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0105(2025)02-0052-0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mart Evaluation Index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FANG Songsong, SHENG Quan (ZhejiangIndustryamp;TradeVocationalCollege,Wenzhou325ooo,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of“double high”promotes the smart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ies,butrelated intellgentevaluationresearch isstillintheexploratorystage.Thisstudyclarifiestheresearchstatusbyreviewingdomesticand foreignliterature,ombinedwiththeactualiationofcatioalcoegelibaryconstructionndonstructsathree-leveldicator systemfromfivecoredimensions:smarttechnology,service,management,space,andpersonnel.Thecombinationof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nd expertscoring wasusedtodeterminetheweightof indicators.Theresultsshowed thatsmartservices hadthe highest weight,followedbytechnologyprsonneland management werecomparable,andspace was thelowest.Theapplicationof fuzzycomprehensive judgment method inempiricalresearchonavocationalcollege libraryin Zhejiang Provinceshows thatits intellgencelevelisaboveaverage,withadvantagesintechnlogyandspacebutinsuficient managementandpersonel.Intefuture, the ntellgentconstructionofvocationalclegelibraries needtofocusonpromoting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onandtalntteam construction to achieve overal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Key Words:“double hig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ies; smart level; evaluation index
2019年初,教育部、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yè)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通過構建“引領改革、支撐發(fā)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質量標準體系,為職業(yè)教育現(xiàn)代化提供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這一計劃在為高職教育帶來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對高職院校提出更高要求。作為學校資源建設、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高職圖書館必須牢牢抓住此次機遇,建設面向未來的智慧圖書館,以應對“專業(yè)群建設”“產教融合”“三教改革”等重大建設任務帶來的多維挑戰(zhàn)。
近年來,關于“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持續(xù)升溫,但針對其建設水平的評價體系研究相對薄弱,尤其是高職特色的針對性探索。本研究擬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系統(tǒng)梳理與分析,構建一套適用于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的評價指標體系,為“雙高”背景下的建設評估提供量化參考,助力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1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
迄今為止,智慧圖書館尚未形成被學界普遍認可的標準定義,其內涵隨著技術迭代與實踐發(fā)展持續(xù)演進。早期研究多從技術應用視角切入,如嚴棟等人提出智慧圖書館是依托物聯(lián)網、位置感知與互聯(lián)網技術實現(xiàn)服務與管理升級的有機體。隨著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等技術的突破,研究視角逐漸擴展:Yusof聚焦機器人技術與近場通訊(NFC)系統(tǒng),強調通過NFC移動設備實現(xiàn)圖書館全流程事務集成化處理[2];YoungheeNoh則前瞻性構建以情境感知、增強現(xiàn)實、云服務為技術基石的“圖書館4.0”模型,并指出“館員4.0”的能力重構是智慧化轉型的關鍵支撐。國內學者在技術路徑探索中呈現(xiàn)出本土化理論創(chuàng)新。韓麗將其定位為數(shù)字圖書館的高級形態(tài)[4;曹高輝突出用戶需求驅動的價值邏輯;王世偉強調全要素連接與“3A”服務特性。定義研究的深化催生了構成要素分析的學術轉向。國外研究側重系統(tǒng)化框架構建,如Schopfel提出“智慧服務、智慧場所、智慧人、智慧管理”四元模型,凸顯空間、人力與技術要素的協(xié)同性;國內研究呈多維細分特征:劉玉靜等創(chuàng)新性引人智能算法驗證,從智慧感知、管理、決策、服務四維度建立評估體系,并運用灰熵與證據(jù)理論算法完成實證檢驗;段美珍團隊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構建智慧圖書館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為開展智慧圖書館智慧化水平測度實踐提供科學的評價標準和量化測評工具。[9]
2高職院校圖書館智慧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如圖1所示,本研究將采取從理論入手,理論與實際互相促進、以實踐為目標的技術路線。首先,通過文獻閱讀、大數(shù)據(jù)分析和挖掘,了解影響高職院校圖書館智慧化評價的影響因素,并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評價指標框架;其次,基于調研數(shù)據(jù)與專家研判,確定指標權重,形成完整評價體系;最后,將上述評價指標體系實踐應用于浙江省某高職院校圖書館,對其建設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對未來智慧圖書館建設提供意見和建議。下文將重點探討智慧圖書館構成要素確定、評價指標體系權重計算兩方面內容。
2.1智慧圖書館構成要素確定
準確評估圖書館智慧化程度,需結合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現(xiàn)狀,梳理并識別其關鍵影響要素,構
高職院校圖書館智慧化評價實證研究浙江省某高職院校圖書館智慧化評價打分及建設情況分析指標應用 指標應用 1高職院校圖書館智慧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智慧圖書館構成要素確定 評價指標體系權重計算
智慧 智慧 智慧 智慧 智慧 層次分析法初步計算(科學)
技術 空間 服務 服務 人員 專家打分法進一步調整(人工)數(shù)據(jù)-知識 數(shù)據(jù)-分析現(xiàn)狀調研與數(shù)據(jù)分析
互聯(lián)網數(shù)據(jù) 文獻數(shù)據(jù) 辦公數(shù)據(jù) 機構數(shù)據(jù).
