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wù)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guān)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闡述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當(dāng)代作家王履輝閉門六載,沉潛研究老子這一思想,以新體哲理詩直接而形象地描繪萬物本源大“道”演化。為解詩意的濫觴與掘進(jìn),本刊發(fā)表三首“知道哲理長詩”的同時,附上詩作藍(lán)本、詩評與作者序傳。
答《天問》兩題
屈原《天問》:
遠(yuǎn)古初始,誰能說分明?
天地未生,哪來能量得以生?
明暗不分,有誰知道混沌因?
空蒙大氣,虛無無物怎識清?
陽又陰,晝夜循環(huán)何不停?
宇宙生,何是“化”來何是“本”?……
上篇:宇宙生
何是“化”來何是“本”
1.遠(yuǎn)古初始
耄耋后生我
寡聞管見。您
詩圣之前二百年,
老子寫下《五千言》。
遙念先祖八千年,
伏羲,一畫開了天。
當(dāng)今科學(xué)有證言,
距今一百三十幾億年
那場宇宙大爆炸前:
自然無為的靜態(tài),
靜得似乎沒有了時間概念;
無界無限的虛無,
虛得似乎沒有了空間概念。
遠(yuǎn)古初始的超時空恒態(tài):
自然、無為、虛無、無限。
迷蒙無物,虛無無邊,
明暗不分,混沌無限,
天地何以生?
萬物何以形?
2.創(chuàng)造神
天地生,萬物形,
形而上者創(chuàng)造神——
超越一切而自立,
不因外界變化而生滅,
摸不著、聽不到、看不見,
靜之無聲,動之無形,
無形、無聲、無處尋,
卻是生生之本、化化之根。
3.能量絪缊
創(chuàng)造神,乃各有內(nèi)因
與相互使然之外因的
諸能量,寓
絪缊之共性,
于各自之個性,
氣霧彌漫,絪缊濃盛,
攻者執(zhí)矛,守者張盾,
分之為二,合之為一,
相互斗爭,相反相成。
自然、無為、虛無、無限,
是創(chuàng)造神生生化化四特性。
4.趣說矛盾
老子趣說矛盾斗爭,
以“萬物負(fù)陰而抱陽,
沖氣以為和”之過程,
類比男女玄舞正親吻。
陰陽相“抱”,是
兩者沒有質(zhì)變的共存;
“抱”到“沖氣”,
“和”是,有物混成。
5.天地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p>
寂兮,無限虛無,靜而無聲,
寥兮,無限高遠(yuǎn),動而無形。
“獨立而不改”,不改
是性質(zhì)不變的同存;
“周行而不殆”,不殆
卻是有了質(zhì)變的生成。
動靜相交不殆,有無相生,
那是永不懈怠的天地母親,
天地母親,就是創(chuàng)造神。
6.宇宙誕生
天地母絪缊了一萬八千年,
世人卻傳說是盤古開了天。
說盤古掄大斧,霹靂雷電,
陰陽分開,清濁分層。
雙眼一瞪是太陽與月亮神,
吼聲如雷,化作四季風(fēng)云,
雙腿劈叉,轉(zhuǎn)伸雙臂,
為東、西、南、北指引。
身軀累躺,化作大地?zé)o垠,
乳房,美麗峰巒多姿險峻,
血液,灌注黃河、長江,
汗水如露,滋潤萬物生長……
這就是一百三十幾億年前
大爆炸演化的象征,
象征陰陽三合,宇宙誕生,
從此時空連續(xù),不可拆分。
7.本源“大道”
天地母不叫盤古,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強(qiáng)為之名曰大?!睆拇?/p>
開天辟地的天地母
名字叫“大道”,大者
“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遠(yuǎn)曰反,逝遠(yuǎn)為何反?
譬如地球南、北行,
南向北,行至極(逝曰遠(yuǎn)),
極后前行回南極(遠(yuǎn)曰反)。
萬事至極,演化反著方向行,
這是“周行”,這是
“反者道之動”,這是
“大道”演化第五特性循環(huán)性。
8.認(rèn)知“道”性
“大道”演化五特性——
自然、無為、虛無、無限、循環(huán),
訴說了人間何以無常,
演釋了世間何以滄桑。
人類社會數(shù)千年,諸多
探究義理的深奧理論,皆為
認(rèn)知“大道”演化五特性。
至此,耄耋后生我
回答您詩圣所問:宇宙生
何為“化”來何是“本”?
