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P242.6 DOI:10.16578/j.issn.1004.2539.2025.07.003
0 引言
移動機器人是目前科學技術發(fā)展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展,不僅在工業(yè)、農(nóng)業(yè)、醫(yī)療等行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在城市安全、國防和空間探測等有害與危險場合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路徑規(guī)劃是移動機器人能否自主完成任務的關鍵,已成為研究的熱點和難點。路徑規(guī)劃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障礙物的環(huán)境下,避開障礙物并搜索出最優(yōu)路徑。
目前,主要的路徑規(guī)劃算法有A算法、Dijkstra算法[3]、深度優(yōu)先搜索(Depth-First Search,DFS)算法4、廣度優(yōu)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BFS)算法5、最小生成樹算法、快速探索隨機樹(Rapidly-exploringRandomTree,RRT)算法等。其中, A* 算法作為目前最經(jīng)典的路徑搜索算法,在移動機器人的路徑規(guī)劃中應用廣泛;但A算法規(guī)劃得到的路徑可能存在節(jié)點多、拐點多、路徑不平滑、距離障礙物過近等缺點,不利于移動機器人的控制和保護。D*算法在A算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可以實現(xiàn)在不完全重新規(guī)劃路徑的情況下進行增量式更新,進而適應動態(tài)環(huán)境;但對于復雜地圖,D算法需要大量的存儲空間來維持搜索樹和其他數(shù)據(jù)結構,因此,不適用于復雜環(huán)境下的路徑規(guī)劃。文獻[10]為優(yōu)化 A* 算法的搜索效率,提出了一種改進路徑的生成方法,采用梯度下降法1進行路徑長度優(yōu)化。但梯度下降法容易陷入局部最優(yōu)解,在初始路徑選擇不當或優(yōu)化過程受到局部極小值的影響時,可能無法找到全局最優(yōu)解。文獻[12]提出了一種結合模擬退火法[13的全局最優(yōu)路徑規(guī)劃。但是,在路徑規(guī)劃中通常有一些約束條件,在必須滿足避開障礙物或特定的路徑條件時,模擬退火法難以處理這些約束條件,導致在復雜環(huán)境下搜索的時間過長。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幾何拓展的全局路徑規(guī)劃算法。首先,將傳統(tǒng)A算法的8鄰域搜索擴展為12鄰域搜索;再將柵格地圖[14]上的啟發(fā)式信息以移動機器人尺寸為基礎進行幾何拓展,得到移動機器人的碰撞模型;然后,依據(jù)碰撞模型將遇到障礙物的路徑分為4種代價路徑,在避免碰撞的前提下取最小路徑為移動機器人的規(guī)劃路徑;最后,采用三次樣條插值法[15對路徑進行平滑處理。
1A*算法的改進
1. 1 傳統(tǒng)A算法
A算法是一種啟發(fā)式搜索算法,主要用于移動機器人的路徑規(guī)劃。在移動機器人的路徑規(guī)劃中,移動機器人的狀態(tài)是路徑的節(jié)點,移動機器人的代價是路徑的距離。A算法的工作原理:首先,通過代價估計函數(shù)確定起點的搜索方向;然后,向起點搜索的8個鄰域方向拓展,得到最小代價節(jié)點;再從最小代價節(jié)點繼續(xù)搜索鄰域的下一個最小代價的節(jié)點,直至搜索到目標終點,生成最終路徑。在搜索過程中,由于路徑由搜索的最小代價節(jié)點組成,因此,得到的路徑代價是最小的。A算法的代價估計[1]函數(shù)為
F(n)=G(n)+H(n)
