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隨著早期教育的蓬勃發(fā)展,親子繪本閱讀作為促進兒童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逐漸成為早期教育領域中備受矚目的研究熱點與實踐方向。親子繪本閱讀是家長和幼兒一起閱讀繪本,并對繪本故事進行討論或者根據繪本內容設計游戲,對其進行拓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對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乃至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于3~6歲的幼兒而言,這一時期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對終身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1]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社會教育機構,在推廣親子閱讀、提供閱讀資源和服務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從公共圖書館的視角出發(fā),以貴州省圖書館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對3~6歲幼兒家長的親子繪本閱讀行為進行調研,進而探析親子繪本閱讀活動的現狀并提出指導策略,以期為公共圖書館開展親子繪本閱讀指導提供參考。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貴州省圖書館為主要調研場所,通過目的性抽樣法,選取3~6歲幼兒的家長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研的方式收集數據。問卷主要圍繞3~6歲幼兒親子繪本閱讀情況展開調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詳細了解幼兒的性別及年齡,以及家長的學歷和年齡等信息。第二,親子繪本閱讀的基本情況,涉及家長對繪本概念的理解,幼兒對繪本的喜愛程度,親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情況,包括閱讀的時間、地點、頻率,以及獲取閱讀內容的途徑等多方面內容。第三,親子繪本閱讀行為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改進建議,包括繪本選擇依據、常見的閱讀方法等。
此次共發(fā)放問卷204份,問卷回收后,依據研究設定的篩選標準,剔除研究對象子女年齡大于6歲的問卷6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98份,有效回收率為97%。經檢測,問卷克隆巴赫系數為0.912,顯示該問卷具有良好的可信度,能夠為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三、調研結果反映出的問題
(一)家長對親子繪本閱讀的認知不足
第一,在繪本概念認知方面,42.42%的家長將繪本理解為包含文學類、漫畫類和科普類在內的有圖畫書籍,這反映出部分家長對繪本的概念認知不足。第二,在對親子繪本閱讀活動價值認知方面,多數家長認識到親子閱讀對幼兒個體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但僅有17.17%的家長意識到親子閱讀對促進親子關系和諧也很重要,說明家長在親子閱讀的價值功能上過分強調了其對幼兒個體成長的促進作用,而相對忽視了親子閱讀在親子關系構建和情感交流中的互動價值。
(二)繪本資源獲取與選擇存在局限
第一,在親子繪本閱讀的資源獲取方面,選擇自行購買繪本的家長比例高達72.22%,通過圖書館借閱的比例僅為16.16%,體現出親子閱讀領域的繪本獲取渠道單一,公共圖書館的閱讀資源未被充分利用,減少了幼兒接觸多樣化繪本類型的機會。第二,在繪本選擇類型層面,家長主要偏好語言故事類、科學益智類等類型繪本,藝術類型的繪本選擇占比偏低,說明家長普遍認為幼兒更需要能夠直接提升語言表達、科學認知及社會交往能力的繪本類型,而認為藝術類繪本對幼兒的實際教育作用相對較弱。這種選擇偏好并不利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和培養(yǎng)幼兒全面發(fā)展。第三,僅有5.56%的家長將幼兒性格特點作為選擇繪本的考慮因素。對幼兒性格特點的忽視可能導致所選讀物難以契合幼兒的真實需求與興趣偏好,進而對幼兒閱讀質量和主動性產生消極影響。
(三)親子繪本閱讀活動開展困難
在影響親子繪本閱讀活動開展的因素中,有33.33%、12.12%、31.82%的家長分別選擇了“不知如何選讀物”“覺得不適合給孩子讀書”“缺乏親子閱讀知識儲備”。值得注意的是,25.76%的家長指出了孩子閱讀興趣低、注意力難維持等問題,而僅有4.04%的家長覺得親子閱讀活動無意義。這表明,多數家長在觀念上認可親子繪本閱讀的價值,但受自身條件限制,在開展親子繪本閱讀活動時面臨一些困境。