“化”,是
一切循環(huán)演化之生滅過程,
“道”,是
一切物質(zhì)與精神之根“本”。
下篇:陽又陰
晝夜循環(huán)何不停
9.循環(huán)繞彈簧
詩圣您問:陽又陰
晝夜循環(huán)何不停?
這是“反者道之動”
是萬物本源的運化不停。
一切事物凡至極
都會反著方向行。如是
地球繞著太陽之時自轉(zhuǎn)身,
轉(zhuǎn)至午時極,極后陽漸陰,
旭日東升畫半圈,落西天,
另半圈,夜黑看不見。
月球繞著地球軸心轉(zhuǎn),
明月子時極,畫半圈落西天,
另半圈,白天看不見。
日和月,各自畫圈不重疊,
每畫圈,也不重復(fù)畫前圈,
前后圈,圈相連,圈無限。
若問畫圈連成是個什么樣?
打比方,各自都在繞彈簧。
繞上三十來圈一個月,
繞它三個月,季節(jié)就改變,
繞它三百六十五圈一整年。
日和月各繞各的圈,繞的
卻是同一季度,同一年。
地球公轉(zhuǎn)繞太陽,繞太陽
那是彈簧繞彈簧:
三百六十五圈那段彈簧長,
只繞得冬夏兩極,冬來暑往。
百圈繞得人至極,說再見,
說再見,骨灰隨著地球繞彈簧,
說再見,還被地球公轉(zhuǎn)繞太陽,
沒完沒了,直繞得地老天荒。
10.何處是極點
“反者道之動”,是
實有至極歸于“道”虛無;
“弱者道之用”,是
虛無至極化實有,
潤物細(xì)無聲,萬物生。
世上原本沒有什么可永恒,
皆在無與有間滅與生。
萬物皆循環(huán),極點何以尋?
但凡反動處,皆為至極點。
譬如星星眨眼恍,那是恒星
核聚變至極,外傳能量,
至于為何一滅一亮閃著光?
那是氣流、溫濕、風(fēng)向至極,
一眨至極滅,一眨至極亮。
大氣層,水汽飽和至極,
凝結(jié)霧霜、冰凍、雨雪,
待到回暖至極,
消霧霜,解冰凍,化雨雪。
地殼運動、海底擴(kuò)張,
至極了強(qiáng)烈地震,山搖地晃。
山搖地晃,海底滑坡,
至極了海嘯奔騰如萬馬脫韁。
最神秘的“黑洞”現(xiàn)象,
有說恒星晩年核料至極耗光,
也說天體密度至極坍縮碰撞,
還說大爆炸有演化至極能量。
諸多“黑洞”故事,另一極
也許要等上萬上億年。
小小一循環(huán)
僅在星星眨眼間,
大大一循環(huán)
上萬上億年,誰可見?
自然界鬼斧神工,變化萬千。
11.人生多至極
蕓蕓眾生,萬物之靈,
都在循環(huán)至極中滅與生。
盈則必虧,壯則必老,
全則必缺,物極必反。
擴(kuò)張至極,必遭收拾,
強(qiáng)悍至極,必遭削減,
抬舉至極,必被廢除,
斂財至極,必被懲戒。
天下人,皆知美為美,
不知美后還藏著丑,
天下人,皆知善為善,
不知善后還藏著險。
災(zāi)禍,仗恃著幸福而生,
幸福,隱藏著禍害之根。
有與無、得與失,是
始與終循環(huán)的滅與生。
這些固守“道”理,
世人迷惑不清而不珍惜。
“大道”演化循環(huán)性,
管一切!
“大道”演化循環(huán)性,
最神秘!
12.踐行“道”性
人類社會數(shù)千年,
眾多悟“道”秘訣、
修行方法、清規(guī)戒律,
皆為踐行“道”之五特性。
踐行自然、無為之“道”性,
不逆“道”,不肆意妄行;
踐行虛無、無限之“道”性,
心量包容一切,一切即一,
一是萬物本源,即是一切。
最難解的,是
萬物本源演化至極的
“大道”演化循環(huán)性;
最難辨的,是
萬物本源無與有的
“大道”演化虛、實共存。
遙念詩圣當(dāng)年,您
流放川澤,彷徨地
游蕩在平原丘陵之上,
問天、問地、問自然
何以滄桑?
