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①。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②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④。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晉書》)
注釋
① 蕃(fán):多。②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③ 予:人稱代詞,我。④ 濯(zhuó)清漣(lián)而不妖: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艷麗。濯,洗。漣,水波。妖,艷麗。⑤ 中通外直:(蓮的柄)內(nèi)部貫通,外部挺直。⑥ 不蔓不枝: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蔓、枝,都是名詞用作動詞。⑦ 褻(xié)玩:靠近賞玩。褻,親近而不莊重。⑧ 焉:語氣詞。⑨ 噫(yi):嘆詞,表示感慨。⑩ 鮮(xian):少。① 宜乎眾矣:應(yīng)當人很多了。宜,應(yīng)當。
參考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人十分喜愛牡丹。我則唯獨喜愛從淤泥中長出卻不沾染污穢,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但不顯得艷麗的蓮花。蓮的柄內(nèi)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遠聞更顯清芬,潔凈地挺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應(yīng)該有很多人了。
知識鏈接
古代文學(xué)作品里常見的花卉意象
梅花:因在冬天開放,具有凌寒傲霜的特點,所以常被用來象征堅韌不拔的品格。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就是借梅花表達自己雖歷經(jīng)磨難,仍保持高尚情操。
蘭花:被喻為花中君子,象征高潔、遺世獨立?!犊鬃蛹艺Z·在厄》里寫道:“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jié)?!本褪欠Q贊蘭花不因為無人賞識而不散發(fā)芳香,如同君子不因為窮困而改變節(jié)操。
菊花:象征淡泊、隱逸。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他遠離世俗、追求隱逸生活的情懷。
桃花:因為是春天較有代表性的花卉,所以桃花通常被看作春意、春光的象征。如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贝汉畡傔^,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jīng)透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