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9日,這天是父親節(jié)。
早晨,葉夢雨給父親葉小平發(fā)去節(jié)日祝福,同時發(fā)了一張她兒時和父親的合照?!鞍职值氖肿钣辛α?。”她用這樣的文字贊美父親。
葉小平將這些信息抄寫在手邊的紙條上——在葉夢雨的印象里,父親總是隨身帶著紙和筆,一有空閑就在紙上寫寫畫畫,回家后再謄抄或者粘貼在日記本中。就在這張窄窄的紙條上,他寫下一首小詩——《父親節(jié)致女兒》。這也是葉夢雨與父親過的最后一個父親節(jié)。
2022年10月23日,身為廠長的葉小平照常度過了繁忙的一天。這天的日記里,記錄著他的身體狀況:“感覺比前幾天更加乏力,無食欲,無動力?!逼鋵嵥呀?jīng)腹痛很久了,但他始終強忍著沒說。第二天,他到桐廬縣的醫(yī)院檢查,隨后被緊急轉診到杭州的醫(yī)院,確診患有胰腺癌,從此再也沒能回家。
2023年年初,葉小平離世后,工廠的房租到期,房東要求他們在一個月內騰退廠房。葉夢雨找來幾個親戚,到廠里清退廠房。廠房的二樓是倉庫,葉夢雨一進去就看到幾十個封著的大紙箱,在她的印象中,這些紙箱跟著廠子搬了3次家,父親從不許任何人亂動。葉夢雨打開這些紙箱,本以為里面也就是樣品或者布料,但眼前出現(xiàn)的東西,將她定在原地。
紙箱里裝了很多紙張。
這是父親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寫的日記、隨筆、信件,以及一些畫稿。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關于葉夢雨的。葉夢雨不到一歲時的涂鴉作品,第一次寫下的父親的名字,上幼兒園時給父親留的字條……都在其中。葉夢雨讀高二、高三時,葉小平甚至為她寫了本“高考日記”,用不同顏色的筆跡記錄著她的每日三餐和心理狀態(tài)。
最后,還有詩。
葉夢雨發(fā)現(xiàn)的第一頁詩稿,被收藏在一個文件夾里,詩的名字叫《想念》:“想念的手很長很長/能摘任何一個幸福的果。”彼時葉夢雨還不到一歲,和母親在外婆家暫住,葉小平獨處時寫下了這首詩。
葉小平寫了很多詩,筆下的人物包括他的家人、掃大街的清潔工、裝火柴的女工……在拔秧之后休息的田埂上,在出差時住的旅社里,在愛人的產(chǎn)床旁,在女兒的搖籃邊,葉小平一直在寫詩。
也是在舊紙堆中,葉夢雨看到了一個她從未見過的父親。
她看到年僅13歲的葉小平,成績名列前茅卻被迫輟學,拿起了農具。
1974年,葉小平用自己僅存的4角錢買了“高爾基三部曲”的連環(huán)畫。書中有句話:“你對萬事從不背過臉去,總是面向一切,這樣很好?!?/p>
“面向一切”從此成為葉小平的座右銘。這時的他認真生活,將看到的一切訴諸紙筆。
他開始寫詩,偶爾畫畫,內容平實無比,都是眼中看到的風景。
他也在詩中寫自己。拔秧時他寫:“我愿永遠是個農民/我寧愿讓太陽/把我烤成褐色的泥。”打石時他寫:“我曾是一個石匠/沉重的鐵錘扛在肩上/從清晨掄到黃昏/眼鼻充滿了硝煙/耳畔塞滿了叮當?!?/p>
他似乎與苦難握手言和了,當然這要歸功于文學的力量。他在詩中給自己頒發(fā)了“研究生畢業(yè)證書”,稻叢就是他的“答辯論文”。
他并沒有因少年時的苦難而放棄讀書。1978年,他自學通過了中專招生考試。1981年,他考進桐廬工藝美術廠,成為一名彩繪工人。
他在廠里干過很多事,無論什么工作都做得十分起勁,多次被評為“先進生產(chǎn)工作者”。1985年,年僅29歲的他被推選為副廠長,隨后成為廠長。
當然,這只是葉小平筆下的自己,那個還沒有葉夢雨時的他。
哪怕成為管理者,葉小平最敬佩的還是一線工人。這當然不是泛泛而談的空話,無數(shù)篇詩歌都能為他做證:“你看酒桌上/觥籌交錯,高談闊論/但如果你見過凌晨安靜的車間/工人師傅們都在聚精會神地做手上的活/誰又才是真正的創(chuàng)造者?”