問人、問世、問沉浮
何以這樣?
耄耋后生我
用“反者道之動”法則,
慰藉您那憂國憂民的惆悵——
萬物本源使然,一切都會改變。
“有與無”相生相成
1.杯子“有與無”
一只空杯子,
顯相虛無(空)中,
杯中裝什么?
杯中裝滿了空(無)。
剎那間,“叭”一聲,
杯子跌落破碎,
沒有了杯子的有,
亦沒有杯裝的空(無)。
杯之有,與杯裝的空,
共存而不可分割,是
有與無(空)相生與共。
故,色(物質(zhì))即是空,
空即是色。
思想意識亦復(fù)如是:
受、想、行、識,即是空,
空,即是受、想、行、識。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p>
受、想、行、識與杯之有,
以為利,為利益;
受、想、行、識與杯之空,
以為用,妙用無窮。
2.人身“有與無”
人身有與空(無),
亦復(fù)如是,譬如
母親身之有,生于
萬物本源虛無中。
身之有,亦有身之空:
胸腔空,有
心、肝、脾、肺、腎之有,
腹腔空,有
胃膽、三焦、膀胱、大小腸。
五臟、六腑之有,亦有其空,
不用說,你亦知其空之作用。
盆腔空,有子宮,
子宮之有,亦有子宮內(nèi)的空,
臍帶牽著胎盤,在子宮游泳。
臍帶之有,亦有其空,給
胎兒營養(yǎng)與先天元氣之虛空。
還有,胎兒心臟之有,
亦有心腔之空,可供泵血之用,
于是有了心與腦的意識聯(lián)動。
嬰兒(胎兒)思想意識之有,
亦有其思想意識之空,
載營魂抱一,無為無欲,
其空,乃萬物本源原本之虛空。
身之有與空(無),
一重又一重,
不可分割,相生與共,
這部身體機(jī)器,太精密,
科技再過萬萬年,無可及。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p>
身之有,
以為利,利于身體成長;
身之空(無),
以為用,妙用精氣與營養(yǎng)。
3.人心“有與無”
剪斷臍帶之有,小生命
離開母體第一重子宮的空,
母子共融萬物本源虛無中。
若把身之有,比喻一座城,
眼、耳、鼻、舌、口之空,
是身之城的外城門。
開關(guān)門的是人之性,
人之性,內(nèi)在意識門,
意識門,住于人之心。
若是心之有(有欲),
心之有則狂于性,
內(nèi)開心門、外開城門,
青、赤、黃、白、黑,
五色繽紛讓人恍惚;
Do、Re、Mi、Sol、La,
五音嘈雜讓人瘋狂;
酸、苦、甘、辛、咸,
五味混雜讓人沉吟。
醉生夢死于色、音、味,
背離先天之虛無本性。
感嘆地球人后天之心欲,
一切被欲望所迷惑:
盜釆礦山,竊煤掘地,
竭澤而漁,取卵殺雞……
瘋搶子孫財富,樂此不疲,
這是多么可怖的心醉魂迷。
鋒芒畢露的人,
難保其長久安穩(wěn)。
不義之財滿屋的人,
埋下禍恨,必遭嚴(yán)懲。
裝滿汽油的罐車,再裝,
溢出車外,會招惹不幸。
災(zāi)禍,仗恃著幸福而生,
幸福,隱藏著禍害之根。
若是心之無(無欲),
心之無則守住性,
心之載體人之身,
心身合一不可分,
如嬰兒無欲,
順其自然,無為無爭。
關(guān)閉嗜欲交換之心門,
堵住七竅外門之入侵。
消磨鋒芒,排解紛爭,
摒除心中雜念,
通達(dá)宇宙本體之永恒。
有與無、得與失,是
始與終循環(huán)的滅與生。
心之有與無,乃
禍與福之相對相生。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p>