式中, F(n) 表示從起點經(jīng)由任意節(jié)點到終點的代價估計函數(shù); G(n) 表示起點到節(jié)點的實際代價; H(n) 表示節(jié)點到終點的估計代價。常見的計算實際代價G(n) 和估計代價 H(n) 的方法有:歐幾里得距離、曼哈頓距離和切比雪夫距離。本文采用歐幾里得距離計算兩點之間的實際代價 G(n) 。 G(n) 的計算式為
式中, (Xs,Ys) 表示起點坐標; (Xn , Yn 表示節(jié)點坐標。
本文采用曼哈頓距離計算兩點之間的估計代價H(n) 。 H(n) 的計算式為
H(n)=|Xg-Xn|+|Yg-Yn|
式中, (Xg,Yg) 表示終點坐標。
傳統(tǒng) ?A* 算法在搜索過程中通常采用8鄰域的搜索方式,如圖1所示。在柵格地圖上的搜索路徑如圖2所示。
圖2中,黃色表示起點;綠色表示終點;紅色表示路徑;黑色表示障礙物;數(shù)字表示路徑代價和需要的節(jié)點。8鄰域搜索的避障效果如圖3所示。搜索路徑從障礙物的頂點處通過。在考慮移動機器人外形尺寸的前提下,可將移動機器人的避障分為兩種情況: ① 搜索路徑從障礙物頂點通過時,移動機器人必須執(zhí)行回轉動作才能有效避免碰撞; ② 當移動機器人運動在狹窄路徑時,移動機器人可能會陷入死區(qū)無法擺脫。
1. 2 A* 算法的改進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將傳統(tǒng)A算法的8鄰域搜索擴展為等分12鄰域搜索,如圖4所示。接著,結合移動機器人的外形尺寸,對地圖中的障礙物進行幾何拓展,得到碰撞模型;再將搜索過程中遇到的單象限障礙物的避障路徑分為4類,將代價值的大小作為搜索優(yōu)先級的判斷依據(jù),決策出移動機器人避障的最優(yōu)路徑。本文通過12鄰域搜索得到的路徑具有節(jié)點少、距離短等優(yōu)點,更適用于本文算法在復雜環(huán)境下的路徑規(guī)劃。過多的搜索鄰域會導致算法的計算量增大、路徑的復雜程度增加,而且,復雜環(huán)境中過多的信息容易導致移動機器人陷人局部最優(yōu)解。
改進算法既可以保證移動機器人與障礙物之間的安全距離,也可以保證移動機器人在狹窄通道中正常通過。
在傳統(tǒng)A算法的代價函數(shù)中引入障礙物幾何拓展的膨脹半徑信息,以障礙物為中心進行幾何拓展,拓展效果如圖5所示。圖5(a)、圖5(b)所示為Mat-lab軟件地圖中障礙物的處理效果;圖5(c)、圖5(d)所示為Ros軟件柵格地圖中障礙物的處理效果。優(yōu)先考慮移動機器人的避障,將拓展后的區(qū)域視為不可通行區(qū)域,將不一定可通行區(qū)域也視為不可通行區(qū)域,可以降低環(huán)境的復雜程度,縮小移動機器人的搜索范圍,提升移動機器人的搜索效率。
在移動機器人的單一象限引人碰撞模型,將移動機器人的避障路徑分為4種情況,如圖6所示。
圖6中,黑色區(qū)域為障礙物;藍色區(qū)域為障礙物的膨脹半徑;紅色為搜索路徑。圖6(a)中移動機器人與障礙物一定發(fā)生相撞;圖6(b)中移動機器人與障礙物的碰撞不一定發(fā)生,是否發(fā)生碰撞取決于移動機器人的位姿;圖6(c)中移動機器人與障礙物不會發(fā)生碰撞,該路徑可以確保移動機器人在遇見突發(fā)情況時有足夠的空間執(zhí)行旋轉、后退等操作;圖6(d)中移動機器人與障礙物不會發(fā)生碰撞,但移動機器人行走了額外的代價,降低了移動機器人的搜索效率,違背了最小代價路徑的原則。由此可見,圖6(c)中路徑是移動機器人避障中的最優(yōu)路徑。在A算法的代價函數(shù)中加入代價估值,改進后的 A′ 算法的代價估計函數(shù)為
Fi=Gi+Hi+Ci
式中, Fi 為總成本; Gi 為已有成本; Hi 為啟發(fā)成本;
Ci 為代價估值。
Gi 的計算式為
式中, Xi? Yi 為搜索過程中的節(jié)點坐標; Xi-1 、 Yi-1 為前一個節(jié)點坐標。
Hi 的計算式為
式中, Xaim ! Yaim 為目標點的坐標。
Ci 的計算式為
式中, τ 為設定的估值函數(shù)覆蓋范圍; αi 為地圖中無障礙柵格與最近障礙物柵格膨脹半徑之間的曼哈頓距離。膨脹半徑的計算式為
γi=0.5R+τ
式中, γi 為障礙物的膨脹半徑; R 為移動機器人的外接圓半徑。
