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看家本領,群眾工作能力是領導干部的“第一能力”。
過去,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身先士卒,排除萬難,團結帶領河南開封蘭考人民植樹治沙,有效治理了肆虐千年的“三害”;如今,江西九江武寧領導干部切實解決群眾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的路燈損壞問題…從過去到現(xiàn)在,盡管群眾的利益訴求發(fā)生變化,群眾工作的場景從物理空間拓展至數字空間,但領導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追求始終未變。
當前,開展群眾工作不僅要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還要關注群眾的“幸福指數”,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級領導干部要主動作為,善于從推進社會治理中梳理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新要求,針對不同社會群體的特點把工作做細做實。
把群眾工作做細做實,深入調研是基礎。深入群眾調研,既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有效途徑。焦裕祿之所以能夠成功治理蘭考縣歷屆縣委縣政府都無法根除的“三害\"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在蘭考工作的475天,他不僅走遍了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還組織成立了“三害\"調查隊,開展大規(guī)模調查研究工作。新時代的領導干部要學習這樣的作風,摒棄“等靠要\"的消極思想,俯下身子深入群眾調研。深入群眾調研不僅要“身入”,更要\"心至”,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與群眾交流,獲取最真實的民情民意,并及時跟進民情民意的辦理情況,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把群眾工作做細做實,掌握規(guī)律是關鍵。面對群眾更加多元的利益訴求,四川巴中設立“社情民意\"聯(lián)系日,通過“個案辦理推動類案施治\"等模式,倒逼各級部門同題共答,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民生改善的“幸福賬單”??梢?,把握群眾工作規(guī)律是實現(xiàn)高效能治理的重要一環(huán)。一方面,領導干部要善于從歷史經驗和典型案例中提煉群眾工作共性,分析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區(qū)群眾工作的成功經驗,總結有效做法。另一方面,領導干部要充分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群眾訴求、網絡輿情、信訪數據等進行科學分析,精準預測潛在問題,把握群眾需求變化趨勢,提前謀劃工作。
把群眾工作做細做實,分類施策是保障。群眾組成的多元化注定其需求是多樣化的。因此,領導干部在開展群眾工作時,要從“一刀切\(zhòng)"向“一群體一方案\"轉變,切實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實現(xiàn)精準施策。例如,福建省政府辦公廳機關工會針對“老\"“幼\"“殘\"“困\"\"特\"等不同群體,開展“我為困難群眾辦實事\"等活動,切實讓困難群體有盼頭、有希望。同時,要推動建立長效評估機制,定期對群眾工作進行評估,了解分類施策的實施效果,并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工作策略和方法,確保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新時代新征程,領導干部要“沉”下去,將主動作為的擔當、掌握規(guī)律的智慧、做細做實的決心轉化為“知民情、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的實踐力,唯有如此,群眾的幸福才能“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