心之有(有欲),
以為利,為利是禍根;
心之無(無欲),
以為用,妙用有福音。
4.人為“有與無”
心之有(有欲)而為
如遠(yuǎn)古堯帝時鯀治水。
鯀不知水有處下之特性,
勇于敢之妄為,
九年,年年水來土擋,
城墻年升,水患不停,
被堯帝放逐羽山終身。
兒子禹繼位,
心之無(無欲)而為,
勇于不敢父之所為,
改“堵”為“疏”,
疏通川流,引水入海,
順?biāo)匦詿o為而為,
終有其無不為之治水成就。
此乃“勇于不敢則活”。
天下事,凡以心之無為,
無為,則不爭而獲勝,
無為,則不言而獲應(yīng),
無為,則不召而獲來,
無為,則綽然而善謀。
心以無為而作為,
視有事而為無其事,
無事而事,無為而為,
終能成就其無不為。
無為,是對為之否定,
無不為,是對為之肯定,
從否定到肯定,
是無為而無不為之過程。
你若不信
“一帶一路”就是例證,
它會告訴你,為何
不召自來而簽約不斷,
不言獲應(yīng)而對接共建,
不爭獲勝而捷報頻傳,
這是“善為道者而新成”。
反觀世界之現(xiàn)實,
有諸多勇于敢之妄為:
一己私利而發(fā)起戰(zhàn)爭,
百姓遭殃,民不聊生;
一國私利而制裁打壓,
后患無窮,自毀前程……
此乃“勇于敢則殺”。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p>
心之有(有欲),勇于敢為,
以為利,為利“勇于敢則殺”,
心之無(無欲),勇于不敢為,
以為用,為用“勇于不敢則活”。
5.“有與無”相生相成
沒有有,沒有無,
謂之有無相生。
沒有短,沒有長,
謂之長短相形。
山坳發(fā)聲,回音合成,
謂之音聲相和。
你在前,我隨后,
謂之前后相隨。
仰之為高,俯之為下,
謂之高下相傾。
易事做起,難事也成,
謂之難易相成。
世間萬物皆相對,
人間萬事皆相成。
沒有天,怎知地,
沒有古,怎知今,
沒有大,怎知小,
沒有遠(yuǎn),怎知近?
沒有熱,怎知冷,
沒有富,怎知貧,
沒有毒,怎知慈,
沒有喜,怎知瞋?
沒有退,怎知進(jìn),
沒有敗,怎知成,
沒有癡,怎知智,
沒有凡,怎知圣?
沒有亂,怎知定,
沒有動,怎知靜,
沒有濁,怎知清,
沒有邪,怎知正?
沒有暗,怎知明,
暗相對,明相生;
沒有陽,怎知陰,
陽相對,陰相生。
陰極必陽,陽極必陰,
陰長陽消,陽消陰長,
壯極必虛,升極必沉,
盛極必衰,衰極必盛,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萬事萬物對立而共存,
各以其自然無為,
等待對方向其轉(zhuǎn)化去,
收獲無不為之相反相成。
小者,譬如春草,
新生時多么柔嫩,
茂盛至極也枯硬,
枯硬死亡走向新一輪,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大者,如喜馬拉雅地殼運動,
連續(xù)沉降而汪洋,銀波水涌,
20億年前,降沉到極點,
地殼又漸漸隆起了珠峰。
自然使然的那股力量,
強(qiáng)大到人類無法想象,
印度板塊至今還在北移,
那是地殼仍為釋放能量。
自然能量之無為而無不為,
人類無法干預(yù)、無法阻擋,
大到浩瀚宇宙之星空,
小到夜晚閃爍的螢火蟲。
萬物,何以有各自之無為?