這與葉夢雨印象中的那個父親重合了。
那是將勞動者看得至高無上的葉小平。2000年,工廠改制,縣廣播站、總工會都對葉小平發(fā)出任職邀請,還有個管理輕工業(yè)的公務員崗位,但他都拒絕了。
在葉夢雨的記憶中,父親總是忙碌的。他通常清晨5點就到廠里,遇到趕工交貨的時候,甚至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他始終堅信,勤勞就能致富。
但事業(yè)心的另一端,是他對自己生命的透支。2019年,葉小平突然大口吐血,在醫(yī)院做了胃全切手術。出院沒多久,他又到廠里搬貨,葉夢雨氣得和他大吵一架。
生命的最后一個月,病床上的葉小平還在收郵件,記掛著給客戶打樣。他囑咐妻子記得交房租,說:“人在,工廠就要在?!?/p>
從1989年開始,葉小平筆下多了個叫葉容(葉夢雨的曾用名)的小女孩。
1989年2月22日,他寫下名為《我、我的妻子和女兒》的長詩,他在詩中寫盡自己對新生命到來的喜悅與期冀。
1989年8月19日,葉容因打卡介苗發(fā)熱,葉小平心疼無比:“容容啊/你的哭聲/使夜的寧靜破裂/你的腳心和手心/那么發(fā)燙/而你的哭聲啊/揪著我們的心?!?/p>
葉小平有寫日記的習慣,他將每天的工作、飲食和所思所得全部分門別類地記在本子上。而葉小平的每一頁日記里,都有專屬于葉容的部分。
因為父母忙于工作,葉容在鄉(xiāng)下的外婆家長大,葉小平在日記中記錄著葉容在鄉(xiāng)村的日常生活:“她膽子很大,手敢去摸狗的頭和狗的身體,一點也不怕,還十分高興?!?/p>
他也因自己工作繁忙,沒辦法多陪葉容而感到愧疚:“容容是那么伶俐可愛,遺憾的只是我當個什么廠長,卻是那么忙,只帶了容容一個半小時?!?/p>
正式讀書后,葉容改名為葉夢雨。
葉小平每次出差,都會給葉夢雨買些書帶回來。他崇敬刻苦勤奮的女性,林徽因、蕭紅、張純如的傳記,他都買來,并和女兒一起讀,而且讀了很多遍。他告訴葉夢雨:“學習會使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p>
葉夢雨一頁頁翻閱著這些日記,仿佛透過父親的眼睛,看到了一本本記載父女歷史的書,以及一部以自己為主角的成長紀錄片,掌鏡的人為她成長的每一幕都做了愛的旁白。
回頭看,那個廢棄廠房,也是一個“考古”
現(xiàn)場。葉夢雨從中發(fā)掘出一個熟悉又陌生的父親,以及她忽視已久卻濃厚的愛。
2007年,葉夢雨高考沒考出理想的成績,在家大哭,于是父親給她念了一首詩:“我是一只蝸牛,生活在陰暗的角落/人們從不理睬地從我面前經(jīng)過/但是我呀,有不被理睬的快樂?!?/p>
高考后的夏天,葉夢雨咀嚼著父親送給她的這首小詩,慢慢重振精神。16年后,她在父親的文稿中發(fā)現(xiàn),29歲的葉小平就抄寫過這首詩,或許那時,這首詩也給了他很大的力量。
當年9月,葉夢雨進入大學校園,葉小平給她發(fā)來短信:“葉子要強有力!”她隔段時間就和家里通話,有時會發(fā)短信訴說自己的煩惱,父親就一一回應。
但她不知道的是,由于手機內存有限,父親擔心這些對話記錄會被刪除,就一字一句、一筆一畫地抄在了自己的日記本中,甚至詳細到記錄了信息的接收時間。葉夢雨本人都忘了的很多對話,父親都替她記著。
葉夢雨出國留學后,牽掛的線被扯得更長。她時不時會收到父親轉寄過來的包裹,除了日常物品,還會夾雜一些父親的讀書筆記、摘抄的詩。其中還有一篇屈原的《橘頌》。屈原借橘樹抒發(fā)自己的愛國情感,葉小平以此言志,囑咐女兒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也要堅守初心。
回北京工作后,葉夢雨和父親的交流逐漸變少,每次通話,父親都和她侃侃而談國際形勢,“家長里短的話和媽媽說”。
葉夢雨有些沮喪,以為父親并不關心她具體的生活,直到看到父親的日記,才發(fā)現(xiàn)他將自己和媽媽說的“家長里短”都記了下來。
某天,父親來北京看她,回家后在日記本里記下了葉夢雨的工作單位,甚至將她在哪個辦公室、哪個工位都寫下來,還畫了一張路線圖。在2019年的日記里,他寫道:“葉子(在北京)沒有像樣的新房,我這種父親也算是窩囊的了!要盡力去做!”
從某些方面來說,正是這些文字,矯正了葉夢雨心中父親的形象,留下一個更加真實的葉小平。
直到父親去世后,她才在這些文字里看到詩歌之于父親的意義,看到父親的精神信仰,同時也看到了被他藏于其中的柔軟、悲觀、脆弱和無奈。但在她終于讀懂父親的時候,卻永遠失去了父親。
“遺憾”,她終于提到這個詞。
好在,還有這些文字留了下來,她還可以和父親的回憶一起繼續(xù)創(chuàng)造新的回憶。正如史鐵生在病中所寫的那樣:“唯有文字能擔當此任,宣告生命曾經(jīng)在場?!?/p>
在廠房的舊紙堆里,葉夢雨找到了最后一頁草稿紙。那是一篇還沒來得及寫完的文章,題目叫《我想握著你的手》。
“夢雨,我的女兒,19年前,1989年2月22日,在浙江桐廬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你來到人世間,你脫離母體來到人世,我輕輕地呵護在胸前,我輕輕地握著你的手……我想握著你的手,告訴你,生活就是在不斷地得到和失去中奮進?!?/p>
(落 音摘自微信公眾號“最人物”,本刊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