建適配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國內外智慧圖書館文獻的研究和歸納總結,本研究擬從智慧技術、智慧空間、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以及智慧人員5個一級分析維度確定構成智慧圖書館的核心要素,并利用層次分析法進一步形成下級指標框架。
2.1.1智慧技術
當前,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數(shù)據(jù)挖掘、人工智能和物聯(lián)網方面。這些技術的應用直接反映出圖書館資源整合、服務創(chuàng)新及管理效能的水平,成為衡量圖書館智慧化服務質量的重要標尺。
數(shù)據(jù)挖掘。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在智慧圖書館領域應用已較成熟,廣泛服務于管理決策。鑒于圖書館使用率與學習成績的強關聯(lián)性,為學校制定既能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又可提升圖書館的使用率的相關政策。該技術還可依據(jù)用戶個人信息與行為特征生成用戶畫像,從而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推薦。
人工智能。國際圖書館協(xié)會聯(lián)合會(IFLA)和新媒體聯(lián)盟(NMC)同時將人工智能定義為圖書館的主要技術趨勢和發(fā)展方向。智慧圖書館中的AI技術,能顯著提高數(shù)據(jù)分析的能力進而改進服務質量。如采用大語言模型構建智慧館員問答服務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新成為可能,在提升服務效率、優(yōu)化用戶體驗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能夠提供更全面、更詳細、更個性化的問答服務。[在本科高校圖書館,已經有學校實現(xiàn)了機器人自動盤點,導航等功能,而高職圖書館,受限于技術能力和資金,鮮有學校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物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器、RFID、GPS等設備與技術,實時采集各種需要的信息,實現(xiàn)人與物、物與物的泛在連接,實現(xiàn)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圖書館領域普遍認為,理論上物聯(lián)網技術可為圖書館全場景智能化改造提供技術支持?,F(xiàn)階段,物聯(lián)網在圖書館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流通管理(如自助借還、智能盤點、圖書定位等)和環(huán)境控制領域。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物聯(lián)網技術的高智慧性特點,優(yōu)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彌補長久以來人員相對緊缺的問題。
2.1.2智慧服務
資源獲取服務。服務智慧化要從用戶最基本的需求出發(fā),向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獻查找和借閱服務,如文獻的快速定位和路徑指引功能,以及完全無人值守自助借還。自前,相當數(shù)量的高職圖書館已經實現(xiàn)了這些功能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優(yōu)化。
虛擬現(xiàn)實服務。在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足不出戶享受各種服務已經成為用戶的主流需求。不少高職院校已經在入館教育中通過3D建模搭建了整個圖書館的虛擬空間,配合虛擬講解員讓新生未報到就身臨其境探索圖書館。而隨著元宇宙概念的提出,沉浸式的虛擬現(xiàn)實必將為圖書館的服務帶來一場新的革命。
智慧推薦服務。服務智慧化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通過日常交流、專家咨詢等方式,結合情景感知和數(shù)據(jù)挖掘等技術,分析讀者更高層次的需求,從而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知識推薦服務。例如,圖書館可以根據(jù)用戶的基本信息、借閱習慣、行動軌跡等,挖掘和分析用戶的喜好和需求,向他們推薦目前需要的,或者將來可能需要的知識,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與用戶滿意度。
2.1.3智慧管理
管理機制智慧化。智慧圖書館以“以人為本”為管理內核,通過優(yōu)化組織生態(tài)激發(fā)員工效能。一是重視館內工作人員的需求,通過激勵機制調動其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挖掘內在潛力;二是打破館內甚至校內傳統(tǒng)的部門界線,構建開放共享的創(chuàng)新機制,用于促進內部溝通和協(xié)作,形成相互學習,友好競爭,共同進步的氛圍,充分調動館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
