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公今年91歲了,與子孫四代同堂。他兩個兒子都在長沙,但怎么請他也不來長沙生活,他在鄉(xiāng)里種了不少時令蔬菜、紅薯、玉米等,一旦有誰回去看望他,回來后,小車的后備箱準會塞得滿滿當當?shù)摹?/p>
前不久,我回了老家。公公因腸胃不好住院,打完吊針就要回家,說“涼薯、豆角都要下種了,季節(jié)耽誤不得”。我和接他回家的妹夫笑岔了氣。我說:“住院了還想這些干嗎,怕摔跤,來不得半點閃失啊。”公公哪里聽得進勸告。
回到家,公公用輕蔑的眼神瞄了我們一下,從走廊上拿起鋤頭就出門了,不屑一顧地說:“人要怎么死是個命,我走了這么多年的田埂路也沒看見摔死,要我坐在屋子里不動,不是個傻瓜嗎?”他的語氣堅定而鏗鏘,妹夫只好無奈地搖搖頭,我深深嘆了口氣。
我不放心,便悄悄跟在公公后面去了地里。只見公公往手心吐了點唾沫,兩個手掌隨意搓了幾下,隨后揚起鋤頭就干起活來。我偷偷拍了幾張照片發(fā)到家庭微信群里,旨在告訴大家公公的狀態(tài)。總之,要勸通他不下地干活真的是難于上青天!
那天晚上,鄰居過來聊天,我也想緩和緩和下午公公“硬氣”的局面,就聊起了過去的事。當我問起公公的過往經(jīng)歷,他板著的面孔立馬松開了,語氣溫柔得像棉花,翹著的二郎腿也輕松地抖了起來。他拿起桌子上的杯子喝了口水,才鄭重其事地娓娓道來.
退休后的公公從1996年到2015年,又連續(xù)在生產隊任隊長,長達20年之久,近80歲才從生產隊長崗位退下來。他帶領村民修路,種橘樹,提高村民收入,為困難戶寫報告送上級申請解決問題,走村串戶調解鄰里糾紛…
以前,我只知道有幾十年黨齡的公公很能干。每到春節(jié),臘肉、豬血丸子、米花、糍粑等,都是公公婆婆做好,再大包小袋裝好、分好一一兒子家的、女兒家的、孫子家的、孫女家的、外孫女家的……婆婆去世后,我想著我們沒有這口福了,誰知道,我們照樣每年能享受到這份濃濃的愛意。并且,每個晚輩在生日當天,都會收到他發(fā)的微信紅包!
公公生于1934年,幼年因家貧只讀了小學就在家?guī)透改父赊r活。但好學的他憑著自學于1952年考入中學,初中畢業(yè)后,他回家支援農業(yè)生產,被選拔為初級社會計,后來轉為正式國家干部,在鄉(xiāng)鎮(zhèn)擔任財會輔導員,負責初級社、高級社的財會輔導工作。其間,他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曾出席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部召開的先進單位、個人表彰大會。1962年5月,他響應“精兵簡政”號召,申請回家務農,在生產隊做了11年會計,爾后在鄉(xiāng)鎮(zhèn)水泥廠先后擔任會計、副廠長、廠長,直到1995年退休。我記得他還上過當?shù)仉娨暸_的新聞節(jié)目。
公公十分關心國家大事,每天必看《新聞聯(lián)播》,聊起天來滔滔不絕,思路清晰,反應敏捷。對我送給他的《老年人》雜志,他如數(shù)家珍…
怪不得公公是當?shù)剡h近聞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愿公公長壽,再長壽!
編輯/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