活方式改變,如體力活動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入增加等,體重問題愈發(fā)突出。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不僅成年人面臨肥胖困擾,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問題也日益嚴重。同時,部分人群因過度節(jié)食、不良飲食習慣等,出現(xiàn)體重過輕、營養(yǎng)不良等問題。這些體重問題不僅會影響個體身體健康,還會對心理健康和社會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如導致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滿意度。因此,科學有效的體重管理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公共健康問題。
2運動與營養(yǎng)在體重管理中的作用機制
2.1運動對體重管理的作用
2.1.1增加能量消耗
運動是增加能量消耗的主要途徑。不同類型的運動,如有氧運動(跑步、游泳、騎車等)力量訓練(舉重、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其能量消耗機制和程度存在差異。有氧運動主要通過氧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來提供能量,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可顯著提高脂肪氧化率,消耗大量熱量。力量訓練雖在運動過程中的能量消耗相對較少,但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使身體在日常生活中消耗更多能量。高強度間歇訓練則結合了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的特點,通過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和間歇休息交替進行,既能在運動時快速消耗能量,又能在運動后持續(xù)提高代謝率,實現(xiàn)\"后燃效應\"[]
2.1.2 調節(jié)身體成分
運動有助于調節(jié)身體成分,減少脂肪含量,增加肌肉量。有氧運動在消耗脂肪的同時,能改善脂肪代謝,降低體脂率。力量訓練則通過刺激肌肉生長,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加肌肉體積和力量[2]。肌肉量的增加不僅能改善身體的外觀形態(tài),還能提高基礎代謝率,使身體在休息時也能消耗更多能量,進一步促進體重管理。此外,合理的運動還能改善骨骼密度,增強骨骼健康,對整體身體結構和功能的優(yōu)化具有積極作用。
2.2營養(yǎng)對體重管理的作用
2.2.1提供能量與營養(yǎng)素
營養(yǎng)為身體提供維持生命活動和運動所需的能量及各種營養(yǎng)素。碳水化合物是運動時的主要能量來源,在運動前、中、后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可維持血糖水平,保證運動能力,促進糖原合成與恢復。蛋白質是構成肌肉的重要物質,在運動后及時補充蛋白質,有助于修復和增長肌肉組織,減少肌肉損傷[2]。脂肪在適量攝入的情況下,可為身體提供能量儲備,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此外,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素在身體代謝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對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促進運動恢復和健康至關重要
2.2.2 影響代謝與食欲調節(jié)
營養(yǎng)攝入還能影響身體代謝和食欲調節(jié)。合理的飲食結構可調節(jié)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維持血糖穩(wěn)定,促進新陳代謝正常進行。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能增加飽腹感,減少食物攝入量,有助于控制體重。一些營養(yǎng)素如Omega-3脂肪酸、維生素D等,還與身體代謝調節(jié)、脂肪分解等過程密切相關,對體重管理具有積極影響[3]。通過科學合理的營養(yǎng)搭配,可優(yōu)化身體代謝功能,調節(jié)食欲,為體重管理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3體重管理的運動營養(yǎng)方案設計
3.1減重運動營養(yǎng)方案
3.1.1 運動方案
一是以有氧運動為主。選擇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進行至少 150min 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分5次進行,每次 30min 左右。運動強度以最大心率的60%~70% 為宜(最大心率 =220- 年齡)。隨著運動能力的提升,可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如將運動時間延長至每次 45~60min ,強度提高至最大心率的 70% 280% 。二是結合力量訓練。每周進行2~3次力量訓練,針對全身主要肌肉群進行練習,包括腿部、臀部、腹部、胸部和背部等。每個肌肉群選擇2~3個動作,每個動作進行2~3組,每組8~12次。力量訓練可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促進脂肪燃燒。例如,可進行深蹲、臥推、硬拉、平板支撐等常見力量訓練動作。三是增加日?;顒恿?。除專門的運動時間外,盡量增加日常生活中的活動量,如步行上下樓梯、站立工作、以步行或騎自行車代替開車等。
