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是兒童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圖畫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講述生動有趣的故事。優(yōu)秀的繪本不僅能引導兒童認識世界、豐富想象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的性格品質和價值觀念。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突飛猛進,將AI與繪本閱讀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嘗試不斷地涌現(xiàn)。通過應用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語音交互、AR/VR等技術,繪本不再靜態(tài)停留在紙面,而是“動”了起來一一不僅書中的人物、場景能夠動態(tài)呈現(xiàn)與讀者智能互動,繪本內容也能夠根據(jù)讀者的反饋實時生成和調整。這種沉浸式、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有助于提升兒童的閱讀興趣,延長其注意力,加深其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一、AI技術讓繪本內容“動”起來
1.應用計算機視覺技術,識別并標注繪本中的視覺元素
計算機視覺是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讓機器“看懂”圖像和視頻中的內容。近年來,深度學習等技術的發(fā)展極大地提升了計算機視覺的效果,在圖像分類、自標檢測、語義分割等任務上取得了接近甚至超過人類的表現(xiàn)。從個體心理層面看,AI繪本特效為用戶提供了“理想化自我”的呈現(xiàn)途徑。[1]
將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到繪本領域,首先要讓AI“讀懂”繪本。對于《誰叫醒了月亮》這樣一部簡潔的剪影繪本,利用目標檢測算法,如YOLO、FasterR-CNN等,可以識別出每一頁圖畫中的動物種類、位置、數(shù)量等關鍵信息,還可以進一步檢測動物的姿態(tài)(如站立、飛翔、倒掛等)、月亮的形狀(如新月、上弦月、滿月等)、天空的顏色(深藍、淺藍)等細節(jié)特征。通過對這些視覺元素的識別和標注,為繪本注入“智慧”,為后續(xù)的交互、動畫等應用奠定基礎。
比如,當兒童指著書中的一只動物提問“這是什么”時,AI就能根據(jù)前面的識別結果,準確地回答“這是一只長頸鹿”。再比如,AI可根據(jù)識別的動物特征信息,生成與之對應的擬人化3D模型和動畫,讓動物“活”起來,與讀者互動。
2.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理解繪本中的語義信息
除了繪本中的圖像,其中的文字也蘊含著豐富信息。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以讓AI“讀懂”繪本中的語義內容。對于《誰叫醒了月亮》這樣一部寓教于樂的科普類繪本,首先可以應用命名實體識別技術(NER),從文本中抽取出關鍵信息,如動物名稱(長頸鹿、大象、蝙蝠)、動物特征(看得遠、鼻子洗澡、倒掛著)等,這些信息可用于后續(xù)的語義理解、知識問答等。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應用知識圖譜等技術,將繪本中提及的動物知識映射到更大的動物百科知識庫中,拓展閱讀的廣度和深度。比如,當讀者對書中的“蝙蝠”產生好奇時,通過知識圖譜的查詢和推理,AI可以講述更多蝙蝠的知識,如屬于哺乳動物、具有聲吶定位的本領等。
此外,對于繪本中蘊含的情感色彩,如“可怕”的鱷魚、“厲害”的獅子等,情感分析技術可以幫助AI識別出來,進而在講解時采用不同的語氣,渲染氛圍。當讀者問到“為什么大家都怕獅子”時,AI還可以結合常識推理,解釋獅子是叢林之王,地位崇高。自然語言理解讓AI具備更全面、更靈活地解讀繪本內容的能力,能夠像一位睿智的講解員引導兒童在閱讀中學習知識、感受情感、思考問題。
3.應用語音交互技術,實現(xiàn)與繪本角色的對話
除了理解繪本的視覺、語義信息,AI還可以應用語音交互技術,實現(xiàn)與讀者的流暢對話?;谇懊嫣崛〉慕巧?、場景信息,并結合已有的兒童語料庫訓練出的對話模型,AI可以扮演書中某個角色(如長頸鹿、小刺猬),用兒童易懂的方式與讀者對話。