柵格地圖中,每個柵格的膨脹半徑估值均在預處理中完成。移動機器人離障礙物柵格膨脹半徑越近,得到的代價估值越高;反之越小。與障礙物的距離大于設定的覆蓋距離 τ 時,估值為0,由此設置障礙物的膨脹半徑區(qū)域估值。移動機器人搜索至障礙物附近的柵格時,柵格碰撞估值大于0且小于255,表明該區(qū)域可行;且估值越高,距離障礙物越近。非0估值會增加避障代價,僅當其他路徑的代價均高于該區(qū)域時,移動機器人才會選擇該區(qū)域。這種方式可以根據(jù)需求調(diào)整鄰近障礙物區(qū)域的行駛代價,并通過提高代價的方式來保證移動機器人避障的優(yōu)先性。所提算法的流程如圖7所示。
傳統(tǒng)A算法規(guī)劃的路徑存在距離長、拐點數(shù)多等問題。拐點數(shù)越多,生成的路徑越曲折,路徑的曲率變化程度越大。本文針對生成的路徑存在的拐點過多且不平滑的問題,在拐點處采用三次樣條插值法進行平滑處理。三次樣條差值法定義:假如存在這樣的分段函數(shù) S(x) ,在 n+1 個離散點之內(nèi)所構成的 n 個相同的任一區(qū)間 [Xi , Xi+1](i=0 ,1,2,…,n-1 , x 遞增)中 S(x)=Si(x) 都是三次多項式,且在任意點處都滿足 S(xi)=yi(i=0 ,1,2,…, n) ,那么,可將這樣的函數(shù)稱作三次樣條差值函數(shù)。 S(x) 具有2階導數(shù),且其2階導數(shù)在區(qū)間 [a , b] 內(nèi)連續(xù),所以,S(x) 曲線是一條光滑曲線,由該函數(shù)得出的路徑也是光滑的。曲線的計算式為
式中, m 為樣條基函數(shù)的階數(shù);基函數(shù) Jj,m(x) 可表示為
路徑的平滑處理對比如圖8所示。
2 改進的A算法的仿真驗證
2.1復雜環(huán)境的構建與柵格地圖的繪制
為驗證改進A算法的有效性,進行了仿真研究。首先,進行復雜環(huán)境的構建與柵格地圖的繪制。采用 Ros 軟件系統(tǒng)中的Gazebo模塊搭建不同復雜程度的迷宮地圖,設置了3種復雜程度的地圖,分別是尺寸為 10m×10m 的簡單地圖、 30m×30m 的一般地圖和 100m×100m 的復雜地圖,地圖均由質(zhì)量 0.5kg 、體積為 1m3 的方塊組成。迷宮地圖如圖9所示,地圖參數(shù)如表1所示。
采用Gmapping建圖算法繪制柵格地圖,并用蒙特卡洛定位法對移動機器人進行實時定位。具體步驟如下:首先,使用激光雷達和輪式里程計對地圖和移動機器人數(shù)據(jù)進行實時采集;再通過卡爾曼濾波器對已采集的激光雷達數(shù)據(jù)和里程計數(shù)據(jù)進行融合,并將數(shù)據(jù)重新設置成一個多維狀態(tài)向量,其中,里程計數(shù)據(jù)用于對移動機器人狀態(tài)的預測,激光雷達數(shù)據(jù)用于對移動機器人當前狀態(tài)的校正;最后,采用概率濾波算法20處理傳感器測量數(shù)據(jù)的不確定性和噪聲。該方法生成的地圖合理,具有較高的精度,且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復雜程度的仿真迷宮地圖。生成的柵格地圖如圖10所示。
2.2仿真過程與結果
在Ros軟件中的Gazebo模塊環(huán)境下搭建了簡單、一般、復雜3種復雜程度的地圖,并對傳統(tǒng)A算法和本文改進 A* 算法進行相同次數(shù)的路徑規(guī)劃仿真,路徑對比如圖11所示。圖11中,灰色表示障礙物;白色區(qū)域表示已探索區(qū)域;折線表示路徑;箭頭表示移動機器人的實時檢測方向。
由圖11可知,A算法得到的路徑在不同復雜程度環(huán)境下均有距離障礙物過近、發(fā)生明顯偏折、規(guī)劃錯誤的缺點,且移動機器人在搜索路徑時容易陷入膨脹半徑區(qū)域;而本文算法得到的路徑更簡潔平滑,大部分路徑與障礙物保持了一定距離,降低了移動機器人與障礙物發(fā)生碰撞的風險。此外,本文算法在地圖中的狹窄區(qū)域預留出移動機器人可以執(zhí)行回轉操作的空間,且需調(diào)整位姿的拐點更少,解決了移動機器人陷入死區(qū)的問題。本文算法與A算法的仿真路徑主要評價指標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本文算法生成的路徑長度縮短了約20% ,搜索速度提升了約 23% ,移動機器人的運動時間縮短了約 32.5% 。本文算法得到的路徑比傳統(tǒng)A算法更為簡單、安全,在節(jié)點數(shù)以及路徑平滑性等方面比傳統(tǒng) ?A* 算法更具優(yōu)勢。
