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事物承載著最溫暖的記憶。于我而言,上海崇明的蘆 (學(xué)名 “甜高粱”) 便是如此。這種形似甘蔗卻更為纖細(xì)的禾本科高粱屬植物,在崇明島的沃土上生長了數(shù)百年,每當(dāng)夏風(fēng)拂過,成片的蘆田便沙沙作響,奏響一曲屬于崇明島的田園牧歌。
夏日的崇明田野,是蘆肆意生長的天地。一根根蘆正拔節(jié)抽穗,高數(shù)米,宛如身姿挺拔的綠色衛(wèi)士。青綠的棒身,似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翡翠,在陽光下閃耀著柔和的光澤。頂端那紅黑色的穗子,恰似戴上了一頂別致的小帽,為蘆增添了幾分俏皮。田間勞作的農(nóng)人身影時隱時現(xiàn),與這片翠綠的蘆林構(gòu)成了一幅動人的水墨畫卷。
待蘆成熟,便是收獲的時節(jié)。人們將它們砍下,剁成一節(jié)節(jié)小巧的模樣,崇明人親切地叫它 “蘆節(jié)”。剝開蘆皮的過程就像拆開大自然的禮物,里面藏著純粹的甜蜜。細(xì)細(xì)嚼來,甜津津的汁液注入咽喉,感覺宛如一股清涼的甘泉沁人心脾。這天然的清涼飲料不僅解渴,更蘊含著陽光雨露的精華,是任何工業(yè)飲料都無法比擬的鄉(xiāng)土滋味。
記得小時候,我長了蛀牙,面對粗大的甘蔗,總是望而卻步。而苗條的蘆,便成了我夏日里的 “心頭好”。那時候,吃蘆的過程充滿了樂趣與挑戰(zhàn)。外婆總會在清晨去田里砍回最新鮮的蘆,沾著晨露的莖稈格外清甜。她一邊幫我剝皮,一邊講述著祖輩種植蘆的故事,那些關(guān)于勤勞與收獲的樸素道理,隨著蘆的甜味一起滲入我的心田。
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蘆,滿心歡喜地想要品嘗它的清甜,可卻忘記了蘆那刀子般鋒利的外皮。我學(xué)著大人的樣子,用力一撕,只聽“嘶啦”一聲,伴隨著一陣刺痛,我的手指瞬間被劃出一道口子,鮮血緩緩滲出。我一下子愣住了,隨即眼眶泛紅,委屈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zhuǎn)??赡翘J散發(fā)的香甜氣息,卻又像一只無形的手,牽引著我,讓我舍不得放下。我用另一只手捏住受傷的手指,猶豫了片刻,還是決定繼續(xù)品嘗這來之不易的美味。小心翼翼地再次撕去蘆皮,每一個動作都變得格外謹(jǐn)慎,生怕再被劃傷。終于,一段淺青色的蘆肉露了出來,我輕輕地咬上一口,汁水在口中四溢,那清甜的味道瞬間驅(qū)散了手指的疼痛,滿心滿腦只剩下蘆帶來的甜蜜與滿足。
蘆的品種較多,其中有一種紅心蘆最為特別。它綠肉的正中心長著血紅的印記,每次看到,我總會忍不住胡思亂想。吃的時候,常常懷疑這紅色是嘴唇被蘆皮劃破后滴出的血,可即便如此,我依舊對它愛不釋手。每一口咬下去,都像是在探索一個神秘的小世界,既緊張又興奮。后來才知道,這種紅心蘆是島上特有的珍稀品種,只有在特定的土壤條件下才能長出那抹驚艷的紅,是大自然給予崇明島的獨特饋贈。
如今,歲月匆匆流逝,我的牙口已大不如前,啃咬硬食變得困難。那些曾經(jīng)敞開吃、隨便啃蘆的青蔥歲月,一去不復(fù)返。但每當(dāng)我回到崇明,看到路邊攤販叫賣的新鮮蘆,總會忍不住買上幾根。那股清甜的滋味依然如故,瞬間就能喚醒沉睡的味覺記憶。
每當(dāng)回憶起小時候與蘆的點點滴滴,嘴角總會不自覺地?fù)P起微笑。我專為蘆寫下這篇文章,不為別的,是為懷念那段無憂無慮、與蘆相伴的美好時光,想讓這份清甜的記憶永遠(yuǎn)留在心底,讓它在歲月的長河中,散發(fā)出獨特的芬芳 —— 這芬芳里,有童年的歡笑,有外婆的叮嚀,更有這片江心沃土最質(zhì)樸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