無為,乃期待物質(zhì)與能量,
有各自至極交換與相互影響,
達(dá)到各有其無不為之期望。
也許,
再過多少億年,
喜馬拉雅山脈造山至極點,
又會反向沉降成一片汪洋。
你若不信這自然現(xiàn)象,
我請麻姑告訴你,
她見過東海之三變滄桑。
“有與無”,相對而相生,
“有與無”,相反而相成。
“天之道”絪缊之特性
“天之道”是一切的“一”,
“一”是萬物本源之獨“一”,
“一”是物質(zhì)與精神的一切,
是各有其內(nèi)因、外因的能量,
自然、循環(huán)、虛無、無為、
無限,對立又統(tǒng)一的絪缊,
人類社會數(shù)千年,修行
乃踐行“道”絪缊之特性。
“道”是個十分抽象的概念,
這里用近于“道”的水描寫:
“天之道”具有自然之特性,
如水,自然使然尋找其水平,
喻“其猶張弓與”之平衡。
“天之道”具有循環(huán)之特性,
如水的相態(tài)至極之循環(huán)新生,
“損有余而補(bǔ)不足”則新成。
“天之道”具有虛無之特性,
如水,虛無入無間之無有,
喻“功遂身退”,虛無歸零。
“天之道”具有無為之特性,
如水,滋養(yǎng)萬物而不與相爭,
“不爭而善勝”無為而善成。
“天之道”具有無限之特性,
如水,化身形于大地之無垠,
無限,指“道”的無處不在,
喻“道乃利而不害”之無盡。
老子言“天之道”五個方面,
是“天之道”五特性之絪缊。
1.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天之道”具有自然之特性,
如水,自然使然尋找其水平,
喻“其猶張弓與”之平衡。
譬如人類社會之公平、公正:
舉高了,按下調(diào),
解決高下之矛盾。
壓低了,調(diào)其高,
貧富懸殊之協(xié)調(diào)。
發(fā)力大了就減少,
發(fā)力不足加力道。
抬高壓低,適巧正好,
力大力小,唯達(dá)目標(biāo)。
譬如大廈千萬噸,
力量全由大地?fù)?dān)承,
作用與反作用告訴我們,
力平衡是尋求力的對等。
老百姓是大地,是
社會大廈不倒的根本,
沒有社會公平、公正,
岳立大廈怎會堅固安穩(wěn)?
天平告訴我們,
風(fēng),會影響天平稱重,
社會的公平、公正,
也怕世風(fēng)之撓動。
現(xiàn)實告訴我們,因
有了社會制度作保證,
才有政治層面的平等,
才有百姓生活的安寧。
現(xiàn)實還告訴我們,
經(jīng)濟(jì)轉(zhuǎn)型環(huán)境里,
體制改革進(jìn)程中,
貪權(quán)者,揮金如土,
掠財者,一夜暴富,
淫蕩者,出沒如鼠。
他們唱著交換的歌——
“權(quán)是金,錢是銀,
金貴銀賤。
色是魂,軟金銀,
交換最靈。
權(quán)、錢、色,是
腐敗的根,卻是
交換的一張通行證。”
有權(quán),權(quán)是通行證,
有錢,購買通行證通行,
有色,囊括通行者歸順。
灰色的交易五花八門——
倒賣批文,獲利分贓,
減免稅受賄,稅收遭殃,
放貸聯(lián)手,讓銀行壞賬,
企改資產(chǎn)流失冠冕堂皇,
零資產(chǎn)轉(zhuǎn)讓幾乎是明搶,
工程賄賂,羊毛羊身上,
證券交易暗箱、鼠倉……
腐敗滲透進(jìn)改革進(jìn)程中,
潛匿于“你懂的”圈子里,
這非轉(zhuǎn)型、改革之陣痛,
是權(quán)力參與了資本分紅。
小官大貪,高官巨貪,
貪官級別高到令人發(fā)懵。
中央對此,嚴(yán)以懲治,
不管是誰,照實公示,
這是刮骨療毒的透明,
這是法治與意志宣誓。
笑看今日貪得歡,
反腐路上拉清單,
天道好輪回,
蒼天饒過誰?
2.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
“天之道”具有循環(huán)之特性,
如水的相態(tài)至極之循環(huán)新生。
貧富懸殊有“反者道之動”,
“損有余而補(bǔ)不足”則新成。
不老的話題是社會平等,
平等的前提是公平、公正,
改革開放有一部分人先富,
先富幫后富是共富的循環(huán)路。
我們的宗旨為人民服務(wù),
注定了必須走共富之路,
省、市、縣、鄉(xiāng)、村聯(lián)動,
路雖修遠(yuǎn)吾輩已踏上征途。
大數(shù)據(jù)定位著幫扶對象,
因地制宜的措施靈活多樣:
綠水青山的,搞民宿經(jīng)濟(jì),
惠民搬遷的,易地建房,
貧困低保的,政策兜底,
還有教育、醫(yī)療、
社會保障等跟上……
中國提前十年向世界宣告:
實現(xiàn)了聯(lián)合國2030減貧目標(biāo)!