比如,兒童指著書中的火烈鳥問:“你們?yōu)槭裁纯偸窃谝黄鸢??”AI扮演的火烈鳥可以回答:“我們火烈鳥是群居動物,喜歡成群結隊,一起覓食、遷徙,相互陪伴,感到很溫暖呢。就像你和好朋友在一起玩耍那樣開心!”接著,AI還可以發(fā)問:“你有沒有好朋友呀?平時喜歡做什么呢?”這樣不僅滿足了兒童的好奇心,還拉近了繪本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引導他們思考友誼的意義。同時,兒童在與角色對話時,難免會問到一些書中沒有提及的問題,這時就需要AI發(fā)揮知識、常識的理解和語言生成的能力,給出合理的回應。比如,孩子問:“獵豹你跑得那么快,有沒有被石頭絆倒過?”AI需要結合常識(跑步可能絆倒)、獵豹特點(跑得快但靈活)、兒童心理(喜歡設身處地想象)等,生成一個既合理又有趣的回答:“我跑步時眼睛盯得很緊,快速奔跑中也能靈活地避開障礙物哦。不過,剛開始學習跑步的時候,也曾經被石頭絆了一跤,摔得鼻子很疼呢,哈哈?!?/p>
可以看到,借助語音交互和自然語言生成技術,AI能夠扮演繪本中的角色,與兒童進行貼近實際、富有童趣的對話,從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表達欲,并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知識和正能量。這種沉浸式的交互體驗,能夠吸引兒童更投入、更頻繁地閱讀,增添閱讀樂趣。
二、AI創(chuàng)造讓閱讀體驗“活”起來
1.AR/VR技術營造身臨其境的繪本場景
如果說前面談到的AI視覺、語義、對話理解,是賦予繪本“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那么AR/VR技術,則是賦予繪本“現(xiàn)實感”的有力工具。通過AR/VR,繪本中的場景可以真實地在讀者面前“重現(xiàn)”,打破二維平面的限制,營造沉浸感。在繪本創(chuàng)作方面,AI技術的融入不僅革新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成為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重
要推手。[2]
繪本《誰叫醒了月亮》中,應用AR技術,可以用手機、平板等設備掃描書頁,書中的叢林夜景就會躍然紙上,變?yōu)?360° 可旋轉的3D場景。配合體感設備,兒童還可化身游戲主角,在叢林中漫步。在虛擬與真實的交融中,兒童能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VR設備如頭盔、眼鏡,則可以將他們“帶入”繪本構建的世界。戴上VR眼鏡,孩子會發(fā)現(xiàn)自己“變小”了,與繪本角色一般高,可以與動物小伙伴們面對面交流,一起仰望天空,看著一輪圓月緩緩升起…饒有趣味的沉浸式體驗,讓兒童在親身參與中加深了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情感共鳴。
2.大數(shù)據(jù)驅動的個性化繪本推薦
兒童繪本交互的本質是以圖文為媒介的信息傳播與接受過程,其基本模式是圖文創(chuàng)作者與兒童讀者進行情感溝通。[3借助大數(shù)據(jù)分析,AI可以“干人干面”地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推薦,提升兒童的閱讀興趣。比如,通過分析一個孩子的閱讀歷史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他更感興趣于夜晚發(fā)生的故事,AI就可以推薦更多像《誰叫醒了月亮》那樣發(fā)生在夜晚的繪本。
事實上,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認知能力不斷發(fā)展,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一個喜歡恐龍故事的3歲男孩,到了5歲可能會更喜歡運動題材的故事。對此,AI需要持續(xù)跟蹤兒童用戶畫像,捕捉他們成長過程中興趣的變遷。針對性的個性化推薦,讓閱讀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探索。在閱讀推薦的引導下,兒童能接觸更多與自己“同頻”的優(yōu)質讀物,并在閱讀的遞進中不斷開闊視野,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實時的互動與生成,激發(fā)閱讀創(chuàng)造力
AI技術應用于繪本閱讀的一大特點,是能夠實現(xiàn)讀者與書籍內容的實時互動,甚至動態(tài)生成個性化的閱讀內容。這種“你問我答”“即時反饋”的互動模式,更貼近兒童的思維習慣,激發(fā)他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繪本《誰叫醒了月亮》中,當兒童問“月亮睡醒了會做什么”時,AI可以根據(jù)繪本內容和常識,生成月亮的“獨白”:“我睡醒后,要檢查一下夜晚的叢林,看看動物朋友們是否都安然入睡。然后,我要悄悄叫醒太陽,把工作交接給他?!边@種擬人化的回應,滿足了孩子豐富的想象
