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老師您好。我今年36歲,人至中年的迷茫突然激增。一方面來自職場的挫敗感,我在一家地方金融機構工作已經13年,除了埋頭苦干的韌性,沒有絲毫資源優(yōu)勢和發(fā)展,目前還是基層員工,加之行業(yè)待遇層級的差距,讓我備受打擊,不喜歡的工作環(huán)境,讓我?guī)状稳须x職的打算。另一方面來自孩子教育的壓力,兒子7歲上小學一年級,每天都有很多作業(yè),想給他更多自由空間與應試教育淘汰制的矛盾讓我情緒不穩(wěn),經常對孩子發(fā)脾氣。我很想突破,又想“躺平”休息,總是權衡卻止步不前。我該怎么辦?
答: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你的問題也是很多職場人正在經歷的中年危機,存在著職業(yè)倦怠與育兒焦慮的雙重壓力、想突破也想“躺平”的趨避矛盾以及反復權衡、止步不前導致決策癱瘓的恐懼焦慮。處于中年危機的人,害怕未來、麻木僵化、心存僥幸、得過且過混日子,甚至產生迷茫、空虛的存在性焦慮。
從你的職業(yè)經歷來看,持續(xù)13年的埋頭苦干卻難以晉升,這是反復受挫后形成努力無用的認知定勢;行業(yè)待遇層級的差距讓你有了相對剝奪感,陷入投入一回報失衡的心理耗竭。要在職場重生,需認真評估自身能力,重建價值坐標體系,尋找新價值增長點,邁出從消耗到增值的困局。建議你盤點家底,悄悄鋪路??纯醋约河心男┱姹臼拢那匿伮?;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新東西,考取行業(yè)內資格證書;也可以知識變現,寫文章、拍視頻等;經??纯凑衅妇W站,了解外面需要什么技能,了解求職市場。
從你的育兒經歷來看,有對應試教育的抗拒與對孩子未來的擔憂,這是控制感喪失的表現,是對事物超出你掌控的無力感。當你對孩子發(fā)脾氣時,有沒有意識到是職場壓力通過情緒鏈轉移到弱者身上,孩子成了你內心無力感的替罪羊。建議你首先放棄育兒中的非理性觀念,如作業(yè)必須全對等,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其次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你可以表達憤怒,但不能憤怒地表達,如下班回家前,在車里或樓道深呼吸5分鐘,把工作煩惱關到門外。最后建立家庭情緒暫停角,要發(fā)火了,馬上說:我需要冷靜一下,5分鐘后我們好好說!
中年困局,風險與機遇并存。當你不再用崗位層級定義價值、用考試排名丈量成長時,真正的突破就會開始。但突破別指望一步登天,靠的是智慧調整和持續(xù)的小行動,而非壯烈的豪賭。每天注入一點正能量,用小進步重建信心。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責任編輯 顏學靜
美術編輯 申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