在十四億人的中國大地上,
完滿實現(xiàn)了“天之道,
損有余而補(bǔ)不足”的社會理想。
放眼世界,“人之道則不然,
損不足以奉有余”者依然瘋狂:
貨幣霸權(quán),?經(jīng)濟(jì)制裁,
專利壟斷,資源掠奪?,
軍事干預(yù)直至戰(zhàn)爭打響……
你若不信,這里有受害者作證:
早先的墨西哥?,西班牙?,
海地,巴拿馬?……
二戰(zhàn)后伊朗?,多米尼加,
越南,南斯拉夫,阿富汗,
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
人類,共生于一個地球,
各國,共處于一個世界,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
“一帶一路”的
共享、共建、共治,是
“中國方略”的宣言,是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
“損有余而補(bǔ)不足”,是
人類社會必然的循環(huán)向前。
3.天之道功遂身退
“天之道”具有虛無之特性,
如水,虛無入無間之無有,
喻“功遂身退”,虛無歸零。
歸零是淡然世間虛榮與名利,
歸零是守住自己本心與本性,
虛無歸零是循環(huán)向前之新生,
是“反者道之動”之新成。
古有花木蘭,功遂身退,
不當(dāng)尚書郎,千里還故鄉(xiāng),
“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今有甘將軍功遂歸零還故鄉(xiāng),
贏得了“農(nóng)民將軍”之榮光。
英雄肖萬世功遂歸零還故鄉(xiāng),
兒女竟不知其父有英雄過往。
英雄張國富功遂歸零還故鄉(xiāng),
埋名搞運輸,四十年如?!?/p>
功遂身退是虛無歸零,是無為,
無為是循“道”而為之無不為。
4.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天之道”具有無為之特性,
如水,滋養(yǎng)萬物而不與相爭,
“不爭而善勝”無為而善成。
“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
不招而自來,綽然而善謀?!?/p>
綽然、不招、不言、不爭,
則善謀、自來、善應(yīng)、善勝,
這是“綽然與三不”之無為,
是“自來與三善”之無不為。
無為,是對為(妄為)之否定,
無不為是對循“道”而為之肯定。
否定與肯定,是矛盾的統(tǒng)一,是
無為而無不為的循“道”前行。
如是新中國成立時百廢待興,
自發(fā)的“青年志愿墾荒隊”,
移民到邊遠(yuǎn)貧困地區(qū)開墾,
獻(xiàn)了青春獻(xiàn)終生、獻(xiàn)子孫,
貧困地成了富饒的江南春。
這是貧與富矛盾之統(tǒng)一,
這是無為而無不為之前行。
三年困難時期職工下放,
那時家庭與基層也不富裕,
為國家解困,彼此相擁,
熬過了新中國少有的苦痛,
迎來了國民經(jīng)濟(jì)新的繁榮。
這是國家與地方矛盾之統(tǒng)一,
這是無為而無不為之前行。
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去邊疆、
荒原戈壁、熱帶雨林……
改變貧窮也改造了舊思想,
新的世界觀鑄就新的理想,
這代人已成了國家的棟梁。
這是眼前與長遠(yuǎn)矛盾之統(tǒng)一,
這是無為而無不為之前行。
企業(yè)改制中大批職工下崗,
下崗的謀生之路百花齊放,
熬過了這場企業(yè)改制的陣痛,
中國成了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jì)體,
國家富裕,每個人都共享紅利。
這是國家與個人矛盾之統(tǒng)一,
這是無為而無不為之前行。
無為是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而為,
無為而無不為是永恒之循環(huán)前行。
5.天之道乃利而不害
“天之道”具有無限之特性,
如水,化身形于大地之無垠。
“利而不害”之無限,是
“道”無處不在與永恒。
“其猶張弓與”之社會平衡,
是“道”自然之“利而不害”。
“損有余而補(bǔ)不足”則新成,
是“道”循環(huán)之“利而不害”。
“功遂身退”,一切歸零,
是“道”虛無之“利而不害”。
“不爭而善勝”之無不為,
是“道”無為之“利而不害”。
“天之道乃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為而不爭?!比?/p>
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就是“天之道乃利而不害”,
就是中國的“為而不爭”。
中國發(fā)表的核試驗聲明,
發(fā)展核武是因受到核威脅,
中國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就是“天之道乃利而不害”,
就是中國的“為而不爭”……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
為而不爭的中國不為超越誰,
超越自己是為做更好的中國。
作者簡介:
王履輝,男,1941年生于江蘇啟東。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高樓深院》《情滿波斯灣》《尋夢上海灘》《滄桑夢》《天道酬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