資源管理智慧化。使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指導圖書館資源建設,實現(xiàn)采購資源和用戶需求的精準匹配,從而達到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為此,必須推進紙電一體化元數(shù)據(jù)建設,打破不同形式資源的信息孤島現(xiàn)象,為數(shù)據(jù)深度挖掘創(chuàng)造條件。在高職圖書館,資源管理除了傳統(tǒng)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外,還應包括學??蒲匈Y源的管理,其自動化,信息化程度也是智慧資源管理的重要評判標準。
管理方式智慧化。對圖書館的運營狀況和館藏資源的利用率進行分析并做可視化的呈現(xiàn),是圖書館智慧管理的趨勢,也是圖書館開展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指導依據(jù)。[與此同時,館員的工作流程及工作數(shù)據(jù)采集智能化也是當前圖書館的發(fā)展方向。此外,智慧化管理方式還包含了多項舉措,例如提高管理和管理系統(tǒng)的透明度,用戶參與決策過程,更加優(yōu)化的管理程序等。
2.1.4智慧空間
智慧空間功能。近年來,高校圖書館通過不斷地重構以及拓展原有的空間功能,使原來提供單一借閱及自習的空間功能,逐步演化為提供學習、交流、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討以及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立體化的智慧空間功能,以滿足不同讀者的個性化空間需求。如設施齊全的讀者研討室,為創(chuàng)客們提供實現(xiàn)創(chuàng)意、交流創(chuàng)意思路以及實現(xiàn)產品的創(chuàng)客空間以及休閑娛樂空間如茶吧和影音室等。另一方面,隨著理念及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圖書館的空間設計在不久的將來必將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空間功能調整勢必愈發(fā)頻繁。因此,空間功能調整再造的便捷程度也是智慧化空間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慧空間環(huán)境??臻g環(huán)境是智慧空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環(huán)境氛圍與讀者的體驗息息相關。智慧化的空間環(huán)境,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把物聯(lián)網、傳感技術運用到圖書館的空間環(huán)境建設中,智能化地控制整個圖書館的溫度、濕度、照明等,在提升用戶舒適度的同時還貫徹了綠色環(huán)??沙掷m(xù)發(fā)展的理念,真正做到舒適、節(jié)能和環(huán)保。
智慧空間管理。智慧化的空間管理主要涉及整個圖書館空間的讀者身份智能識別、精準定位以及態(tài)勢感知。圖書館入口道閘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在為讀者進出帶來便利同時,對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提升作用同樣不可小視。而場館預約人臉識別進人,更是極大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減輕了工作負擔。讀者的精準定位及態(tài)勢感知,不僅為圖書館合理分配空間資源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還能為讀者提供
更具針對性的服務。
2.1.5智慧人員
智慧館員。圖書館館員的智慧化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圖書館的智慧化程度。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意味著大量新設備新技術的應用,在方便讀者使用的同時,也要求館員必須具備專業(yè)知識、信息素養(yǎng)以及技術應用等能力,未來對館員的要求是有知識、有技術、專業(yè)化的智慧型館員。在高校圖書館,職稱、技術以及學科背景都是考量館員智慧化的重要因素,這不僅依托館員本身學歷及素質,更需要完善的培訓機制。
智慧讀者。對于圖書館的主要使用者,只有當讀者掌握了新設備、新技術、新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體驗了圖書館的智慧服務,知曉了智慧空間的各種功能,智慧圖書館才能體現(xiàn)出它的真正價值。因此,鼓勵讀者參與圖書館的建設,開展多樣化的交流和培訓,在培養(yǎng)智慧讀者的同時發(fā)揮他們的專業(yè)特長,推進智慧圖書館的建設。
綜上,基于智慧圖書館構成要素,并結合其本質及特點,本研究制定完成了以下三級指標體系:
2.2評價指標體系權重計算
