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在運輸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自然環(huán)境、生物因素和人為干擾等。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會導致魚類處于應激狀態(tài),引發(fā)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反應[1]。在應激狀態(tài)下,魚類能夠通過調(diào)節(jié)機體功能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該過程涉及體內(nèi)大量激素的釋放,尤其是皮質(zhì)醇(COR)等激素可通過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活動產(chǎn)生,從而對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和物質(zhì)代謝產(chǎn)生影響[2]。應激刺激會造成魚類的氧化應激、細胞凋亡和免疫能力下降,進而導致魚體死亡[3]
松江鱸(Trachidermusfasciatus)隸屬于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魚科(Cottidae)、松江鱸屬(Trachidermus),是一種底棲、廣溫、廣鹽性洄游魚類[4]。作為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近年來松江鱸保護工作得到廣泛的關(guān)注。增殖放流是松江鱸資源恢復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種苗運輸是增殖放流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運輸過程中的污染、顛簸、高密度擁擠和水質(zhì)變化等環(huán)境變數(shù)常常會引發(fā)魚體應激響應,導致魚類免疫能力和成活率下降,嚴重時可引起死亡。應激源的刺激會導致魚類血清中的肌酐(CREA)、葡萄糖和皮質(zhì)醇等生化參數(shù)發(fā)生變化[5]。經(jīng)典的應激響應包括血漿皮質(zhì)醇的顯著升高,這項指標已被廣泛用于評估魚類的應激狀態(tài)。在應激的早期階段,魚體釋放的大量皮質(zhì)醇會促進機體糖原分解以及糖異生過程。通常情況下,運輸引起的應激致使魚類血糖升高,糖原下降,這主要歸因于應激狀態(tài)下能量需求的增加。同時,魚體在應激狀態(tài)下,肌肉無氧代謝顯著增加,導致血漿乳酸濃度升高[6-7] 。
麻醉是魚類運輸中減少魚體應激、提高放流成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有丁香酚與間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鹽(MS-222)等麻醉劑在美洲(Alosa sapidissima)[2]、卵形鯧鲹(Trachinotusovatus)[5]、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8]、長薄鰍(Leptobotiaelongata)[9]等魚類運輸中應用的報道,但尚未見有關(guān)松江鱸運輸模式研究的報道。對不同麻醉方式、不同運輸密度下松江鱸的成活率,運輸過程中水質(zhì)變化以及魚體生理生化指標變化的研究,對于制定適合于松江鱸的運輸技術(shù)方案具有重要意義,并可為其生產(chǎn)運輸、增殖放流等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提供科學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 1 試驗材料
試驗用松江鱸來自上海市松江區(qū)水產(chǎn)良種場,體長為( 10.40±0.84)cm ,體質(zhì)量為( 14.64± 2.86)g ,個體健康活潑,體表完整無傷。試驗用水為經(jīng)過曝氣處理的自來水。暫養(yǎng)期間,每日更換 30% 的水體,保持水溫在( (15±3)cC , ΔpH 為7.80±0.50 ,溶解氧在 7mg/L 以上,自然光照。
