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提升自身軍事實力,與遼、西夏、金等進行國力角逐,宋徽宗時期例從前代,在軍人衣食供給、就醫(yī)問疾、喪葬補償?shù)确矫娑嘤鑳?yōu)待。盡管宋徽宗時期官辦社會保障事業(yè)建設總體呈較高水平,但在軍隊撫恤事業(yè)建設方面卻無太多建樹,其制度建設總體水平較低,且總體落實情況也不盡人意。由軍隊撫恤事業(yè)的建設情況可以窺見徽宗朝對軍隊建設的輕視與怠慢,也能由此窺見該時期軍政敗壞的亂象。
【關(guān)鍵詞】宋徽宗時期;軍隊;撫恤;軍政敗壞
【中圖分類號】K24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19-006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19.021
宋徽宗時期,朝廷西征西夏,收復河湟之地;北御遼、金,收復燕云舊地;又拓邊西南,于荊湖路、廣南路等地設置了大量州軍。盡管宋徽宗時期,徽宗朝廷的外征與拓邊事業(yè)取得了矚目的成效,但也難以掩蓋該時期軍政敗壞、兵弊日滋的亂象。學界對宋徽宗時期軍政敗壞的亂象已有諸多探討:王恩厚《北宋宦官預軍弊政述評》[1];張邦煒《北宋亡國的緣由》[2];楊小敏《蔡京、蔡卞與北宋晚期政局研究》[3];王曾瑜《宋徽宗時的奸臣群》[4]、《宋徽宗時的宦官群》[5]等學術(shù)論文及專著分別從宦官干政、奸臣當?shù)?、政局腐敗、號令不行等方面對該時期的軍政情況進行探討。但較少有學者以該時期的軍隊撫恤事業(yè)建設為切入點,探討該時期軍政敗壞的現(xiàn)象。故筆者試從宋徽宗時期軍隊撫恤事業(yè)的建設情況入手,對宋徽宗時期的軍政敗壞現(xiàn)象再做探討。
一、宋徽宗時期軍隊撫恤事業(yè)的建設情況
宋代,朝廷為安邦治國,夯實統(tǒng)治基礎;外御強敵,實現(xiàn)與鄰國國力角逐的勝利,故針對軍人群體制定了一套包含安置、醫(yī)療、喪葬、退養(yǎng)、恩賞等一系列優(yōu)待及撫恤措施在內(nèi)的軍隊保障體系。宋徽宗時期的官辦社會保障事業(yè)可謂集前代之精華,充分顯露出朝廷對癃疾老幼、宗室疏屬、宮人等群體保障事業(yè)建設的重視。但宋徽宗時期的軍隊撫恤事業(yè)建設卻呈停滯之態(tài),其總體并無太多建樹。除常規(guī)軍賞制度外,宋徽宗時期的軍隊撫恤事業(yè)主要包含賜衣、收瘞、醫(yī)療、居住四大內(nèi)容。
(一)賜衣
宋制,軍隊“春冬賜衣有絹綿,或加?布、緡錢”[6]4841。為保障軍衣的即時支賜,宋徽宗時期下《政和令》規(guī)范賜衣之法:“出軍衣,春限年前十月十六日支,十二月十五日以前發(fā);冬限三月二十一日支,五月十五日以前發(fā)?!盵7]8707宋代往往提前賜予冬衣,故有部分短視的士兵將冬衣典賣,以至于冬季無衣御寒。針對這一現(xiàn)象,宣和四年(1122年)臣僚上乞:“伏望特降睿旨,凡戍去處,如冬衣已到為系冬月,未得俵散。”[7]8707徽宗詔依。可見宋徽宗時期就春冬賜衣這一工作的安排更為細致,也更為人性化,一定程度避免了因士兵短視而造成冬日缺衣的情況。
(二)收瘞
宋代收瘞士兵主要采取地掩埋的形式①。徽宗元符間,“鄜延已依御前劄子收瘞骸”[8]便是以就地掩埋的形式對陣亡軍士進行收瘞。此外,宋徽宗時期為使貧者死有所葬,總結(jié)了前代收瘞制度,“擇高曠不毛之地,置漏澤園”[7]7418收瘞無主遺骸。就制度內(nèi)容看,漏澤園并非針對軍人群體置辦。但就北宋陜州漏澤園遺址的收瘞情況看,陜州漏澤園出土的磚墓志中記載有死者身份的共有175座,其中軍人身份的120座,占比65%以上②。由此可見,陜州漏澤園主要以收瘞軍人為主。故宋徽宗時期的漏澤園也并非只是針對貧民群體設立,如陜州一類軍事要地所設立的漏澤園則更多用于收瘞亡歿將士。
宋徽宗時期的漏澤園有其安葬標準:“應葬者,人給地八尺、方磚二口,以元寄所在及月日、姓名若其子孫、父母、兄弟、今葬字號、年月日,悉鐫記磚上;立封記,識如上法。無棺柩者,官給?!盵7]7418又“歲輪僧寺之徒一人,使掌其籍焉”[9]。宋徽宗時期以漏澤園收瘞陣亡將士相較于前代就地掩埋的收瘞形式更規(guī)范,也更能體現(xiàn)出朝廷對亡歿士兵收瘞方面的優(yōu)待。
