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考察時提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民生為大”。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再次強調,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在此背景下,讀完天津市南開區(qū)居民尚文麗給民生周刊雜志社的讀者來信,不禁感慨義務教育落地、教育治理需要政府部門主動作為,尤其是不能以行政程序為由放任不當結果發(fā)生。
教育是民生之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具有先導作用。教育不僅是個人和家庭的大事,也是關系到國家長遠發(fā)展和民族未來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論教育》中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yǎng)年輕一代、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我國專門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該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組織和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幫助解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困難,采取措施防止適齡兒童、少年輟學。這將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最終責任賦予教育行政部門及基層政府,強調其在義務教育方面承擔三項責任,即組織和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幫助解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困難,采取措施防止適齡兒童、少年輟學。從尚文麗讀者來信看,有關教育部門不但未切實履行其承擔的義務教育相關責任,反而以部門行政程序為由,忽視適齡兒童不能接受義務教育的結果,而且在當事人多次申訴后,繼續(xù)放任這一后果的發(fā)生。
伴隨近年來“放管服”改革、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推進,各級政府部門積極推動依法行政,逐步明確行政管理的相關程序規(guī)范,以行政管理程序化來推動行政管理的規(guī)范化。根據(jù)尚文麗讀者來信的陳述,孩子在天津小升初接受義務教育,需在截止日期前在戶口所在地報名,需在截止日期前提供與孩子戶口地址一致的房產證明以供審核。如果在截止日期前沒有提供相關材料,就導致不符合條件,從而就可能有不能在天津接受義務教育的結果。從事件發(fā)展時間線索來看,尚文麗在5月29日報名后,7月2日查到審核通知要求提供與孩子戶口地址一致的房產證明,7月4日其辦理戶口轉入房產地址并在升學報名系統(tǒng)更新后,教育管理部門卻給出未在6月9日前完成、戶口調整超時,不符合升學條件,今年可能不能在天津入學的結果。尚文麗3次向天津12345平臺求助,希望孩子入學問題得到解決,其訴求依然被轉到作出此結論的教育管理部門,而教育部門堅持因為孩子戶口地址和房本地址不一致,不能在天津升學的結論。對照此事件發(fā)生過程,教育管理部門得到的不能在天津升學結論,值得商榷。
政府管理部門設定管理程序、明確辦事條件是實現(xiàn)政府公共管理目標、保障行政管理效率與公正的重要手段。政府管理程序設定執(zhí)行,一方面,需要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及公開透明要求。合法性強調政府管理部門設定管理程序須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guī),確保行政權力在法治軌道運行,程序本身也要依照法定程序設定,確保程序的合法與科學。合理性強調管理程序要以服務目標的達成為取向,要充分考慮服務對象特征、社會經濟環(huán)境等實際情況,管理要高效與公平兼顧,確保所有管理對象在程序上得到公正對待,減少不必要環(huán)節(jié)和手續(xù)。公開透明強調管理程序內容,包括程序辦理時限、所需材料、環(huán)節(jié)手續(xù)等要通過多種渠道向社會公開,讓公眾及服務對象清楚辦理程序,并保證管理程序處置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行政管理程序設定執(zhí)行需要有內部和外部監(jiān)督,須有權利申訴與救濟路徑。管理部門應設立監(jiān)察崗位或機構,對行政程序執(zhí)行過程與行為進行監(jiān)督,監(jiān)督辦事人員是否按照程序辦事,是否存在拖延、違規(guī)操作等,如果發(fā)現(xiàn)行政人員管理違規(guī)失誤要及時糾錯及追責。外部監(jiān)督涉及人大政協(xié)、司法機構及社會公眾等,人大通過執(zhí)法檢查、司法機構通過行政訴訟等都可對管理程序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監(jiān)督,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程序及行為。政府及政府部門需設立投訴電話、郵箱、在線平臺等渠道,方便公眾對管理程序、執(zhí)行問題進行投訴,管理部門須及時處理并反饋給投訴人。更重要的是,要給公眾建立申訴機制與權利救濟渠道,當管理部門作出不利于服務對象決策,服務對象感到其權利不能保障時,要有行政的、司法的投訴申訴部門及其權利救濟渠道;權利救濟須盡快盡早干預處置,確保服務對象正當權利及時得到保障與落實。
基于政府管理部門及其管理程序要求,對照尚文麗讀者來信陳述,教育管理部門在處理這一義務教育問題時存在著瑕疵。一是對回津報名升學的管理程序、條件要求等公示公開與透明性不到位,服務對象在回戶口所在地報名時,對提供與孩子戶口地址一致房產證明的要求可能并不明確。二是教育管理部門的內部監(jiān)督不到位。有關部門在作出不能在天津升學的結論后,服務對象多次進行投訴,結果回復此訴求的還是該部門工作人員。對部門管理決策投訴依然由作出決策的同一部門處置,反映部門糾錯機制、內部監(jiān)督尚未健全或運行不暢。三是權利的救濟保障不到位。在感覺孩子義務教育權利未得到保障、向教育管理部門投訴無解時,服務對象不知道再向什么部門、機構進行投告,孩子義務教育權利保障無從救濟,只能求助于媒體。教育管理部門以行政管理程序為緣由,忽視放任孩子義務教育權利得不到保障。這種結局是不正當,應該及時進行糾正。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重大任務,強調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tài)化推進機制。這要求各地各級政府管理部門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把依法依規(guī)保障人民權益、更方便快捷地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放在管理服務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各地各級政府管理部門要切實向服務型政府轉型,要以簡潔高效的管理辦事程序來保障服務目標的達成,強化行政管理程序執(zhí)行的內部外部監(jiān)督,完善民眾權利的申訴與救濟渠道,真正彰顯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的初心使命,從而夯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教研部社會治理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