3.1.2 營養(yǎng)方案
首先,控制總熱量攝人。根據(jù)個人基礎代謝率和活動水平,計算每日所需熱量,并設定適當?shù)臒崃咳笨?。一般來說,每天減少 300~500kcal 的熱量攝入,可實現(xiàn)每周 0.5~1kg 的健康減重目標。例如,一名女性每天基礎代謝為 1 200kcal ,在輕度活動水平下每天所需熱量為 1500keal ,為實現(xiàn)減重目標,可將每天熱量攝入控制在 1000~1200kcal
其次,調整宏量營養(yǎng)素比例。適當降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比例,增加蛋白質的攝入。碳水化合物供能占總熱量的 40%~50% ,優(yōu)先選擇高纖維、低GI(血糖生成指數(shù))的碳水化合物[4],如全麥面包、燕麥、糙米等。脂肪供能占總熱量的 20%~30% ,選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橄欖油、魚油、堅果等。蛋白質供能占總熱量的 20%~25% ,保證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 1.2~ 1.5g 優(yōu)質蛋白質,如雞胸肉、魚、蝦、豆類、蛋白粉等。
最后,合理安排進食時間。遵循少食多餐原則,將每天的食物分成5~6餐攝入,避免一次性進食過多。運動前 1~2h 可適量攝人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為運動提供能量;運動后 30min 內及時補充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促進肌肉修復和糖原合成。例如,運動前可吃香蕉或全麥面包,運動后可喝1杯含有蛋白粉的牛奶。
3.2增重運動營養(yǎng)方案
3.2.1 運動方案
一是以力量訓練為主。該研究系統(tǒng)的力量訓練計劃,每周進行3~4次力量訓練,重點發(fā)展大肌肉群,如胸部、背部、腿部和肩部等。每個肌肉群進行3~4個動作,每個動作進行3~4組,每組6~10次。逐漸增加訓練重量,確保每次訓練能達到一定的肌肉疲勞度。例如,進行杠鈴臥推、啞鈴肩推、深蹲等大重量復合動作訓練。二是適當結合有氧運動。每周進行1~2次有氧運動,每次 20~30min ,以維持心肺功能,但不宜過度,以免影響增重效果??蛇x擇慢跑等低強度有氧運動。三是保證充足的休息。力量訓練后,給予肌肉足夠的休息時間來修復和生長。每晚保證 7~8h 的高質量睡眠,避免過度訓練和疲勞。
3.2.2 營養(yǎng)方案
第一,增加總熱量攝入。為實現(xiàn)增重目標,需攝入高于身體消耗的熱量。根據(jù)個人基礎代謝和活動水平,計算每日所需熱量,并在此基礎上增加 500~1000kcal 的熱量攝入。例如,一名男性一天的基礎代謝為 1500kcal 在中度活動水平下每天所需熱量為 1800kcal ,在增重期可將每天熱量攝入提高至
第二,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攝入。碳水化合物供能需占總熱量的 50%~60% ,選擇高能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飯、面條、土豆等。蛋白質供能占總熱量的 20%~25% ,需保證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5~2g優(yōu)質蛋白質,可通過增加肉類、蛋類、奶制品、豆制品等食物的攝入來滿足需求。此外,可適當加餐,如在兩餐之間吃一些堅果、酸奶、水果干等高能量食物。
第三,合理分配三餐熱量。早餐要豐盛,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為一天的活動提供能量;午餐和晚餐也應保證充足的熱量和營養(yǎng)素供應。例如,早餐可包括雞蛋、牛奶、全麥面包;午餐和晚餐可選擇富含蛋白質的肉類或魚類,并搭配大量的主食和蔬菜。
3.3維持體重運動營養(yǎng)方案
3.3.1 運動方案
保持每周至少 150min 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有氧操、騎自行車等,可分散在不同天數(shù)進行。同時,每周進行2~3次力量訓練,維持肌肉量和身體代謝水平。力量訓練可選擇全身綜合性訓練,每個肌肉群進行1~2個動作,每個動作進行2~3組,每組10~15次。此外,可適當加入一些柔韌性訓練,如瑜伽、普拉提等,每周進行2~3次,每次 20~30min ,以提高身體柔韌性和關節(jié)活動度。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保持一定的活動量,如步行上下班、站立工作、主動做家務等。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3.3.2 營養(yǎng)方案