3改進的A算法的試驗驗證
3.1 試驗場地和移動機器人
本文在對傳統(tǒng)A算法和改進A算法進行仿真對比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試驗對比?;贚inux系統(tǒng),記錄A算法和改進算法在實際環(huán)境中的路徑規(guī)劃數(shù)據(jù),主要包括路徑情況、執(zhí)行時間、拐點等。對比兩種算法在實際環(huán)境中的處理情況,重點觀察路徑規(guī)劃的準確性、移動機器人與障礙物的距離。
試驗采用的場地如圖12(a)所示。場地為長度30m 、寬度 15m 的試驗教室,場地中擺放各種尺寸的障礙物。采用的移動機器人如圖12(b)所示。移動機器人的主要參數(shù)為:長為 0.6m ;寬為 0.4m 高為 0.8m ;質(zhì)量為 20kg ;最大承載為 50kg ;最大速度為 0.2m/s 。移動機器人配備有Linux系統(tǒng)的計算機、激光雷達等設備。
3.2試驗過程與結果
試驗過程: ① 采用Gmapping算法進行建圖,得到圖13所示的柵格地圖。其中,柵格大小為1; ② 下載程序至移動機器人,設置移動機器人的參數(shù);③ 指定起點和終點,移動機器人執(zhí)行傳統(tǒng)A算法或改進的A算法進行路徑搜索; ④ 整理試驗結果并進行分析。試驗路徑的細節(jié)對比如圖14所示。其中,綠色為移動機器人規(guī)劃的路徑;紅色箭頭為移動機器人的實時方向;間隔時間為 0.2s 。
3.3 試驗結果分析
從圖14可以看出,傳統(tǒng)A算法規(guī)劃的路徑存在距離障礙物過近、偏折角度過大、拐點較多、不平滑的問題。本文算法與A算法的試驗路徑主要評價指標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本文算法生成的路徑長度縮短了約 17% ,搜索速度提升了約 27% ,移動機器人的運動時間縮短了約 33% 。本文算法在復雜環(huán)境下能保證移動機器人與障礙物始終保持安全距離,解決了移動機器人在避障處可能發(fā)生碰撞的問題;在復雜環(huán)境下的狹窄區(qū)域中給移動機器人預留有回轉空間,需要調(diào)整移動機器人位姿的情況更少,避免了移動機器人陷入狹窄區(qū)域無法脫困的情況。
4結論
針對傳統(tǒng)A算法在復雜環(huán)境路徑規(guī)劃中存在的路徑偏折、陷入死區(qū)及平滑度不足等問題,提出了基于幾何拓展的全局路徑規(guī)劃算法,通過仿真與試驗驗證了其有效性。相較于傳統(tǒng)方法,改進后的算法在以下三個方面展現(xiàn)出顯著優(yōu)勢:1)路徑魯棒性提升:通過12鄰域搜索擴展與障礙物幾何建模,改進A算法有效降低了碰撞風險,成功解決了狹窄通道內(nèi)的回轉失效問題2)路徑質(zhì)量優(yōu)化:基于四類代價路徑的決策機制減少了路徑拐點數(shù)量;結合三次樣條插值法后,路徑平滑度得到明顯提升。3)算法適應性增強:在復雜靜態(tài)環(huán)境下,算法改善了移動機器人的導航通過性,使其可更可靠地完成從起點到終點的路徑規(guī)劃任務。本文研究的是室內(nèi)靜態(tài)復雜環(huán)境中移動機器人的路徑規(guī)劃問題,難以適應室外環(huán)境和動態(tài)環(huán)境。未來將研究改進的A算法與其他動態(tài)路徑規(guī)劃算法結合,以用于移動機器人在動態(tài)復雜環(huán)境中的路徑規(guī)劃。
參考文獻
[1]XU X,ZENGJZ,ZHAO Y,etal. Research on global path plan ningalgorithmformobilerobotsbasedonimprovedA*[J].Expert Systemswith Applications,2024,243:122922.