具體而言,大多數家長在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時會采取一些互動策略以增強閱讀體驗,體現在有超過70%的家長在閱讀時會經常改變語氣、語速、語調,以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言行,這些互動行為能有效增強幼兒閱讀時的體驗感。然而,家長在這一過程中較少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結局或改編故事以及與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游戲,反映出家長在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與表達能力的實踐中存在不足,未能引導幼兒通過主動創(chuàng)作和情景模擬來鍛煉其表達能力。這反映出雖然大多數家長已能夠通過聲音演繹和角色模仿的技巧來優(yōu)化幼兒閱讀體驗,但在繪本內容的深度解析與互動策略方面仍有待優(yōu)化,要想提升親子繪本閱讀的質量,家長亟須創(chuàng)新互動方式和引導策略,以發(fā)揮親子繪本閱讀活動的更大作用。
(四)親子繪本閱讀習慣有待形成
第一,從數據角度看,49.49%的家庭缺乏固定的親子繪本閱讀地點,且僅有18.18%的家庭能夠堅持每日進行親子閱讀活動。這些數據表明,在相當一部分家庭中,親子閱讀活動仍處于低頻次、無規(guī)律的狀態(tài),缺乏固定的閱讀空間與規(guī)律性安排。這不僅難以構建穩(wěn)定的家庭閱讀氛圍,也阻礙了幼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第二,54.55%的家長認為工作太忙太累是影響親子繪本閱讀活動開展的主要因素,反映出家長在工作與育兒之間的平衡存在困難,導致親子閱讀時間碎片化,閱讀計劃難以持續(xù)推進,閱讀質量難以保障等問題。第三,在親子閱讀的參與者層面,母親作為共讀對象的比例高達55.17%,而父親的比例僅為6.9%,這一數據體現了父親較少參與到親子閱讀中,父親的缺位不利于與幼兒建立情感聯(lián)系,更會錯失幼兒成長關鍵期,影響其認知和性格的塑造。
四、家庭親子繪本閱讀行為改進對策
(一)轉變家長觀念,提高其對親子繪本閱讀的認知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經濟能力影響親子共讀行為,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在進行親子共讀時,與兒童的交談比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少,并且更少使用積極、正能量的詞匯。[2]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fā)揮資源與專業(yè)優(yōu)勢,通過開展系統(tǒng)培訓、主題活動等方式,幫助家長提高對親子繪本閱讀的科學認知,掌握實用的閱讀指導方法,助力親子閱讀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具體而言,第一,公共圖書館可以舉辦親子閱讀分享會,邀請有經驗的家長分享親子閱讀的體驗和收獲,講述親子繪本閱讀活動在促進親子關系和諧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導其他家長在交流學習中共同進步。第二,還可以組織繪本講讀座談會,邀請繪本作者或教育工作者為家長深入講解繪本的核心思想、審美價值和教育價值,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和運用繪本這一教育資源。第三,借助新媒體即時性的傳播特性,通過公眾號、短視頻等平臺傳播親子閱讀的教育價值與情感功能,修正家長對閱讀活動的片面認知,促進其深入理解親子閱讀在幼兒發(fā)展與家庭和諧中的積極意義。
(二)拓寬資源獲取渠道,豐富繪本選擇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以上的家長都是通過自行購買的方式獲取親子閱讀繪本的,獲取繪本的途徑較為單一,在繪本種類的選擇上也較為固定,缺乏全面性,不夠豐富。根據教育部頒發(fā)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在該年齡段的學習與發(fā)展共有五大領域的內容,即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這五個領域是3~6歲幼兒重要的學習領域。[3]幼兒通過在這些領域的學習,不僅有助于掌握成長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能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為了確保幼兒在這些領域獲得均衡且充分的發(fā)展,家長在選擇繪本時,應當注重繪本種類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避免過度偏好某一類圖書。