試驗藥品丁香酚購自上海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MS-222購自青島青科賽爾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丁香酚和無水乙醇按體積比 1:9 混合配制成母液,并在充分攪拌均勻后靜置 15min 。鑒于丁香酚具有揮發(fā)性,試驗過程中現(xiàn)配現(xiàn)用。MS-222呈弱酸性,制備時與碳酸氫鈉按質(zhì)量比1:1 混合配制成母液[10]。水平多用振蕩器(型號HY-2)購自常州國宇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其最高振蕩頻率為 300r/min ,振幅為 20mm 。
1.2運輸密度對松江鱸長途運輸成活率影響試驗
設(shè)置3個試驗組(運輸密度分別為30、50和70g/L ),每組設(shè)3個平行,在溫度( 15.0±0.5)°C 條件下進行室內(nèi)模擬運輸。將試驗用整理箱固定在振蕩器上,控制轉(zhuǎn)速為 60r/min 。運輸時長設(shè)為 8h 。當模擬運輸結(jié)束后,觀察魚的死亡情況,之后暫養(yǎng) 48h ,觀察并記錄成活率情況
1.3 室內(nèi)麻醉運輸試驗
根據(jù)運輸密度對松江鱸長途運輸成活率影響的試驗結(jié)果,以 30g/L 的運輸密度設(shè)置麻醉組I( 5mg/L 丁香酚,模擬運輸)、麻醉組Ⅱ( 40mg/L MS-222,模擬運輸)、對照組I(無麻醉,模擬運輸)、對照組Ⅱ(無處理)。每個處理組均設(shè)置了2種模擬運輸時長,分別為長途運輸( (8h) 和短途運輸 (4h) ,每組設(shè)3個平行。在溫度(15. 0± 0.5)°C 條件下進行室內(nèi)模擬運輸試驗,將試驗魚(每個試驗組10尾松江鱸)置于裝有 5L 相應試驗水體的塑料運輸袋中,將運輸袋放人整理箱并固定在振蕩器上,控制轉(zhuǎn)速在 60r/min 。試驗結(jié)束后,記錄魚的成活率以及經(jīng)過 48h 復蘇后的成活率;用1L取樣瓶取水樣,根據(jù)《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12—2023)測定氨氮質(zhì)量濃度和菌落總數(shù);從各試驗組隨機取3尾松江鱸,分別取肌肉和肝臟,采用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測定肌酐、皮質(zhì)醇、乳酸(LD)及谷草轉(zhuǎn)氨酶(AST)等指標。
1.4 室外麻醉運輸試驗
根據(jù)松江鱸室內(nèi)麻醉運輸試驗結(jié)果,以運輸密度試驗的適宜密度( 30g/L )、運輸時長 (4h) 、麻醉劑( 5mg/L 丁香酚或 40mg/L MS-222)進行室外麻醉運輸試驗。共設(shè)置4個處理組,分別為麻醉組I( 5mg/L 丁香酚,密度 30g/L )、麻醉組I ( 40mg/L MS-222,密度 30g/L )、密度組I(密度 30g/L ,無麻醉劑)、密度組Ⅱ(密度 50g/L ,無麻醉)。各組將試驗魚置于裝有 5L 相應試驗水體的塑料運輸袋中,將塑料運輸袋充氧后放入泡沫箱并固定在運輸車廂內(nèi),行駛運輸 4h4h 后,觀察各處理組魚的成活率情況。在試驗結(jié)束后的 48h 暫養(yǎng)期間,記錄各組魚的成活率情況
1.5 數(shù)據(jù)分析和處理
使用EXCEL和SPSS23.0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處理,用Origin2021軟件繪圖。采用Duncan’s多重比較法和最小顯著差數(shù)(LSD)法進行多重比較分析,設(shè)顯著性水平為0.05,極顯著性水平為0.01。試驗數(shù)據(jù)以平均值 ± 標準差表示。
2 結(jié)果
2.1運輸密度對松江鱸長途運輸成活率的影響
不同運輸密度下松江鱸的成活率見圖1。隨著運輸密度的增加,運輸后成活率以及運輸后暫養(yǎng) 48h 的成活率均呈現(xiàn)顯著下降的趨勢。當運輸密度維持在 30g/L 時,運輸后成活率達 100% ,暫養(yǎng) 48h 后的成活率為 84% 。當運輸密度增至50g/L 時,運輸后成活率下降至 80% ,再經(jīng)過48h 暫養(yǎng)后的成活率僅為 10% ,2項指標均極顯著低于 30g/L 密度組( Plt;0.01 。在 70g/L 的運輸密度下,運輸后成活率降至 60% ,極顯著低于30g/L 和 50g/L 密度組( P/lt;0.01 );經(jīng) 48h 暫養(yǎng)后的成活率降至 5% ,極顯著低于 30g/L 密度條件下的成活率( Plt;0.01 )
注:柱狀圖上標大、小寫字母不同分別表示運輸后、運輸后 48h 各密度組間差異極顯著( P/lt;0.01 ),上標字母相同表示組間差異不顯著( Pgt;0.05)
2.2 室內(nèi)麻醉運輸對松江鱸成活率的影響
