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同生,千靈重元,天地無量乾坤圈,急急如律令。\"這句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反復出現(xiàn)的咒語,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么出現(xiàn)的?
要理解“如律令”的深層含義,需先厘清秦漢時期律與令的關系。1975年,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王的一本竹簡中寫著:“櫟陽二萬石一積,咸陽十萬石一積,其出入禾、增積如律令?!边@是現(xiàn)存最早的如律令公文實例,展現(xiàn)了秦代嚴密的倉儲管理制度。
漢承秦制,漢簡也常以如律令結(jié)尾。1990年甘肅懸泉置遺址出王的漢簡記載:元平元年,御史大夫田廣明下達文件,要求從長安到敦煌沿途驛站“當舍傳舍,如律令”。這兩則簡牘相隔三百年,卻共同印證著如律令的核心含義:公文結(jié)尾的強制性要求,強調(diào)必須按照現(xiàn)行法令嚴格執(zhí)行。
如律令不僅具有法令效力,更暗含警示意味,這在漢代文獻中屢見不鮮?!妒酚洝と跏兰摇酚涊d:“御史大夫湯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干石下郡太守、諸侯相,丞書從事下當用者。如律令。”這段文獻完整展現(xiàn)了漢代政令逐級下達的流程,結(jié)尾的如律令既是對執(zhí)行程序的規(guī)定,也暗含違令必究的警告。
那么,秦漢時期的“律”和“令”是否有所區(qū)別?律和令都是秦漢時期最主要的法律形式。商鞅變法時將《法經(jīng)》改造為《秦律》,確立盜、賊、囚、捕、雜、具六大基本法典,這是律作為根本大法的起點。而令的淵源更為久遠,先秦時期已有君主頒布臨時法令的傳統(tǒng)。
盡管理論上律與令有明確分野一律是基礎法典,令是臨時政令,但漢代實際運作中二者常相互滲透。正如學者季玉生指出,漢代的令往往承擔著補充、修正律的功能,例如針對新出現(xiàn)的司法問題頒布特別法令。這種互為補充的關系,使得律和令在實際運用中難以截然區(qū)分。
后來,如律令逐漸被道教吸收并改造。在道教典籍中,它演變成“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等形式。道士們還會在這句話末尾添加“攝”“敕”“疾”等字,強調(diào)必須立即執(zhí)行命令不得延誤。宋代學者趙彥衛(wèi)曾解釋: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將如律令引入道教,后世道士們便沿用了這個傳統(tǒng),用這三個字表示依法令行事,語氣相對平和;而加上急急二字后,則突出緊迫性,在道教符咒中特指見到符咒必須立刻照辦。
有趣的是,這一用語后來意外地走進了文學創(chuàng)作。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祭龍文》中寫道:“若三日之內(nèi),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痹谠撐闹?,白居易以“急急如律令”結(jié)尾,將祈雨的迫切心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無獨有偶,陳子昂的《榮海文》也用“無昏泊亂流以作神羞,急急如律令\"來警示河神,給嚴肅的祭文增添了獨特的韻律感。
這個傳承千年的咒語,在現(xiàn)代文藝作品中進發(fā)全新光彩。近年火爆銀幕的《哪吒》系列動畫,就將“急急如律令”化作了連接古今的鑰匙。當“日月同生,千靈重元,天地無量乾坤圈,急急如律令\"響起時,觀眾既能感受到道家咒語的神秘韻律,又見證了這個古老短語如何驅(qū)動現(xiàn)代劇情發(fā)展。
有意思的是,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哪吒1》將急急如律令翻譯為“速速遵從我的命令”;而在海外版《哪吒之魔童鬧?!分校奔比缏闪畋环g為“迅速提升”。這樣的翻譯既保留了原意的緊迫感,又融人了現(xiàn)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