第一,平衡膳食。保持三大宏量營養(yǎng)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合理比例,碳水化合物供能占總熱量的 50%~65% ,選擇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脂肪供能占總熱量的 20% 230% ,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蛋白質供能占總熱量的 15%~20% ,保證優(yōu)質蛋白質的攝入,如瘦肉、魚類、豆類、蛋類、奶制品等。同時,確保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每天蔬菜攝入量不少于 500g ,水果攝入量為 200~350g 。
第二,控制食物分量。注意食物分量的控制,避免暴飲暴食。使用較小的餐盤和餐具,有助于控制進食量。通過合理搭配食物種類和控制分量,在滿足身體營養(yǎng)需求的同時,維持熱量平衡。
第三,規(guī)律進食。保持規(guī)律的進食時間,每天固定三餐時間,避免夜宵和過度進食。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有助于維持身體代謝的穩(wěn)定,促進消化吸收。
4體重管理運動營養(yǎng)方案的效果評價體系
4.1 身體成分指標
4.1.1 體重與BMI
體重是最直觀的體重管理效果指標之一,但單純的體重變化無法完全反映身體成分的改變。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可用于評估體重是否處于健康范圍。通過定期測量體重并計算BMI,可初步了解體重管理方案的實施效果。然而,由于BMI無法區(qū)分脂肪和肌肉等身體成分,對于因運動導致肌肉量增加的人群,可能會出現(xiàn)BMI不變但身體成分改善的情況。
4.1.2 體脂率與肌肉量
體脂率是指體內脂肪重量在總體重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身體脂肪含量的重要指標。降低體脂率是減重和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目標。可通過生物電阻抗分析法、雙能X線吸收法等方法測量體脂率[5]。同時,需關注肌肉量的變化,尤其是在增重和維持體重方案中,增加或維持適當?shù)募∪饬坑兄谔岣呋A代謝率,促進體重管理。
4.2 身體機能指標
4.2.1 血壓、血糖與血脂
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是反映身體代謝健康的重要指標。有效的體重管理運動營養(yǎng)方案有助于降低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發(fā)生風險。應定期測量血壓,正常血壓范圍為收縮壓 90~139mmHg ,舒張壓60~89mmHg 。通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檢測評估血糖水平,正??崭寡侵禐?3.9~6.1mmol/L ,餐后 2h 血糖值應小于 7.8mmol/L 。血脂指標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理想的血脂水平為總膽固醇低于 5.2mmol/L ,甘油三酯低于 1.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于 3.4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高于 1.0mmol/L ,女性高于1.3mmol/L 。在體重管理過程中,這些指標的改善表明
身體機能得到優(yōu)化。
4.2.2 心肺功能指標
心肺功能是衡量身體整體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通過測量最大攝氧量可評估心肺功能,最大攝氧量是指人體在進行有大量肌肉群參與的長時間劇烈運動的過程中,當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達到人體極限水平時,單位時間內(通常以每分鐘為計算單位)所攝取的氧量。有氧運動可有效提高最大攝氧量,在體重管理方案實施過程中,若最大攝氧量增加,說明心肺功能得到提升。此外,還可通過測量靜息心率和運動后心率恢復時間來間接評估心肺功能,靜息心率降低、運動后心率恢復時間縮短,通常表示心肺功能改善。
4.3 運動能力指標
4.3.1耐力與力量表現(xiàn)
在運動能力方面,耐力和力量表現(xiàn)是重要的評價指標。對于有氧運動,可通過測量運動持續(xù)時間、運動速度等指標評估耐力水平。例如,在跑步訓練中,若相同時間內跑步距離增加,或相同距離下跑步時間縮短,則表明耐力提升。對于力量訓練,可通過測量最大力量、重復次數(shù)等指標衡量力量表現(xiàn)。如在杠鈴臥推訓練中,若能夠舉起的最大重量增加,或在一定重量下可完成的重復次數(shù)增多,則說明力量得到增強。運動能力的提高是運動營養(yǎng)方案有效性的直接體現(xiàn)。
4.3.2運動后的疲勞恢復情況
運動后的疲勞恢復情況也是評估運動營養(yǎng)方案效果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運動營養(yǎng)方案應有助于減輕運動疲勞,促進身體恢復??赏ㄟ^主觀感受,如運動后疲勞感的程度、恢復正常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等進行評估;同時,結合客觀指標,如血乳酸清除率、肌肉酸痛程度等進行綜合判斷。血乳酸清除率越快,說明身體代謝能力越強,疲勞恢復速度越快;肌肉酸痛程度減輕,表明運動對肌肉的損傷減小,恢復情況良好。