除設漏澤園收瘞外,宋代對亡歿將士的家屬也多有撫恤。宋徽宗時期大致例從前代撫恤亡歿將士家屬③。宣和三年(1121年),徽宗詔:“兩浙、江東遇賊及防托守衛(wèi)去處,所差人兵、弓手等,如因戰(zhàn)斗亡歿,仰監(jiān)司、守臣疾速審實,依條支給孝賜?!盵7]1708且為保障亡歿將士家屬切實得到撫恤,徽宗要求對核實士兵的存亡情況,不得只稱“只稱收身不到”,“如委寔戰(zhàn)歿,其家屬合該支賜贈之類”[7]8988,當盡數(shù)支給。
(三)醫(yī)療
自古以來,將士南征北戰(zhàn),難免遭遇寒暑疾疫。為保障軍隊的作戰(zhàn)能力,必然需要建立與軍事作戰(zhàn)緊密相連的醫(yī)療體系。
宋立國之初,“邊郡屯帥多遣醫(yī)官、醫(yī)學隨行,三年一代。出師及使境外、貢院鎖宿,皆令醫(yī)官隨之。京城四面,分遣翰林祗候療視將士”[6]13510。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置太醫(yī)局?!爸T營將士疾病,(太醫(yī)局)輪往治之”[6]3885。宋徽宗時期承襲其制,于崇寧三年(1104年)興置太醫(yī)局,醫(yī)治“諸軍病患,歲終比較等第支給食錢,激勵生員,責其成效”[7]3944??梢娝位兆跁r期,太醫(yī)局是為軍隊提供診療服務的主要機構(gòu)。
除太醫(yī)局外,徽宗“務欲廣得儒醫(yī)”[7]2794,故于崇寧間設立醫(yī)學。該時期醫(yī)學生的晉升主要通過考試,但宋徽宗也十分注重醫(yī)學生的實踐能力?!搬t(yī)職、醫(yī)工醫(yī)治吏軍民,任滿比較,痊安八分以上”[7]3637,可依治愈人數(shù)減少磨勘年限宋徽宗時期的醫(yī)學實踐賞賜條例也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醫(yī)學生的診療問疾積極性,有利于促進軍事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
宋徽宗時期醫(yī)學的興起培養(yǎng)了大量醫(yī)學人才,但同時也造成了醫(yī)官的冗濫④。盡管醫(yī)官冗雜,但宋徽宗時期的醫(yī)學生需要經(jīng)過系統(tǒng)學習才能正式除授。此法較之宋哲宗時期“諸州醫(yī)學博士、助教闕,于本州縣醫(yī)生內(nèi),選術(shù)優(yōu)效著人充;無其人,選能者比試,雖非醫(yī)生,聽補”[7]2795的舉措更具專業(yè)性,有利于軍隊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
(四)居住
住房是將士安身立業(yè)的基本條件,也是宋代軍隊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如軍隊住房修葺失當,會造成士兵“廢徙亡失,無以庇風雨,御寒暑”[7]8660,既無益于強軍建設,又不利于軍隊管理。故軍隊營房的修葺事宜始終被宋代歷任統(tǒng)治者所重視。
宋代,營房修葺大致以“人給一間”[7]8723為數(shù)?;兆谏钪胺蚪殡兄?,所與共患難,惟有以恤其私,然后可使之竭力”[7]8725。針對當時營房久不修治的情況,大觀二年(1108年)徽宗御筆:“闕額禁軍,久不招填,其營房必久不修治。在京仰工部,在外仰提刑、提舉司,限兩季完葺了當?!盵7]8724該法要求在招募士兵之前先做好營房的置辦工作,以此提升募兵的吸引力。針對當時“創(chuàng)置軍隊未有營房,各于街市賃屋,居住混雜”[7]8724的情況,徽宗下令轉(zhuǎn)運司、提刑司敦促營房修建情況,限一季之內(nèi)整改完畢??梢姞I房的建設情況得到了徽宗朝廷的重視。