[2] AMMARA.ERA*:EnhancedRelaxed A*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shortestpathproblemin regulargridmaps[J].InformationSciences,2024,657:120000.
[3] 鞏慧,倪翠,王朋,等.基于Dijkstra算法的平滑路徑規(guī)劃方法 [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24,50(2):535-541. GONG Hui,NI Cui,WANG Peng,et al.A smooth path planning method based onDijkstra algorithm[J].Journal of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2024,50(2):535-541.
[4]張建民,黎鐵軍,張峻,等.基于深度優(yōu)先搜索與增量式求解的極 小一階不可滿足子式提取算法[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2,34 (5):121-126. ZHANGJianmin,LI Tiejun,ZHANG Jun,etal.Analgorithmfor extractingminimal first-orderunsatisfiable subformulaeon depth first-searchand incremental solving[J]. Journal ofNational UniversityofDefenseTechnology,2012,34(5):121-126.
[5]徐啟澤,韓文廷,陳俊仕,等.眾核平臺上廣度優(yōu)先搜索算法的優(yōu) 化[J].計算機科學,2019,46(1):314-319. XUQize,HAN Wenting,CHEN Junshi,et al.Optimization of breadth-first search algorithm based on many-core platform[J]. ComputerScience,2019,46(1):314-319.
[6]江波,張黎.基于Prim算法的最小生成樹優(yōu)化研究[J].計算機工 程與設計,2009,30(13):3244-3247. JIANG Bo,ZHANG Li. Research on minimum spanning tree based on Prim algorithm[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09,30(13):3244-3247.
[7]李兆強,張時雨.基于快速RRT算法的三維路徑規(guī)劃算法研究 [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22,34(3):503-511. LI Zhaoqiang,ZHANG Shiyu. Research on 3D path planing algorithm based on fast RRT algorithm[J].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2022,34(3):503-511.
[8]趙倩楠,黃宜慶.融合A蟻群和動態(tài)窗口法的機器人路徑規(guī)劃 [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23,37(2):28-38. ZHAO Qiannan, HUANG Yiqing. Robot path planning based on A* ant colony and dynamic window algorithm[J]. Journal of Electronic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2023,37(2):28-38.
[9]史久根,劉春霞,席海強.CA模型下的改進 D* 路徑規(guī)劃算法 [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6,30(1):30-37. SHI Jiugen,LIU Chunxia, XI Haiqiang. Improved D*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based on CA model[J]. Journal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2016,30(1):30-37.
[10]孫小倩,辛紹杰.基于改進型A算法的移動機器人路徑規(guī)劃[J]. 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23(3):5-8. SUNXiaoqian,XIN Shaojie.Research on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based on improved A* algorithm[J].Modular Machine Tool amp;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Technique,2023(3) :5-8.
[11]史加榮,王丹,尚凡華,等.隨機梯度下降算法研究進展[J].自動 化學報,2021,47(9):2103-2119. SHI Jiarong,WANG Dan,SHANG Fanhua,et al.Research advances on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s[J].Acta Automatica Sinica,2021,47(9):2103-2119.
[12]徐微,湯俊偉,張馳.改進A與動態(tài)窗口算法的移動機器人路徑 規(guī)劃[J].計算機仿真,2023,40(3):447-452. XU Wei,TANG Junwei,ZHANG Chi. Path planning of mobile robot based on improved A* and dynamic window algorithm[J]. Computer Simulation,2023,40(3):447-452.
