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前 幾 天,DeepSeek 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炸了鍋,都說這個 AI 特好用,女兒趕緊安裝了一個,目標十分明確:“過完年剛好要提交中期作業(yè)?!彼茸?DeepSeek 寫了篇觀鳥主題的游記,游的是家鄉(xiāng)的一個叫南艷湖的小湖。
文章先是讓女兒驚喜了一下:“寫得不錯啊,能用!”然后開始質(zhì)疑:“南艷湖能有這么多鳥嗎?我都沒看見啊?!崩^而猶疑:“這后面發(fā)揮得也太多了,而結(jié)尾那幾段有點矯情啊?!盌eepSeek 初體驗,女兒的結(jié)論是:文筆好、有深度,但是有點扯,還有點故作高深。她表示:“出于對老師的尊重和誠信,我還是自己寫吧?!比缓?,這篇游記就成為她文字類假期作業(yè)中唯一沒有使用 AI的作品。
DeepSeek 給 我 這 個 成 年人帶來的沖擊其實更大,在看到這篇被女兒棄之不用的游記時,我就知道我們這些文字工作者要卷生卷死。我們這些賣文為生的人要為同樣的酬勞付出更大的精力,偶爾還會收到甲方隱晦的吐槽:“花錢找你,寫得還不如免費的 AI?!?/p>
DeepSeek 橫空出世,可以想見,一大批寫作者會被淘汰。瑟瑟發(fā)抖之余我也開始嘗試利用 AI 給自己的文章提供思路和靈感,甚至雕琢文字。打不過就抱大腿??!推己及人,在技術(shù)狂飆的時代成長起來的“10后”,他們有興趣、有能力也有必要接觸 DeepSeek 這樣的產(chǎn)品,即便有時候是用來偷懶、對付作業(yè)。所以,我決定以此為由,放手讓女兒用 DeepSeek做寒假作業(yè)。
AI 做作業(yè),果然不費媽。DeepSeek 首先在道法作業(yè)上表現(xiàn)出了超高效率。作業(yè)要求對一本涉及法律知識的書籍進行精讀,并完成 7 個讀書筆記,包括摘抄、感悟、質(zhì)疑和思考三個部分。老師列的書目,對成人來說也有一定門檻,孩子不 愿 也 沒 空 看, 直 接 交 給 AI解決:“請?zhí)峁┝_翔的《法治的細節(jié)》的讀書筆記 7 篇,每篇約 450 字,每篇分摘抄、感悟、質(zhì)疑和思考三個部分,每部分150 字 左 右?!盌eepSeek 首 先給出了一個范例,孩子發(fā)現(xiàn),這個范例有點深奧,不太好用,隨后繼續(xù)提出要求:“給初中生當參考,簡單一些,不要例子,直接給出 7 個?!盌eepSeek立刻生成了 7 篇符合女兒要求的讀書筆記,女兒毫無愧意地將 它 們 抄 到 本 子 上。 抄 的 過程中她忽然問我:“什么叫程序正義?”我說:“你去問問DeepSeek?!?/p>
在 其 他 科 目 的 作 業(yè) 中,DeepSeek 成了女兒的好幫手,大大提升作業(yè)效率。它能分析每個地區(qū)的地理地貌特點,列出各地建筑、服飾、食物和自然條件的關(guān)系,讓女兒輕松就能完成地理的三個實踐作業(yè);它能給出全世界各種鳥類的外觀和習性介紹,并按照初中生的水平翻譯成英語;它還給出了一個歷史小報和一個道法小報的設(shè)計方案。不到兩天的時間,女兒風卷殘云,完成了所有細細碎碎的“花活”。
如果要分析利弊,其實很難說清。的確,孩子放棄了看一本好書的機會,不過這本書她原本也看不太懂,至少通過AI 了解了書的核心內(nèi)容和觀點;孩子沒有復(fù)習課本知識,還繞開了在網(wǎng)上搜尋資料并整合的過程,但是她通過 AI找到了完成這些工作更有效率的方式;孩子在一些作業(yè)中偷工減料,但這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部分,比如讓地理小報變得五彩斑斕,用觀鳥手繪填滿生物小報的空白處。