針對這一問題,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閱讀資源平臺,一方面,應確保館藏繪本種類豐富、比例均衡,以滿足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需求,比如根據幼兒閱讀頻率和需求反饋,及時補充熱門、稀缺的繪本資源,以滿足幼兒多元且個性化的閱讀訴求;另一方面,還可以設立圖書專架,依據幼兒的年齡、興趣愛好、發(fā)展特點等信息布置圖書專架,幫助家長更好地選擇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
(三)打造專屬閱讀空間,助力閱讀習慣養(yǎng)成
公共圖書館作為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活動的重要陣地,其繪本閱讀空間的打造要突破傳統(tǒng)閱覽室思維,構建兼具功能性、教育性與情感溫度的復合型閱讀場域。第一,在空間規(guī)劃上,可構建分齡分區(qū)的閱讀空間,如0~3歲低幼區(qū)陳列的繪本應以感官啟蒙為主,配備布書、觸摸書、發(fā)聲書等互動圖書;3~6歲學齡前區(qū)側重社交與想象力發(fā)展,精選凱迪克大獎、國際安徒生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獲獎繪本,按主題分類陳列。第二,在環(huán)境營造上,可通過多維度設計增強沉浸體驗??刹捎玫惋柡投壬史埏棄γ?,分區(qū)使用不同色塊進行標識,如低幼區(qū)使用淺粉色、學齡前區(qū)使用淺藍色;應保證閱覽室的安靜,可安裝自然白噪聲發(fā)生器,模擬大自然聲音環(huán)境。第三,可增添數字化閱讀設備,如故事講讀機、AR設備、朗讀亭等,使親子繪本閱讀活動可以以多種方式展開。[4]第四,可在閱讀區(qū)設置打卡墻,通過打卡積分兌換的方式助力幼兒與家長養(yǎng)成閱讀習慣。
(四)借助理論知識,引導親子科學共讀
公共圖書館應成為親子繪本閱讀的指導中心,為家長提供科學的、分層次的閱讀指導策略,引導家長在進行親子繪本閱讀活動過程中運用“支架式教學”策略。該策略源自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維果茨基認為兒童的發(fā)展具有兩種水平:第一種水平是兒童現有的發(fā)展水平,第二種水平是兒童在成人的幫助下能夠達到的潛在發(fā)展水平,最近發(fā)展區(qū)就是這兩種水平間的距離。[5]在閱讀過程中,應根據幼兒的實際認知水平,結合家庭日常生活實踐,搭建合理的“支架”,選擇略高于幼兒當前水平的閱讀材料,激勵幼兒向更高的認知水平發(fā)展,幫助幼兒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在互動閱讀中推動幼兒語言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升其復述故事、推理情節(jié)、表達觀點等能力。第一,在這一過程中,圖書館可設立分級繪本專架,按照語言難度、認知復雜度、互動需求等維度將繪本進行分級,供家長選擇,并制作幼兒能力分級量表判斷幼兒的閱讀水平,幫助家長提升對幼兒能力的認知,以保證能夠為幼兒選擇合適的繪本。第二,圖書館也可制作親子繪本閱讀“支架式教學”指導手冊,用圖示講解最近發(fā)展區(qū)與“支架式教學”理論,提供分階段提問模板,按照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模式將一本繪本的整個講讀流程作為范例參考,幫助家長更好地掌握“支架式教學”策略。[6]
五、結語
親子閱讀是兒童早期閱讀的主要形式,繪本則是兒童早期閱讀中極其重要的讀物,親子繪本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既能促進幼兒的全面學習與發(fā)展,還能幫助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公共圖書館應積極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通過資源供給、平臺賦能、方法指導等多種途徑普及親子繪本閱讀方法,系統(tǒng)提升家長為幼兒閱讀繪本的能力,從而助力幼兒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康超群,吳佳瑩.公共圖書館幼兒親子繪本閱讀推廣服務策略研究——基于長沙市岳麓區(qū)家庭幼兒親子繪本閱讀現狀調查[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11):116-123.
[2]曹軼娟,李甦.親子共讀中的父母行為研究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16(08):77-81.
[3]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呂梅.播撒閱讀種子守望少兒心靈成長——少兒閱讀推廣活動策劃思路及啟示[J].公共圖書館,2014(01):5.
[5]俞國良.教育心理學經典導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6]馬蘭慧,明均仁.繪本親子互動閱讀中的“支架”類型及其影響因素[J].圖書館論壇,2020,40(03):131-138.
(作者簡介:徐珊,女,本科,貴州省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情報學)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