松江鱸在不同運輸條件下以及不同運輸時長( 4h 和 8h )對成活率的影響見圖2\~圖3。在運輸密度為 30g/L 下,各組別(麻醉組I、麻醉組Ⅱ、對照組I和對照組Ⅱ)在不同運輸時長下的運輸后成活率均沒有顯著性差異( (Pgt;0.05) 。但經(jīng) 48h 暫養(yǎng)后,麻醉組Ⅱ和對照組I的成活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松江鱸在運輸 4h 后再經(jīng)48h 暫養(yǎng),麻醉組 I 和對照組I的成活率顯著低于麻醉組I和對照組Ⅱ( Plt;0.05) ;在運輸 8h 后再經(jīng) 48h 暫養(yǎng),對照組I的成活率顯著低于麻醉組I和對照組II,但顯著高于麻醉組I( Plt;0.05) 。
2.3 室內(nèi)麻醉運輸對運輸水質(zhì)的影響
不同運輸條件和不同運輸時長對松江鱸運輸水體中氨氮質(zhì)量濃度的影響見圖4。隨著運輸時間的延長,運輸水體中的氨氮逐漸增多。經(jīng)過 8h 運輸后,對照組I和麻醉組Ⅱ水體中的氨氮質(zhì)量濃度顯著高于麻醉組I( Plt;0.05) )。不同組別氨氮質(zhì)量濃度由高到低依次為:對照組 Igt; 麻醉組Igt; 對照組 Igt; 麻醉組I。
菌落總數(shù)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水體的潔凈程度。不同運輸條件和不同運輸時長對松江鱸運輸水體中菌落總數(shù)的影響見圖5。隨著運輸時間的延長,各處理組水體中的菌落總數(shù)均呈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且在運輸 后上升幅度明顯。在經(jīng)過 8h 運輸后,各處理組水體中的菌落總數(shù)由高到低依次為:對照組 Igt; 麻醉組 Igt; 對照組 Igt; 麻醉組1,與氨氮質(zhì)量濃度的變化順序基本一致。
注:柱狀圖上標大、小寫字母不同分別表示運輸后、運輸后 48h 各組間差異顯著( Plt;0. 05 ),上標字母相同表示組間差異不顯著L (Pgt;0.05) 。
注:柱狀圖上標大、小寫字母不同分別表示運輸后、運輸后 48h 各組間差異顯著( Plt;0. 05 ),上標字母相同表示組間差異不顯著( Pgt;0.05) 。
2.4室內(nèi)麻醉運輸對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
各處理組在不同運輸時長的血清生化指標變化見表1。除了對照組I的谷草轉(zhuǎn)氨酶(AST)活性在運輸8h后與0、4h時差異顯著( Plt;0. 05, 外,其余各組AST均未隨著運輸時長發(fā)生顯著性變化( Pgt;0.05) 。在運輸 8h 后,2個麻醉處理組的肌酐含量均顯著高于 0.4h 時( Plt;0.05) ,對照組I在運輸 4,8h 后的肌酐含量與 0h 時相比顯著升高( Plt;0.05, ),對照組Ⅱ在不同運輸時長下的肌酐含量沒有顯著性差異( )。在運輸 4h 后,對照組I的肌酐含量顯著高于其他組( Plt; 0.05),在運輸 8h 后,2個麻醉處理組的肌酐含量升高,與對照組 I 相比顯著升高( Plt;0.05) ,但與對照組I相比差異不顯著( Pgt;0.05) 。對照組Ⅱ在不同運輸時長下的皮質(zhì)醇含量無顯著性差異( Pgt;0.05) ,其余3組在運輸 8h 后的皮質(zhì)醇含量均顯著高于 0.4h 時 (Plt;0.05) 。在運輸 4h 后,4個組的皮質(zhì)醇含量差異不顯著(
,在運輸8h 后麻醉組Ⅱ皮質(zhì)醇含量升高,與對照組Ⅱ存在顯著性差異( Plt;0.05. 。
2.5 室內(nèi)麻醉運輸對肌肉中乳酸含量的影響
各處理組在不同運輸時長下肌肉中乳酸含量的變化見圖6。除了麻醉組Ⅱ的乳酸含量隨著運輸時間延長呈現(xiàn)顯著下降的變化趨勢外,其余各組均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規(guī)律。在運輸 4h 后,對照組I和麻醉組I的乳酸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Ⅱ和麻醉組Ⅱ( Plt;0.05) ,麻醉組Ⅱ的乳酸含量在運輸 4,8h 后均顯著低于其余3組 (Plt;0.05) 。
注:柱狀圖上標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同一組別不同運輸時長間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運輸時長下不同組別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 ,相同字母表示無顯著性差異( Pgt;0.05) 0