時間走到了寒假的尾巴,所有的作業(yè)幾乎都寫完了,就還差一篇讀后感,關(guān)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或《詩經(jīng)》。自己寫還是讓 DeepSeek 寫?這是一個問題。孩子決定先讓 DeepSeek 試試,經(jīng)過了一個假期的錘煉,她至少越來越會提問了:“請完成一篇《詩經(jīng)》 的 讀 后 感, 字 數(shù) 600 字左右,涉及《詩經(jīng)》里草木和昆蟲,主題是‘《詩經(jīng)》里的自然回響’。”
《詩經(jīng)》的草木間,藏著文明的臍帶
當雎鳩的鳴叫穿透三千年的晨霧,荇菜仍在河畔舒展嫩莖,那些被風霜浸透的詩行里,始終跳躍著原始的生機。《詩經(jīng)》的韻律與山川同頻,字句與草木共呼吸,它用最古老的語法記錄著華夏先民與自然締結(jié)的永恒契約。
水鳥振翅的弧線是最初的比興,先民們從雎鳩的關(guān)關(guān)和鳴中捕捉愛情的韻律。在《王風·黍離》里,黍稷的榮枯成為王朝興衰的鏡像,稷苗抽穗時周大夫的踉蹌腳步,踏碎了宗廟祭器最后的殘片。草木不僅是情感的喻體,更是歷史的見證者:桑中陌上的采桑女與樵夫?qū)Ω钑r,他們腳下被踐踏又重生的蓼藍,正默默編織著禮樂文明的經(jīng)緯。
蟋 蟀 在《 豳 風》 的 七 月流火中振翅,將農(nóng)事節(jié)氣譜成二十四節(jié)氣的密碼。先民們觀察黃鳥啄食桑葚的軌跡……
……
今 日 重 讀《 詩 經(jīng)》, 總能聽見渭水河畔的鹿鳴穿透鋼筋森林,看見南山腳下的薇菜在玻璃幕墻上投下綠影。當我們在電子屏幕前吟詠“蒹葭蒼蒼”,那些沉睡的草木基因正在蘇醒。這部用露珠與蟬蛻寫就的詩集,始終在提醒著被水泥隔絕的現(xiàn)代人:我們的靈魂深處,依然住著那個能與草木對話的古老部族。
孩 子 把 DeepSeek 寫 的 這篇文章發(fā)給我,附言:“寫得也 太 好 了!” 隨 后 又 沮 喪 起來:“ 好 得 完 全 不 像 是 我 寫的?!薄八?,你要不要提醒它你需要篇初中水平的?”“算了,我還是自己寫吧,這篇文章里提到的詩可以當素材,不過我喜歡最后一段,用它來壓軸。”女兒最終自己寫了一篇,用 DeepSeek 提供的句子作為結(jié)尾。之后,她把自己的作文發(fā)給 DeepSeek,讓它提供文章所涉及的《詩經(jīng)》篇章和注釋,“作文里提到的那些詩我得看看,不然容易穿幫”。讀后感,讀了才有感,有感再讀,本末倒置,不過好歹也算讀了。
作業(yè)寫完一身輕,我?guī)е⒆尤ソ紖^(qū)湖邊玩。郊區(qū)比城區(qū)冷,小湖上結(jié)了一層厚厚的冰。上午到達,逛到中午,陽光溫暖,氣溫漸漸升高,堅冰開始融化。冰面上出現(xiàn)一條條巨大的裂縫,伴隨著冰塊碎裂的聲音,有時是一聲脆響,有時又像沉悶的雷鳴。孩子側(cè)耳傾聽、兩眼放光。自然的造化如此神奇,讓人詩興大發(fā),于是,我們讓 DeepSeek 賦詩一首。
冰聲
―― 立春第三日過葦岸觀融冰有感
碎玉在深處咳出裂紋
風解開冬日的繩結(jié)時
漣漪已從低音區(qū)漫過琴橋
白鳥驚起的剎那
枯葦正顫抖著
將倒影刺入冰層下的謎語
而斷裂持續(xù)發(fā)生,如遠雷
碾過光的褶皺
……
詩寫得還是不錯的,但是這些文字帶給我的觸動遠不如孩子的那句感慨:“我竟然聽到了冰融化的聲音!”我想這大概就是人和 AI 的區(qū)別所在吧。女兒可以用 DeepSeek 寫作業(yè),但沒法用它“行萬里路”,AI 無法替代人類對真實世界的感知和探索。只要孩子們還對這個世界有興趣,愿意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雙手去觸摸,他們就不會因 AI 而迷失。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眾號“三聯(lián)少年新知”)