宋代軍隊營房的總體修建質(zhì)量不高,往往“大雨之后,營舍必有圮壞”[7]8724。而營房損壞往往會導致士兵散居軍營之外,既不利于朝廷對軍隊的管理,還會導致逃兵、盜賊問題日益嚴重。為改善士兵的居住條件,徽宗下令限時修補。如政和四年(1114年),“兩浙湘軍營房多因霖雨摧塌,致見管軍兵賃屋散居……下本路立限修蓋,需管足備”[7]8725。政和六年(1116年)開封府尹王革進《政和營繕軍鋪錄緒》一文上乞:“坊有巡卒合若干人,故嘗筑廬以居,歲久廬壞,或廢徙亡失,無以庇風雨,御寒暑,卒皆喬寄佗處,往往托民籬下,私販以自營,訟者莫知所訴。盜賊益玩,肆無忌憚,甚不稱詔令。”徽宗因出御府錢二萬緡,下開封府如章。[7]8660總體而言,徽宗為解決士兵的住房問題,多勒令地方限時修葺,并撥給經(jīng)費助建。朝廷的重視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有所居。
二、宋徽宗時期的軍政敗壞情況
徽宗朝廷針對軍人群體建設的撫恤措施主要為上述四類。相較于該時期針對癃疾老幼、宗室疏屬等群體撫恤措施的建設情況看,當時針對軍人群體建設的撫恤措施內(nèi)容并不豐富。且就上述收瘞、醫(yī)療兩條措施而言,二者也并非完全針對軍人群體措置,其建設初衷主要在于“惠天下窮民”[7]8034??傮w而言,宋徽宗時期,軍人撫恤措施的建設水平顯著低于其他社會群體,這一差異充分反映了當時朝廷對軍隊建設持輕視之態(tài)。
宋徽宗時期針對宗室疏屬群體建設的撫恤措施保障水平最高。時朝廷為解決宗室疏屬的居住問題,“分置敦宗院于三京,以居疎冗”[10]。敦宗院實行計口給屋政策。至宣和間,南京敦宗院已然建有房廊23600余間[7]3584??梢姸刈谠航ㄔO規(guī)模之大,養(yǎng)恤宗室之眾。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時期軍隊營房的修葺情況。政和間,朝廷三令五申修補營房。然至宣和間,卻依然存在“禁旅暴露湫溢,不安其居”[7]8725的狀況。時疏屬“廩給之厚頗逾袒免親,合厘務之人坐享厚祿”[7]3584,然“夫邊圄無應敵之具,軍府無數(shù)日之糧”[11]。可見徽宗朝廷對軍隊撫恤事業(yè)的輕視。
不過宋徽宗時期建設軍隊所費之資高于其他時期。英宗時期,“禁軍一兵之費……一歲約費五十千,廂軍一兵之費,歲約三十千。”[12]宋徽宗時期,朝廷于京東西、河東北、開封府界創(chuàng)置馬步軍五萬人,“合用緡錢二百八十萬有奇”[6]4581。由此可推算出,宋徽宗時期養(yǎng)兵每人約花費五十六緡,略高于英宗時期。但高額的花費及撫恤措施建設并沒有促進宋徽宗時期軍隊建設水平的提升。由于軍政腐敗,該時期“禁軍訓練不精,多充雜役”[6]4849,軍隊“類皆孱弱,全不知戰(zhàn),虛費糧廩,驕墮自恣”[6]4630。
宋徽宗時期軍政腐敗的一大原因在于佞幸當?shù)馈㈤幐诬?。時童貫治軍,援引宵小,“表里為奸,搢紳側(cè)目”[6]11349;“弓箭手失其分地而使守新疆,禁卒逃亡不死而得改隸他籍,軍政盡壞”[6]13659。是故上梁不正下梁歪。宋徽宗時期軍官素質(zhì)低下,治軍暴虐者、貪功冒賞者比比皆是。然如許彥圭、曾絢、梁平一般,因胡造兵車,為害運政[6]4918;“私置枷棒、栲縛人兵”[7]4894而獲懲者不過十之一二。這些貪得無厭的軍官作為朝廷政令的執(zhí)行者,必然不能有效落實種種撫恤措施及軍功賞賜制度。
除上述軍隊營房建設存在屢修不治的情況外,北宋末年,“拱州出戍雄州兵士例皆赤露,并無衣裝”[7]7239。由此可見宋徽宗時期的賜衣之制亦不能得到有效落實。除軍隊撫恤措施建設能夠提升百姓參軍入伍、軍隊奮勇作戰(zhàn)的積極性外,優(yōu)厚的軍賞也是有效提升軍隊戰(zhàn)斗力的一大要素。而宋徽宗時期,“奏乞推賞,先及守臣或職事官”[7]8987,又例多妄冒、保奏不實、報而不賞,以至“奏請金帛以數(shù)萬計,多是帥臣及監(jiān)司并屬官機幕之類分受入己,將士所得蔑如”[7]3129,“竭力效命之人久阻升遷”[7]8988。由于撫恤措施及軍功賞賜難以有效落實,故極大打擊了百姓參軍入伍及軍隊作戰(zhàn)的積極性。又因“比年以來,外則童貫失陷,內(nèi)則高俅不招刺”[13],以至于金兵南下、禍自外來之際,“兵仗皆闕,詔書屢下,嚴立賞刑,而卒亦無補”[6]4921。最終宋廷兵敗如山倒,葬送了北宋之江山社稷。
