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能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專業(yè)水平,助推幼兒園課程建設和辦園品質提升。本文基于東莞市茶山鎮(zhèn)各幼兒園的實踐探索,介紹了“五參與”園本教研模式的內涵、實踐路徑及成效,為幼兒園教研活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五參與 "園本教研模式 "實踐探究
園本教研是以幼兒園面臨的保育和教育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幼兒教師為研究主體,旨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形成辦園特色,促進幼兒園、幼兒和教師共同發(fā)展的研究活動。園本教研模式是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標準樣式。園本教研模式的有效實施,不僅能滿足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求,還能增強教師的積極性,提升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通過多年的實踐,我們探索出了“五參與”園本教研模式。
一、“五參與”園本教研模式的內涵與實踐路徑
(一)全員參與案例教研:群策群力,提升教研主動性
全員參與是園本教研的基礎,能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增強團隊凝聚力。每周二的游戲案例分享教研活動實行級部輪流、全員參與制,輪到的級部負責活動策劃、主持、組織與實施,包括方案制訂、活動流程設計、資料收集整理等。這種方式讓每位教師成為教研活動的主人,增強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1]
1.人人參與方案制訂。在接到任務后,級部教師在行政督導和教研組長組織下,提前一周開展方案商討及部署會,集思廣益,確定研討主題、地點、方式,并進行人員分工。例如,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研討內容選擇、獎品設置等都由教師共同商討決定。
2.人人參與教研活動。每位教師承擔一項具體任務,如主持、記錄、計時、拍攝、設備管理、資料整理等。這種分工明確的參與方式,保證了教研活動順利開展,讓每位教師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提升教研實效性。
(二)分層參與教學展示:因材施教,促進教師個性化成長
幼兒園教師在年齡、經(jīng)驗、興趣、特長等方面存在差異,分層參與教學展示能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發(fā)展需求。我們根據(jù)教師特點,制訂教師梯度培養(yǎng)及考核方案,為各層級教師提供學習和成長機會。
1.分層培養(yǎng)與展示。名師展示原創(chuàng)課例,骨干教師展示研討課,新教師展示模仿課。通過不同層次的教學展示,教師們在觀摩和研討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例如,名師在課例設計思路和組織實施上示范,骨干教師在研討中提升執(zhí)教能力,年輕教師通過模仿操作優(yōu)化實踐,明確努力方向。[2]
2.師徒結對,共同成長。根據(jù)教師興趣和特長,幼兒園鼓勵師徒結對,由業(yè)務水平高的教師或骨干教師擔任師傅,年輕教師或需要提升的教師做徒弟。師傅每月上示范課,徒弟上匯報課,雙方共同探討課堂教學問題,攜手成長。
(三)分班參與一課多研:精益求精,優(yōu)化教學策略
分班參與一課多研是針對同一教學內容進行不同設計和實施的研討模式。通過不同班級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比較不同教學策略效果,尋找更優(yōu)教學方法。
1.教學設計與實施。每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個性化設計,并在班級中實施教學。其他教師通過觀察、思考、分析和比較,提出改進建議。例如,在小班繪本教學《小白魚過生日》中,小一班教師采用圖片提示引導幼兒復述故事內容,但發(fā)現(xiàn)幼兒興趣不高。通過研討,小二班教師調整為角色扮演,讓幼兒通過角色對話和互動增強興趣。小三班教師進一步優(yōu)化,通過情景游戲引導幼兒遷移經(jīng)驗,運用反義詞,最終形成級部精品課。
2.教學反思與優(yōu)化。每次教學實施后,教師們共同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提出改進措施。通過多次實施和優(yōu)化,教學效果不斷提升,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精品課程。
(四)互動參與專題研討:聚焦問題,深化理論與實踐結合
互動參與專題研討圍繞某一主題或問題展開,旨在通過教師集體智慧解決實際問題。選取級部共性問題和幼兒園共性問題作為研討主題,集思廣益,尋找有效解決方法。
1.級部專題研討。例如,針對小班新生分離焦慮問題,教師們查閱相關資料,分析分離焦慮表現(xiàn)和原因,并討論應對策略。通過實施和總結,不斷完善策略,為下一屆新生提供更有效支持。
2.園內課題研討。以市級立項課題《基于“莞文化”幼兒集市游戲課程資源開發(fā)》為例,教師們通過現(xiàn)場觀摩、分析冷熱區(qū)域現(xiàn)象,探討將“冷區(qū)域”轉化為“熱區(qū)域”的策略。通過分組討論和實踐應用,教師們從教師、幼兒和幼兒園管理三個維度梳理策略,優(yōu)化游戲課程。[3]
(五)隨機參與話題討論:靈活交流,激發(fā)教師智慧碰撞
1.隨機參與話題討論。鼓勵教師抓住各種契機,分享經(jīng)驗和智慧,解決實際問題。
2.靈活交流。日常茶歇、教研活動前分享經(jīng)驗(如植物角管理、插班生適應策略),激發(fā)智慧碰撞。
二、“五參與”園本教研模式的成效
(一)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教師通過教研活動更新教育觀念,提升科研能力,多名教師獲省、市級獎項。
(二)提升課程建設與教學質量。一課多研與專題研討形成多個精品課程,幼兒園獲東莞市“品質課堂”實驗教研組稱號及教研案例獎項。
(三)增強團隊凝聚力。全員參與模式促進教師相互支持與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增強歸屬感與集體責任感。
“五參與”園本教研模式通過多樣化參與形式,兼顧教師個體發(fā)展與團隊協(xié)作,推動幼兒園教研質量提升,但仍需進一步優(yōu)化細節(jié)以深化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曉霞.合作·開放·分享·互助:幼兒園園本教研模式研究[J].教師, 2018(27):2.
[2張瓊.“參與式”教研組建設初探[J].基礎教育參考, 2012(13):2.
[3]陳真真.創(chuàng)新園本教研,促進新教師專業(yè)成長[J] .教育界,20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