力和好奇心。
借助自然語言生成技術,AI還能根據(jù)孩子的提問,創(chuàng)造原本書中沒有的情節(jié)。比如,有兒童問:“要是月亮肚子餓怎么辦?”AI可以順著這個奇思妙想,生成新的故事情節(jié):月亮偷偷摘下一顆星星,泡了一杯香甜的“星星牛奶”,喝完后美美地睡了一個回籠覺。這種沿著兒童的興趣延展、定制化生成情節(jié)的功能,可讓閱讀從靜態(tài)吸收知識,變?yōu)閯討B(tài)創(chuàng)造體驗。
三、AI讓繪本共讀的意義“顯”出來
1.引導兒童“讀”圖,培養(yǎng)語言能力
對于尚不識字的學齡前兒童來說,繪本是認識世界的重要窗口。然而,家長往往缺乏引導兒童“讀懂”繪本圖像的經驗,常常是簡單地念一遍故事了事,而AI則可以作為他們閱讀繪本的得力助手。比如,面對一幅長頸鹿的圖畫,AI可以引導兒童觀察,提出問題:“你看,圖上有什么?”“長頸鹿脖子長不長?”“你覺得它在干什么?”循序漸進地引導兒童描述自己的感受。這實際上是讓孩子將圖像信息轉化為語言表達訓練的過程。在AI的示范和反饋下,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地提升。
2.培養(yǎng)孩子勇敢、自信、友愛的品格
優(yōu)秀的繪本往往蘊含著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繪本《誰叫醒了月亮》通過動物們的視角,展現(xiàn)了一個神秘、靜謐的夜晚世界,引導兒童用平和、友善的心態(tài)認識黑夜,克服對黑暗的恐懼。AI可以充分挖掘繪本中的情感內涵,將其轉化為鮮活、形象的教育內容。比如,書中的獅子自詡“打架厲害”,卻因此交不到朋友,AI可以生動地講解霸道的壞處,引導兒童學會謙遜、友善的相處之道。另外,借助語音對話、角色扮演等AI交互,孩子在與書中小動物“交朋友”的過程中,也能潛移默化地獲得分享、包容、關愛的品質。比如,面對長臂猿“身上可能有跳蚤”的尷尬處境,AI會鼓勵兒童給它送去一束鮮花,傳遞愛與溫暖。AI繪本是情感教育的良師益友,能幫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拓展孩子繪本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優(yōu)秀的繪本猶如一顆顆種子,點燃兒童探索世界的熱情。然而,僅僅局限于繪本中的信息,兒童的認知視野難免有限。而AI則可以充當“知識管家”,不斷拓展他們的閱讀邊界。依托大數(shù)據(jù)積累的海量知識庫,AI不僅可以解答兒童在繪本閱讀中的疑問,還能引導他們主動探究知識背后的邏輯。比如,在了解夜行性動物(如貓頭鷹、蝙蝠)的特點后,孩子可能好奇,為什么它們都愛在夜晚出沒?面對這樣的發(fā)散思考,AI能準確地解釋夜行性動物的生理構造和生存策略,并舉一反三到晝夜節(jié)律、生態(tài)平衡等更深層的知識。同時,AI還能基于兒童的興趣,推薦相關的拓展閱讀。如對月亮感興趣的孩子,AI會為他推薦《嫦娥奔月》《奔月》等神話故事,《綠野仙蹤》《海底兩萬里》等科幻作品,培養(yǎng)兒童的想象力和宇宙情懷。借助AI“私人訂制”的拓展導讀,兒童的知識視野會變得更加開闊,閱讀和求知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
四、結語
AI技術與繪本閱讀的深度融合是科技賦能兒童閱讀的一次生動實踐。通過多感官互動體驗,個性化閱讀引導,以及沉浸式知識拓展,AI讓繪本“動”了起來,讓閱讀真正“活”了起來。在與AI的互動中,兒童不僅能吸收知識,更能主動參與創(chuàng)造,收獲智慧和快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出版業(yè)與科技業(yè)的深層合作,AI有望成為引領兒童閱讀變革的風向標。在 aAI+ ”時代,繪本將喚醒更多紙墨間沉睡的想象力,為孩子插上騰飛的翅膀,引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鄭宗榮,吉永紅.AI技術下的審美博弈:抖音AI繪本特效的個性化與同質化[].新媒體研究,2025,11(02):70-74.
[2]趙冰紅.AI賦能:幼兒園繪本課程的創(chuàng)新實踐[J].教育視界,2025(03):94-96.
[3]謝雅婷,陳秋偉.數(shù)字出版技術場域變遷下兒童繪本的交互性升級探索].出版廣角,2023(06):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