三、結(jié)語
盡管宋徽宗時期的官辦撫恤事業(yè)建設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且對后世多有裨益的成就,但該時期軍隊撫恤事業(yè)的建設及落實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徽宗對軍隊撫恤事業(yè)建設的忽視也能體現(xiàn)出該時期皇帝對軍隊的態(tài)度。然“兵者,國之大事也”[14]。輕視軍隊撫恤措施建設、軍功賞賜不能有效落實皆是宋徽宗時期軍政敗壞的重要表現(xiàn),也是探討北宋亡國原因這一問題時不能忽視的關(guān)鍵因素。
注釋:
①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59,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309頁。
②寧會振、寧文閣:《從陜州漏澤園看北宋末年的陜州》,見許海星、楊海青主編:《三門峽考古文集》,中國檔案出版社、時代(遠東)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142頁。
③筆者未見宋徽宗時期有新實施或具體列舉出的軍隊撫恤之法,故該時期的軍隊撫恤措施建設大致例從前代。有關(guān)宋廷對亡歿軍人家屬撫恤措施建設的研究,可參見屠陰平《宋代的軍人保障研究》,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
④洪邁:《容齋隨筆》三筆卷16,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619頁。
參考文獻:
[1]王恩厚.北宋宦官預軍弊政述評[J].上饒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04):33-38.
[2]張邦煒.北宋亡國的緣由[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S6):1-6.
[3]楊小敏.蔡京、蔡卞與北宋晚期政局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4]王曾瑜.宋徽宗時的奸臣群[J].中華文史論叢,2015,(03):1-46+393.
[5]王曾瑜.宋徽宗時的宦官群[J].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2015,(00):141-186.
[6](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清)徐松.宋會要輯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8](宋)曾布.曾公遺錄[M].北京:中華書局,2016:289.
[9](宋)徐度.卻掃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5:208.
[10](清)周城.宋東京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8:56.
[11](宋)岳珂.桯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1:102.
[12](宋)蔡襄.蔡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87.
[13](清)黃以周.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拾補[M].北京:中華書局,1979:1613.
[14](春秋)孫武.孫子兵法[M].北京:中華書局,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