2.6 室外實際運輸?shù)某苫盥?/p>
不同室外運輸條件( 5mg/L 丁香酚、 40mg/L MS-222、30g/L 密度 50g/L 密度)對松江鱸成活率的影響見圖7。在實際運輸過程中,各組在 4h 運輸后的成活率均在 90% 以上,其中采用 5mg/L 丁香酚進行麻醉運輸(麻醉組I), 4h 運輸后成活率以及運輸后 48h 的成活率均達到 100% 。
3 討論
3.1不同運輸密度、運輸方式和時長對松江鱸運輸成活率的影響
在魚類運輸過程中,為提高運輸效率并降低成本,通常會增加單位水體的載魚數(shù)量。但這將導致魚體擁擠脅迫,觸發(fā)機體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活動的變化,進而影響生理、生化和免疫反應,最終可能導致機體抗病能力下降,甚至因體力衰竭而死亡,影響運輸成活率[1]。彭士明等[1]在銀鯧(Pam-pusargenteus)運輸試驗中發(fā)現(xiàn),高密度運輸會導致魚類死亡率上升。王文博等[12-13]在對草魚(Ctenopharyngodonidella)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擁擠脅迫會加重魚類的應激性反應,并導致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影響成活率。本研究中,在室內(nèi)模擬運輸條件下,對比運輸后暫養(yǎng) 48h 的松江鱸存活情況,長途運輸( (8h) 比短途運輸 (4h) 的成活率要低。這與丁亞濤[14]在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麻醉運輸中發(fā)現(xiàn)長時間麻醉運輸會導致魚體死亡的結(jié)果相符。本研究在室內(nèi)模擬長途運輸 (8h) 條件下,隨著運輸密度增大,松江鱸的成活率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而在室外實際短途運輸(4h)試驗中,運輸密度 30g/L 和 50g/L 組的成活率均在 90% 以上。這可能與不同運輸時長以及室內(nèi)模擬運輸與實際運輸條件存在差異有關(guān)。在實際運輸過程中,水體保持相對穩(wěn)定,而在室內(nèi)模擬試驗中采用晃動水體的方式,對魚體產(chǎn)生了較大的振動脅迫和應激反應。Demers等[15]發(fā)現(xiàn),魚體在振動刺激下會產(chǎn)生應激反應。如果刺激強度超過魚體的自我調(diào)節(jié)閾值,就可能導致魚體器官受損和免疫力嚴重下降,影響存活率[1]
無論是室內(nèi)模擬運輸還是室外實際運輸,采用 5mg/L 丁香酚對松江鱸麻醉后的運輸效果較好,運輸后魚的成活率最高,說明在運輸過程中采用麻醉劑可以降低魚類運輸時的應激反應[16]胡望嬌等[17]對松江鱸的研究表明,相對于MS-222,丁香酚對松江鱸的麻醉效果較好,可以使魚體減少應激反應,提高成活率。
3.2 不同運輸方式和時長對松江鱸運輸水質(zhì)的影響
水中細菌總數(shù)的增加導致氧氣消耗量上升和代謝廢物產(chǎn)生,同時運輸水體溫度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水體渾濁度增加,這是影響松江鱸存活的原因之一[14]。研究結(jié)果顯示,隨著運輸時間的延長,水中氨氮質(zhì)量濃度逐漸增加。在運輸過程中,魚類的排泄物未及時清除,導致氨氮逐漸積累,濃度逐漸升高[14]。高濃度氨氮脅迫可能損傷魚類鰓的氣體交換功能,并引發(fā)腎臟、肝臟等器官病變,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極端情況下可能會誘發(fā)魚體出現(xiàn)衰竭癥狀,甚至導致死亡[18]。此外,本研究中,室內(nèi)模擬運輸 8h 后,無麻醉運輸組(對照組I)和采用MS-222麻醉(麻醉組Ⅱ)運輸中所產(chǎn)生的氨氮質(zhì)量濃度約是丁香酚麻醉組(麻醉組I)和對照組Ⅱ的2倍,表明采用低濃度丁香酚麻醉有助于減少魚體的代謝活動,減少氨氮的產(chǎn)生,提高松江鱸麻醉運輸成活率。這一結(jié)果與Park 等[19]對尖吻鱸(Latescal-carifer)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
3.3 不同運輸方式和時長對松江鱸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