4.4心理狀態(tài)指標
4.4.1 情緒與心理壓力
體重管理過程中,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不容忽視。良好的體重管理效果通常伴隨著情緒的改善和心理壓力的減輕??赏ㄟ^問卷調查等方式,如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等,評估個體在體重管理前后的情緒狀態(tài)和心理壓力水平。若實施運動營養(yǎng)方案后,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得分降低,則說明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
4.4.2 自我認知與自信心
體重的合理管理往往能提升個體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赏ㄟ^訪談、自我評價等方式,了解個體對自身身體形象、健康狀況的認知以及自信心的變化。當個體對自己的身體滿意度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更積極的態(tài)度和更高的自信心時,則說明體重管理方案在心理層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4.5 生活質量指標
4.5.1 日?;顒幽芰εc睡眠質量
生活質量的改善是體重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評估日常活動能力,可通過觀察個體步行、上下樓梯等活動的輕松程度,來反映體重管理方案對個體生活便利性的影響。睡眠質量也是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體恢復和健康維持??赏ㄟ^睡眠日記、睡眠監(jiān)測設備等方式,評估睡眠時長、睡眠深度等指標,觀察體重管理過程中睡眠質量的變化。
4.5.2 社會功能與人際關系
體重管理的效果還可能體現(xiàn)在社會功能和人際關系方面。個體因體重管理帶來身體狀態(tài)改善后,可能會更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如工作、社交、娛樂等,進而提升社會功能。同時,身體形象的改善也可能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增強與他人交往的信心和互動頻率??赏ㄟ^社會功能量表、人際關系評價等工具進行評估。
5結語
綜上所述,科學構建體重管理中的運動營養(yǎng)方案,并建立全面的效果評價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運動與營養(yǎng)作為體重管理的核心要素,二者協(xié)同作用,通過增加能量消耗、調節(jié)身體成分、提供營養(yǎng)素等機制,助力個體實現(xiàn)減重、增重或維持體重的目標。該文設計的針對不同自標的運動營養(yǎng)方案,從運動類型、強度、時間,以及營養(yǎng)攝入的熱量、營養(yǎng)素比例、進食時間等方面提供了具體指導。同時,構建了涵蓋身體成分、機能、運動能力、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多維度效果評價體系。未來,需進一步結合個體差異深化方案的個性化設計,加強對特殊人群的研究,并借助科技手段提升評價體系的精準性,推動體重管理向更科學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廣高,洪熊,蘇利強,等.高強度間歇訓練與中強度持續(xù)訓練對超重/肥胖成人體成分干預作用的比較:Meta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43(4):93-99.
[2] CUYUL-VASQUEZ I,PEZO-NAVARRETE J,VARGAS-ARRIAGADA C,etal.Effectivenessof Whey ProteinSupplementation during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on Skeletal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in Older Peoplewith Sarcopen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Nutrients,2023,15(15):3424.
[3]GERBER PA,GOUNI-BERTHOLDI,BERNEISK.Omega-3 fatty acids:role in metabolism and cardio -vascular disease[J].Curr Pharm Des,2013,19(17):3074-3093.
[4]陳靜,趙強.低GI飲食在體重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機制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4,8(34):156-159.
[5]黃凱.生物電阻抗法與雙能X線法在體成分測量中的一致性研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22):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