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吃的上海人,往往將天目筍干叫 “扁尖”, 將產(chǎn)自福建的筍干叫 “水筍”(因為這種筍干吃前最好用淘米水浸泡軟,取此名實在形象生動)。
天目筍干主產(chǎn)在浙江杭州臨安天目山麓,當?shù)厝藢⑵浼毞譃?“焙熄、扁尖、肥挺、禿挺、小挺、直尖” 等品種,所以,其實并非所有天目筍干都是扁尖哦!
天目筍干主要由石竹筍精制而成,石竹筍以 “清鮮蓋世”“甲于果疏” 著稱,有青翠、肥嫩、清香、味美的特色,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消化,增進食欲,人稱 “保健蔬菜”。天目筍干與天目云霧茶、昌化山核桃同稱 “天目三寶”。
我曾到臨安西天目山鮑家大隊插隊過兩年。春天在山中做筍干時的忙碌,堪比平原夏季收種水稻的 “雙搶”(搶收、搶種)。當時的兩件小事至今令我記憶猶新:石竹常和其他樹種一起組成混交林,漫山遍野都是,拗筍人要包著頭巾、穿著破衣、背著筍袋穿行其中,一位拗筍人迷路,走到了西天目風(fēng)景區(qū)的道路上,恰遇兩名女性游客,她們以為碰到了山上 “剪徑的強盜”; 另一件事是有一位山農(nóng),上山拗筍時被竹葉青蛇咬了,但他為了多賺幾個 “工分”, 堅持了兩三個小時才下山來,結(jié)果人昏迷了,被送往醫(yī)院治療,最終造成拇指殘疾。
男人到山上去拗筍,將筍送到加工場后,女人們便忙著剝筍,她們將刀輕輕地在筍殼上劃過,一下就把殼剝好了。然后用 30% 濃度的鹽水煮熟,炭火烘焙干燥而成毛坯,經(jīng)過分級后裝竹簍即成。
筍干是少有的鮮味、香味、咸味三味合一的食材,以肉厚、微甜、味鮮、氣
目山筍干更為正宗。天目筍干做菜肴,既可配顏色,又能吊鮮味、增食欲。烹炒燉蒸皆可入菜,冷盤熱炒都宜上桌。如筍干炒絲瓜、毛豆配筍干、筍干紅燒肉、老鴨筍干煲等,葷素皆配,可謂菜中之百搭。
現(xiàn)已是夏季,特別介紹自創(chuàng)的 “夏日三色湯”?!跋娜杖珳?的原料是夏日最常見的紅色的番茄、綠色的絲瓜,外加黃色的天目筍干。燒此湯不必起油鍋,在空鍋中加適量水后加入筍干,待水沸騰 5~15 分鐘 (時間根據(jù)筍干浸泡時間決定), 加入絲瓜,待水再沸騰時加入西紅柿。此時不必蓋鍋蓋,待水又一次沸騰,一碗色、香、味、型俱全的三色湯就等您品嘗了。
此外,一道涼拌天目筍干也適配夏日,在蘇浙滬的很多飯店里它可是保留菜品。做法也很簡單,筍干先浸泡一晚 (若急用,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時即可), 凈水中洗凈;取筍干中段 (約 5 厘米), 手撕成絲,加入麻油拌勻即成,味道真的很好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