AST(谷草轉(zhuǎn)氨酶)是魚類體內(nèi)的一種重要的氨基轉(zhuǎn)移酶,通常情況下,魚體血清中的轉(zhuǎn)氨酶活性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較低水平,但當魚體的肝臟功能受損時,AST會大量釋放到血液中,導致轉(zhuǎn)氨酶活性升高,因而常以此指標來評估魚體的健康狀況[20-21]。肌酐含量的變化可以反映腎功能的代謝情況,腎功能紊亂會導致血液中肌酐水平升高[14,22]。皮質(zhì)醇是一種重要的應激激素,當魚類受到外界刺激時,會通過下丘腦-垂體-腎間腺組織軸來分泌,血液中的皮質(zhì)醇水平通常會迅速升高,因此常被視為魚類應激反應的敏感指標[23]
在長途運輸條件下,對照組I松江鱸的AST活性與短途運輸條件下差異顯著,這表明 8h 運輸脅迫可能對魚的肝臟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這與塞娜等[24]和霍振華[25]在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模擬運輸試驗中發(fā)現(xiàn)的隨著運輸時間增加,AST活性逐漸升高的結(jié)果相一致。麻醉組的AST活性在不同運輸時長下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與王利娟等[26]對加州鱸魚(Micropterus salmoides)進行MS-222麻醉運輸試驗的結(jié)果一致,說明添加低濃度的麻醉劑有助于進行魚類運輸。
本研究中,麻醉組松江鱸的肌酐含量在運輸4h 后下降,但在 8h 后又呈上升趨勢,這表明雖然麻醉劑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魚體的肌酐水平,但在長時間運輸后,無論是采用丁香酚還是MS-222都不能完全抵消運輸對魚體的不利影響。這可能歸因于松江鱸的蛋白質(zhì)代謝異常,進而導致其腎臟損害,這在鳊[14的麻醉運輸試驗中得到了驗證。
在運輸 4h 后,4個試驗組的皮質(zhì)醇水平無顯著性差異( Pgt;0.05) ,這與杜浩等[27]在美洲短途運輸研究中的結(jié)果相符,表明松江鱸在運輸 4h 內(nèi)可能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應激反應。但隨著運輸時間增加, 8h 后,麻醉處理組Ⅱ的皮質(zhì)醇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Ⅱ( Plt;0.05) 。這可能是因為低濃度麻醉劑提高了魚體的皮質(zhì)醇水平以應對應激反應。在運輸后的前 4h 內(nèi),低濃度麻醉劑并不會使魚完全麻醉,對皮質(zhì)醇的分泌影響不明顯[5],而在長時間運輸過程中,麻醉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魚類的應激反應,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運輸對魚體的不利影響,這與王利娟[1]利用MS-222對大口黑鱸麻醉運輸?shù)慕Y(jié)果相似。
乳酸主要在肌肉供氧不足時通過糖酵解產(chǎn)生,水體溶解氧降低、血液循環(huán)減緩和劇烈運動等都會使機體乳酸含量升高[28]。在本研究中,由于整個運輸過程中持續(xù)充氧,水體中溶解氧含量相對較高,因此麻醉組I和對照組I在運輸 4h 后松江鱸肌肉組織中乳酸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運輸過程中劇烈的物理運動,這與彭士明等[1]關(guān)于銀鯧運輸脅迫導致乳酸含量升高的結(jié)果類似。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在運輸 8h 后,松江鱸肌肉組織中乳酸含量有所降低,可能是因為魚體逐漸適應了水體振蕩的環(huán)境,加上水中氧氣充足,促進了乳酸進一步分解,從而使肌肉中的乳酸含量下降[29-31]。麻醉組Ⅱ在麻醉運輸后也出現(xiàn)乳酸含量下降現(xiàn)象,可能是因為低濃度MS-222麻醉下松江鱸呼吸頻率增加,而水體溶解氧充足,有氧代謝促進了乳酸的分解。
4結(jié)論