本研究根據(jù)圖書館智慧化評價指標的結構特點,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初步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層次分析法由70年代中期由匹茨堡大學的薩蒂教授首先提出,通過把復雜問題分成各簡單組成因素,選用兩兩比較的方式確定各因素的重要性,從而確認各因素重要性排序。
首先我們構建各指標因素之間的兩兩比較矩陣:
若Fi與Fj同等重要,則Fi/Fj=1若Fi比Fj稍微重要,則Fi/Fj=3若Fi比Fj重要一些,則Fi/Fj =5 若Fi比Fj重要得多,則Fi/Fj=7若Fi比Fj極端重要,則Fi/Fj=9若介于兩者之間,則用2、4、6、8來表示。
其對稱元素Fj/Fi則分別為1,1/2,1/3....1/9。
通過求和法計算出每項指標因素的權重值后,運用一致性比率(CR)進行檢驗,若一致性比率CRlt;0.1 ,認為評分過程通過一致性檢驗;否則,需要對矩陣中的元素進行適當調整。
為進一步優(yōu)化本研究構建的指標體系權重,研究團隊邀請行業(yè)資深專家參與問卷調查。專家均具備圖書館學領域副高及以上職稱,以電子郵件形式完成層次分析法(AHP)判斷矩陣填寫。全過程采用匿名機制保障獨立判斷,通過幾何平均法計算指標重要性評分均值,結合特征向量法推導初始權重。對所有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CRlt;0.1 ),剔除未通過檢驗的問卷后,基于有效數(shù)據(jù)計算各指標權重算術平均值,形成科學的權重分配方案(詳見表1)。
從一級指標的權重分布來看,智慧服務的權重最高,再次印證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屬性。教育部2015年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第一章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已經從原來的職能部門轉變?yōu)榻梯o部門,其服務教育教學工作的功能日益凸顯,這也充分說明了智慧服務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中的核心地位。智慧技術作為圖書館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前提和核心驅動力,是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本次專家的評價中,其權重僅次于智慧服務,在所有一級指標中排在第二位。智慧人員和智慧管理在五大要素中所占權重基本一致,表明了人與管理的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相比之下,智慧空間建設的權重最低,主因在于高職院校受經費等因素制約,除空間管理有較大提升空間外,空間功能和環(huán)境改進只能憑借新館建設契機,進而導致其在本指標評價中權重占比最低。
3基于模糊綜合判定法(FCE法)的高職圖書館智慧化評價指標的應用
3.1模糊綜合判定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借助于模糊數(shù)學中的一些概念,來解決實際中的綜合評價問題的一種方法。[13]根據(jù)模糊綜合評價的三要素,制定流程如下:
(1)確定高校圖書館智慧化評價指標集 U
U={ui},i=1,2...,n.
三級指標分別采用A、 B 、C表示,一級指標,U={A1,A2,A3,A4,A5} ;二級指標, U={B1,B2,B3 (204號 …B13,B14} ;三級指標, U={C1,C2,C3…C35,C36} 。
(2)建立綜合評價的評價集 V
V={vj},j=1,2...,m.
由于本次評價的對象為高職院校圖書館智慧化程度,對應的三級指標為某特定指標的實現(xiàn)程度,
因此宜把評語集個數(shù) m 設置為5,也就是 V= {高,較高,中等,較低,低},分別對應得分矩陣{100,80,60,40,0}。
(3)求得單因素評價矩陣R
在此矩陣中, rm1 代表因素集 U 中的第 m 個因素對應評價集 V 中的第一個元素,如在C1,C2,C3,C4,C5,C6,C7,C8這8個因素的評價中,r11 代表C1指標評價為高的人占總人數(shù)的百分比。
由于評價矩陣R與權重向量A和圖書館智慧化程度的評價都保持一定的模糊關系,因此評價應該是R與A的乘積關系,即綜合隸屬度為:
C=A*R
通過三級指標計算出所有一級指標的模糊向量后,我們將每個一級指標的模糊向量乘以它的權重,計算出整個圖書館的智慧化程度的模糊向量,最終得出圖書館的智慧化程度。
3.2實證研究
本研究選取浙江省某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為評估對象,運用所提出的方法,邀請12位評委對所有三級指標進行評價。評委包括圖書館領域多位專家及深度使用圖書館各項服務的教師及學生代表。所有評委在互不干擾情況下對36項三級指標給出自己的判斷,回收12份評價表后,通過模糊綜合判定法對每項指標進行綜合判定,最終得出該圖書館的智慧化程度。
在該高職院校圖書館智慧化評價各項指標中,得益于圖書館與信息中心合署辦公,以及近年來信息化示范校建設的持續(xù)推進,其在智慧技術指標的數(shù)據(jù)挖掘和物聯(lián)網兩個維度獲得較高評價,而在人工智能方面,受限于高職院校人員配備及科研實力,評價比預期要低。智慧服務指標中,近年來自助借還、RFID等智能設備及各種信息系統(tǒng)、大數(shù)據(jù)分析平臺等的引進,使圖書館在資源獲取便捷性以及智能推薦的精準度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空間虛擬化也取得一定成就。然而,圖書館人手不足現(xiàn)象長期存在,導致其個性化咨詢服務難以滿足讀者多樣化、深層次的需求;在科研信息發(fā)布等需要擁有較強專業(yè)素養(yǎng)的領域,這一問題更為凸顯。