[13]何慶,吳意樂,徐同偉.改進遺傳模擬退火算法在TSP優(yōu)化中的 應用[J].控制與決策,2018,33(2):219-225. HE Qing,WU Yile,XU Tongwei.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in TSP optimization[J].Control andDecision,2018,33(2):219-225.
[14]劉景森,吉宏遠,李煜.基于改進蝙蝠算法和三次樣條插值的機 器人路徑規(guī)劃[J].自動化學報,2021,47(7):1710-1719. LIU Jingsen,JI Hongyuan,LI Yu. Robot path planning based on improved bat algorithm andcubic spline interpolation[J].ActaAutomatica Sinica,2021,47(7):1710-1719.
[15]岳偉韜,蘇婧,谷志珉,等.占據(jù)柵格地圖的最佳柵格大小與地圖 精度[J].機器人,2020,42(2):199-206. YUE Weitao,SU Jing,GU Zhimin,et al. Best grid size of the occupancy grid map and its accuracy[J].Robot,2020,42(2):199-206.
[16]蔣林,方東君,周和文,等.基于射線模型的改進全局路徑規(guī)劃算 注「]中子學0)50(2).540556 JIANGLin,F(xiàn)ANG Dongjun,ZHOUHewen,etal. Improved global path planningalgorithmbasedonraymodel[J].Acta ElectronicaSinica,2022,50(3):548-556.
[17]焦嵩鳴,姚鑫,丁輝,等.適應于環(huán)境空間變化的激光雷達SLAM 建圖方法[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23,35(8):1788-1798. JIAO Songming,YAO Xin,DINGHui,etal.Lidar SLAM mapping method adapted to environmental spatial changes[J]. Journal ofSystem Simulation,2023,35(8):1788-1798.
[18]操鳳萍,樊啟要.基于自適應蒙特卡洛算法的實時定位研究[J]. 計算機工程,2018,44(9):28-32,37. CAOFengping,F(xiàn)AN Qiyao.Research on real-time positioning based on adaptiveMonte Carlo algorithm[J].ComputerEngineer ing,2018,44(9):28-32,37.
[19]張海剛,聶圓圓,張磊,等.基于改進卡爾曼濾波的無速度傳感器探究[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18,30(10):3761-3769.ZHANGHaigang,NIE Yuanyuan,ZHANGLei,etal.Research onsensorless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Kalman filter of slid-ingmodeobserver[J].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2018,30(10):3761-3769.
[20]楊峰,王永齊,梁彥,等.基于概率假設密度濾波方法的多目標跟蹤技術綜述[J].自動化學報,2013,39(11):1944-1956.YANGFeng,WANGYongqi,LIANGYan,etal.AsurveyofPHDfilterbased multi-target tracking[J].Acta Automatica Sinica,2013,39(11):1944-1956.
Research on path planning in complex environment based on improved A* algorithm
KANG Kaishen HUANG Hailong (CollegeofchanicalEngineeringandAtomation,LiaoningUiversityofechnologyJihouo,ina)
Abstract:[ObjectivelTheglobal path planningalgorithmfor mobilerobots currentlyfaces challenges suchasexcessive inflectionpoints,prolongedomputationtiandineficiencyiomplexvironments.Taddresthseissesnipoved A* algorithmwasproposedandexperimentallyvalidatedundercomplexenvironmentalconditions.[Methods]Firstly,the traditional 8-neighborhood search of the A* algorithm was expanded to a 12-neighborhood search.Subsequently,based on the colisionmodelderivedfromenvironmentalheursticinformationprocesing,thesearchedpathswerecategorzedintofourcost types,withtheleas-cospathselectedasteoptimalrajectoryforthemobilerobot.Finalltheoptimalpathobainedfromthe planing wassmoothed usingthecubic spline interpolation method.[Results]Testresultsdemonstratethat,comparedtothe traditional A* algorithm,the improved A* algorithm achieves search speed improvements of 32.68% , 33.40% and 20.17% in simple,moderateandcomplexenvironments,espectivelyAdditionaly,thenumberofseverepathdeflections isreducedby 35.71% , 43.67% and 47.58% in these environments.The obtained path has the advantages of fewer nodes,a shorter distance, and a smoother trajectory.
Keywords:Mobilerobot;Globalpathplanning; A* algorithm;Costpath;Cubic spline interpolation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