本研究在密閉充氧模擬運輸條件下,當松江鱸運輸密度在 30g/L 、采用質(zhì)量濃度為 5mg/L 的丁香酚麻醉時,運輸成活率均為 100% ,而且運輸后 48h 成活率均在 95% 以上。麻醉運輸可以保持運輸水體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包括降低水體氨氮質(zhì)量濃度和菌落總數(shù)等水質(zhì)指標,有助于維持松江鱸的健康狀況,還可以降低魚體血清中的谷草轉(zhuǎn)氨酶、肌酐、皮質(zhì)醇和乳酸水平,減少新陳代謝能量支出。因此,在實際松江鱸運輸中,建議采用較低的運輸密度( 30g/L ),采用 5mg/L 的丁香酚進行麻醉,運輸時長盡量不超過 8h ,以保證松江鱸的運輸成活率。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是在溫度 (15.0±0.5)cC 的條件下進行運輸試驗,而溫度也是魚類運輸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境因子,未來將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不同溫度條件對松江鱸運輸成活率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勇男,劉海英,蘇從毅.魚類的運輸應激反應誘發(fā)因素、影響及緩解措施[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5,36(23):391-394.
[2]杜浩.美洲(Alosasapidissima)人工孵化、養(yǎng)殖及轉(zhuǎn)運關(guān)鍵技術(shù)的研究[D].武漢: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5.
[3]CHENG C H,YE C X,GUO Z X,et al. Immune and physiologicalresponses of pufferfish(Takifugu obscurus)under cold stress[J].Fish amp; Shellfish Immunology,2017,64:137-145.
[4]徐建,胡望嬌,馮廣朋,等.淡水馴化對松江鱸幼魚鰓組織結(jié)構(gòu)的影響[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24,51(8):115-124.
[5]陳旭,馬振華,周勝杰,等.丁香酚對卵形鯧鲹魚苗運輸水質(zhì)、成活率和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漁業(yè)質(zhì)量與標準.2019,9(6) :39-47.
[6]席峰.魚類應激及其適應性生熱作用[J].飼料研究,2001,24(10) :10-12.
[7]張云龍,賀亞蒙,袁娟,等.運輸過程中水質(zhì)和魚類生理指標的變化及運輸控制策略[J].水生生物學報,2018,42(2):439-450.
[8]王文豪,董宏標,孫永旭,等.MS-222和丁香酚在大口黑鱸幼魚模擬運輸中的麻醉效果[J].南方水產(chǎn)科學,2018,14(6):52-58.
[9]張建明,郭柏福,袁濤,等.MS-222對長薄鰍的麻醉效果[J].水產(chǎn)學雜志,2014,27(5):47-51.
[10]BARBAS L A L,PEREIRA-CARDONA P M, MALTEZ L C,etal.Anaesthesia and transport of juvenile tambaqui Colossmamacropomum(Cuvier,1818)with tricaine methane-sulphonate:implications on secondary and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s[J].Journal of AppliedIchthyology,2017,33(4) :720-730.
[11]彭士明,施兆鴻,李杰,等.運輸脅迫對銀鯧血清皮質(zhì)醇、血糖、組織中糖元及乳酸含量的影響[J].水產(chǎn)學報,2011,35(6) :831-837.
[12]王文博,李愛華.環(huán)境脅迫對魚類免疫系統(tǒng)影響的研究概況[J].水產(chǎn)學報,2002,26(4):368-374.
[13]王文博,李愛華,汪建國,等.擁擠脅迫對草魚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影響[J].水產(chǎn)學報,2004,28(2):139-144.
[14]丁亞濤.鳊魚?;钸\輸技術(shù)的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
[15]DEMERSN,BAYNECJ.Theimmediate effects of stress on hor-monesand plasma lysozyme in rainbow trout[J].Developmental amp;Comparative Immunology,1997,21(4) :363-373.