在智慧管理方面,智慧管理機制和智慧資源管理這兩個維度由于只有數(shù)據(jù)挖掘相關的資源建設表現(xiàn)差強人意,其他指標也不甚理想。在智慧管理方式上,較高的可視化程度使得這一維度評價頗高,但在工作流程智能化這一指標表現(xiàn)一般。在空間智慧化指標中,該學院于2020年新校區(qū)投人使用,在空間建設上堅持以需求為導向,規(guī)劃了各類功能區(qū)域,除研討室、影音室、自習室、電子閱覽室等傳統(tǒng)功能區(qū)外,還配備了母嬰室、光影閱讀區(qū)以及咖啡吧等特色空間,全方位滿足讀者日常學習和休閑需求,因此,在空間功能建設上獲得了最高評價。與此同時,在信息化上毫不吝嗇地投入使得智慧空間管理的兩個指標也獲得了較高評價。但在智慧空間環(huán)境維度,由于智能環(huán)境控制以及可持續(xù)綠色材料在目前看來性價比仍不明確,投入較少,評價也不高。在智慧人員指標中,長期以來的人手不足問題導致除了高級職稱數(shù)量勉強達到較高水平外,其他指標均低于行業(yè)中位水平,在相當長時間里圖書館管理人員只能勉強完成基本的流通工作。新館建成后,隨著智能化設備的大幅應用和流通服務外包,館員逐漸從基本的機械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之后將主要面臨如何進行自我提高和完成自我轉型,這需要長時間探索。
從綜合評估可以看出,該校圖書館近年來憑借信息化持續(xù)投人及新校區(qū)圖書館建設的前瞻性空間規(guī)劃,智慧化水平達到中等偏上水平。技術和空間優(yōu)勢雖一定程度彌補了管理和人員不足的問題,但各維度發(fā)展不均衡問題才是實現(xiàn)圖書館智慧化的最大阻礙。因此,今后在保持技術進步、空間優(yōu)化的前提下,需重點關注各維度均衡發(fā)展,并對管理模式和人員配備進行持續(xù)改革,以實現(xiàn)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全面突破。
參考文獻:
[1]AITTOLAM,YHANENT,OJALAT.Smartlibrary:ocation-awaremobilelibraryservice[C/ProceedingsoftheInteationalSymposium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2003:411-415.
[2]YUSOFMK,ABELA,AMANMY,etal.Adoptionofnearfieldcommuncationins-lbraryapplicationforinformationsience[J].NewLibraryWorld,2015,116(11/12):728-747.
[3]NOHY.Imagininglbrary4.0:Creatingamodelforfuturelbraries[J].JoualofcademicLibraranshipO15,41(6):786-797.
[4]韓麗.物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智慧圖書館的特點、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展望[J].現(xiàn)代情報,2012,32(05):48-50.
[5]CAOG,ANGM,IX.Howtmakethelibrarysmart?econceptualzationof hesmartlibraryJ].ElectroncLibary18,36(5):811-825.
[6]王世偉.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建設,2011(12):1-5.
[7]SCHOPFELJ.Smart libraries[J].Infrastructures,2018,3(4):43.
[8]劉玉靜,張秀華.智慧圖書館智慧化水平測度評估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8(05):98-102.
[9]段美珍,初景利,張冬榮,等.智慧圖書館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解析[J].圖書情報工作,2021,65(14):30-39.
[10]徐鴻,宋涵,蔣蓮.基于通義千問大模型的智慧館員問答服務系統(tǒng)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24,44(06):58-67.
[11]段美珍,張冬榮,馮占英.面向對象分析視角下的智慧圖書館建設評價要素研究[J].數(shù)字圖書館論壇,2021(08):2-9.
[12]郭金玉,張忠彬,孫慶云.層次分析法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18(05):148-153.
[13]李海林.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研究[D].北京:中國石油大學,2008.
(責任編輯:麻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