[16]王利娟.大口黑鱸?;钸\輸?shù)难芯縖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5.
[17]胡望嬌,王翠華,馮廣朋,等.丁香酚和MS-222對松江鱸的麻醉效果[J].海洋漁業(yè),2023,45(2):181-190.
[18]PEYGHANR,TAKAMYGA.Histopathological,serumenzyme,cho-lesterol and urea changes in experimental acute toxicity of ammoniain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and use of natural zeolite for preven-tion[J].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2002,1O(4):317-325.
[19]PARKMO,IMSY,SEOLDW,etal.Efficacy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ofrockbream,Oplegnathusfasciatusto anesthetization withcloveoil[J].Aquaculture,2009,287(3/4):427-430.
[20]侯俊利,莊平,馮琳,等.鉛暴露與排放對中華鱘幼魚血液中ALT、AST活力的影響[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09,18(5):1669-1673.
[21]馮廣朋,莊平,章龍珍,等.溫度對中華鱘幼魚代謝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12,36(1):137-142.
[22]周玉,郭文場,楊振國,等.魚類血液學指標研究的進展[J].上海水產(chǎn)大學學報,2001,10(2):163-165.
[23]王文博,汪建國,李愛華,等.擁擠脅迫后鯽魚血液皮質(zhì)醇和溶菌酶水平的變化及對病原的敏感性[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04,11(5):408-412.
[24]賽娜,宋凱.運輸脅迫對牙鲆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1(13):151-152.
[25]霍振華.運輸脅迫對牙鲆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D].廈門:集美大學,2015.
[26]王利娟,程守坤,張飲江,等.MS-222在加州鱸魚模擬運輸中的麻醉效果[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5,24(2):235-241.
[27]杜浩,危起偉,楊德國,等.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qū)︷B(yǎng)殖美洲幼魚的麻醉效果[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2007,22(1):20-26.
[28]OLSENYA,EINARSDOTTIRIE,NILSSENKJ.Metomidateanaes-thesiain Atlantic salmon,Salmosalar,preventsplasmacortisol in-crease duringstress[J].Aquaculture,1995,134(1/2):155-168.
[29]DASKALOVA A. Farmed fish welfare:stress,post-mortem musclemetabolism,and stress-related meatqualitychanges[J].Interna-tional AquaticResearch,2019,11(2) :113-124.
[30]楊敏,王驥騰,韓濤,等.MS-222對條石鯛冷應激反應的影響及室溫下最佳麻醉濃度的選擇[J].水產(chǎn)科技情報,2013,40(5):258-262
[31]趙忠波,胡培培,劉汝鵬,等.運輸時間和MS-222濃度對翹嘴皮質(zhì)醇、乳酸及氧氣袋內(nèi)水質(zhì)的影響[J].淡水漁業(yè),2016,46(2):94-98.
Effects of anesthetized transport on survival rate and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Trachidermus fasciatus
XU Jian', HU Wangjiao 1,2 , FENG Guangpeng1,2, ZHENG Yueping2, XU Jianan2, JI Qiang3
(1. 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Fisheries Stock Enhancement and Habitat Restoration of the Yangtze Estuary,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Shanghai2O0090, China; 2. Shanghai Aquatic Wildlife Conservation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2O2162, China; 1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Shanghai 2O1699,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combined laboratory simulationsand field transport validation to compare the efects of anesthetics (5 mg/L eugenol,40 mg/L MS-222),transportation durations (O,4,8 h) and transportation densities ( 30g/L , 50g L, 70g/L )onthe survival rate of Trachidermus fasciatus,and the water quality and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indicatorsof the fish during simulated transport werealso analyzed.The resultsshowed that:(1)Thesuvival rate of T. fasciatus remained 100% when the transport density was 30g/L. (2)The use of 5 mg/L eugenol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mmonia nitrogen and bacterialcount in the transport water,thereby maintaining abetter water environment. (3)Anesthetized transportcould reduce the activities of 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creatinine,and cortisol in T.fasciatus.(4)It isrecommended to transport the fish underlow density( 30g/L )witha eugenol concentration of 5 mg/L to achieve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
Key words: Trachidermus fasciatus;eugenol;MS-22;transportation; survival rate;physiology;water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